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目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元不少提举司与明、清太医院、五城兵马司及明太常寺、盐课提举司、市舶提举司、京卫指挥使司等皆有吏目掌文书。

元中、下州参佐官有吏目,明于知州下有吏目掌文书,清则知州下吏目佐理刑狱并管理文书。在清朝之位阶为从八品、从九品或不入流。其职能通常总务面杂役,为配置如太医院、兵马司的基层官员编制之一。1910年代,清朝灭亡后,该官职废除。

吏目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吏目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市政府副处级干部。官名。金朝始置,为首领官。掌案牍和管辖吏员,负责处理官府内部具体公事。元朝沿置,亦为首领官。中下州地方官府中设一至二名,为流外职,任满可升为都目。

例由路总管府、府、州司吏考满升入。明朝地方各州设,为州之属官,从九品。掌刑狱及官署内部事务,若州无同知、判官,则分理州事。

太常寺牺牲所、五城兵马司、市舶提举司、盐课提举司、中都留守司、兴都留守司、都指挥使司、千户所等亦设,为各衙门属官,秩从九品或未入流。

掌出纳文移。清承明制,于地方各州设,从九品,掌司奸盗、察狱囚、典簿录。例以宜课司大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典史、巡检、驿丞等升任。

又五城兵马司各设一员,未入流,与兵马司副指挥分管各坊,掌平诉讼、诘奸匿、弥盗窃,以及收容、赈济诸事。此外,明清之土州多设吏目,以约束土官。太医院亦设吏目,为医官,明从九品,清正九品。

明朝地方上的各种官职都叫什么?都是几品?都管什么?

1、府:

知府,一人,正四品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同知,无定员,正五品府;同知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

通判,无定员,正六品府;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推官,一人,正七品府;掌推勾狱讼之事;

知事,一人,正九品府;出守列郡,称为权知某府或某州或某县事;

照磨,一人,从九品府照磨所;掌管磨勘和审计工作;

2、州

知州,一人,从五品州;任各州长官,掌一州之事;

判官,无定员,从七品州;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辅理政事

吏目,一人,从九品 州;掌文书;

3、县

知县,一人,正七品县;管理一县行政;

县丞,一人,正八品县;县长之辅佐;

主簿,一人,正九品县;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典史,一人,未入流县;是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

4、巡检司

巡检,从九品巡检司;主要为州县所属捕盗官;

副巡检,从九品巡检司;主要为州县所属捕盗官。

扩展资料:

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

据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东汉末年,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州最高长官称“州牧”,以掌一州军民。隋代,州最高长官称“刺史”或太守,唐宋时正式设立与知州平级的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

明、清以知县为一县的正式长官,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