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价钱一分货。根据价值规律,商品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商品的价值。一般人们会倾向于认为价格越高,商品的质量和品质会越好。当无法从其他方面来判断商品的品质时,人们通常都会以价格来判断,觉得买贵的总不会错吧!另外有钱人多倾向于买贵”。有钱人在购买商品时会对价格因素考虑得较少,而更多考虑的是商品的价值。

凡勃伦效应。凡勃仑认为:有钱人总是希望以一种能够显示他们财富的方式进行消费,因为在充满金钱的文化中显示财富就意味着权势、地位、荣誉和成功。专业销售知识分享平台,搜索关注缘分销售交流。同时,凡勃仑还认为:较为贫困的人的消费方式也包含了浪费的、炫耀性消费的因素,因为他们对生活的看法是由占支配地位的有钱阶级强加给他们的。因此,贵”的物品不仅产生内在效用,同时还产生炫耀性消费效用,后者与价格直接相关。从这个角度来说,贵的商品与廉价的商品不同,除了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外,还显示了一种消费的社会等级效应。

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炫富,晒名车、名表、名包……因为在其他的事情上无法展现出自己的价值,无法获得他人的关注,就通过价格昂贵的物品来标榜自己的价值。在某个时期,出现的暴发户”现象就是一种体现。

从众心理。中学生卖肾为买IPhone”这样的新闻也屡见不鲜,明明没有达到那个水平的消费能力也一定要购买,这就是从众心理在作怪。因为全班同学都在用IPhone,如果自己不用的话,会觉得丢脸。”别人都用好的,我也得用好的”类似的从众心理也是促使只买贵现象出现的一个原因。

为什么产品卖的越贵就越有人买?

主要还是因为现在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开始追求产品的质量。

相同的产品,价格高的,就会给人质量好的感觉。

所以很多人就会选择价格高的购买,从而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但是如果质量比较好,价格也比较低的产品,人们自然会倾向低价格。

主要还是大家的消费,开始从价格转向质量。

东西越贵,为何买的人反而越多?

作者耕叔

来源耕叔说钱

1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现在人们买东西都不怎么追求物美价廉了。

按照价值规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商品价格越高,买的人就越少;相反,价格越低,需求会越高。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却不是这样,反而是价格越高,卖的越好。

2

耕叔最近在看西奥迪尼的一本书《影响力》,书中开篇就提到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老板在亚利桑那州开个一家印度珠宝店,刚进回来一批绿宝石首饰,一直不怎么好卖。

当时正值旅游旺季,商店里挤满了客人,而绿宝石的定价也并不高,完全对得住它的价值。老板尝试着很多促销技巧,例如将绿宝石放在显眼的地方,找专门的促销员来促销,效果都不明显。

最后,老板要出城采购新的商品。出发前她给负责的售货员潦草地写了一张破罐破摔的字条:“本柜的所有物品,价格乘以1/2。”本意是哪怕亏本也得把这批倒霉的货给弄出去。

几天后,她回来了,发现所有的东西都销售一空。当然了,本来她并不吃惊,毕竟自己定价那么低。

可随后她发现,由于自己的字迹太过潦草,雇员把“1/2”误当成了“2”,所有首饰都是按原价的两倍卖出去的!这下子,她彻底惊讶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因为价格翻倍了,原本卖不出去的东西竟然销售一空。

老板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她给作者打电话,希望作者作为专业的影响力研究者,能够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3

作者最后解释道,顾客大多是生活富裕的度假客,对绿宝石认识不多,他们用一套标准原则(即“范式”)来指导自己买东西:一分钱一分货,价格贵就等于东西好。

许多研究表明,要是人们对物品的质量拿不准,经常会使用这一范式。因此,想买“好”珠宝的度假客,一看到绿宝石价格涨了上去,就觉得它们更贵重了,更值得拥有了。价格本身成了质量的触发特征,绿宝石在渴望质量的买家中销量激增,这完全是由价格暴涨这一点带来的。

人都是在“一分钱一分货”的教导中长大的,更何况,这条规则在他们的生活中一次又一次地应验过。过不了多久,他们就把这条规则提炼成了“价格贵=东西好”。以往,“贵=好”的公式向来是管用的,因为一般而言,物品价值高,价格也会涨;较高的价格通常反映了较好的质量。

因此,当他们发现自己想要质量好的绿宝石首饰,但对绿宝石所知甚少的时候,便很自然地用上了价格这个一贯的准绳。

尽管买家本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但只对绿宝石的价格做出反应,实际上是抄了条捷径,打赌压胜算。他们并不是煞费苦心地了解能表明绿宝石首饰价值的每一个特点,力争稳操胜券,相反,他们只把宝押在一点上――因为他们知道,在通常情况下,这一点是跟物品的质量相关的。他们下注打了赌:只凭价格这一点就能告诉他们需要知道的一切。

这一回,由于售货员把“1/2”误当成了“2”,他们赌错了。就长期而言,综合他们过去、未来整整一辈子遇到的所有情境,把赌注押在抄捷径上,可能代表着最为理性的方法。

4

社会很复杂,每天我们需要接受和分析的因素很多,如果要考虑所有的因素,那我们的大脑肯定会不堪重负,所以我们需要一些简单的范式来应对复杂的生活。

比如价格高=质量高,这样,我们就一下子从复杂的现实中解放出来了。

毕竟,如果能够不动脑筋就解决问题,谁愿意费心费力呢?

而且,对于蓝宝石这种东西的价值,一般人也没什么认识,说它值一百或者一千,一般人肯定无法分辨出来,哪怕是看着极为相似的两件饰品,一件标价一百,一件标价一千,如果不是专家,肯定无法从质量上对两件饰品进行比较,那么要判断它的质量,普通游客只能从价格入手。

总结起来,价格越贵,销量越好的原因有三点:

1、信息不对称,同一件东西,卖家和买家掌握的信息是不一样的,绝大多数情况下,卖家掌握的信息会比买家更多,卖家知道一样东西的价值,以及它到底值多少钱,而这些,买家通常是不知道的。

2、时间有限,一般我们买东西都不会有很多的时间来做选择,买家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决定,当然也就需要一些简单的范式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3、懒,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懒,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一样东西的正真价值,毕竟这太耗神了,而且回报不一定丰厚,可能就是省那么一点钱,而花掉的这点时间,如果花在其他地方,可能会产生更大的价值。这样想来,也是因为人类比较聪明,懂得简化一些东西,不在细枝末节上浪费太多时间和精力。

5

说到这里,耕叔想起很多人对待投资理财也是这样的。

有些读者说自己想要学习理财,然后耕叔问他想学什么,他说不知道,你可以告诉我吗。

有些投资者说自己想买基金,我问他想买什么基金,他说不知道啊,你给我推荐一只呗。

每个人都想求简单,求快,耕叔如果说有一个指标放之四海皆准,有些人很开心,原来只要看这个就好了啊,有的人甚至觉得这样都麻烦了,你每天说这么多,干嘛不干脆告诉我直接买什么呢,这样不是什么都解决了吗?

有些事情求简单,求快是迫不得已,因为我们的时间精力都有限,而现实又太过复杂,不可能面面俱到。

但是如果什么都是这样,那么我们就不可能会有进步,不可能真的精通一样东西。

如果你是真的想学好一样东西,比如投资理财,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甚至多失败都是有必要的,没有谁能帮你,也没有什么方法能够一劳永逸。

收获取决于你的付出,想要不劳而获,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