司马懿即晋宣帝,字仲达,河内温人,即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他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死后谥号为舞阳宣文侯,次子司马昭被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历史上有司马懿这个人吗
有
司马懿(179-251)即晋宣帝,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死后谥号舞阳宣文侯,次子司马昭被封晋王后,追封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懿为宣皇帝。
历史上是不是真的有司马懿这个人?
司马懿 字仲达,公元179年-251年,享年约72岁,(河内温县孝敬里(河南温县招贤镇),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大都督,权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经典之战:祁山攻防战。以其功著,封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晋宣帝。
【生平】
[编辑本段]
1.家族背景
司马懿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周朝,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柏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仰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遂以为家。自仰八世,至东汉安帝时,生征西将军钧,字叔平。司马钧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颍川太守司马俊,字元异。俊生京兆尹司马防,字建公。司马防就是司马懿的父亲(《晋书·宣帝纪》)。晋武帝司马炎在他的一个诏书称:“本诸生家,传礼来久”(《晋书·礼志》)。
司马懿为司马防次子,史书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晋书·宣帝纪》)。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司马懿生在乱世中,“常慨然有忧天下心”(《晋书·宣帝纪》)。
2.早年
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司马懿二十岁前,杨俊曾见过他,说他绝非寻常之之;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曾对司马朗说:“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晋书·宣帝纪》)。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举他为上计椽。时曹操正任司空,听到他的名声后,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司马懿见汉朝国运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病,身体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
3.就职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为丞相以后,始用强制手段辟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若复盘桓,便收之”(《晋书·宣帝纪》)。司马懿惧之,只得就职。曹操让他与太子往来游处,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薄等职。司马懿在曹操手下任职,小心谨慎,勤勤恳恳,“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
历史上的司马懿是怎样一个人?
司马懿(206年-251年),字子元,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略家。他出生于长平郡陈留(今河南省许昌市),家境富裕,拥有高超的文学和武艺才能,从小就被认为是杰出的才子。
司马懿最初作为汉室臣子,先后为汉青州刺史、荡寇将军、巷令等职,但数次辞官未就。曹魏建立后,他任太尉、太傅等职,并被封为魏王。在其政治生涯中,司马懿屡次为魏国出谋划策,一度担任过摄政王,严谨而明晰的思想,出色的管理能力和大胆果敢的经济政策,使得魏国政治和经济逐渐复苏,使其成为三国时期北方的霸主。
在军事方面,司马懿擅长使用弓箭、剑刃和各种战术,也善于利用自然地形和敌军情况来取得战争的胜利。他曾多次参与对抗蜀汉和东吴的战争,亲自领兵征讨,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尤其是他在夷陵之战中精心策划,击败了蜀汉名将诸葛亮,大大削弱了蜀汉的实力,魏国也因此成为当时东汉时期诸侯国中实力最强大的一个。
司马懿性格谨慎、实际、冷静和无私,同时也容忍、温和并懂得以柔克刚,他的才能和胆略不仅为魏国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也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篇章,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备受推崇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司马懿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司马懿资料介绍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
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
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
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
司马懿在世的时候,在魏国威望是相当之高的,即使毌丘俭、文钦在其死后讨伐司马师,檄文中依然对司马懿有“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 等赞誉。
史书上称其使“天下欣赖”“天下大悦”。
到晋朝初年,司马炎在太康年间做到了“天下无穷人”的太康之治 ,人们对推动三国统一的司马懿还是相当推崇。
乃至司马遹被传像司马懿,而能在当时“誉流于天下”
。
司马懿的名声毁败,是从永嘉之祸以后开始。
其不肖子孙自相残杀带来诸多浩劫,南方的东晋,又长期被世家大族把持,司马懿在人心中的地位也逐渐下降。
晋室南渡,情况与当年蜀汉类似,以蜀汉为正统的呼声日高;东晋灭亡后,情况更加明显,到隋唐时代,民间说书戏曲日盛;而唐代官修的《晋书》,以帝王的立场更不鼓励效法。
到明代《三国演义》之后,“空城计、火熄上方谷、见木雕魏都督丧胆”等不实的司马懿形象就被演义广传于民间了。
我们看看曹家的人是如何评价司马懿的:
曹操: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曹植:魁杰雄特,秉心平直。
威严允惮,风行草靡。
在朝则匡赞时俗,百僚仪一;临事则戎昭果毅,折冲厌难者,司马骠骑也。
曹叡: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吾得司马懿二人,复何忧哉!
曹芳:太尉体道正直,尽忠三世,南擒孟达,西破蜀虏,东灭公孙渊,功盖海内。
所以说,历史上的司马懿和三国演义中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