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分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东西方冷战关系的产物。
战后德国和柏林被分成四块,分别由英国、美国、苏联和法国分区占领,法国在西南部,英国在西北部,美国在南部,苏联在东部。1947年和1948年,美英法三国决定把各自所占地区合并成“西占区”,并制定临时宪法,1949年5月10日,西占区立宪议会决定以波恩为首都建立联邦国家,5月23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在苏联占领下的德国东部5个州,逐步形成由德国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成的德国统一社会党居主导地位的政权机构。1948年3月,
战后两个德国的形成是怎样的?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英法四大国分区占领了德国。苏联和美英法三国的占领政策各自有别,在德国问题上的矛盾日益加深。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后,美苏关系进入“冷战”阶段。作为冷战的必然产物,1949年9—10月,德国被一分为二,形成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两个国家。 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 德国在20世纪曾两度成为欧洲的战争策源地。制止德国军国主义的东山再起,是战后国际关系上的一个重要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时,美国便考虑对德处置问题。在经济上,美国曾抛出变德国为农业国家的摩根索计划,后因统治阶层意见不一,中途夭折。
在政治上,美国主张肢解德国。1943年底,罗斯福在德黑兰会议上提议将德国分割成5个部分,每个部分为一个独立国家,德国的鲁尔和萨尔地区则由国际共管。罗斯福的政治肢解方案曾得到苏联的支持。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表示赞成肢解德国,他担心一个统一的德国很可能在10—20年恢复它的力量。 英国对于美国肢解德国的方案,只在表面上表示支持,实际大有保留。英国首相丘吉尔认为,肢解德国势必损害德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他主张占领德国,避免背上肢解战败国的恶名。丘吉尔还通过历史的回顾,为他的占领主张寻找依据。在他看来,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复活了军国主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关键在于盟国并未强制德国执行凡尔赛条约中关于解除武装的规定。
他认为,若要使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再危害和平,首要条件是盟国必须在德国保持主宰地位,强制德国按照盟国意愿行动。丘吉尔主张德国在战后应由美英苏三大盟国共同占领。在他的指示下,英国设立了艾德礼委员会,并就占领德国事宜拟订报告。1944年初,英国根据艾德礼委员会报告,正式向欧洲协商委员会提出关于划分德国占领区的建议。 战争后期欧洲战场军事形势的迅速发展,促使美国向英国的立场靠拢。1944年上半年,苏联红军胜利的攻势很快逼近德国东部边界。美国担忧苏军有可能占领德国大片领土。届时,美国便会陷入被动状态,不仅肢解德国不成,恐怕连占领德国也成问题。出于上述考虑,美国决定支持英国的占领方案。
1944年9月,当欧洲协商委员会以艾德礼报告为蓝本,提出第一份临时划分德国占领区建议时,美国表示同意。按照这一建议,德国领土划分成三个占领区,苏联占领东部,英国占领西北部(包括鲁尔地区),美国占领西南部和萨尔地区,首都柏林由三国共同占领。 1945年初召开雅尔塔会议时,美英两国已就临时占领德国达成了协议。苏联觉得,按照英国的占领方案,它的占领面积占德国领土的40%,比英、美的占区都大得多。此外,德国战败在即,苏联若要在德国问题上具有发言权,首先必须取得占领德国的合法地位。
因此,苏联愿意接受英国的占领方案。在雅尔塔会议召开之初,美英苏三大国实际上已就临时占领德国达成默契。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英苏三国肯定了大国占领乃是处置德国的有效形式,会议《公报》指出:“根据已商得同意的计划,三国部队将各自占领德国的一个区域……成立一个中央管制委员会执行互相协调管理控制的工作。此委员会由三国的最高司令官组成;总部设在柏林。”
德国在历史上曾经分成东德和西德是怎么回事?
东西德是二战时根据盟军和苏联各自的占领区分的,而柏林虽然因为是苏联先行占领的,但因为那时反法西斯联盟并未破裂所以后来定为美、法、英、苏四方各占一份。因为二战结束是英法元气大伤而美国实力大增,所以实际上等于是美苏双方占领德国的。到了七,八时年代,因为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德国国内的局势变化,美苏均放弃了继续占领德国。因为苏联与美国的国家经济总体实力,和之前美苏在东西德国的对峙,结束占领后西德的经济明显比东德强(实际上东柏林可以说是东柏林买下来的——东柏林的繁荣是西柏林花巨资换来的;而即便是现在,东德也比西德差——某些方面
1949年德国分裂为哪两个政权有什么影响?
德国是二战的策源地加战败国,因此在战争结束后,遭到了雅尔塔体系的制裁,被战胜国分区占领。冷战的序幕拉开后,苏联和美国这两个超级大国,基本主导了德国的秩序。在苏、美对峙的历史背景下,德国在1949年分化为东德、西德两个政权,继而成为了冷战的前线。在此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德国是苏、美军事对抗的“前沿基地”。
在冷战大环境的影响之下,东、西两个德国之间也出现了较明显的差异。其中,东德实施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制度,通过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治理国家;而西德则实施西方式的资本主义制度,凭借西方普世文化巩固政权。两德分离了40余年,以现代史的进程来看,这个时间算是比较长的。40年的“各为其主”,也使得两德之间的差异愈发明显(相对而言)。
但是,纵使东西差异已经出现,但德国还是克服了差异,并最终完成了统一。1989年,横亘20余年的柏林墙轰然倒塌,两德统一的一大障碍被扫清。1990年9月12日,两德与苏、美等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为接下来的统一大业奠定了法理基础。1990年10月3日,东、西两德正式统一,持续半世纪的分裂历史就此划上休止符。
那么,德国为什么能比较顺利地完成统一事业呢?其实,这其中除了冷战进入尾声、苏联战略收缩、苏美关系缓和等因素外,还离不开两个德国自身的几大努力。
从政治上讲,“新东方政策”的推行,是两德统一的前提条件。冷战初期,两德受制于大国的影响,无力完成国家的统一。与此同时,两个德国也相互不服,例如西德的“哈尔斯坦主义”就拒不承认东德的合法性。发生于1953年的东德“六一七”事件,本可以在客观上促成两德统一,但终因大国间的博弈而没有实现。在此之后的50年代~60年代初,由于苏美对抗逐步升级(柏林墙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等),两德统一进程一度放缓。
不过,到70年代时期,历史有了转机。这一时期,美国由于深陷越战“泥潭”而被迫收缩战略,苏联为了保持已取得的优势,也暂时不想扩大争端,冷战局势稍微缓和。于是,以勃兰特为首的西德政权,便推出了“新东方政策”,以承认东德为前提,加强与东德(以及苏东各国)的联系与谅解。由此以来,东、西两德之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同时也愿意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商量问题,这就为将来的两德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经济上讲,双边贸易的增加,是两德统一的物质基础。50年代时期,由于相关的条件尚不成熟,因此德国统一的问题被暂时搁置了起来。不过,两德虽然在政治上相互对峙,但是相互间的贸易、人员交流却并未完全中断。1945~1961年,有数百万东德人逃往西德,同时也有大量西德人迁徙到东德。此外,两德之间的经贸等关系也在保持着、发展着。
70年代之后,冷战局势稍微缓和,两德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1972年12月,两德签署了《基础条约》,贸易往来日渐增加。1950年,两德贸易总额为7.45亿马克,1973年则为56亿马克,1980年以后突破100亿马克。与此同时,两德之间的技术交流也在稳步进行。贸易往来的增加,大大抵消了两德之间的制度差异,使得两德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从而为以后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从实力上讲,两德综合国力的强大,是两德统一的根本保障。常言道:弱国无外交。一个国家,如若综合国力不强,就很难排除内部的分歧、外界的干涉,也就很难完成国家的统一。即便完成了统一,也容易再次形成分裂内战的局面。例如,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也门,也在1990年左右完成了南北统一。但是,也门贫穷弱小,难以解决因统一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最终再次陷入内战之中,至今都没能完全平息战乱。
而德国就不一样了。在冷战时期(尤其是在60年代之后),东德是社会主义阵营最为富裕的国家;西德也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富国。两个德国,经济都很繁荣、国力也都比较强大,故而拥有完成统一的实力,同时也具备缩减隔阂与差异的能力。此外,虽然德国的国土上有苏军、美军和英军驻扎,但是在苏美关系缓和之后,这些驻军也不再阻止两德统一。由此一来,两德统一的最大障碍也被扫清,实现最终统一,便是历史大势所趋了。
不可否认,德国为了完成国家统一,花费了许多钱财,也付出了不少代价。两德统一后,德国东西部之间的差异,也尚没在短时间内完全消除。但是两德实现统一的这段历史,却仍给了人们很多启示。它告诉我们:只有自身具备足够的实力,才能有效借助历史浪潮的推动,并主宰自身的命运。
2.德国的分裂与统一有几次?分别是什么原因
三次。
1、德国在历史上一向都是一个分裂的国家,首先1474年奥地利皇帝把帝国改名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名义上获得统一。
2、被拿破仑分裂后,在1871年,德国由普鲁士的威廉一世统一成为除奥地利外的德意志帝国,1938年德国加入了老成员——奥地利,德意志王国所有国家获得统一。
3、然而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再次分裂,分成东德和西德还有奥地利三个国家,东德和西德在1990年,在西德的赫尔穆特·科尔总理领导之下重新统一。
扩展资料:
两德统一一度为德国的经济带来沉重负担,确实很悲痛也很欢乐,值得庆祝。并使其增长在统一后数年持续放缓。根据柏林大学所发出的文章,两德统一的经济代价约为一万五千亿欧元,比全国的国债还多。
当时东德的弱势经济状况及不切实际的两德货币兑换率(当中渗透著政治动机),令东德工业竞争力大幅下挫并使不少工厂倒闭,导致经济重大损失。
时至今日,东德仍需倚仗每年一千亿欧元的特殊补助来重建其经济,而从西德提供的商品资助亦使西德资源紧缺,最后导致不少最初受东德政府支持的亏本工业需要私有化。
两德统一后,大部份前东德地区被“反工业化”,导致近20%的失业率。高失业率导致以千计德东人移居到西部找寻工作而令当地人口持续下降,以专业人士的流失尤其严重。转用欧元作货币亦被视为德国大部份问题的根源。
德国中央银行(Deutsche Bundesbank)则一直强调经济问题的起因不是欧元,而问题只有德国自己才可以解决;有指这代表中央银行暗示统一才是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德统一
历史上东西德国,2国的首都个是哪??是东西柏林吗?
柏林曾是德国纳粹希特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大本营。1945年纳粹战败后,苏、美、英、法4个战胜国分区占领了柏林。此后随着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成立,柏林便分东、西两个城市,1961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修建了柏林墙,将东西两区隔离。1990年10月3日,两个德国统一,东、西柏林也再次合并为一个城市。次年6月德国联邦议院决定,柏林为德国统一后的首都和政府所在地。
德国历史上有几个帝国?
普鲁士帝国
德意志第二帝国
德意志第三帝国
共3个
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18年11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 德国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
德国作为一个地理单元在历史上曾经几经分裂,最近的一次分裂是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末,当时德国分裂为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GDR)、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FRG)两个国家。并于1990年10月3日再次统一。
德国的历史上的三个帝国和两次统一
1.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名义上是帝国,国家元首称皇帝,但实际上处于四分五裂状态。1806年拿破仑攻占奥地利,强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去掉帝号,帝国名实具亡。这之后德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2.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1918),1864-1871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先后打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第一次实现国家统一,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就任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统一的 德意志第二帝国诞生。1918年11月11日,德国在一战中战败投降,第二帝国灭亡。以后建立了魏玛共和国。
德皇威廉一世(1871-1888在位)
3.德意志第三帝国(1933-1945),1933希特勒上台执政,史称第三帝国。第二年总统兴登堡病死,希特勒以总理身份兼任总统,自称元首。后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第三帝国投降。
阿道夫•希特勒(1933-1945执政)
4.二战后德国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不同,在如何处置德国问题上,苏联与美英法分歧越来越大。最后,美英法占领区合并,于1949年9月建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柏林(政府机构暂住波恩)。同年10月,苏占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柏林(实为东柏林)。德国彻底分裂。
德国总理科尔(1982-1998执政)
5.20世纪八十年代末,苏联放松对民主德国的控制,苏军撤出。苏美英法与两个德国举行4+2会谈,最终同意德国统一。1990年10月2日,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实现了统一,统一后仍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柏林。同年12月3日,统一后的德国举行首次大选,科尔获胜,继续担任总理,直至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