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著名主张。1842年《海国图志》问世,作者魏源在该书《原叙》中指出著书目的:“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所谓“师夷”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而“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即抵抗侵略、克敌制胜。在这个主张里,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通过“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魏源明确地把

师夷长技以制夷出自哪本著作?

师夷长技以制夷出自《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著名思想家魏源(1794-1857年)所著的中国认知海外第一书《海国图志》中的至理哲言。魏源曾先后任江苏布政使和巡抚的幕僚,也是当时坚决主张“睁眼看世界”的著名文人。

师夷长技以制夷含义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他的《海国图志》中提出来的。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寻求御侮强国之道,后来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制西方-以彼之道,还之彼身。

师为动词,即以某某为师,向某某学习;夷,即蛮夷,古时候,中原的汉族对边疆的少数民族的蔑称,这里特指西方的洋人。

长技,即先进的技术,当时的中国人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等都比国外要好,唯一不如他们的就是坚船利炮,这里主要指学习西方的武器制造技术。制即制约、制服。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向洋人学习先进军事技术,用以抵抗洋人的侵略。

师夷长技以制夷出自哪本书?

师夷长技以制夷出自《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由晚清学者魏源提出。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著有《海国图志》一书,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以富国强兵。“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字面意思就是通过学习西方科技来富国强兵,对付西方列强。

详细解释

“师夷”的意思就是指向西方学习它们在军事技术上的优势长处,从战舰、火器以及养兵练兵三方面进行学习。“制夷”的意思是抵抗侵略,克敌制胜。“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就是通过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工业技术,达到抵抗西方侵略的目的。

在“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个主张当中,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魏源提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这个主张不仅体现出爱国主义精神,还在晚清时代为中国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路。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的?有哪些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出自魏源,是在他的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著名语录。在1842年魏源受林则徐所嘱托,将他所翻译的《四洲志》扩编成为《海国图志》并且最终在《海国图志序》中明确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一著名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讲述了魏源认为在现在中华民族所面对的威胁与战争,已经不同于历史上的以往的蛮夷入侵或者少数民族战争侵入,他是在各个方面都远远超乎中国发展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于中华民族的侵略。传统的反抗与抵挡战争等的方法已经解决不了现在的问题与麻烦,所以要提防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学习西方帝国主义的文化与技术,并用这些方法与技术去反击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这边是所谓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在《海国图志》中,魏源将西方帝国主义称为所谓的“蛮夷”,并且魏源认为我们应该先承认西方帝国主义文化与技术的优秀的,承认自己的不足然后再将他们的技术与文化充分学习出来,并反馈在他们的身上。并且还需要充分了解西方帝国的各个反面,比如他的文化由来,技术是什么形成等方面,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都是魏源在《海国图志》所提出的思想,也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的由来所在。

总得来说,魏源所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理论思想,为我国打击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指导思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帮助我国从狭窄的思维方式解放出来,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的理论,对我国历史改革与变革有着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