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2、庄周。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

中国历代著名隐士都有哪些?

陶渊明、竹林七贤、王维、庄子等。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据陈寅恪先生考,西晋末年,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初年,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为“竹林七贤”。“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中国古代著名的隐士?

青莲居士——李 白(唐代大诗人); 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诗人);

耐辱居士——司空图(唐诗人);

草堂居士——魏 野(北宋诗人);

六一居士——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东坡居士——苏 轼(北宋文学家);

淮海居士——秦 观(北宋词人);

后山居士——陈师道(北宋女诗人);

斜川居士——苏 过(北宋文学家);

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茶山居士——曾 畿(南宋诗人);

芦川居士——张元干(南宋词人);

灌园居士——计有功(南宋文学家);

石湖居士——范成大(南宋诗人);

遂初居士——尤 袤(南宋诗人);

于湖居士——张孝祥(南宋词人);

幽栖居士——朱淑真(南宋女词人);

后村居士——刘克庄(南宋文学家);

深宁居士——王应麟(南宋学者);

无诤居士——刘 迎(金文学家);

六如居士——唐 寅(明画家、文学家);

遵岩居士——王慎中(明散文家);

温陵居士——李 贽(明文学家);

莲溪居士——薛论道(明散曲家);

慎娱居士——李流芳(明文学家、画家);

柳泉居士——蒲松龄(清文学家);

瓠冈居士——史震林(清文学家);

更生居士——洪亮吉(清文学家、经学家);

明珊居士——招子庸(清文学家)。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隐士

NO.1 许由、巢父

时间:三皇五帝之尧管理时期

许由是尧舜时代的贤人。帝尧在位的时候,据说曾想把君位传给他,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他逃到了箕山隐居起来,帝尧想请他出任九州长官,他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这种话。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巢父也是同时期的隐士。是阳城(今山西洪洞)的大贤。山居不营世利,在树上筑巢而居,时人号曰巢父。传说尧帝以天下让给巢父,巢父不肯受。

NO.2 伯夷、叔齐

时间:商代

伯夷为商末孤竹君之长子,姓墨胎氏。初,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及父卒,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以为逆父命,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后来武王克商后,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逃隐于首阳山,采集野菜而食之,饿死于首阳山。

NO.3 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诩,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常入云梦山(在河南鹤壁市淇县境内)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子。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徒子徒孙。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徒子徒孙之说。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

NO.4 颜回

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

NO.5 “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指的是汉初(公元前200年左右)的东园公唐秉、角(lu)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四位著名学者。他们不愿意当官,长期隐藏在商山,出山时都80有余,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刘邦久闻其大名,曾请他们为官而被拒绝。他们宁愿过清贫安乐的生活,还写了一首《紫芝歌》以明志向:“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

NO.6 严光

东汉隐士严光(生卒年未详),一名遵,字子陵,余姚人。东汉建武元年(25),刘秀即位为光武帝,严光乃隐名换姓,避至他乡。刘秀思贤念旧,令绘形貌寻访。遣使备车,三聘而始至京都洛阳。刘秀至授谏议大夫,不从,归隐富春山(今桐庐县境内)耕读垂钓。80岁卒于家。诏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安葬,墓在陈山(客星山)。以“高风亮节”名闻后世。

NO.7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中国魏晋时期7位名士,包括: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7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山涛、王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

NO.8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人。

NO.9 陶弘景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晚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先生。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

NO.10 “竹溪六逸”

唐开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东鲁,与山东名士孔巢文、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州的徂徕山竹溪隐居,世人皆称他们为“竹溪六逸”。他们在此纵酒酣歌,啸傲泉石,举杯邀月,诗思骀荡,后来李白《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中曾有“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之句,便是对这段隐居生活的深情回忆。

例举中国历史上的著名隐士

翻开中国历史,历朝历代都有隐士。他们的名单可以开得很长很长,他们的人生故事也各不相同。在此,我们仅简略介绍最著名的一批隐士,以飨读者。

许由、巢父

许由是尧舜时代的贤人。尧曾想把君位传给他,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他逃到了箕山隐居起来,尧想请他出任九州长官,他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这种话。他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巢父也是同时期的隐士,是阳城(今山西洪洞)的大贤。山居不营世利,在树上筑巢而居,时人号曰巢父。传说尧帝以天下让给巢父,巢父不肯接受。

伯夷、叔齐

伯夷为商末孤竹君之长子。开始,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等到父亲去世,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以为逆父命,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后来武王克商后,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逃隐于首阳山,采集野菜而食之,饿死于首阳山。

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诩,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常入云梦山(在河南鹤壁市淇县境内)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子。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据说,苏秦与张仪、孙膑与庞涓都是他的弟子。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和《本经阴符》。

虽然鬼谷子是一名隐士,但他也怀着一颗济世之心。当弟子们掌握了足够的技能之后,鬼谷子是允许他们出山拯救苍生的。不过有些遗憾的是,鬼谷子的弟子们一旦出山,往往因为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而导致同门相残,比如说苏秦和张仪,一人主张合纵对抗秦国等大国,一人主张小国要联合起来奉秦国为尊以求自保,结果师兄弟二人时常周游列国互相拆台。至于孙膑与庞涓,两人更是势同水火,庞涓设计挖去了孙膑的双膝,而孙膑则出“围魏救赵”的奇谋灭掉了庞涓。

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末汉初(前200年左右)的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四位著名学者。他们不愿意当官,长期隐藏在商山,出山时都80有余,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

据史料记载,商山四皓在秦末汉初时已经颇为有名,因此刘邦当初曾请他们出山为官,但是却被拒绝了。后来汉王平定天下,立长子刘盈为太子,封次子如意为赵王。可惜后来太子平庸,而次子却才学出众,这也使得刘邦动了废立太子的想法。

为了保住自己亲骨肉的太子地位,吕后想方设法将商山四皓请来做太子的师傅,刘邦见太子能够有商山四皓这样的知名隐士辅佐,便觉得太子一定有过人的地方,自此之后便不再有废立太子的想法。

严光

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生于西汉末年,会稽余姚人。原姓庄,因避东汉明帝刘庄讳而改姓严。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

如果我们看看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发迹史,就会发现,严光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就好像刘邦手下有张良韩信一样,刘秀能够平定叛乱建立东汉政权,与严光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刘秀即位后,严光改名隐居,周游名山秀水,拜师法门学道,广交文人豪杰。

而刘秀也深知严光是贤良之才,因此屡屡下书召严光见面,并授严光为谏议大夫。然而无论刘秀如何恳求,严光却始终坚辞不受,最终得以隐居田园。

诸葛亮

在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之前,诸葛亮在南阳过着“隐居”生活。对于这段生活,他在《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史学家考证,诸葛亮大约在16岁开始来到了南阳隐居,隐居了10年之后,26岁时被刘备礼请出山。

在隐居期间,诸葛亮拜当时的“江南第一名士”司马徽为师。司马徽是一位大隐于市的高人,对于天文地理、兵法布阵都有很深的研究,且与当地名士庞德公等人交往甚密。诸葛亮在隐居期间还娶了当地名流黄承彦先生的女儿黄月英,而黄承彦则是荆州行政首长荆州牧刘表的连襟。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魏晋时期七位名士,即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山涛、王戎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

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因“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辞官归隐田园。辞官后,他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因其居住地门前栽种有五棵柳树,固被人称为五柳先生。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陶渊明是著名的文学家,写下了《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一批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

陶弘景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卒谥贞白先生。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

陶弘景自幼聪明异常,10岁读葛洪《神仙传》,便立志养生,15岁著《寻山志》。20岁被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36岁梁代齐而立,隐居句曲山(茅山)华阳洞。梁武帝早年便与陶弘景认识,称帝之后,想让其出山为官,辅佐朝政。陶于是画了一张画,两头牛,一个自在地吃草,一个戴着金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梁武帝一见,便知其意,虽不为官,但书信不断,常以朝廷大事与他商讨,人称“山中宰相”。

竹溪六逸

唐开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东鲁,与山东名士孔巢文、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徂徕山竹溪隐居,世人皆称他们为“竹溪六逸”。他们在此纵酒酣歌,啸傲泉石,举杯邀月,诗思骀荡,后来李白《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中曾有“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之句,便是对这段隐居生活的深情回忆。

(郑连根 整理)

中国古代著名的隐士有哪些?

1、许由

许由(生卒年不详),是尧舜时代的贤人道家前身。帝尧在位的时候,他率领许姓部落活在今天的行唐县许由村一带活动,见到了贤人许由,便想传位于许由。许由认为这是对他的一种羞辱,便到颍水河洗他的耳朵。

至今河北省行唐县有一村名叫许由村,据《行唐县志》记载:“为传说‘唐尧访贤’中的贤人许由的故里,因名”。而隔河相望的村庄叫颍南,许由村在颍水河北面,颍南在颍水河南面,颍南因此而得名。

2、巢父

传说中的高士,道家前身。因筑巢而居,人称巢父。尧以天下让之,不受,隐居聊城(今属山东省),以放牧了此一生。聊城古有巢陵,为巢父葬处,在今聊城市东昌府区许营村西北二里许。聊城县治曾移此。其墓旁传为当年巢父遗牧处,为聊城古八景之一,曰“巢父遗牧”。

3、列子

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不明),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列寇,又名列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学者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4、庄子

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5、张良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战国晚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 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任过五代韩王之相。

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