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隶书的结体改篆书的形象化而为点划符号化。

2、隶书的字形改篆书的圆长而为方扁。

3、隶书的笔划有折无转,并有波挑。

4、方笔和圆笔兼用。

隶书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隶书又名佐书、分书、八分,因盛行于汉代,所以又叫汉隶,它是由篆书圆转婉通的笔演变成为方折的笔画,字形由修长变为扁方,上下收紧,左右舒展,运笔由缓慢变为短速,从而显示出生动活泼、风格多样的气息,给书写者带来很大的方便。

隶书书法特点

书法艺术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在传播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 隶书书法 特点,希望你们喜欢。

隶书书法特点欣赏:

隶书书法特点1

隶书书法特点2

隶书书法特点3

隶书书法特点4

隶书书法特点5

隶书的艺术特征:

隶书的艺术特征,通常来说就是东汉隶书的个性风格。现在来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谈一下隶书总的艺术特征。

1、厚重。表现为气势浑厚,茂密凝重,雄健壮美。东汉时的隶书石刻,或立于庙宇,或处在崖壁,形制高大,气势浑宏。字体比较大,结构茂密,点画粗壮有力。其用笔不同于篆书的篆引,而是全力铺毫,逆行涩进。它给人的艺术感受不是帖学一路的俊逸清秀,有书卷气,而是旷达雄浑,气势壮美。它不是诸葛亮的羽扇纶巾,风流倜傥,而是关公,张飞那样的粗犷豪放,气势逼人。

2、朴拙。表现为朴实率真,稚拙天趣,平中寓奇。隶书的产生和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好多简牍石刻出自民间书手,有些为急就,因而,隶书虽然总体是方整的,静态的,但却平中有敧,静中有动,拙中有巧。仔细观察传统隶书,字形结体很少见横平竖直,方正匀称的。多是敧侧险绝,参差错落,疏密有致,随字造势,同字异形,自然天成。大众在欣赏这类书法时,与自己头脑中固有的对汉字的定势会有巨大的反差,感到生丑古怪,像 儿童 体。清代傅山讲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就是对这类书法审美观的体现。但傅山主张的拙,丑,支离,真率,本质是要自然大气,反对做作修饰,而不是纯粹的“丑”书。

3、高古。表现为取法高远,古典味浓,金石味重。因为隶书从篆书演变而来,所以在隶书结体中常带有篆书的造形,有的是用隶书的笔法写出篆书的结构,有的用篆书的笔意写出隶书的形态,似篆似隶,篆隶杂揉。有一种古典美。另外,我们看到的隶书碑刻是经过人工和天工的二次创造形成的面貌,一是有人工刻凿的痕迹,二是经过长期天然风化剥落,因而有的字形模糊,点画斑驳,线条毛涩,有一种朦胧美。

隶书的特点。

隶书的特点如下:

1、字形扁方左右分展隶字一反隶字纵向取势的常态,而改以横向(左右)取势,造成字形尚扁方,笔画收缩纵向笔势而强化横向分展。

2、起笔蚕头收笔燕尾这是隶书用笔上的典型特征,特别是隶字中的主笔横、捺画几乎都用此法。

3、隶笔的直往往有明显的波动性,富于生命力。

4、变画为点变连为断,即使用点也只是一种浑圆点。

5、强化提按粗细变化写隶书时用笔的纵向提按要求不现痕迹,而隶书则有意强调提按动作,形成笔画轨迹显著的粗细、转承变化,起、行、收用笔的三过程都有了明确的体现。

扩展资料:

隶书起源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是在监狱里创造出来的字体。分“秦隶”和“汉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的字体特点是什么

字形扁方,上下收紧,左右舒展,运笔短速,字形活泼、风格多样。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入门基本笔画有横、点、竖、撇、捺、横折、竖折等,每种笔画还有很多不同的写法,在书写的时候应该注意起笔、行笔和收笔,并且要注意隶书笔画的特点。

隶书中的横画是比较平的,在书写的时候注意不能倾斜,尤其是不能够向右上方倾斜,并且在书写横画的时候要注意起笔应该是藏锋,然后行笔的时候是中锋,最后收笔的时候是回锋。

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中锋行笔部分,要让笔整个垂直在纸面上,然后自然运笔,笔锋应该在书写的笔画的正中间的位置,这样才是正确的中锋行笔,不能在行笔的过程中让笔锋偏在一侧。

隶书笔画中的横有平横、弯横、粗头横三种,其中平横的写法是起笔之后稍微有一个比较小的回转,然后水平向右方运笔,整个笔画都是不弯曲的,整个粗细的变化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