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私影像的纪录片,从一开始,导演并没有计划将其完善成一个完整的纪录片。于是,我们能看到在第一个春天的部分里,所有的段落、镜头都非常的琐碎,甚至显得有些混乱而不知所谓。然而反而正是这一段落,奠定了整个影片的基础,琐碎显得生活场景更加的细腻、真实,能够瞬间令观众进入这个家庭的环境里,并作为一个引子一样的段落,串联起了接下来的部分。特别惊喜的是,在第三个春天的段落里,并没有太多当年的场景,反而替换成了父亲所拍摄剪辑的曾经的家庭录像。父亲所作的录像,充满了年代的气息的画面,依旧忠实地反映了当年的生活场景,而且同样具有琐碎而细腻的特性,这与第一段导演自己拍摄的部分形成了有趣的互文。同样,父子二人相同的爱好从银幕上延伸到银幕外,也具备了中国家庭骨子里的传承精神。诚然,没有技巧是这个影片非常令人遗憾的地方。剪辑上的凌乱、声音技术的问题,甚至作为导演本人真实情感的表达失控,在影片的行进过程中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然而对于应当反应真实的纪录片来说,技巧并不算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剪辑技术和声音技术的缺失,反而组成了私影像纪录片的一种形式,在其他影片里成为弊病的技术问题,在《四个春天》都化作了影像的真挚。

如何评价纪录片《四个春天》?

纪录片《四个春天》评价:《四个春天》关乎的是导演的个体经验和记忆,以他的视角,看待整个家庭二十来年的变迁,尤其是影片中所拍摄的四个春天。在这当中,发生了极多的变故,但是导演并没有过分着墨。

相比这些家庭情节剧式的故事性部分,该片更核心的内容是老两口的日常生活。该片不像《路边野餐》那种涣散的浪漫,由于是纪录片体裁,加上拍摄对象是自己的父母,现实主义根基更为坚实,并且还有些许诗意现实主义的余味。在日常普通的生活中,挖掘出了审美意义价值。(《新京报》评)

剧情简介:

父亲陆运坤是中学退休老师,母亲李桂贤是家庭妇女。虽然儿女都在外工作,两位老人的日常生活,充满乐趣和欢喜。

他们在温暖的露台上准备食材,满心欢喜地一起做饭。扇子、乐器、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两人突发奇想养蜜蜂,就淘宝蜂箱一点点研究。每年等待燕子归巢,看大燕子喂食小燕子。父亲的玩具是钢琴,转眼又坐到电脑前捣弄视频剪辑。

如何评价纪录片《四个春天》?

观《四个春天》有感

       ——离现代最远,离诗意最近

     春天,给人以美好的感觉,万物复苏,春暖大地,尤其在这寒风凛冽的冬日。春天的来临,意味着迎春接福的春节将至,过年的味道在归家心切的年底发酵蔓延。

    《四个春天》以生活录像的形式记录了贵州山区一户普通人家教育四年的春天里发生的事。记录了导演父母朴素中蕴含着诗意与浪漫的生活点滴。片中有父母对孩子毫无保留的爱,有兄弟姐妹互相的扶持成长,有淡淡的乡愁,也有亲人离世之痛。简单、温情,而又富有感染力。

看完影片后,当中的四个“春”意触动着我:

春意一——春节回家,家有老人盼崽归。

  漂泊不易,生活更是有很多的不得已,回家过年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更是让奔波在外的人儿停下脚步,体会生活本真,回家看看。看看家里的山水看看家里的锅碗瓢盆,看看家里的炊烟袅袅,与家人同欢,轻酌小酒,其乐融融。

春意二——迟暮之年,让人如沐春风的爱。

  如果将爱情的到来比喻成春天,那片中父母之间的爱情真的是洋溢着满满的春意。明明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纯粹生活,却让人品味到最质朴纯粹的爱的味道,还有一丝丝小浪漫。金婚五十年,他们早已融入了彼此。这份质朴让我意识到,再火热的爱情最终都将归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白头偕老:遇一人,懂一人,惜一人,爱一人。得一人心,再不分离。

春意三——聚散生死,健康之于人的一生。

  时间流淌而过,聚散生死是每个人不得不面临的课题。影片的升华出现在第二个春天,姐姐生了一场大病,在2014年10月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让影片氛围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母亲在姐姐病床前温柔的爱抚、葬礼上两位老人的沉默、吃年夜饭时特意为姐姐空出来的椅子和餐具,让我泪流满面。片中陆家一直有用家庭录像带记录生活的习惯,片中随后出现了十几年、二十年前的录像素材,那时,父母亲尚未年迈,姐姐笑容灿烂……

  姐姐说了一句:如何会这样,我只是想努力回报父母。引起我的深思,健康无价。谨以此告诫自己、告诫很多身边的人。

春意四——离诗意最近,平凡美好的生活。

  影片总体还是爱意满满,平和却有力。迟暮之年的老夫妻,琴瑟和鸣,你来唱时我来奏,你来奏时我来跳:父亲是“文艺青年”,闲时吹拉弹唱,会摆弄好几门乐器,好奇心也旺盛得很,看到燕子来到自家筑巢激动得叫起来,还网购蜂箱给小蜜蜂们一个家。母亲则是生活美学的践行者,烹饪、手工、花艺样样精通,嘴里时时刻刻哼着山歌小调,兴致上来了还会跳上一小段。镜头里父母的生活,美好得让向往。

最后,在默默拭泪中感慨一句:这才是生活原本的样子吧。愿以豁达之心面对生活的得失起落;愿以平凡之心迎接人生旅途中的坎坷与美好;愿都能与身侧之人共度余生。

四个春天讲的什么故事 电影为何引起众人共鸣

最近一部名为《四个春天》的小成本纪录片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这部纪录片没有著名导演,没有流量大咖,也没有任何的明星主演,记录的也不是什么名人的传奇一生,其实就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但却感动了许多人,这也是让很多人非常好奇究竟是为什么。
整部影片当中没有起伏跌宕的剧情,也没有什么缠绵悱恻的场景,另外也没有一些家庭剧当中的情深似海,也没有什么看起来非常震撼的特效,就连道具也是非常平常的,在电影当中所见的所有场景都是非常平常的,但是在我们所见的平常当中却能够看出无限的诗意,和观众传达出浓厚的温情。
电影当中的两位主角其实也就是导演陆庆屹的父母,而影片中的配角其实就是和陆庆屹父母有关联的亲戚朋友,和一些街坊邻居。而影片中的这对父亲其实也是一对非常平凡的夫妻,他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安静的小镇上,父亲陆运坤曾经是一名老师,性格温和,喜欢音乐,会多种乐器,而母亲李桂贤性格热情开朗,平常喜欢唱歌。
在很多纪录片当中,很多父母在说起在外的儿女时,可能会说很多关于孝的事情,看起来非常的刻意,看完之后也无法激发出内心的共鸣。但是在这部纪录片当中,导演没有刻意的去拍摄儿女孝顺父母的一些场景,但是他的很多举动都有意无意的彰显出自己的孝顺。在平凡的生活点滴当中,导演也没有刻意去拍一些让人感到伤感或者是感到感慨的东西,而在他的镜头下大多都是记录下了生活当中积极乐观并且温馨的一面,更能容易引起大家内心的共鸣。

最佳纪录片《四个春天》:生活中有花有刺,方为人生真谛

《四个春天》是贵州导演陆庆屹的首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一上映就在豆瓣上评分高达8.9分,并且在2018年提名了第55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和最佳剪辑奖,斩获了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片。

评委会对这部纪录片的评语是:平和的歌声融在暖意盎然的日常角落,生命的真谛诠释欢聚离别的终极孤独。纪录片固有的控诉性和边缘性,在明亮的心中消弭无形。

这部只耗费1500元拍摄的纪录片,拍摄技巧和叙事技巧并没有多么惊艳,为何能得到这么多业内人士的认可,甚至连赵薇、黄渤、周冬雨、章宇都为它发声推荐?这是因为这部纪录片就像是一篇充满诗意的叙事散文诗,它简单、质朴却深深打动人心。
《四个春天》影片里面没有什么高潮迭起、惊心动魄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平淡淡,日常琐碎的尘俗生活志趣。它拍摄于2013年到2017年的四个春天,以很简单的中国家庭为背景,黔南小城里的父母为主角,在四年光阴里,一点一滴的生活日常,刻画出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时间变迁,以及如何面对人生中的生离死别。

或许正是因为影片以平淡见实,却犹如一根根绵密的小针,一点点地戳入我们的心窝,让人动容,让人回味。

我们从影片中可以看到时代变迁的光景和找到自己家庭生活的缩影。特别是在看过山海流澜,城市花火后,这部纪录片就像一道涓涓细流,让我们明白了平淡的的生活最是温情和动人;但是生活不会只有和风细雨,也会有离别和痛苦。而生活有花有刺,方为人生真谛。
平淡是人生常态,璀璨光景是不常在的;生活中我们面对的更多的是庸常的柴米油盐和俗碎的人情世故。但是平淡也有平淡的滋味,生活的美,不在于物质的富足,而在于琐碎日常中,对生活的坚持和本心。

试想想你有多久没有感受到传统春节的年味了?影片中噼噼啪啪的爆竹响声,爸妈在厨房里洗菜、切肉、做饭忙活的场景,这是每一个中国家庭都会出现的情境,也充满着中国式的年味。

妈妈用铁铜和钢筋条搭建熏制台,熏制每年必备的年菜香肠和腊肉。铁铜烟雾袅袅,熏好的腊肠带着油亮的橘黄色泽,那种香味仿佛隔着屏幕都能透出来,充斥着满满的生气和烟火味。

爸爸亲自写春节对联,做满桌菜肴拜神祭祖,这一切都那么稀松平常却又传统而有年味。
《人生一串》的美食纪录片有这么一句话:

就是因为这烟火气,让人感觉这些生活片段那些接地气,那么地鲜活而又充盈。

爸爸在鱼池养鱼观赏,妈妈在天棚种花铲草;爸爸摆弄电脑,妈妈在另一边缝纫;爸爸拉琴,妈妈做针线活,一切平静而又琐碎的日常,显得那么温暖有爱而又美好。

爸妈上山踏春,采摘草药,驻足树下赏梅花,偶尔兴致来了唱山歌,扭舞步,流连于山青水秀的的自然间,这一点一滴既平凡又难得,这种岁月正好的平淡生活充满了艺术和诗意。
影片中爸妈认真而又平凡地生活着,平凡琐碎中透露出细微的美好,这是被时间氲久了的生活原生审美。两人平常的互动和相濡以沫的感情,总能让人感觉愉悦又安逸。两位老人惬意、从容而又满足的生活态度,简单、质朴的生活哲学,富含感染力又充盈感动。

我们总是追求所谓意义上的成功,终日埋头忙碌,忽略了身边的美好。其实幸福很简单,它一点一滴融在生活中,那些嵌在生活中琐碎日常和烟火气,就是最动人的诗意。无论何时,只要热爱生活,用心感受,你会发现生命中每一个庸常的日子,都浸润着细微的感动,洋溢着文艺质朴的气息;只要你用心生活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找到被生活偷藏起来的糖果,把日子过成诗篇。

林清玄在《清玄说:换个角度看生活》里写到:幸福常常隐藏在平常的事物中,只要加一点用心,平常事物就会变得非凡、美好、庄严了;只要加一点用心,凡俗的日子就会变得可爱、可亲、可想念了。
《人间值得》一书里提到:

平淡的生活并非只有和风细雨,还会有离别和痛苦。

2014年春,姐姐陆庆伟突然生病住院,病痛把一个原来开朗大方的姑娘深深折磨成一个脸颊凹陷,憔悴干瘦的人儿,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现实的残酷。

妈妈在病房里经常搓着手中佛珠,给女儿祈祷,给女儿用药草洗脚,安慰女儿不要有心里负担。她克制自己的悲伤,想做女儿坚强的后盾。爸爸站在一旁不知所措的抹着眼泪,这是一对平常父母对孩子的最深沉最朴素的爱,让人深深泪目。

终究姐姐还是走了,传统的送葬习俗,闪烁的烛火,亲人隐忍的哭泣,丧礼的哀歌,形成一幅清冷、悲恸的画面,透露着让人难以抑制的悲伤。

世事是无常的,人生自然有起有落。生离死别,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经历和过程。岁月正好的生活也会经历风雨,,我们要学会面对和咀嚼痛苦。

生命的逝去是一件不可逆的事情,如果没有离别,我们就不会珍惜相聚的时刻,也不会体会到重逢的喜悦。痛苦和死亡是人生中的必修课,我们要在痛苦中感悟真情,在离别中学会珍惜,竭尽全力过好每一天。毕竟,有失有得,有悲有喜,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滋味。
姐姐的离世让原本乐观开朗的父母仿佛一夜变老了,并逐渐变得沉默。但是生命来去不由人,生活还是要继续,这是时间的必然轨迹。

最终,爸爸找出蒙灰的笛子吹了起来,并且开始学习剪辑视频,养起了蜜蜂。他经常对着蜜蜂心心念念,让妈妈调笑说:"你的蜜蜂差不多就是你的初恋情人。"

两个老人也会经常去看望女儿,把女儿的墓修成一个菜园,兴起就在坟前舞上一曲,往日开朗乐观的父母似乎又逐渐回来了,生活又渐渐恢复了往常的生气。
《人间值得》一书里写到:

生命中的苦和乐都只是过程,时间的流逝总是无情的,再怎么悲恸的记忆也会被时间碾压。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在日常中时时回忆故人的音容笑貌,追忆相聚一起的美好时光,以此来抚平我们内心的忧伤,化解我们生命中的刺痛。

阴雨的日子有时,痛苦也会有时,无论快乐或伤悲,日子还是要继续下去。生命中有裂痕,阳光才会照得进来。
林清玄在《换个角度看生活》一书里认为:最好的人生是五味俱全,有苦有乐、有泪有笑、有爱有恨、有生有死、有低吟有狂歌、有振臂千仞之岗也有独怆然泪下,酸、甜、苦、辣、咸,此起彼落。如果面对一桌没有调味的菜肴,又如何会有深沉的滋味呢?

生活就像一朵玫瑰花,有花也有刺,花让我们活出芬芳,刺让我们活出痛感。其实人生有花有刺,有悲有喜,方为人生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