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擦痕的断层是属于扭性或者压扭性的断层。

擦痕是断层上下盘滑动残留的构造迹象,因此只有两盘滑动才会存在的构造迹象。利用擦痕的深浅可以判定两盘相对滑动的方向。有时可见擦痕一端粗而深,另一端细而浅,则由粗的一端向细的一端的指向即为对盘运动方向。由此即可判断断层类型。

利用擦痕如何判断断层类型?

顺着擦痕方向用手摸,感觉光滑的方向就即表示另一盘的滑动的方向。根据判断出来的滑动方向以及断层上下盘的情况就可以判断出来是正断层还是逆断层了。(正逆断层的判断应该知道吧:上盘下移,下盘上移就是正断层;上盘上移,下盘下移就是逆断层。)

野外识别断层的标志有哪些

如下:

①地层、岩脉、矿脉等地质体在平面或剖面上突然中断或错开。

②地层的重复或缺失,这是断层走向与地层走向大致平行的正断层或逆断层常见的一种现象,在断层倾向与地层倾向相反,或二者倾向相同但断层倾角小于地层倾角的情况下,地层重复表明为正断层,地层缺失则为逆断层。

③擦痕,断层面上两盘岩石相互摩擦留下的痕迹,可用来鉴别两盘运动方向进而确定断层性质。

④牵引构造。断层运动时断层近旁岩层受到拖曳造成的局部弧形弯曲,其凸出的方向大体指示了所在盘的相对运动方向。

⑤由断层两盘岩石碎块构成的断层角砾岩、断层运动碾磨成粉末状断层泥等的出现表明该处存在断层。此外还可根据地貌特征(如错断山脊、断层陡崖、水系突然改向)来识别断层的存在。

简介:

断层与地震

地壳中的断层密如织网。断层从较小的破裂一直到上千公里的断裂带,有各种不同的尺度和深度,缝合带是多条断层的聚合带。

晚第四纪以来有活动的断层称为活动断层。活动断层的活动常常是缓慢的,突然快速变动时便可产生地震。

1989年丁国瑜等将活断层的发展分为初始期、生长期、活跃期和衰亡期。

据中国地震信息网: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结果。这种运动反映在地壳上,使得地壳产生破裂,促成了断层的生成、发育和活动。“有地震必有断层,有断层必有地震”,断层活动诱发了地震,地震发生又促成了断层的生成与发育,因此地震与断层有密切联系。

如何判断断层性质

在可能条件下,首先应该测量断层面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其次,要确定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如是,断层的性质(正、逆等)便可判断了。确定两盘相对位移方向的方法主要如下:

1.根据断层面上的擦痕、阶步和断层两侧的拖拉褶皱判断。

2.根据断层两盘岩层的新老对比判断:

对于走向断层或纵断层来说,在断层线上同一点,其较老岩层一侧为上升盘,较新岩层一侧为下降盘。但当断层面倾向与岩层倾向一致,而断层面倾角小于岩层倾角时,则较老岩层一侧为下降盘,较新岩层一侧为上升盘。

对于倾向断层或等斜褶曲中的横断层来说,不论是在平面或剖面上,都不易判断升降盘,必须借助其他小构造等来判断。

野外如何识别断层和褶皱

一、褶曲的野识别:

1.

顺或逆着倾向方向,地层重复出现,倾角变化有规律。

背斜:新

向斜:老

2.

地形侄置(并非绝对)

我们可以想象,地质构造形成初期,通常向斜成谷背斜成山。但野外恰恰相反,常见的是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称为地形倒置。

原因:褶皱开成后在长期的风化剥蚀等外动力作用下,背斜轴部由于张裂隙发育、易剥蚀,并逐渐低凹成谷;而向斜轴部岩石受挤压力,相对不易风化剥蚀,而成山。

因此野外绝不能只根据地形确定地质构造,要仔细观察。

二、断层的野外识别:

多数断层因其断面附近岩石破碎,易风化,剥蚀,所以露头不好,往往被沉积物盖,观察要仔细,常从以下证据来识别。

1.构造岩:角砾岩——断裂破碎的岩石,大小不等,棱角分明,碎块再胶结成岩,角砾与两侧岩性一致。糜棱岩——逆掩断层常见,挤压断裂带中,碎块很碎小再胶结成岩。断层泥——断层两面三盘挤压磨擦(碾磨)的极细的泥状物。

2.

密集的节理:

断层面是较大的破裂面,形成同时伴生有许多小破裂面即节理。节理方向常与断层方向大致平行。

3.

擦痕和镜面:

擦痕——断面上平行而密集的沟纹。

镜面——断面上局部平滑光亮的面。

阶步——擦痕及镜面未端常出现“坎”。

以上均为两侧岩层(块)相对滑动在断面上留下的痕迹,可据此推测两盘相对运动方向。

4.

牵引褶皱(拖曳)褶皱)

断层两侧岩层相对位移时,受磨擦阻力影响出现弯曲。牵引褶皱可指示对盘位移方向。

5.

沿岩层或矿层走向突然中断

6.

地层重复或缺失

断层能够破坏地层序,造成地面上某些地层的重复或缺失,什么情

况重复,什么情况缺失,与断层性质有关。与断面及岩层产状有关。

7.

地形证据

负地形(低凹地带):由于断层附近易风化、剥蚀(岩石破碎),长期的外力作用造成,俗话说“逢沟必断”。

断层崖:大而陡的断面出露呈陡崖状。有流水可成瀑布。

断层三角面:一平列平行的山脊,被走向与其垂直的正断层切割,上升盘露出,山脊呈三角形横切面。

8.

泉出露点:断层切割含水层,地下水沿裂隙,涌出。泉点常呈线状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