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

1、学习内容不同:师范类必须学教育学、心理学,否则无教师资格证,并参加教学实习;而非师范类的无此要求。

2、就业方向不同:师范类一般必须从事教育工作;非师范类的则不一定。

3、求学期间待遇不同:师范类一般有专业奖学金,有的院校甚至免交学费;而非师范类的则没有这些待遇。

师范与师范类有什么区别?

平心而论,师范生在考取教师资格证乃至后来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他们在大学里就系统学习了教育类知识,实习与实践课程的地点多为学校。比其他学生就业的目标更加明确。

这些优势让非师范的小伙伴十分羡慕,其实大多数人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并不知道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的分类。等到就业的时候,才明白个中区别。

关于如何从非师范变成师范,有两个方法,都不容易,但是有效:

转专业

对于刚入学一年的大学在校生们而言,是有转专业的机会的,前提是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①考生在原专业成绩排名需要达到前5%;

②需要通过目标专业的必修课考试,必修成绩需要达到满分的70%。

转专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校生小伙伴们可以咨询自己的导员,是否可以转专业,评估一下自己能否达到要求,然后再提交转专业申请。

升学

如果小伙伴们已经没有转专业的机会或者是已经毕业,那么就可以考虑考取教育方向或者学科教育方向的本科生,教师类招聘对于具有学历的考生一向友好,因此小伙伴们可以利用2——3年的时间攻读一个学士或硕士学位,之后再从事教师行业。

对于没有时间精力去转专业或者是升学的非师范生小伙伴,如果想要从事教师行业,就需要在别的地方努力。

首先给小伙伴们吃一颗定心丸:师范生固然是国家教育行业的储备军,但是国家也同样鼓励非师范生考取教师资格证,加入教师队伍。

不可否认,非师范生在成为老师的道路上,确实需要比师范生付出更多。虽然很困难,但是非师范生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积累师范生才有的优势。

前文提到过,在个人能力上,师范生主要有专业知识和教育实习经历两项优势,因此非师范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积累经验:

在校非师范生

教育专业知识

师范类的课程设置和同专业非师范生的课程设置相比,绝大部分是一样的。只不过师范类专业会增设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类课程。

学姐属于中文系非师范类专业,和师范类的同学相比,学姐的必修课程少了课程教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但是这些课程会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在课表中。

因此,非师范专业自学这些课程,也可以在不耽误本专业学习时间的情况下,去蹭课或者通过选修课形式,去学习这部分知识点。

教育实习经历

高校会为大三、大四的学生安排实习类课程。其中,师范生会被安排教育类实习,即进入学校,积累教育经验,非师范生则会被安排进其他公司或组织实习。

如果非师范专业的小伙伴很想去学校,可以向辅导员咨询,能否申请教育类实习。如果不能参加,则可以申请自主实习,然后去目标学校投递简历,询问是否可以到校工作。

综上所述,非师范生只要系统学习教育教学类知识拿到教师资格证,然后有教育类实习或工作经验,那么在不限制报考条件的招聘考试中,非师范生其实是和师范生站在同一起点上的,有无数非师范生靠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机会哦!

师范生和师范类有什么区别?

1、师范生,指大中专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和毕业生,所修专业属于教育方向,将来的就业目标是到各级各类学校或教育机构从事教学工作,是未来教师的预备者。

2、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中专院校的师范生由国家包学费、包分配、有“铁饭碗”和干部身份。2007年六所部属师范大学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2018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标志着中国师范生免费教育升级为新时代“公费教育”。

3、在师范类院校师范生和相关专业较多,一般有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地理科学、科学教育、社会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音乐学和美术学等专业。当今的师范生已不仅限于师范院校,其他非师范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通过修学规定科目并通过考试达到要求的也可成为师范生,而师范生也不一定要以当老师为最终职业。

师范类和师范的区别

师范类,泛指一类高校,而不是具体指某些专业。具体说,过去师范类高校中的所有专业均可算为师范类专业,包括不是从事教师工作的心理,教育学等专业。现在,很多师范类高校改为综合类高校了。因此习惯上将师范类高校中的数学、物理、化学、中文、外语、政治、体育等与中小学教育科目相关的称为师范类教育。同样,将中小学教育的科研基础性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等也称为师范类专业。

现代“师范”一词,成为培养教师的学校,尽管名称不同,级别有异,意义仍是指培养“堪为人师而模范之”的人才的,由此可见,“师范”一词的深义,古今无异。

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专业的区别是什么?

专业名称、课程设置、毕业证书、工作优势都不同。

1、专业名称的不同:

师范类专业一般会在专业名称后加上师范或教育字样,如“生物科学(师范)”、“化学(师范)”、“小学教育”、“科学教育”等。

2、课程设置的不同:

在课程学习上,师范类专业除了要学习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外,还需要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学论普通话等教育类相关课程,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师范类专业还会进行教学实习、试讲、课程设计等。而非师范类专业则不需要学习教育类的相关课程。

3、毕业证,学业证的不同:

师范类专业和非师范类专业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是不同的。正常来说,学位证上都会注明你的具体专业和授予的相关学位,例如农学、理学、工学等。毕业证上也会注明你的具体专业。但是师范类专业还会注有师范的字样,如:汉语言文学(师范),非师范专业则没有这类字样。

4、考教资的优势不同

近些年来教师资格证改革,变为了全国统考,意味着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都需要经过统一的考试来获取教师资格证。师范生考教资会轻松很多,因为他们在学校受过专业的培训,包含了教资笔试和面试的所有内容,比如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教案设计、课堂设计以及板书等,而且大三之后还会被分配到学校实习,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对于非师范生来说,考教资的困难着实不小,大概都是凭借自己对教育行业的热爱,才能在短时间内把所有考试内容都记住并很好地运用出来。

5、教师招聘考试

从政策上来说,无论是师范专业,还是非师范专业,只要考取了教师资格证,是都可以参加各类教师岗位招聘考试的。但是师范类专业参加教师招考具有先天优势,而非师范专业会面临一些问题。

(1)专业要求受限

虽然非师范考了教师资格证,但是如果你的专业受限,还是不可以考的。很多地区会有明确限制,比如招聘要求大学专业必须是数学相关专业,如果你是非数学相关专业,即便有教师资格证,也可能考不了。

(2)考试上优势不足

另一方面,师范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是受过教育相关训练的,比如课件、板书、教学实践等等,而非师范生在这些方面就会有所欠缺。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一些比较好的公立学校招聘教师又是严之又严,相对来说,师范生更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