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是北宋诗人、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的作品集《欧阳文忠公文集》里面的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以读书来修身,应该以学习为最首要的任务,而如果要教授学问,则应该以书本上的知识为根本。“立身”,也就是品行修养,安身立命,即适应社会,协调各种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养成,它是建立在“立学”,也就是学习的基础之上;而“立学”的根本方法就在于读书。

立身以立学为先 立学以读书为本是什么意思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意思是:

读书来修身,应该以学习为最首要的任务,而如果要教授学问,则应该以书本上的知识为根本。通俗的说,即为:修养品行从学习开始,学习以读书为根本。

出自出自北宋诗人欧阳修的《欧阳文忠公文集》。

《欧阳文忠公文集》简介:

欧阳文忠公集,因欧阳修死后谥号为“文忠”,故名。共153卷,附录5卷。其中《居士集》、《易童子集》、《外制集》、《内制集》、《表奏书启四六集》、《奏议集》等一百十四卷,《归田录》、《诗话》、《长短句》等十九卷,《集中录跋尾》十卷,书简十卷。

前附年谱,后附行状、墓志、传文等五卷。书中《居士集》为作者晚年自己编定,其余都是南宋周必大编定的。

北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153卷,是南宋周必大(1126--1204)等编纂的。现在中国及台湾所藏的南宋本《欧阳文忠公集》都是残本。唯有日本天理大学附属图书馆所藏的南宋本《欧阳文忠公集》153卷大抵与南宋时代保留的原形同。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天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诗歌《踏莎行》

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诗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欧阳文忠公集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这句话的意思是?

意思是应该从学习和读书为主要任务。

出自:北宋欧阳修的《欧阳文忠公文集》

原文: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译文:

安身立命之前应该以学习为主要的,在学习之前应该以读书为主要的根本。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本书是欧阳修在京做官时所编著的一本书。

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已经在京做了高官的欧阳修,又遭受诬陷被贬。命令刚刚下达,仁宗皇帝就后悔了,等欧阳修上朝辞行的时候,皇帝亲口挽留说:“别去同州了,留下来修《唐书》吧。”就这样,欧阳修做了翰林学士,开始修撰史书。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

作为一位史官,欧阳修把通达的文笔用于修史,格外得心应手。他主持了《新唐书》的修撰,而实际参与写作的还有很多人。为了防止体例不一,欧阳修负责统筹全稿。当时北宋文坛古文发展得有点过火。

大家都愿意写古文吸引眼球,可没有足够的天赋,文章往往会被写得生僻难懂,看着唬人,其实没什么实际内容,更谈不上艺术价值。其中负责写列传的宋祁,就总喜欢用些生僻的字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阳文忠公文集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什么为本

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2、解释

这是北宋诗人、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的名言。

“立身”,也就是品行修养,安身立命,用现在的话来说,叫人格魅力形成,适应社会,协调各种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养成,它是建立在“立学”,也就是学习的基础之上;

“立学”的根本方法就在于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