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即公元13世纪后期,地处云贵高原,面积为7、279平方公里。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等景点。丽江为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丽江古城有着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纳西古乐、东巴仪式、占卜文化、古镇酒吧以及纳西族火把节等,别具一格。丽江古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云南丽江古城景点介绍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在丽江大坝的中部位置,始建于宋末元初,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
丽江古城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里面的景点有四方街、五凤楼、木府、文昌宫、黑龙潭、雪山书院、王家庄基督教堂、王丕震纪念馆、方国瑜故居、白马龙潭寺、顾彼得旧居、净莲寺、普贤寺等。
四方街四方街,位于丽江古城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据说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玺形状而建。这里是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枢纽站。明清以来各方商贾云集,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生息,是丽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四方街以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的独特街景而闻名遐迩。
五凤楼五凤楼原名法云阁,位于丽江市黑龙潭公园北端,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1983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高20米,为层甍三重担结构,基呈亚字形,楼台三叠,屋担八角,三层共24个飞檐,就象五只彩凤展翅来仪,故名五凤楼。全楼共有32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12米,柱上部分用斗架手法建成,楼尖贴金实顶。天花板上绘有太极图、飞天神王、龙凤呈祥等图案,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具有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木府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位于丽江古城狮子山下,是丽江古城文化之“大观园”。整个建筑群坐西向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它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气质,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而其座西朝东,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则又见纳西族传统文化之精神。 丽江旅游有一句话:“不到木府,等于不到丽江”。
文昌宫“文昌宫”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至今已有二百八十多年的历史。集道、儒、佛三教于一殿。历史上每年二月初三在该宫由地方长官、乡绅及读书学子、社会名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祈求地方文风昌盛、人才辈出、财源广进、风调雨顺。平素民间洞经会“谈经班”在这里进行道教科仪、斋醮(道教音乐)等法事活动。
黑龙潭黑龙潭(又名玉泉公园)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其后乾隆六十年、光绪十八年均有重修记载。旧名玉泉龙王庙,因获清朝嘉庆、光绪两朝皇帝敕封“龙神”而得名,后改称黑龙潭。位于城北象山脚下,从丽江古城四方街沿经纬纵横的玉河溯流而上,约行一公里有一处晶莹清澈的泉潭,即为中外闻名的黑龙潭。
雪山书院雪山书院是雍正元年(1723年)改土归流后,丽江首任流官知府杨馝所创建。此之后至光绪年间,雪山书院经历了多次的修葺、扩张和改建,特别是在光绪十九年(1893年),知府陈宗海、晚清进士和庚吉,雪山书院山长李福宝,在书院原基础上作改建,藏书楼十分为之壮观,教室宽敞,门楼更高大。直到1905年的停科举、兴学校,其使命才告结束,办学历史长达180年。期间,共培养出了2名翰林,7名进士,61名举人,12名副榜,154名贡生,其余廪生、增生、附生难以计数,正是这些边疆人才推动了纳西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体现古代丽江平民子弟从此能够普遍接受汉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王家庄基督教堂王家庄基督教堂遗址位于五一街王家庄巷75号,是丽江古城多元宗教文化交相辉映的见证。
教堂由英国传教士安永静、杰西夫妇于1921年设计建造,结合了欧洲风格与丽江纳西民居建筑风格,是古城内一栋独具特色的建筑。教堂为土木结构建筑,高15米,顶部盖瓦,呈东西向长方形布局,四个角落分别立有四个砖柱,也是丽江最早的砖柱建筑物。教堂顶部西侧曾有一座钟楼,所悬挂的铜钟由英国生产。铜钟直径约0.8米,高约1.2米,钟声响起,方圆几里都能听到其悠扬的钟声。据说,当时教堂还通过建筑周边的水系,设计和安置了水力发电,为这栋建筑提供电力照明,从而使这座教堂成为了丽江最早使用电力照明的建筑之一。教堂东南侧是传教士的生活院落,与教堂相贯通。从1935年开始,传教士们在丽江古城开办教会小学,曾有孩童40余人入学。1996年丽江“2·3”大地震后建筑物受损严重, 2014年10月正式启动了原址原貌修复建设工程,至2016年3月修缮完成建设开馆。王家庄教堂的修复不仅恢复了丽江古城特色历史建筑,同时展示了丽江古城多元宗教文化。
王丕震纪念馆王丕震纪念馆坐落在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新华街翠文段 71号。王丕震退休后回到家乡丽江古城至 81岁创作了142部长篇历史小说,是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文苑中的奇人。主展厅中陈列有王丕震先生创作手稿和台湾秋海棠出版公司出版的王丕震“经典系列”、“历史实践系列”、“北洋劫”系列,以及台湾“黎明”、“培真”等 4家出版社出版的王丕震作品;此外,还陈列有丽江市委、市人民政府主持,由丽江中国西部研究发展促进会主编的《王丕震全集》 80卷、 127部及四川、辽宁等国内出版社出版的王丕震作品、“王丕震创作年谱”、王丕震遗物等珍贵史料,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值得瞻仰的文化名人纪念馆,在这里展现了中国“文坛奇才”王丕震的传奇人生,展示了其巨大的艺术成就。
方国瑜故居方国瑜故居位于丽江古城五一街文治巷一所重点保护民居内,占地1.98亩,共70余间房。著名学者方国瑜的故居,坐落在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东北边。
白马龙潭寺白马龙潭寺位于丽江古城南端狮子山脚,系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所建,咸丰年间毁于兵战,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重建,此处也是当时丽江文人学士吟诗作赋的重要活动场所。白马龙潭寺,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从古至今都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吟诗酬唱。大殿左侧厢房南山墙内壁,镶嵌有五块清代纳西族著名诗人杨竹庐、马子云、桑映斗、牛焘等人撰刻的唐诗碑五通,计11首,碑为汉白玉,总面积1.57平方米。为研究纳西族文学艺术,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寺中还收有“留法法科大学士李汝哲故里碑”供人瞻仰。
顾彼得旧居顾彼得旧居位于狮子山西路义正办事处金甲村38号,为俄国作家顾彼得在丽江古城期间租住工作生活的民居。是一座二层小楼,为丽江民居骑厦楼式样,重檐悬山顶,坐南朝北,面阔三间9.3米,进深5.3米。该旧居原为一进三院,分别由主院、生活院、书房院构成。仅存顾彼得所居一坊楼房,修复后旧居换上灰砖墙壁,门窗刷上红漆,一派崭新面貌。
净莲寺净莲寺位于狮子山北麓,新华街双石段128号,又名嵌雪楼,清道光年间著名诗僧妙明法师按纳西族建筑风格建造,是古城内佛教寺庙之一。
普贤寺普贤寺位于七一街崇仁巷76号,是丽江古城内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汉传佛教寺庙,建于清道光年间,寺内供奉普贤菩萨。据清朝《光绪丽江府志》载:“普贤寺,在府城西门外。道光年间修建。”普贤寺的建筑格式既有纳西族四合五天井的风格,又有汉地佛教寺庙的明显特征。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介绍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世界 文化 遗产丽江古城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介绍
我国有两大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们分列一南一北,各具特色,北方是山西的平遥古城,南方是云南的丽江古城。丽江古城由大研、白沙、束河三个相对独立的城建单元组成,大研古城是它们的集中代表,所以人们也常常把大研古城叫做丽江古城。从地域来讲,丽江大研古城是一座驰名中外的少数民族高原古城。
大研古城的位置
大研古城位于丽江盆地的中心。请看盆地西南角耸立着酷似书天巨笔的文笔峰,丽江盆地则像一方碧玉做成的大砚台,古时“研”和“砚”相通,所以古城就叫大研,难怪人们说丽江文化昌盛是因为丽江钟灵毓秀、地灵人杰。
古城形成于宋末元初,明清以来一直是滇西北商贸中心和连接滇川藏的茶马古道重镇,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了。古城面积3.8平方公里,海拔2400米左右,居住着6200余户人家,常住人口约有2.5万多人,其中纳西族人口约占67%。丽江古城在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古城选址
丽江古城除了同苏州古城一样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外,还在古城选址、街道布局、纳西民居等方面别具一格。古城北靠金虹山,西倚狮子山,东南向着千顷沃野,地势北高南低。这样的位置,冬阻西北寒流,夏送东南暖风,使古城冬暖夏凉,气候舒适宜人,我们身边的玉河水则为古城提供了洁净而充足的水源。可以说,古城的选址是十分科学的。
水 车——照壁——水龙柱
我们面前的水车,有人说它是子母水车,也有人说它是情人水车。过去古城里就有水车,今天在一些偏远地方也还在使用。它可以用来舂米磨面,如果人住在高处或要灌溉的田地在高处,但水在低处流,还可以用它来提水。
水车旁是写有江泽民同志题词的照壁,古城里有三房一照壁的民居,那照壁就像这个样子。照壁右侧是水龙柱。龙是管水的,古城里的土木建筑最怕火,但水能克火,所以立了这个水龙柱,以表达古城人民免除火灾的愿望。千百年来,古城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古城,也请各位朋友像古城人民一样爱护古城,不乱扔烟头垃圾。
世界遗产徽记——石刻墙——巴格图
再看世界文化遗产徽记图案。外圈呈圆形代表地球、代表大自然;正方形内框为两只手合围,代表人类的创造;圆圈和方框内外密切相连,表示人与自然要和谐统一,丽江古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杰作。环绕圆圈的文字,分别是中文、英文、法文的“世界遗产”一词。
右边的这堵石刻墙,采用丹霞地貌区特有的砂岩雕成,是因整治古城外围环境,于1999年建成的景观。这堵巨型 浮雕 墙,高9米,长55米,名为“丽江古城盛世图”,展现了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大研古城三个片区的古代日常生活场景。其代表性场景有白沙壁画、束河四方街、大石桥、大研四方街,还刻有东巴象形文字、纳西古乐演奏、男耕女织、古城民居大屋顶,是一幅浓郁的纳西风情画,称得上是丽江的“ 清明 上河图”。
我们脚下是“巴格图”,又叫青蛙八卦图,是纳西先民根据五行学说创造的占卜工具。图案正中爬着一只青蛙,背上似有占卜经文,腹部横穿着一支箭,象征五方五行五色八位。箭杆朝东,象征“木”,木色青;蛙嘴朝南,嘴吐“火”,火色红;蛙腹居中,化为“土”,土色黄;箭头朝西,象征“铁”,铁色白;蛙尾朝北,撒出“水”,水色黑。此外,蛙的左肢指向东南,右肢指向西南,左脚指向东北,右脚指向西北,加上东、南、西、北,象征八方卦位。图案周围标有十二种动物形象,从正东方起的次序是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猪、子鼠、丑牛。这样,木、火、土、铁、水五行各配公母而得十,然后循环配与十二种动物而得六十序数。民间东巴祭司以青蛙躯体部位象征宇宙空间方位,布局阴阳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八方八门,使之形成了特殊的占卜图,用来解释自然界,预测人类生活。巴格图对研究纳西先民的原始宇宙观,乃至对研究八卦起源,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古城布局
古城的街道和房屋布局,可以说是以水为脉,随势自然。象山脚下的黑龙潭泉水流出千米长的玉河,玉河泉水在这里分为西河、中河、东河,在古城里再分成更多的支流走街过巷,穿墙进院,流遍全城,使丽江古城富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审美情趣。古城的街道、房屋随着水势、山势自然伸展,与我国许多古城的方正严整的棋盘式布局迥然不同,更体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园林之美。以水为脉的布局也告诉我们,如果哪位朋友在古城中迷了路,那么,只要逆流而上就能走出古城,走到入口这里。下面就请大家跟我沿着西河畔的新华街进入古城吧!
五花石街道
可能有的朋友已注意到我们脚下的铺路石,这叫五花石。古城里铺的都是这种美丽的砂砾石板,经过千百年人马的踩磨,已经相当光滑。这样的街道旱不灰、雨不泥,如果是在阵雨过后进古城,街道被 雨水 冲刷得干干净净,就像一条五彩斑斓的“花道”伸向远方,简直美不胜收。这种五花石是花岗石的一种,古城里铺的都是这种石头,难怪日本客人说:“你们丽江人真阔气呀!”
小桥——流水——人家
大家看,我们左边是西河,它流向四方街,流向木府,我们的右边是随着山势而建的纳西民居。这里玉水滢滢,垂柳依依,木桥座座,瓦屋鳞鳞,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据统计,在古城3.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石拱桥、石板桥、栎木桥365座。丽江古城既是一座水城,也是一座桥城。水,对古城来说,是脉络,是血液,水使古城充满活力,水给古城平添秀色。可以说,没有了水,丽江古城将失去一半的妩媚。
游客们,在这古城里,除了这水给古城带来活力外,还有一个给古城带来活力的方面,那就是居民。直到今天,以纳西族为主的各族人民仍然工作和生活在古城里。他们自然祥和的生活,使古城古风犹存而又生机盎然,因此人们又把丽江古城誉为“活着的古城”。大家随时可以见到纳西大妈们,身着宽腰大袖上衣,腰系百褶围腰,背披七星羊皮,在经商,在娱乐。她们年轻时披星戴月地劳作,现在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她们有时在古城中联袂而行,成为与古城十分和谐的一道风景,请各位注意观察。
四方街
游客们,现在我们到了四方街。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广场,它是由成排连接的铺面围成的一块近似长方形的广场街面,街场占地约有6亩。为什么叫四方街,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广场的形状很像方形的知府大印,由土司取名叫四方街,取“权镇四方”之意。也有人说是因为这里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所以叫四方街。四方街为什么这样有名呢?如果说我国北方有一条世界闻名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话,那么,我国南方也有一条被称为“茶马古道”的贸易通道,它是藏区以及丽江的马匹、毛皮、药材等特产和南方的茶叶、丝绸、珠宝等商品的一条贸易通道,丽江古城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而四方街则是这个重镇的贸易中心。
古往今来,白天,这里商贾云集,买卖兴隆,并且自然地归行划市,连周围的几座桥都成了一些商品的专卖地,如科贡坊前的这座桥叫“卖豌豆桥”,西南角的这座桥叫“卖鸭蛋桥”。到了夜晚,特别是节日的夜晚,这里又成了各族儿女的歌坛舞池,人们燃起篝火,在这里对唱山歌,跳起锅庄、阿丽哩、芦笙舞,通宵达旦。如果你巧逢这样的盛会,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明代木公土司的诗句“一匝芦笙吹未断、踏歌起舞月明中”,就是这种盛况的真实写照。
也许大家已注意到四方街并不水平,而是向东稍有倾斜,这是为什么呢?四方街就如纳西 谚语 所说的,是个除了鸡辔头什么都有卖的热闹集市,没几天就会有许多垃圾,古城又没有固定的清洁工,古城人民就根据地势,巧妙地利用西河水自然冲洗街场。做法是:下午集市散了,人们就用三块铺板在街头河上一闸,西河水就漫上河岸流向街场,四周店铺的主人则用棍子乘着水势挑拨,污水流入东河,去灌溉千顷农田。利用河水自流洗街,既干净,又免了扫地之劳,这在我国的城市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科贡坊
这是科贡坊,原来是为这个小巷里杨家的“一门三举”而建的。丽江在清朝的雍正元年,也就是公元1723年实行“改土归流”,即由原来的土司统治改变为由中央政府委派的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统治,丽江从此就由封建领主社会进入了封建地主社会。社会制度的变革极大地激发了民间子弟的读书热情,从“改土归流”到清末废除科举180年的时间里,丽江先后出了六十几位举人和七位进士。“一门三举”在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不足为奇,可在丽江这样一个长期由土司统治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却是一桩具有轰动效应的大喜事,于是官府和民众捐资在这里建了一座两层的科贡坊。清朝末年,这个小巷里又出了丽江最后一位进士和庚吉,于是乡亲们在被烧毁后的原址上重建科贡坊,并且升为三层。实际上,从“改土归流”到清末取消科举,光古城就有两家“一门三举”。现在,人口只有三十多万的纳西族,却拥有成百的专家教授;每年的高考录取人数,按人口平均数在省内也一直名列前茅。可以说,纳西族是一个崇尚文化、善于学习的民族。好了,大家可以在四方街活动30分钟,也可以买一些土特产和纪念品,30分钟后在这里集合。下面我们前往“纳西四合院”参观。
纳西民居——四季博古
纳西族的善于学习也反映在古城的民居建设上。古城民居在广泛吸收汉、白、藏等民族建筑文化的同时,也把本民族的建筑文化和审美意识融其中,形成了许多具有纳西特色的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等,并在门楼、前廊的设置和天井铺地、门窗隔扇等方面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目前,整个丽江古城(包括白沙、束河)的重点保护民居共有140户,而大研古城里就有112户。现在我们就进入“纳西四合院”参观。这是四合五天井,四合就是东南西北四方房屋,每相邻两房之间有一个小天井,加上中间的大天井共有五个天井,所以叫四合五天井。这四方房屋的楼上楼下都是相通的,所以又叫“走马转角楼”。大家看,这四方房屋的前檐柱下都垫有很高的五花石柱础,既保护了柱脚,又很美观,却不利于房屋的防震抗震,而丽江可是一个多地震区啊!主人难道不懂得这一点吗?大家说呢?原来,这种“走马转角楼”有一个特点,就是相邻两房有一棵前檐柱是共用的,两房的山架斗在同一棵柱子上,建筑上称之为“同梁合柱”。这种结构,不仅省了一棵柱子,还使房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所以主人才用那么高的柱础。
如果问这个四合院里哪一部分最富有纳西特色,那就是堂屋的六合门和六合门上的窗芯——“四季博古”。虽说这些也是学习汉族、白族文化的结果,但是到了现在,已没有哪一个民族像纳西族这样居家必有六合门,必有四季博古。这六合门,可装可卸,方便灵活,开则为门,关则为窗,平时只开中间两扇,遇有红白二事、客人较多时,六扇门均可卸下来。所雕的窗芯称为四季博古,构图内容多为四季花卉、博古器物,以寄托纳西人民四季吉祥、福禄寿禧、耕读传家的美好意愿。大家看,这叫“松鹤同春”,寓“春”和“寿”;这是“喜鹊争梅”,寓“冬”和“禧”;这是“鹰立菊丛”,寓“秋”和“福”;这是“鹭鸶采莲”,寓“夏”和“禄”;这是“孔雀玉兰”、“锦鸡牡丹”,请大家展开联想,看看它们有何寓意。
丽江紫禁城“木府”
现在我们就顺着木府的护城河前往木府。姓木的土司曾统治丽江四百多年,在占尽天时地利的狮子山麓,营造了规模宏大的土司府衙,被人们称为木府,护城河从北、东、南三面环绕着木府。大家会说,这也算护城河吗?原来护城河是又宽又深的,“改土归流”后,随着土司势力的衰落,护城河就越来越小了。
丽江古城还有一奇,那就是古城没有城墙,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回答。我来提示一下:土司姓木,而且历代土司热心于学习汉文化,也讲究文字避讳,请大家从汉字上去考虑。对了,木家居住的地方如果筑了城墙,就如同“木”字加了个框,成了“困”字,这当然不行。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就请大家见仁见智,议论一番吧!
木府快到了,我们面前的这座木牌坊上写着什么?“天雨流芳”,对。这“天雨流芳”四个字,原是明代的木公土司写的,后来散佚,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纳西族书法家、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李群杰先生补书的。这四个字,既可以用汉语解释,同时它又是一句纳西话。用汉语可解释为“皇恩浩荡像春雨一样滋润着神州大地”;在纳西语里,“天雨流芳”是“去看书吧”的意思,真可谓一语双意,别出心裁。
木府到了。据说木府是仿照北京紫禁城建造的,这种僭越本分的做法,在等级森严的古代是决不允许的,因此,木氏土司从不让外人进去,连徐霞客也不例外。徐霞客受木增土司的邀请,在1639年明朝末期来到丽江,远望着楼阁巍峨的木府,在他的《徐霞客游记》里写下了“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感叹,这句话已写在东边的照壁上。
这座石拱桥形似马鞍,叫金鞍桥,又叫玉带桥。这座桥之特殊在于它的长宽之比,一般的石拱桥,长比宽要长,这座桥则不然,它长仅3米,宽却达9.6米,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木氏土司出巡或者回府,总是八抬大轿以示显赫威严,桥太窄当然不行,还同时考虑到这桥与高大的忠义坊之间的呼应协调。
木氏土司对中央政府忠心耿耿,上贡不断,特别是明朝万历年间,据说木增土司曾用马帮驮着万两金银,万里迢迢到京城进贡,明神宗大受感动,钦赐“忠义”二字,并下圣旨建这忠义石牌坊。土司对朝廷的忠义还可以从木府大门的 对联 上看出来,“凤诏每来红日近,鹤书不到白云闲”。这副对联来自木泰土司所写的纳西族第一首汉文诗《两关使节》,意思是皇帝的诏书一来,就好像离太阳更近了,感到十分温暖;如果好久没接到朝廷的文书,那么,就觉得天上的白云都懒散了。请大家进木府参观。
仁寿桥——大石桥——阿溢璨
现在我们前往百岁坊、大石桥、阿溢璨游览。大家看,在临街的房屋中,有的不是正面朝街,而是山墙一面朝街,对这一点,与梁思成齐名的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教授1938年来丽江考察时曾给予很高的评价。请大家想一想山面朝街的优点。由于中式建筑不太高大,屋坡又长,如果正面朝街则采光不足,所以山面朝街的优点是采光好。
仁寿桥到了。这是中河,这里本来只有栎木桥,清朝后期这个巷道里一户纳西人家出现过一位长寿老人,叫年世光,他活了108岁,一时传为佳话。于是,官府和街坊捐银建了这座仁寿桥,又叫百岁坊桥,并在东边五六十米处建过一座木制的百岁坊,这个巷道也就叫百岁坊了。
现在我们到了大石桥。这座桥建于明代,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它是古城中最大的石拱桥,是古城的东、西两个部分的交通要道。“大石桥”名符其实,它又是四方街集市的延伸,曾经是麻布的专卖地,所以又叫卖麻布桥。
游到这里,大家对古城可算是一饱眼福啦。如果大家还想一饱口福的话,可别忘了抽个时间到附近的街巷里品尝丽江粑粑和鸡豆凉粉,它们可是丽江最著名的风味小吃。您既可以来个丽江粑粑酥油茶,或者来一个丽江粑粑鸡豆凉粉,这鸡豆凉粉还可以趁热蘸粑粑,也可以凉拌了吃。不论哪种吃法,都能让你余香满口,回味不已。
现在我们前往阿溢璨。丽江古城开始是由中河两岸的若干村落发展、连接而成,阿溢璨是最早的村落之一。我们面前的泉水井叫阿溢璨水井,井水甘冽纯净,据说还有养颜益寿的功效。井旁的碗是为方便行人喝水而放置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丽江民风之淳朴。在过去,古城里有乡规民约,晚上十点前后到第二天的早上十点前后,是居民到河里打饮用水的时间,任何人不得在河里浣洗或扔垃圾。假如过了这段时间还要打饮用水,就要到散布在古城中的单眼泉水井或三眼井里去打,这就保证了古城居民的生活用水。
大研古乐会——东巴宫
我们左边东大街有著名的大研古乐会和东巴宫,他们的古乐演奏各有特色。丽江目前有十几支这样的古乐队活跃在城乡。这里演奏的古乐分为“白沙细乐”和“丽江洞经音乐”两个部分。“白沙细乐”是土生土长的纳西音乐,是我国四大古乐之一,有笃、一封书、三思吉等调子,曲调舒缓深沉,缠绵悱恻。“丽江洞经音乐”原来是宫廷和道教音乐,有一江风、山坡羊、水龙吟等曲牌,由于丽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纳西人民对古乐的钟爱,许多在中原地区已经失传的曲牌,却在云岭深处的丽江保存了下来。经过在丽江几百年的流传,已具有比较浓郁的纳西韵味,所以叫“丽江洞经音乐”。纳西古乐的演奏以“三古”著称于世。哪三古呢?古乐曲、古乐器、古稀老人。在古乐演奏中,除了传统的笛子、云锣、古筝等等以外,还有波伯、苏古笃等在外地难得一见的古乐器,加上演奏者多是白髯飘飘的耄耋老人。在古色古香的氛围里聆听古乐,会觉得古风拂面,超凡脱俗,油然而生“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感觉,从而起到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作用。今晚我们要去聆听纳西古乐,到时候再作详细介绍。
过去,这附近有许多客栈,有的专门接待茶马古道上往来的藏族马帮。有马帮就得有草料,我们面前的这块空地叫卖草场,这里既卖骡马的草料,也卖编草席草鞋的稻草、山草等等。这条街上有好几家土特产和木雕商店,欢迎大家参观选购。
现在我们已走到了东河边。大家还可顺道去东大街参观“金钥匙文化宫”与“和志刚书斋”。
金钥匙文化宫
在古城东大街“金钥匙文化宫”内挂着一把巨型钥匙,它是2002年为丽江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5周年而做的,纯铜打制,高2002毫米,宽716毫米,厚72毫米,重800余斤,象征着丽江古城800多年的历史。钥匙手柄正面刻有世界文化遗产标识,标识右下刻有金钥匙的纳西象形文字,左有音译“涵紫谷”字样,再往下是纳西族东巴祭司头上戴的五幅冠示意图案,也是暗喻丽江古城曲折的街道水系。驮载巨型钥匙的神龟象征健康长寿,显得稳重如山,也象征“涵紫谷”这一纳西文化的厚重和悠远。
“丽江金钥匙”是由丽江嘉和有限公司于2002年8月8日投资260万元开发研制,并获国家专利的丽江标志性旅游纪念品。目前投放市场的金钥匙,已有纯金、纯铜、纯银、铜合金、银渡金等不同质地、不同规格、不同包装的二十多种产品。近年来,丽江嘉和公司还把“金钥匙”作为一种对人的夸奖和评价,奖给那些能干的人和长寿的人。
和志刚书斋
和志刚是纳西族残疾人书法家,被誉为口书奇才。他的口书作品笔墨浑厚酣畅,独具“雄鹰折翅、志在蓝天”的风格。和志刚于1968年出生在丽江白沙古镇一户纳西农家,11岁时不慎触电,导致双臂高位截肢,但他人如其名,志坚毅刚,投入多于常人数倍的努力读完高中,同时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苦练书法,用嘴咬住笔杆,练出一“口”好书法。和志刚于2003年荣获“中国第十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位于古城东大街的“和志刚书斋”也被列为丽江市青少年 教育 基地。
世界遗产丽江古城标志碑
这座标志碑的整体造型以纳西族东巴文的“人”字为基础,碑上嵌着世界遗产徽记和纳西族神话 传说 中人类始祖的造像,突出“以人为本、创造历史”的寓意,体现“各族儿女与山河日月同辉”的主题。东巴经《崇搬图》中说,经过洪水浩劫之后,世间仅有崇忍利恩一人存活下来,后来他与天界仙女衬红褒白成婚,并从天上带着谷种、牛马,来到丽江过上农耕生活。衬红褒白生了三个儿子,长子说的是藏族话,次子说纳西话,三子说白族话,他们分别成了藏族、纳西族、白族的祖先。
游客们,今天我们跨过了古城的西河、中河、东河,不,我们跨过了上千年的时间隧道,从“清明上河图”中走了出来,即将汇入现代都市的车水马龙,希望丽江古城的小桥流水美景和丰富的民族文化给大家留下美好的记忆,也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谢谢大家。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介绍相关 文章 :
★ 丽江古城导游词介绍范文
★ 丽江古城导游解说词
★ 关于丽江古城导游词5篇
★ 丽江古城旅游景点导游词
★ 8篇关于丽江古城的优秀导游词
★ 最完整的丽江古城导游词
★ 关于云南丽江古城的导游词5篇
★ 美丽的丽江古城导游词精选五篇
★ 云南丽江古城导游词5篇
★ 丽江古城的导游词
丽江古城
分类: 地区 >> 云南 >> 丽江地区
问题描述:
丽江古城的特别之处
丽江古城的历史
丽江古城的传说
解析:
丽江古城
2004-2-25 8:49:39 阅读900次
基本情况
(一)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省和地区
云南省丽江地区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
(三)遗产名称
丽江古城(包括大研古城、白沙民居建筑群、束河民居建筑群)。
(四)地图上的准确位置和地理方位标志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99°23’至 1OO°32’,北纬26。34,至27° 26,。丽江古城位于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中部,其地理坐标为束经100°14’,北纬26°52’。
(五)管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局
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
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文化局
概述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其地理坐标为北纬26°34’至27°26’,东经99° 23’至100° 32’之间,面积7648平方公里,人口 32.9万人。这里居住着纳西、栗栗、普米、汉、白、彝、藏等十多个民族。其中、纳西族18.4万人,占总人口的57%。
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南端的横断山脉向云贵高原北部过渡的衔接地带,丽江的气候受南亚高原风影响,干湿季分明,温度变化不大,周围风景秀丽,自然环境优美。
丽江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递降。海拔最高点在玉龙山主峰扇子陡为3396米,最低海拔在金沙江河谷,为1219米,高差达4337米。
早在十万年前,已有旧石器晚期智人“丽江人”在这里活动。金沙江河谷洞穴岩画的发现和众多的新石器、青铜器、铁器的出士等证 明丽江是中国西南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丽江属秦国蜀郡,雨汉置遂久县,唐代先后归属吐蕃与南沼,宋时臣服大理国。到元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设丽江宣慰司,始称丽江。明代(公元1368"—16644年),设丽江军民府;清雍正元年(公元 1723年)设丽江府;民国时期(公元 1911—1949年)设丽江县;1949年7月成立丽江县人民 *** , 1961年4月改置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丽江古城座落在玉龙山下一块海拔2400米的高原台地上,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2世纪末至 13世纪中叶),总面积3.8平方公里。旧设土司衙署于城南,周围建宫室苑囿。在一条东西主轴线上,排列著石牌坊、丹池、大殿、配殿、光碧楼、玉音楼等建筑物。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惊叹日:“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城
北为商业区,以四方街为中心,四条干道呈经络状向四周延伸,临街均设商业铺面。
城东为旧时流官府衙所在地,现存文明坊、文庙、武庙。
“城依水存,水随城在”是丽江大研古城的一大特色。位于城北的黑龙潭为古城主要水源。潭水由北向南蜿蜓而下,至双石桥处被分为束、中、西三条文流,各支流再分为无数细流,入墙挠户,穿场走苑,形成主街傍河、小巷临水、跨水筑楼的景象。水网之上,造型各异的石桥、木桥多达354座,使大研古城的桥梁密度居中国之冠。
丽江民居极富民族特色,平面布局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多院等多种形式。房屋就地势高低而建筑,以两层居多,也有三层,适用且美观。
作为古城主要居民的纳西族拥有悠久丰富的传统文化,闻名遐尔的东巴文化、纳西古乐、白沙壁画等便是其重要的内涵。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大研古城集中体现了纳西族独特的人居环境、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风情。其傅大精探的文化内蕴,为研究城市建筑史、民族发展史等提供了实贵的资料。它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特征
(一)丽江大研古城
1、历史沿革
(1)古城发展大事记
南宋末年,丽江木氏先袒将其统治中心从白沙移至狮子山麓,开始营造房屋城池,称“大叶场”;
南未责佑元年(公元1253年),木氏先袒阿宗阿良归附元世袒忽必烈。实佑二年(公元1254年),在“大叶场”设三谈管民官,其建制隶属于茶罕章管民官;
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茶罕章管民官改为丽江路军民总管府;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三跋管民官改为通安州,州治在今大研古城;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归顺明朝,设丽江军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赐姓木井封为世袭知府;
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木得在狮子山麓兴建“丽江军民府衙署”;
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设丽江军民府,仍由木氏任世袭知府;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朝廷在丽江实行“改士归流”,改由朝廷委派流官任知府,降木氏为土通判;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第一任丽江流官知府杨铋到任后,在古城东北面的金虹山下新建流官知府衙门、兵营、教授署、训导署等,并环绕这些官府建筑群修筑城墙;
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丽江军民府下增设丽江县,县衙门建于古城南门桥旁; 民国二年(公元 1912年),丽江废府留县,县衙门迁入原丽江府署衙内;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在丽江设云南省第七行政公署及丽江县 *** ;
1949年,设丽江专员公署及丽江县人民 *** ,
1961年,设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 2)城市建设者
宋末元初,由木氏先袒阿宗阿良兴建“大叶场”;
明代,丽江古城的建设主要由历代木氏知府主持进行。明万历年间(公元1672年),知府木增兴建皇帝歙赐准建的“忠义坊”;
清代第一任流官知府杨铋按朝廷里制建流官府衙及府城。纳西族民居则由居民根据家庭生产生活需要、经济条件和用地状况,自由灵活地安排建设。
( 3)城市功能和居民
丽江古城是纳西族的聚居地,是保存纳西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自建成以来,一直发挥区域政治及民族文化教育中心,滇藏贸易、中印贸易枢纽之作用。
目前,丽江古城内仍居住6269户居民,共25279人。其中,纳西族16999人,占总人口的66.7%,有30%的居民仍在古城内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民族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2、特征
( 1)选址
丽江古城以大江探峡、高山险关为依托,在城四周设关口防守,西北设塔城关,西设石门开,西南设九河关,东北设太子关,城南设邱塘开。
丽江大研古城的选址,充分利用了地理环境及黑龙潭水源,北依金虹山、西枕狮子山、总体上座西北而朝束南,利用狮子山挡住了冬季来自西北方向的寒风。束南接辽阔平川,春迎朝阳,夏驱热气,建筑物依山就势,层叠起伏。
( 2)街道广场
丽江大研古城的街道以四方衍为中心,取以新华街、五一街、七一卫、新义街、光义街五条主要街道为经络的格局。街道依 山傍水,空间时而 封闭,时而开朗,组成了一个通达全城的路网。
主街道的中心部位均留有广场,其中以四方街为最大。四方街不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其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西恻是西河,东为中河。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冲洗街面。这种独特的卫生设施,在国内外都属罕见。
古城的街巷全部用红色角砾岩(民间称为五花石)铺装而成,具有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的特点,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十分协调。
( 3)水系
黑龙潭是丽江大研古城的主要水源,以此为起点,清澈的流水通过线网状河道沟渠流经干家万户,与散点状井泉构成严整的水系,以满足全城消防、居民生活用水需要。
a.河道:
位于象山麓的黑龙潭有数十个出水点,出水量为1.918至4.430立方米/秒,汇成潭面近4万平方米。潭水由北向南流至双石桥下分成束河、中河、西河。三股支流井进而分成无数细流,穿巷走户,入墙过屋,流遍全城。古城的街道与河道密切结合,街景与水景相得益彰。河道最宽处3至6米、最窄处不足1米。
b.泉潭:
大研古城之泉潭有黑龙潭、白马龙潭和义尚甘泽泉等。白马龙潭位于狮子山南麓、古城西侧,又名狮乳泉,水面面积近百平方米,出水量O.023立方米/秒。泉水甘洁清纯,从未枯竭。甘泽泉位于古城柬面的金虹山麓,水面面积有几十平方米,出水量O.O1立方米/秒,水质十分纯净。
c.井:
大研古城内散布多处水井,井大多取“三眼井”形式。“三眼井”即一井分三眼,三眼相连,依次为 :饮用水眼、洗菜用水眼和洗涤用水眼。
( 4)桥梁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桥梁,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桥(风雨桥)、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等。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它们均建于明清时期,具建筑独特风格,使丽江古城成为一座桥城。
( 5)民居
丽江古城的民居建筑是纳西族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的集中体现。它在纳西族原始的井干式本楞房形式基础上吸收、融汇了汉、白、藏等民族建筑的一些优点而形成,在布局形式、建筑艺术等方面部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
a.平面布局与建筑特色;
民居建筑一般是高约7.5米的两层木结构楼房,也有少数三层楼房,为穿斗式构架、垒士坏墙、瓦屋顶,设有外廊(即度子)。根据构架形式及外廊的不同,可分为平房、明楼、雨 步厦、骑度楼、蛮楼、闷楼、雨面厦等七大类。布局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两坊拐角、四合院、多进套院、多院组合等类型,其中以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为典型。三坊一照壁,即主房一坊,左右厢房二坊、加上主房对面的照壁,合围成一个三合院。四合五天井指由正房、下房、左右厢房四坊房屋组成的封闭式四合宅院。除中间一个大天井外,四角还有四个小天井或漏间。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丽江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形式,其它布局形式都是它们的变异、演化、发展和组合。丽江民居的构架处理十分灵活,有悬山和在木构架主要受力部位,设有“勒马挂”、“地脚”、“穿枋”、“千斤”等具有拉结作用的构件,整个构架按百分之一的斜度使柱头往里倾斜、柱根部向外展开,增强了构架的稳定性。在构架的联结节点部位,根据受力的情况,分别使用“两磴榫”、“大头榫”、“平插榫”,井设暗梢等柔性节点,以利于抗震。下重(士垃)上轻(木板)的护墙体坚固实用。丽江民居在体型组合及轮廊造型上纵横交错。轮廊优美;外观的立面多为石砌勒脚,墙面抹灰,墙角镶砖,青瓦铺顶,色调和谐,外观朴素。
b.民居庭院中的局部特色:
丽江民居非常注重房屋的装饰,其重点是门楼、照壁、外廊、门窗隔扇、天井、梁彷等。 门楼的形式有砖拱式、木过梁平拱式及木构架式三种,砖拱式门楼多为中间高、两边低的三滴水牌搂式样。木过梁平拱式门楼则是以木过梁承托、外包簿砖的三滴水牌楼。木构架式门楼多为双坡屋面,檐下用多层花板、花罩装饰。民居照壁一般有三滴水、一字平式两种,内部的外廊小照壁多用大理石装饰。房屋的门窗均饰以木雕图案,如乌禽、花卉、琴棋书画、博石器皿等,是功能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此外,对梁枋、往头、栏杆、柱础、勒脚、檐口、屋脊等木作、石作、瓦作部位也加以装饰。如大过梁的梁头雕成兽头,俗称“狮子头”,往础亦雕成圆鼓形、瓶形等。
c.民居庭院设计:
古城民居的庭院采用鹅卵石、五花石等为原料铺装,图案根据庭院大小或房主喜好而定,内容涉及花乌鱼虫、八赴阴阳、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手法古朴,布局严谨。占地大、院落多的宅院,普遍由两坊一照壁、花台、水池等构成。
(二)大研古城周边民居建筑群
1、白沙民居建筑群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大研古城北8公里处,曾是宋元时期丽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有一个梯形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民居铺面沿街设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广场,然后融入民居群落,极具特色。丽江纳西族有名的棒棒节也起源于此。按传统习俗,正月二十日开大殿(白沙卫东侧,有护法堂等古建筑群)祭神。当天丽江各民族都纷纷前来拜祭,集市贸易以木制品、竹编器具为主,应有尽有。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大研古城的布局莫定了基础。
2、束河民居建筑群
束河民居建筑群在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街头有一潭泉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泉内水质清澈,游鱼可数,从泉中溢出的流水蜿蜓于街衢旁。另外,青龙河从束河村中央穿过,建于明代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高4米、宽4.5米、长23米,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桥束侧建有长32米、宽27米的小小四方卫。其四周铺面林立,依水设卫,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同样可以引水洗街。束何以发达的文化教育和手工业而著称。村中办有规模较大的束河中学,许多人以从事皮革加工和其它手工业为生,是著名的皮匠村,有“束河皮匠,一根锥子走天下”之说。
(三)丰富的民族文化
1、重要文物古迹:
(1)明代丽江军民府与木家院: 明代丽江军民府府衙与木家院位于丽江大研古城西南,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艳年),府衙分布在一条286米长的东西轴线上 ,依次排列有金水桥、忠义坊、圆池、正殿、光碧楼、寿星楼、丹墀、一文亭、玉音楼、三清殿(玉泉间),直至狮山御园,一进数院,巍峨壮观。府衙北侧建有一进三院住宅,俗称木家院。丽江军民府衙于清咸丰、同治年间遭兵乱洗劫,现存一文亭、光碧楼、石牌坊狮子等。
( 2)玉泉明清建筑群
玉泉明清建筑群位于黑龙潭公园内,包括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建筑福国寺五风楼:丽江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明坊、石狮、一文亭、解脱林门楼、光碧楼、得月楼、龙神祠等,以五凤楼最富特色
福国寺五凤楼
五凤楼(原名法云间),位于黑龙掸公园北端,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 1601年), 1974年由芝山福国寺搬还至黑龙潭、1983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高二十米,为层甍三重担结构,基呈亚字形,楼台三叠,屋担八角,三层共曼成二十四个飞檐,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见翼然飞角,就象五只彩凤展翅来仪,故名五凤楼。全楼共有三十二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十二米,柱上部分用斗架手法建成,楼尖贴金实顶。天花板上绘有太极图、飞天神王、龙风呈祥等图案,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具有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 3)白沙宗教建筑群
包括琉璃殿、大实债宫、大定间、金刚殿、文昌宫。其中琉璃殿和大实积宫于1965年被公布为云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己推荐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白沙壁画
白沙壁画分别分布在琉璃殿、大宝积宫、大定间等白沙宗教建筑群中,绘制于明朝初期(13世纪初),现存44幅。
壁画内容以宣讲宗教教义为主,兼有明代纳西族社会生活内容,融合有佛教显宗、密宗及道教题材,在艺术风格上融合了汉文化传统技法和藏、纳西等少数民族绘画风格,用笔设色细腻流畅,色彩绚丽多姿,采用垒金、贴金等手法,更显得金壁辉煌;人物造型逼真,体态各异,个性突出,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其中以大责积宫内壁画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大的一幅《如来讲经图》高3.67米,宽4.98米,面积18.29平方米。
2.神秘的纳西东巴文化
纳西族自远古时期就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因其主要保存干纳西族宗教东巴教中而得名。
东巴文化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
( 1)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东巴文宇,属原始象形文字,共有1400个单宇,至今仍使用不衰,故被誉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还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视为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它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法国学者巴克在他出版于1913年的《么些研究》中首次介绍了370个东巴文字。美国学者洛克曾对东巴文字的收集研究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中国学者编著的《纳西象形文字谱》,《么些象形文字字典》等,也都代表了东巴文字研究领域的高水平。
( 2)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一东巴经
东巴经是用东巴文字写成的经书。现存约四万册。其中不雷同的书目约一千多种,除中国外,美、英、法、日、德、加拿大,奥地利等国都有东巴经收藏,仅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哈佛大学图书骸的就多达四千多册。
“东巴”经内涵丰富,是研究纳西族古代哲学思想、宗教民俗、社会历史、伦理道德、民族关系、文学艺术、语音文字诸方面的珍贵资料。如东巴经中的《跳神舞蹈规程》、《祭什罗法仪跳规程》、《舞蹈来历》、《舞蹈的出处与来历》等是世界上唯一用象形文字写成的舞谱,现在还能按谱起舞。
( 2)东巴绘画:
东巴绘画,大体分为木牌画、纸牌画、卷轴画三种,其中以卷轴书最负盛名。“神路图”是东巴画中的代表,长约 14米,宽约30米,整幅画分为三段:表现天堂、人间、地狱,书面上共书有三百七十多个人、神、怫、鬼形象及七十多个奇禽怪兽,线条租犷,造型质朴而又生动悦目。
( 4)种类繁多的东巴祭祀仪式:
东巴教祭祀仪式共有五十多种。其中规模较大的有祭天,祭视,祭风、求寿等。
( 5)众多的东巴法器:
东巴法器计约三十种,其中最重要的是:五佛冠,法帽,法杖,展啷(铜板铃),达古(皮手鼓),法刀。东巴诵经时用作伴奏的乐器有 :“负负板柯”(白海螺、吹响器)、“板柯.(犁牛角号),“耳绍”(铜锣)等。
3、丽江古城周还宗教建筑
丽江古城周围还分布许多有特色的宗教建筑,这些宗教建筑包含汉传、藏传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其中以五大寺和北岳庙为最著名。
申请加入世界名录的理由
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它集中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本质特征。流动的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建筑、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内容等,使其有别于中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建设祟自然、求实效、尚率直、善兼容的可贵特质更体现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城镇建筑中所特有的人类创造精神和进步意义。丽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少数民族传统聚居地,它的存在为人类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人类民族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符合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理由a(Ⅴ)。
(一)丽江古城在中国名城中的地位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它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井自具纳西族独特风采。 1986年,中国 *** 将其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确定了丽江古城在中国名城中的地位。
(二)丽江古城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
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复制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是纳西族先民根据民族传统和环境再创造的结果。
(三)丽江古城民居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城镇、建筑本身是社会生活的物化形态,民居建筑较之官府衙署、寺庙殿堂等建筑更能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丽江古城民居在布局、结构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体条件和传统生活习惯,有机结合了中原古建筑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优秀传统,井在房屋抗震、遮阳、防雨、通风、装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鲜明之处就在于无一统的构成机体,明显显示出依山傍水、穷中出智、拙中藏巧、自然质朴的创造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特定的区域里对纳西民族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丽江民居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
(四)丽江古城是自然美与人工美,艺术与适用经济的有机统一体
丽江古城是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的典范。依托三山而建的古城,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而完整的统一,古城瓦屋,鳞次栉比,四周苍翠的青山,把紧连成片的古城紧紧环抱。城中民居朴实生动的造型、精美雅致的装饰是纳西族文化与技术的结晶。古城所包涵的艺术来源于纳西人民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体现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是地方民族文化技术交流融汇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宝贵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丽江古城包容著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丽江古城的繁荣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 己逐渐成为滇西北经济文化中心,为民族文化 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聚居在这里的纳西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道创造了光辉灿烂的 民族文化。不论是古城的街道、广场牌坊、水系、桥梁还是民居装饰、庭院小品、槛联匾额、碑刻条石,无不渗透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无不充分体现地方民族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展现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丰富内容。尤其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东巴文化、白沙壁画等传统文化艺术更是为人类文明史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六)关于丽江古城的真实性
丽江古城从城镇的整体布局到民居的形式,以及建筑用材料、工艺装饰、施工工艺、环境等方面,均完好地保存古代风貌,首先是道路和水系维持原状,五花石路面、石拱桥、木板桥、四方街商贸广场一直得到保留。民居仍是采用传统工艺和材料在修复和建造,古城的风貌已得到地方 *** 最大限度的保护,所有的营造活动均受到岩格的控制和指导。丽江古城一直是由民众创造的,井将继续创造下去。作为一个居民的聚居地、古城局部与原来形态和结构相背离的附加物或是“新建筑”正被逐渐拆除或整改,以保证古城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或历史价值能得以充分发扬。
以上所述丽江古城是具有综合价值与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只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才能使其得以水久传世,井更好地发挥其所具有的世界意义。
anyue.gov/news/ReadNews?NewsID=3416&BigClassID=37&BigClassName=&SmallClassID=75&SmallClassName=%CA%C0%BD%E7%D2%C5%B2%FA%BD%E9%C9%DC&SpecialID=0
云南丽江古城有多少年历史了 云南丽江古城介绍
1、云南丽江古城具有800多年历史了,丽江古城座落在丽江坝子中部,面积约3.8平方公里,始建于南宋末年。
2、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黑龙潭、文昌宫、王丕震纪念馆、雪山书院、王家庄基督教堂、方国瑜故居、白马龙潭寺、顾彼得旧居、净莲寺、普贤寺、接风楼、十月文学馆、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丽江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丽江古城徐霞客纪念馆等景点。丽江为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丽江古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3、2019年1月1日起,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根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财政厅《关于降低丽江古城维护费收费标准的通知》,面向游客收取的丽江古城维护费收费标准从每人次80元调整为每人次50元,征收对象、范围、方式及免征范围保持不变。
详细介绍一下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它位于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阔野。丽江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古城之一。
云南省的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1997年12月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上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研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浓烈人文气息的小城,明亮的阳光下,总会有步履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人悠闲地踱步,他们身着藏满历史的靛蓝色衣服,头戴红军时期的八角帽,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而不见、不屑一顾。(百度百科)
总的来说丽江古城真的很美,很值得一来的!古城、玉龙雪山交相辉映!很美
————丽江绿野旅游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