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连笔书法的步骤:

1、先要想练字体,要了解各种字体书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其次要深入了解该书法的历史知识来源;

2、所有的书法都是从正楷演变而来了,所以正楷就是练习书法的基础,打好基础了才练得好想要的书法;

3、从偏旁部首开始,详细了解每一步的书写方法,刻苦练习。所有的字都是这些部首组成的,万变不离其宗,练好了基本的东西,才会运用自如,手到擒来;

4、练习书法初期,临摹字贴也是一种练习方法,初期可以规定自己一天的临摹字帖练习量;

5、初

怎么写连体字

连体字,又叫连笔字,即行书,草书的俗称,凡笔画首尾相连皆是连体字。

(1)首先练好楷书

要写连体字要先练楷书,练最基本的笔画的写法。之所以练楷书,是为了将来写出来的行书有力度,有型之后再练行书,其中就有很多连笔了;

草书还应受草法约定俗成的规矩制约,草法是有严格规则的,绝对不能信手画符,随心所欲,草法不能脱格,这“格”就是规矩。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中说:“草书不难于狂逸,难于狂逸中不违笔意也。”

历来书家都指出,写草书要有扎实的楷法。赵构《翰墨志》中说:“前人多能正书而后草书,盖二法不可不兼有。正则端雅庄重,结密得体,若大臣冠剑,俨立庙堂草则腾蛟起凤,振迅笔力,颖脱豪举,终不失真。”

(2)观察连体字的笔画

写字能写连笔,不是说写的快而是改变了笔画的顺序。草书结体为求简约,其偏旁都用符号代替,使草书点画的形态产生极大的变化,与楷、行书的结字有相当差距,这是草书结字的特点。

草书连绵常数字为一笔,线条牵连不断,有时两三字连在一起,难以断字,形态变化极为强烈,各种俯仰、疏密、向背、迎让,参差的对比可以夸张到惊人的地步。

问题不在是否连绵,在于连的过程中在转折等处是否有断的意思,贵在能似断似连,去书店买本行书的字帖,观察它的笔画顺序,再学着写。

(3)追求整体效果的不失重心

草书结体并不是不要平衡,而是追求整体效果的不失重心。汉字是由各种不同的点画连贯交接而成,书法是将汉字点画的组合排列,长短轻重各尽其变化之能事,使艺术形象瑰丽多姿,耐人寻味,惟一应遵守的法则是字的重心的平衡。

凡能在结构上守住重心,则构思不论如何独特,组合如何险峻,都是符合结构美原则的,变化与平衡是有矛盾的,但结构之艺术性也就产生在这矛盾之中。

(4)提高自身的修养

一般楷、行、隶书的结体都求平正、匀称、协调,以对立统一的法则,使结字能有疏密,长短、窄阔、伸缩、奇正、俯仰、向背等变化,使结字能长短合度,四面停匀。但是草书的结构它遵循的不是匀称的原则,而是取决于书写者内心情绪的变化。

草书之解构与组合源于书写者的艺术构思,心的律动和情的宣泄,一句话,艺术来源于思想,思想则受着传统哲理,伦理道德观、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的规约和影响,同时也需要有丰富的想像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连笔字

连笔怎么写?

所谓“连笔字”就是指行书和草书。要想写好,必须学习行书和草书。因为“连笔字”,不可以随便“连”,不可以“乱连”,也是有规范有法度的。

行书,是一种书法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有广狭二义。广义的,不论年代,凡写的潦草的字都算作为草书。狭义的,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大约从东晋时代开始,为了跟当时的新体草书相区别。把汉代的草书称作章草。新体草书相对而言称作今草,其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

草书由于字形太简单,彼此容易混淆,所以不能像隶书取代篆文那样,取代隶书而成为主要的字体。

“杨”字的连笔字体

“杨”字的连笔字体‘草书’写法如下:

拼 音 yáng

杨树,落叶乔木。种类很多,有山杨、毛白杨、小叶杨等多种,多为速生 用材树。木材供建筑、造纸等 用。

笔画

组词

杨柳 杨树 杨梅 白杨 响杨 水杨

扩展资料

黄杨厄闰 [ huáng yáng è rùn ]

【解释】:黄杨:树木名;厄:困苦;闰:闰年。旧时传说,黄杨木难长,遇到闰年,非但不长,反而会缩短。比喻境遇困难。

【出自】:宋·苏轼《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比喻境遇困难

杨朱泣岐 [ yáng zhū qì qí ]

【解释】: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出自】:《荀子·王霸》:“杨朱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杨朱为此而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