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文化视野下看中国文学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中国学习外国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外为中用,学习古代优参传统文化。古为中用。外国也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在不同环境和不同视角下更容易学习到中国文学不曾被挖掘的一面。
为什么在国外掀起了学习汉语热
全球掀起学汉语热潮
有“汉语托福”之称的“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汉语拼音缩写形式。它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标准化考试,可以说是外国留学生进入中国高校学习的“敲门砖”。HSK于1991年正式推向海外,最初第一次对外公开招考只有39人参加,而今年刚刚结束的HSK,在中国40多个城市举行,共有3.5万名外国考生参加,人数创历史新高,“汉语热”由此可见一斑。
3月在北京举办的“世界汉学大会2007”是一次高水平、高规格的世界性汉学大会,主题为“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这次大会吸引了70多位国外著名汉学家及数百位国内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教授。会议就“中国形象”、“汉学定位”、“汉语国际推广”等议题展开对话。据法国教育部汉语教学总督察白乐桑介绍,在短短6年时间里,法国中学生学习汉语的人数就已经超过了法国学校开设的其他4门外语课的学习人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周质平也介绍,2005年至2006年,普林斯顿大学选学汉语的学生人数增加了50%,上升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位。
过去,学习汉语的法国人大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古老、悠久、高雅的文化,学中文仅仅是凭兴趣;而现在,许多人不仅出于对东方古老文化的好奇,也为了自己将来就业、事业的发展等原因开始学习汉语。巴黎的街头打出一幅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学汉语吧,那将是你未来20年的机遇和饭碗。
为更好地满足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需求,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已在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40所孔子学院。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万。建设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促进中外语言和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发展人类多元文化,共同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举措。
文化魅力为汉语热升温
汉语热首先是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分不开的。只有中国经济实力到了一定的水平,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世界才能听到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市场能给别人提供机会的时候,人们才会重视你的语言,想了解和研究你的文化背景。
另一方面,面对现代化发展带来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日渐严重的人类精神危机,人们发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更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华夏文明不仅有着深厚根基和悠久传统,而且有着符合自然规律、符合人类文明进步要求的核心价值理念。中华文明以“和”、“合”以及“道法自然”为核心的价值理念是人类的智慧,对人类解决工业文明困境问题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和价值引导作用。“天人合一”,承认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道法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维护人类自身利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中国格言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悬挂在联合国的大厅上。现在西方很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站到了科学的尖端,却把人类赖以生存的目光聚焦到中国传统文化上,并且提出了人类应该回到2500多年前的孔子那里汲取智慧。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未来的世界不是以中国文化为主导的,那将会是全人类的悲哀。
语言是国家文化的符号,海外人士为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所吸引,汉语热的出现才成为可能。汉语热折射出中华文化宝库的灿烂光辉,还有待更多地挖掘和发现。
如何使汉语热成为一个长期现象?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博士杨富雷在“世界汉学大会2007”上说:“‘汉语热’是个很简单的词,应该让外国人学习汉语变成一种长期趋势、一个持续过程。”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最基础的当然是从学习这个国家的语言开始。为了让汉语更好地推广出去,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把汉学热变成一种长期趋势、一个持续过程持久进行下去,我们能做什么呢?
其一、重视汉语教材的编辑出版,重视汉语教学师资人才培养。目前国际汉语教材普遍存在观念陈旧、数量不足、缺乏针对性等问题。汉语国际推广的教材在编写时要针对不同对象编写适合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语种的汉语教材,教材要分级别,考虑使用对象,既有针对中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教材,也有针对成年人的教材,要编辑出版多媒体教材,以便于需求者用MP3、网络等手段学习。5月17日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与美国耶鲁大学确定合作开发一套适合外国人学习的汉语教材《环球汉语》(I Speak Chinese),主要面向国外大中学生,最终在全球范围建立一个汉语学习的统一品牌。对汉语师资严重短缺问题,国家已批准设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以扩充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
《 为什么我们要读外国文学?》
1、 为什么我们要读外国文学?
一是可以学习西方人的思考方式、探寻他们的文化滥觞;
二是因为文学是一种文化的载体,还可以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注入活力。
三是因为文学是个人表达感情的需要;于是从这点上看,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伟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事情。
四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还承担着一种社会控制的作用。作为一种主流的意识形态的载体教化人民。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当时社会和现代社会的问题。
2、 为什么要读经典?
可以开启智慧;学习伟人优秀的行文方式、思考方式、表达方式,开拓不同看问题的视角。
3、 谈谈我与一部我喜爱的19-20世纪西方名著的相遇
这本书是以赛亚·柏林的《浪漫主义的起源》。上图借阅。
前半部分,柏林写了几个人关于浪漫主义的观点。比如尼采说,浪漫主义不是疾病,而是药方,用来医治疾病。在我看来,尼采响应了一种哲学观点,即认为人生下来即是病态的化身,是在耶和华的面前带着原罪的。这种原罪是否被感知,我尚不清楚,以后需要多加阅读。在某种意义上,尼采像是在说浪漫主义是一种神引,或是一种灵性的召唤,帮助我们走出卑劣的自身。
书中写『浪漫主义是原始的、是自然的人对于生活丰富的感知,但它也是病弱苍白的,是疾病的,是堕落,是无情的美女,是死亡的舞蹈。』
有些东西我事后翻起来,觉得没有读懂,像是
『基督徒之所以敬仰殉道者,是因为他们见证了真理。到了十九世纪,你会发现这样一种价值观: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动机比结果更重要。』
柏林写到:18世纪是科学取得伟大胜利的年代,同时,毫无疑问,过分的理性主义使得人类的情感受到阻碍。在此情形下,人类的情感总要以某种别的形式爆发出来。作者谈到了赫尔德的三个观点。这三个观点对浪漫主义运动贡献巨大,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社会氛围。
第一个观点是表白主义,这就是主张艺术即表白、艺术即交流的学说。赫尔德由此发展出一个观点,即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归属的群体。
他的另一个观点,每种文化都拥有它自己的重心。然后他得出了最终结论,即每个人累群体都应该为自己与生俱来的东西而奋斗,或者说为了他们的传统而奋斗。每个人都属于他所在的群体。
对于布莱克来说,爱就等同于艺术。他称耶稣及其门徒为艺术家。“艺术是生命之树……科学是死亡之树。”让人性的活力得到自由,这是所有受制于严禁的科学秩序、快要闷死的人们发出的呼声。
谈浪漫主义,我们总绕不开文宗启,这是一条主线。但是,人们是否在那个时候,心灵不仅是披上了武装,同时也披上了人性的枷锁?
柏林谈到了自由意志,写了康德和席勒的看法。谈了好多我写不完了,也没有能力去写完了。最后柏林谈到了浪漫主义的核心。
柏林表示,这个观点的实质在于,世上存在着种种我们必须服从的事实。科学即服从,顺应事物的本性,科学就是理解、知识及顺应。浪漫主义与此相反,有两点,第一是人们要获得的不是关于价值的知识,而是知识的创造,最终创造出自己对世界的愿景。第二,他认为世上不存在事物的结构,浪漫主义是永无止境的自我创新。
柏林说,浪漫主义的本质和意义在于它绝对无法实现,一旦实现,它将毫无价值。你甚至不能说它在创造自己,因为它没有自我,只有运动。
因此,浪漫主义的结局是自由主义,是宽容,是行为得体对于不完美生活的原谅。
不禁让我感叹、思索,以及在中国的这个时代不敢思索。
法国在其大革命时,高呼:自由、平等、博爱。
美国在费城立宪时,大喊:民主、正义、自由。
但是背后不过是把国家换了个新的脑袋安上去,国家权力用一种新的血液建设上去。
中国现在也喊,举国上下一起喊:自由、民主、文明、和谐、公正、法治!
美国梦就是衰落,中国梦就是富强。如果法治尚未完善,只靠一个尚不完善的『哲学王』的精英统治,这个梦想真的会实现吗?
有生之年,恐怕不是什么我想知道的事情。
一起悦读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得益处
1、全球化正在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到我们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和研究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当今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民族文学互相影响、互相渗透。高校中文系的学生的外国文学姬_灌蝗弑豪鬼通邯坤教学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优秀的文学作品,总结了人类对于真善美理想的精神探索的历史,潜移默化地对人们起着思想教育和道德陶冶的作用,能使青年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学习和研究外国文学发展史上那些里程碑式的作品,阅读、学习、欣赏经过千百年的长时间筛选和亿万读者严格检验的艺术珍品,总结前人的艺术经验,可以提高我们的艺术水平,增强审美情趣,提高鉴赏水平和能力。
3、学习外国文学。可以了解外国人的生存方式,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这就为我们自己找到一个参照系,从而知道什么是世界的,什么是民族的。树立在全球化时代我们的民族意识,培养我们的国际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要求我们学习外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