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在五丈原逝世;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如何评价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最受世人赞誉、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

从三国时期

至今,虽历经1700多年,他仍为世人千古颂扬,几乎是中国人理想中的“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偶像。

其实,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料事如神,完美无缺。


往今来,史学家对于诸葛亮的各种评价一直争论不休,此起彼伏。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到底是什么样?让我们回顾诸葛亮的一生,把《三国演义》中

的故事、史书记载和当今史学界对诸葛亮的研究交织在一起,揭示一些鲜为人知的

历史真实。

对于大名人的故乡,中国人总爱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来形容一番。

让我们来

看看,诸葛亮的故乡,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

东汉末年,诸葛亮出生在徐州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宦家庭。

阳都是个古地名,大

约在今天山东沂南县一带。

诸葛家族在当地是名门望族,但他们的祖籍并不在阳都,而且也不姓诸葛。

据史料

记载,诸葛先祖原本姓葛,在今天山东诸城的枳沟一带居住,大约在西汉初年迁徙

到阳都。

当时阳都已有葛姓家族,为了与当地的葛姓家族区别,诸葛亮的先祖就在

“葛”姓前面加了一个诸城的“诸”字,以表示本家族的来历。

从此以后,中国才

有了“诸葛”这一姓氏。

据当地考古人士初步发掘,汉代的阳都城大致位于汶河和沂河的交汇处。

这一带方

圆几百公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流经这里的沂河为阳都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这是沂南县一个东汉末年的墓葬。

墓主人与诸葛亮是同一时代、同一阶层的老乡。

按照汉代的礼制,当时的石匠们在墓穴四周的石墙上刻下了众多的画像。

画像石大

量描绘了歌舞宴饮、狩猎骑射、社交出行等贵族生活场景。

不过,石匠们也没有忘

记描绘出社会中下层的人们。

这些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大致构成了诸葛亮生活的

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有意思的是,石匠们对于厨房特别有兴趣,他们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那个时代厨房里

的一切。

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这里确实物产丰富,家畜家禽应有尽有。

可以想象,当时的阳都城应该是这么一个地方:城外大河奔流,灌溉着万顷良田。

城内物资丰富、引得八方客商云集。

这里的人们不用担心食物的匮乏,温饱有余而

知书达理。

这里的孩子受秀美河川的滋润,而显得灵气十足。

当然,哺育诸葛亮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物产和优美的环境。

阳都城正好处在古代齐国

、鲁国和楚国交界之地,齐文化的开放进取,鲁文化的注重礼仪,楚文化的浪漫与

奋斗精神,都影响着这里的文人学子。

到了东汉末年,诸葛家族突然大放异彩,英豪辈出,成为三国时期显赫一时的大家

族。

西汉中期,诸葛家族出了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诸葛丰。

诸葛丰在汉元帝时出任

司隶校尉,这是一个相当于首都警备司令的重要职务。

他以执法严格、为人刚直而

著称于当世。

诸葛丰的道德风范和政治品格在他的子孙中世代传承,丰富发展,到了东汉末年,

诸葛家族突然大放异彩,英豪辈出,成为三国时期显赫一时的大家族。

这一辉煌肇始于诸葛珪和诸葛玄两兄弟。

诸葛珪是诸葛亮的父亲,当时在离家乡不远的泰山郡任郡丞。

郡丞大致相当于行署

副专员这么个职务。

诸葛玄是诸葛亮的叔叔,是位交游广泛的名士。

他既有名士的学识,也有名士的眼

光,在他年轻时结交的朋友中,有两位后来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这就是大军阀袁

术和刘表。

史书上记载:诸葛珪娶章氏为妻,生有三男两女。

长子诸葛瑾,次子诸葛亮,幼子

诸葛钧。

在大哥之后,诸葛亮还有两个姐姐。

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年轻时重点研究儒家经典,以孝顺而闻名。

后来他避乱江东而

被孙权重用,并逐步升迁到东吴的最高军事职务———大将军。

诸葛瑾的长子诸葛

恪更是青出于蓝,一度在吴国总揽国政、权倾朝野。

诸葛亮有一位堂弟,名叫诸葛诞。

他在魏国出任军政要职,位及人臣。

由此可见,诸葛家族在这一时期,不仅仅是英才辈出,而且他们在三个相互敌对的

国家中都执掌权柄。

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而他们中最耀眼的明

星,无疑是诸葛亮。

在沂南县诸葛亮雕像的背后,有一组关于他的浮雕画像,其中一幅表现的是他幼年

时的幸福时光。

实际上,诸葛亮的童年甚至于他的一生都是极其坎坷的。

在他很小

的时候,父母双亲就先后离开了人世。

他们兄妹几个只好投靠叔叔诸葛玄。

这时,

诸葛玄早年的一位朋友发迹了,他就是大军阀袁术。

袁术此时已经占据今天安徽江

苏和江西一带的地盘。

为了继续扩大地盘,他任命诸葛玄为豫章郡太守。

豫章在今

天江西南昌一带。

诸葛玄对这一任命很有兴趣。

他马上就带着一家人去豫章赴任。

诸葛玄一行向豫章进发,一场厄运正等待着他们。

《三国志》上说:诸葛玄到任以后,朝廷不承认袁术的任命,另派一个名叫朱皓的

人来做豫章太守。

无奈之下,诸葛玄只好去荆州投奔好朋友刘表。

而与《三国志》

同时代的《献帝春秋》上则说:诸葛玄并没有去荆州,而是被朱皓围困在城中。



来,豫章城里的民众叛乱,杀了诸葛玄。

目前史学界比较认同的观点是:可能诸葛

玄的确死于民众的叛乱。

然而在此之前,诸葛玄可能已将诸葛亮兄弟姐妹几个托人

送到了好友荆州刘表那里。

因此他们没有死于战乱。

否则,中国历史上就绝不会有

诸葛亮这样一位伟人了。

感谢历史并没有使这位伟人少年夭折,他们姐弟几个好不容易辗转到了荆州,叔叔

的好朋友刘表果然是热情接待。

诸葛亮17岁的时候,他决定自立,并在离襄阳城外不远的一个地方隐居起来,半耕

半读。

当时,荆州地跨今天河南南阳、湖北、湖南等大片区域,首府在襄阳。

刘表是这里

的军政首脑。

他对诸葛亮姐弟几个一直照顾得很好。

在那种战乱年代,对诸葛亮这

样一群孤儿来说,这是极为幸运的。

更值得欣慰的是,荆州不但是一块安定富足的

土地,而且是当时全国非常重要的文化中心。

诸葛亮就曾经在一所由儒学大师执教的学堂里就读,在这里,他受到了系统的儒学

训练。

几年后,当这位青年学子17岁的时候,他决定自立,并在离襄阳城外不远的

一个地方隐居起来,半耕半读。

那么诸葛亮在隐居期间究竟读了一些什么书呢?这是古往今来的文人学子们最感兴

趣的问题。

换句话说,千古奇才诸葛亮的学问都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他读过儒家著作。

在他后来上表给蜀汉朝廷的诸多公文中,诸葛亮经常引用儒

家的各种经典著作,如:《诗》、《书》、《礼记》、《春秋》等。

他还读过兵家

的书,在他后来所写的军事著作中,很多见解就是从《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转化而来的。

特别是诸葛亮著名的八阵图,更是研习前人的军事著作后演化而来的

诸葛亮还读过道家的书,他的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读

老子的著作后自己的一番体会。

诸葛亮还读过很多历史著作,在他后来的一些论述

中,大量地引用了《史记》、《左传》、《战国策》中的历史知识。

当然,所有这

些书不一定全部都是在隆中读的,但在隆中,他的确博览群书,成为他一生中最重

要的学习阶段。

这时南阳武侯祠里的一组泥塑,展示的是诸葛亮与朋友们会见时的情景。

史书记载

,诸葛亮在荆州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知识分子,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学问,谈古

论今,关注社会,洞察天下大势。

在诸葛亮四处交游的同时,他的家庭也悄悄发生着变化。

据襄阳地区的地方志记载,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襄阳的一个名门望族庞家,姐夫名

叫庞山民,而庞山民的父亲就是襄阳著名的学术领袖、大师级的人物庞德公。

隆中武侯祠里有一幅表现诸葛亮拜师的壁画。

因为亲戚关系,诸葛亮经常拜访庞德

公,每次去他都恭恭敬敬地向这位长者行跪拜之礼。

久而久之,庞德公就发现,这

位年轻人不仅有礼貌,还有常人所没有的聪慧与涵养。

庞德公非常欣赏诸葛亮,于

是就同意作为诸葛亮的老师,把自己平生所学全部教授给他。

后来,诸葛亮还认识了庞德公的好朋友、大学者司马徽。

当时,学者们讲究对古代

文献逐字逐句地解释和考证,搞得很复杂、很繁琐,而这些知识对于治国安邦则毫

无用处。

司马徽则非常注重儒家经典中的思想内涵,务求领略古人学说中的精髓。

这种治学方法对诸葛亮的影响很大。

史书上说他读书是“独观其大略”,也就是看

个大概。

这绝非不求甚解,相反,他很善于领会书中的实质内容,而且勤于思考、

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在名师的指点下,诸葛亮读书迈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诸葛亮选择一位丑女为妻,不仅在当时被传为笑谈,就是到今天也一直为后人津津

乐道。

诸葛亮结交过一位很特别的朋友,名叫黄承彦。

他很欣赏诸葛亮的人品和学识。



一天他突然对诸葛亮说,我有一位丑女儿,头发黄、脸上黑,不过她的才干倒是与

你相配。

诸葛亮听后居然同意了这门婚事。

隆中武侯祠里有一组木版画展示了这桩著名的婚姻。

这就是黄承彦的女儿,名叫“

黄月英”。

据传说,他们夫妇婚后生活很幸福。

诸葛亮随刘备出山后,一直南征北战,黄月英

在家里辛勤操持家务,抚养孩子成长。

传说这位女士还绝顶聪明,她发明了一个会

磨面的木头机械人,后来,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就是在黄月英的帮助下发明的。

结婚后,诸葛亮突然发现岳父一家的社会关系很复杂。

岳父和刘表是连襟,当年,

荆州首屈一指的实力派人物蔡瑁把两个妹妹分别嫁给了刘表和黄承彦。

也就是说,

刘表现在不仅仅是诸葛亮叔叔的好朋友,还是自己妻子的姨父,关系更进了一步。

而在荆州担任重要军事职务的蔡瑁则成了诸葛亮妻子的舅舅。

鉴于黄承彦家的家族背景,很多人猜测,诸葛亮是否为了投靠权贵而拿自己的婚姻

作了一场交易呢?

《三国志》上说,诸葛亮躬耕陇亩期间,“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管仲是齐国著

名的宰相,在他的辅佐下齐国登上了霸主的位置。

乐毅是燕国名将,率军攻下齐国

70余城。

两人都是功勋盖世的国家栋梁。

诸葛亮拿自己于他们相比,说明他志向高

远,决不会满足于通过裙带关系在荆州小打小闹。

事实也证明,他后来并没有依附

刘表在荆州谋得一官半职。

而是继续读书交友、静观天下之变。

不过,有了黄承彦这层关系,诸葛亮与荆州政界和军界人士的接触就更进一步了。

通过这些渠道,身居隆中的诸葛亮能够更迅速地了解时局的发展、朝廷和诸侯等各

类人物的政治动向以及当时各政治集团内幕活动等情报信息。

后来刘备三顾茅庐,

诸葛亮拿出的那份著名的策划案《隆中对》,就是他此前对天下形势进行充分了解

和正确分析之后而形成的一整套战略思想。

全文: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据史书记载,即便是赤壁大战后长达十年,诸葛亮也从未指挥过任何一场战斗、率领过任何一支军队。诸葛亮之所以伟大,并非一开始就被委以重任,然后就呼风唤雨,如何如何。真实的历史是,很长一段时间诸葛亮都做一些具体的基层事务,他勤勉上进,很会团结人,也很会做事情,善于思考研究,善于组织协调,工作很出色,赢得刘备和大家的尊重,最终担负起蜀国丞相的重要职务。
诸葛亮出使东吴结盟是顺理成章的事。一来诸葛亮的确文采谋略过人,二来他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效力。《三国演义》中写到诸葛亮到东吴遭到张昭等人的刁难,其实,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说周瑜嫉贤妒能几次想加害于诸葛亮,这也与历史不符。
据史书记载,诸葛亮在完成与东吴的结盟后就立即返回了,而不是三国演义中写到的滞留在东吴与周瑜共破曹操,草船借箭”“借东风”等故事也是演绎。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后周瑜攻取了江夏、南郡;刘备则率军攻取了江陵、武陵、长沙、桂阳、零陵,之后封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管理五郡税务征收工作,此后刘备从东吴借来了南郡,以图西川,刘备夺取西川后又封诸葛亮为军师负责西川的事物。
公元222年刘备建立蜀国封诸葛亮为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武乡侯。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诸葛亮还修补了与东吴的关系,平定南方叛乱,进行了六次北伐进行北伐,多年征战,积劳成疾,最后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诸葛亮发明了不少作战的阵图,发明了连弩,善于用兵,善用谋略,这些都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但演义中很多故事情节毕竟只是演义,有一定的夸张和虚构的成分。
诸葛亮27岁前基本上是学习修身,他之所以在群雄之中选择了刘备作为辅佐的人,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人。跟随刘背后,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真实历史上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的人?

简而言之,诸葛亮是一位伟人,一位不世出的伟人,一位极富选择性和灵活性的伟人。

可以分别从几个方面来说。

一、内政

诸葛亮的内政水平绝对是历史上第一人。我们现在看历史,尤其是三国史,关注最多的都是军事。其实内政才是最基础最根本的,就好比说现在哪个官好哪个官坏一样,直接关系着人民的幸福。

诸葛亮很有威望,在刘备去世、蜀国大败的背景下能稳定住局面,收拾人心。在曹魏陈群等写信鼓动许靖等投降时,能发一个正议加强思想教育。另外,还劝农发展蜀锦,恢复经济,当之无愧的是一代贤相。所以他去世后人民自发地悼念。这非常难得。

二、外交

孙权跟蜀国有深仇大恨,仇恨程度甚至超过了曹操,但诸葛亮很能忍。刘备去世前的国策对孙权是一种不信任,甚至是进攻的态度,他把李严这个最高军事长官放在永安就是证明。但诸葛亮为了北伐中原,力排众议,和孙权结盟,以换取东部的安宁。

三、用人

诸葛亮用人有优有劣。从优来说,他很有公心,不徇私不结党,荆州派益州派他都用,所以很得人心。廖立和李严都是他废掉的,但都没有怨言,这个谁能做到?从劣来说,他好用品德高尚的人,以德为先。对品德低劣的人不能很好任用,导致未能充分发挥人才功效。

四、军事

诸葛亮的军事才华一直是争议最多的。他是武庙十哲之一,但史书也说奇谋为短。我认为他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家。理由包括,第一,他是一名杰出的战略家,隆中对亘古闻名。第二,他善于练兵,军队最大的问题在于溃散,但是他的兵除了街亭之败,后面即便是到亡国,都没溃散,真正做到了不动如山。

后世的戚继光谋略也不是特别的牛,但他就是靠练兵建成的事业。第三,他的八阵图也是一大成果,唐朝的李靖,明朝的龙正都学过八阵图。凭这些才能,足以称为优秀军事家。不足之处确实在谋略,他的谋略属于四平八稳,在五丈原时被郭淮都猜出来了,从这一点来说,他确实比法正、庞统要弱。

五、品行

诸葛亮品行很高,很清廉,很忠心。在他的培育下,蜀国一大片人都很清廉,比如邓芝、姜维、蒋琬等。但诸葛亮也有一个问题:喜欢告密。彭漾就是最好的证据。但是,在他掌权后却很开诚布公,也足以成为后世楷模。

综上所述,诸葛亮确实是一代伟人。我们现在说他哪哪不好,基本都是以完人以圣贤的标准衡量的。试问中国历史上,有谁能在内政军事外交等领域全面发展的,诸葛亮基本实现了,虽然每个领域不都是满分,但也都在90以上了。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

军事人才。
诸葛亮出身世族大家,他的祖上曾经担任过司隶校尉的高级武职。这使得诸葛亮自幼耳濡目染,从家族的文化沉淀中得到很多教益。诸葛亮没有出山前,就自诩管仲乐毅。这两人分别是春秋战国时著名的文臣武将,可见诸葛亮对自己文武全才的自信。
不过在诸葛亮的前半生,他一直担负的是文臣的角色。刘备在得到诸葛亮之后,让他担负起萧何的职责,治理地方,足食足兵。连他的敌对阵营的谋士刘晔也评价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只是因为形势的需要,诸葛亮才走上带兵作战的战场。
在张飞遇害后,诸葛亮接替他担任司隶校尉的职务,开始执掌军权。在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便开始以北伐曹魏,匡扶汉室为己任,率领军队南征北战。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曹魏以为刘备、关羽、张飞这些人都已离世,蜀军已经没有了作战的能力。谁知道,他们遇到了诸葛亮这位强劲的对手。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

第一段: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第二段: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第三段:诸葛亮出山之后的十多年里其实从未指挥过任何一个部队,而是在现在的湖南衡阳一带任职,他的职位相当于今天的“粮食局长”和“税务局长”。

第四段:在曹操下江南时,刘备在军事上第一次用上诸葛亮。

诸葛亮游说孙吴,以巧言激之,以利害说之,终于孙刘联手共抗曹操。

期间诸葛亮和周愈并无格对,由此可见“草船借箭”,“借东风”之说,纯属虚构。

第五段:曹操败兵之后,刘备遂收江南,这才拜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使其都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第六段:在荆州时候刘备还拜了一个军师,这个人就是庞统,此人与诸葛齐名,除了献上连环计策,我却看不出他有哪点能耐。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刘备,使击张鲁。

庞统随去,却与诸葛争功,最终落得“落凤坡”的下场。

诸葛亮这才离开荆州,荆州的事务嘱托关羽负责,诸葛亮开始了自己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攻克成都。

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只有这几字记录“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

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第七段:当然,历来对诸葛亮的神化,也都不可信。

就传说中的东西而论,周瑜属于群雄分争的前三国,司马懿属于由魏至晋的后三国,而诸葛亮则属于三分天下的中三国,三人没有任何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