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水平并没有什么不同,真正的娱乐爱好者与大众一样,只是纯粹看电影,看电影是为了打发时间,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就像一些人看书,从来不是因为说看了一本书或看了几本书能让自己变得进步,看书就是为了打发时间,但看完书做的事才是对你影响最大的,是看完就扔还是会去思考,如果说欣赏水平不同,那只能说娱乐爱好者更愿意去思考,用了更多的时间心思去琢磨去抓细节,譬如看完诺兰的一部片子,他会把诺兰的其他片子都找出来去看去析,所以可以写出好的影评。

国内对电影艺术的欣赏水平还处在哪个阶段?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首先我必须承认对电影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外行,但由于对电影的热爱使我很想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识拙见,如果有不当露怯之处,还望不要责怪见笑。显然,国人对电影的欣赏水平还不是很高。那些有深度,有内涵的影片还不能得到大多数观众的认可,原因我想应该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因为我国电影业发展相对起步较晚,十年动乱对人民思想的禁锢也是很大原因,其二是欣赏水平实际上也可以讲是在衡量观众的文化水平和素养,不可否认,我国国民的文化水平已有很大提高,但文化层次间的差距依然较大,占据主流的依然是中低文化程度的观众。其三电影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市场经济的。很多新生代导演不是不想做出一些大胆的尝试,但票房收入显然已成为衡量一部电影好坏的唯一标准,无形中也扼杀了不少有思想,有创意的思路与作品。其四我想可能和我国相比国外较严格的电影审核制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吧。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很多国外优秀影片正在受到国人的喜爱和欣赏,相信用不了太长时间,我们的影城里也能看到能够触及我们心灵深处,引人深思的优秀国产片。

为什么豆瓣上评分很高的电影很少有人看,而很多人爱看的电影评分却很低?

豆瓣是文艺青年的聚集地,而豆瓣里面也有电影电视剧书籍的评分,在豆瓣上我们也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有一些评分很高的电影,很少有人去看,而很多人爱看的电影评分却很低,其实我觉得这没有什么大问题,因为每个人的欣赏水平或者喜欢的电影类型都不一样,所以在电影评分上面就会存在差异。

往往好的电影评分很高,但是普通人却很难看懂,因为这样的电影表达出很多的思想和情怀,如果没有太多的经历,就不能懂得电影所表达的意思,看懂的人就会对这部电影评分很高,一部好的作品是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虽然在当时可能不会受到观众的喜爱,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电影作品就会不断的沉淀,慢慢的被其他人看懂,所以一部好的电影是需要时间的锤炼的。

在电影市场往往存在着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因为很多人拍电影就是为了赚更多钱赢得更高的收益,所以就会不断的去迎合观众,迎合这些普通市民,这样就会导致这部电影看起来很爽,但是没有表达出深刻的思想,而且人物也非常的混乱,只是简单的迎合观众需求,而这种电影没有任何的意义,这也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而且豆瓣上面还有很多的恶意评分,有些电影明明是出览之照,但是这片人为了让这部电影更加有名气,就进行恶意的市场营销宣传,就会制造一些假流量,电影虽然看的人多,但这往往就是一种假象,但是我认为一部好的电影一定会给人带来深刻的印象和对世界有不同的认识,如果只是简简单单的满足一个人的欲望,就算观看人数众多,但我觉得也不能算一部好的电影。

电影是大众文化吗?原因何在?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 确实如此。。

从最终目的来看,电影制片者们都是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谋求利益。市场需要什么,大众喜爱什么,搞清楚这些,电影商们才能挣钱存活。。

但是,也不能以偏概全。从导演的角度来看,他是为了让我们看的他想让我们看的东西,是一种表达自己内心的方式,就像画家画画一样。就算里边有迎合大众的成分,也可以视为他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工具。

也有许多电影不上榜,是热心人士拍出来的属于自己的背离大众的片子,就算大众不认可,或许还是有人在欣赏。

大部分的商业片子,都只能算是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