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圣洁性,象征佛与菩萨超脱红尘,四大皆空; 莲花的花死根不死,来年又发生,象征人死魂不灭,不断轮回中。

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 佛教有宝伞、双鱼、宝瓶、莲花、白螺、如意、宝幢、金轮八种吉祥宝物, 释迦牟尼把莲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 由于莲花在佛教上的神圣意义,佛经中把佛教圣花称为“莲花”,把佛国称为“莲界”,把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蕖华合掌”,甚至把佛祖释迦牟尼称为“莲花王子”。&nb

莲花比喻什么人

莲花比喻品格高洁的人,也可以指清尘脱俗的人。

它是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经常提到和见到的象征物。莲花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因为它与释迦牟尼的许多传说联系在一起,莲花代表圣洁、美好。

在佛教故事中,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美丽清亮的大眼睛。悉达多太子降生时,皇宫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相,其中之一,便是池中长出大如车轮的白莲花。

扩展资料:

荷花是水生植物,性喜相对稳定的平静浅水、湖沼、泽地、池塘,是其适生地。荷花的需水量由其品种而定,大株形品种如古代莲、红千叶相对水位深一些,但不能超过1.7米。

中小株形只适于20-60厘米的水深。同时荷花对失水十分敏感,夏季只要3小时不灌水,水缸所栽荷叶便萎靡,若停水一日,则荷叶边焦,花蕾回枯.荷花还非常喜光,生育期需要全光照的环境。荷花极不耐荫,在半荫处生长就会表现出强烈的趋光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莲花

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莲花还有个名字叫荷花,相信大家对它都不陌生,莲花除了好看之外还有一些寓意象征,那么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的相关知识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1

莲花的象征意义1:高洁、圣洁

莲花历来被佛教尊为神圣净洁之花,并且极力宣传并倡导学习莲花的这种清白、圣洁的精神。除此之外,周敦颐在名篇《爱莲说》中也明确表达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具有"花中君子"的美誉,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暗示人们学习莲花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另外,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表明莲花具有天然之美。

莲花的象征意义2:清廉

莲花即青莲,青莲与“清廉”谐音,因此莲花也被用以比喻为官清正,不与人同流合污,这主要是指在仕途中。比如,有一幅由青莲和白鹭组成的名为“一路清廉”的图画,就被很多文人置于自己的书房中。

莲花的象征意义3:吉祥、吉利

莲称荷,与“和”谐音。古代有以莲花、海棠、飞燕构成一幅“何(荷)清海宴(燕)”图,喻为天下太平。佛教的八宝吉祥,以莲花为首。古代以莲花和鱼剪成图纸张贴,称为“连年有余”,表明社会富足。另外,民间吉祥画,“和合二仙”,便是一人手中持荷,一人捧盒,以示和合。八仙中的何仙姑,以手执莲花为表征,象征其貌美并姓何,表示祥和吉利。

莲花的象征意义4:爱情

我们都知道莲藕的丝很长,牵扯在一起,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听到有人说“某人和某人藕断丝连”,其实就是说男女之间还有联系,也即我们所说的爱情。其实用莲花来象征爱情早在唐代就有记载。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在《采莲曲》中写到“牵花恰并蒂,折藕爱连丝”,也即以并蒂莲和藕丝不断,表示男女爱情的缠绵。莲最适合作纯洁、美好爱情的象征,加之“藕”与“偶”谐音,藕断丝相连,“并蒂莲开”,都非常适合表示爱情的缠绵不断。

莲花的象征意义5:美女

早在流传古今的《诗经》中,便有将莲花比作美女的记载。《国风·陈风·泽陂》中说:“彼泽之波,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寝寐无为,涕泪滂沱。”描写一男子将莲花比作久已倾慕的美女,许久未能见到,伤心不已。不管是醒着还是睡着,眼泪和鼻涕如下雨般情不自禁地淌下来。

莲花的象征意义6:友谊

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由此可以看出莲花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纯洁友情。

小结:莲花代表着高洁,代表着圣洁的含义,世人们都赞赏它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同时莲花结果的莲子,也是人们滋补的佳品,是很多中药材料之一。

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2

莲花,简称莲,别名有:荷花、芙蓉、芙蕖、菡萏、水芝、灵草……等等甚多。在我国的文化故事中很早就已出现了莲花的形象。《诗经》中就有这样的诗句:“比泽之陂,有薄与荷”、“比泽之陂,有薄菡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楚辞·离骚》中也有这样的`诗句:“芙蓉始发杂芰荷,紫茎屏风文绿波”。这些都说明了中国人们与莲花的渊源。

中国文化中,一直把莲花比作君子。自古以来,中国人们便喜爱这种植物,认为它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有诗赞曰:“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

除了莲花的君子品性之外,我们民俗中也有很多关于莲花的语句。莲有一蒂二花者称为并蒂莲,以象男女好合,夫妻恩爱。新婚对联中常有“比翼鸟永栖常青树,并蹄花久开勤俭家”等。藕断丝连,常被用来之男女之间虽分手,但情意未绝。

莲花的一些象征意义:

1、象征清廉:盖“青莲”者,谐音“清廉”也

2、象征爱情:盖荷花别名芙蓉花,或云水芙蓉。“芙蓉”,“夫容”也。又白居易《长恨歌》曰:“芙蓉如面柳如眉。”因此莲花常用来象征爱情,二莲生一藕的现象,叫“并莲同心”

3、送礼象征:莲花和牡丹花在一起,叫“荣华富贵”,莲花和一鹭鸶,叫“一路荣华”。牡丹、莲花和白头翁,称为“富贵荣华到白头”。莲花也能谐音“连”。莲蓬加上莲子,叫“连生贵子”

4、象征纯净、纯洁:在中国,莲花被尊为君子,《群芳谱》中说 “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万窍玲珑,亭亭物华,出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后有周敦颐的《爱莲说》,影响深远

5、节日象征:武汉莲花节持续三个月时间,从7月到10月,以“莲花水乡,醉美蔡甸”为主题,展开盛大活动。

据说在公元五世纪,南齐东昏侯“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因而后人称美人之步为莲步,又称女子之纤足为金莲。

佛教中的莲花是神圣的,佛菩萨端坐或站立莲花宝座象征着他们的神圣本源。佛菩萨被想象成是洁白无瑕、极尽善美的,其身、语、意是绝对清静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是表现纯净和断灭的一个主要佛教象征。

由于"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音,中华传统文化中,经常以荷花即莲花作为和平、和谐、合作、合力、团结、联合等的象征以荷花的高洁象征和平事业、和谐世界的高洁。荷花品种丰富多彩,是"荷(和)而不同",但又共同组成了高洁的荷花世界,是"荷(和)为贵"。

莲花象征着什么

莲花的象征意义:

1、喻为美女,《国风陈风泽陂》中说:“彼泽之波,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寝寐无为,涕泪滂沱。”描写一男子将

莲花比作久已倾慕的美女,许久未能见到,悲伤得不得了,如今醒着睡着,眼泪和鼻涕下雨般淌下来;

2、象征爱情,《采莲曲》中”牵花恰并蒂,折藕爱连丝“,以并蒂莲和藕丝不断,表示男女爱情的缠绵;

3、象征和合,莲又称荷,与“和”谐音,民间吉祥画,”和合二仙“,便是一人手中持荷,一人捧盒,以示和合。八仙中的何仙

姑,以手执荷花为表征,象征其貌美并姓何,表示祥和吉利;

4、表示清廉,青莲与“清廉”谐音,人们便以莲花比喻为官清正,一尘不染,画青莲和一只白鹭组成的图画,名为”一路清廉“;

5、喻示吉祥,以荷花、海棠、飞燕构成一幅图,谓之“何清海宴”,喻天下太平。佛教的八宝吉祥,以莲花为首。以莲花和鱼

剪纸成图张贴,谓之“连年有余”,表示富足有余。

莲花比喻什么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圣洁性,象征佛与菩萨超脱红尘,四大皆空;

莲花的花死根不死,来年又发生,象征人死魂不灭,不断轮回中。

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

佛教有宝伞、双鱼、宝瓶、莲花、白螺、如意、宝幢、金轮八种吉祥宝物,

释迦牟尼把莲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

由于莲花在佛教上的神圣意义,佛经中把佛教圣花称为“莲花”,把佛国称为“莲界”,把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蕖华合掌”,甚至把佛祖释迦牟尼称为“莲花王子”。

莲是百花中唯一能花、果(藕)、种子(莲子)并存的。

象征我佛“法身、报身、应身”“三身”同驻。

其姿挺展,日艳且鲜;其貌熙怡,傲然独立;

其根如玉,不着诸色;其茎虚空,不见五蕴;

其叶如碧,清自中生;其丝如缕,绵延不断;

其花庄重,香馥长远;不枝不蔓,无挂无碍;

更喜莲子,苦心如佛;谆谆教人,往生净土。

莲花有五色:白、青、红、紫、黄,称为“五种天华”。

其中白、青两色最受青睐。

白莲花,梵文音译为芬陀利。此花生长于佛国阿耨达池中,人世间难以见到,

故又称“希有之华”。

青莲花,梵文音译为优钵罗。叶狭长,近下小圆,向上渐尖,青白分明,酷似佛眼,故在佛经中称之为“莲眼”,也即观音菩萨的眼睛。

五种莲花,为五大虚空藏菩萨所坐。

东方福智虚空藏,坐青莲花,乘银牛;

南方能满虚空藏,坐赤莲花,乘金象;

西方施顾虚空藏,坐白莲花,乘琉璃马;

北方无垢虚空藏,坐紫莲花,乘狮子;

中央解脱虚空藏,坐黄金莲花,乘水晶龟。

莲华喻菩萨十种善法

一、离诸染污 菩萨修行,能以智慧观诸境于一切法,不生贪爱,虽处五浊生死流中,而不为生死过失所染,比喻莲花出于水而不为污泥所染也。(五浊者,即劫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命浊)

二、不与恶俱 菩萨修行,唯欲灭一切恶,生一切善,于身口意,守护清净,不与纤毫之恶共俱,比喻莲华虽微滴之水,而不停留也。

三、戒香充满 菩萨修行,放诸戒律坚持无犯,以戒能灭身口之恶,犹香能除粪秽之气。故经云:戒香芬馥,广布充满,比喻莲华开敷,妙香广布,遐迩皆闻也。

四、本体清净 菩萨因持戒故,身心清净虽处五浊之中,而能无染无著,比喻莲华生时虽处污泥浊水,而自然洁净无所染也。

五、面相熙怡 熙,和乐貌。怡,喜悦也,菩萨心常禅悦,则面无颦蹙,诸相圆满,见者悉皆欢喜,比喻莲华开时,令诸见才心意快然而生喜悦也。

六、柔软不涩 柔软则随顺,不涩则无滞,谓菩萨修慈善之行,复于闭法无所滞碍,充于内而形于外,故体常清净,柔软细纱而不粗涩,比喻莲华,体性柔软而复润泽也。

七、见者皆吉 菩萨修行成就,形相美妙,凡所见者咸获吉祥,比喻莲华,芬馥美妙,人或眼见及梦见者皆吉祥也。

八、开敷具足 菩萨修行功成,智慧福德,庄严具足,比喻莲华开敷而其华果具足也。

九、成熟清净 菩萨修因既圆,妙果成熟,而慧光发现,能使一切有情见闻之者,咸得六根清净,比喻莲华成熟,若眼睹其色,鼻闻其香,则诸根示得清净也。

十、生已有想 菩萨初生之时,诸天人等咸乐护持,以其必能修习善行,证菩提果,比喻

莲华初生之时,虽未见花,凡诸人众,咸生已有莲华之想也

莲花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花”就是“佛”的象征。当我们走进佛教寺庙时,便可到处看到莲花的形象。

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

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

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如天女)。寺庙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何等的密切。

莲花与佛教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佛教将许多美好圣洁的事物,以莲花作比喻,以莲花为代表。

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的美丽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时,皇宫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长出大如车轮的白莲花。

佛祖降生时,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之中坐着一位盘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萨。

佛教以莲为喻的词语,更是数不胜数。

佛座称为“莲花座”或“莲台。”

结跏跌坐的姿势,即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势,称为莲花坐势。

佛教宣传的西方极乐世界,比作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故称“莲邦。”

《阿弥陀经》描写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是:“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故称佛国为“莲花国。”

佛教庙宇称为“莲刹”。“刹”为梵语,即西方净土,以莲花为往生之所托,故称“莲刹。”

念佛之人称“莲胎”,比喻住在莲花之内,如在母胎之中。

佛眼称为“莲眼”,以青莲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叶心莲花称为“莲宫”,即心中的莲花般的境界;释迦牟尼的手称为“莲花手。”

僧尼受戒称“莲花戒”;僧尼之袈裟称“莲花衣,谓清净无杂之义。

五智中的妙观察智称为“莲花智”

称善于说法者为“舌上生莲”

谓苦行而得乐为“归宅生莲”

《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都是以莲花为喻,象征教义的纯洁高雅。

东晋东林寺慧远大师创立的我国最早的佛教结社称为“莲社”。佛教净土宗主张以修行来达到西方的莲花净土,故又称“莲宗”。

总之,莲与佛教结了不解之缘,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可以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

佛教为什么如此推崇莲花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佛教产生于印度,印度地方气候炎热。荷花盛开于夏,给人们带来凉爽和美的享受。人们对于这种夏季暑热时盛开的美艳之花,自然十分喜爱,因此在印度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中,莲花都是美好、善良、圣洁、宽容大度的象征。这类故事非常之多,影响很深。

如莲花王子,便将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为王十法(布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蔼、自制、忌怒、忌杀、宽容和大度)的好国花比作莲花。《莲花王子的故事》说莲花王为了拯救百姓的饥荒,他跳进恒河之中,变成一条大赤鱼,告诉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后又生起来,这样坚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养全国百姓,度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灾荒。《鹿母莲花夫人》的故事,说鹿母莲花夫人每走一步,脚后立即现出一朵美丽的莲花,她一胎生下五百个童男,个个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卫国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莲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征。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主张废除古印度等级森严的制度,实行种姓平等,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为了弘扬佛法,使广大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佛教教义,便以俗语传道。又迎合民众的爱莲心理,将莲喻佛,使得佛教能够迅速传播开来,信众广泛。

佛教以莲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能从苦海中摆脱出来,其解脱的途径是:此岸(人生苦海)——济渡(学佛修行)——彼岸(极乐净土)。即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而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无比鲜美的花朵一样。

佛教的重要信条之一,是广爱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谓慈悲,是指希望和帮助他人解脱苦难,获得快乐。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乐,慈行是帮助他人得到快乐;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帮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对于有生命者,不计善恶,不分人畜,都应施予慈悲。对种种恶行,都要容忍和宽宥,用慈悲心去帮助他们,感化他们,使之向善,成为善良之辈,结出善果。但严戒同流合污,要身处污浊的尘世而不为其污染,保持自己的洁净清芬。用来表达这种思想观念的最好不过的是莲花。

莲生在污泥之中,犹如人生在浊尘的世界,这自然要与污浊相处在一起,受许多邪恶污秽事物的侵扰,佛教称这些邪恶力量为“魔”。佛教要求人们不要受世间邪恶污秽(即魔)的侵扰和影响。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开出洁美的鲜花,确是最好的象征,因此佛经常常将莲性比佛性。

《大智度论8226释初品中户罗波罗蜜下》说:“比如莲花,出自污泥,色虽鲜好,出处不净”。

《从四十二章经》说:“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

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叶金色妙宝莲花上出生的。

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都是坐在莲花之上,或手执莲花,表示佛是出自尘世而洁净不染的境界。人要做到出自尘浊而不为污染的境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相当高的觉悟和定力,这就需要修持和守戒,开发佛性,消除魔性。佛性增强了就能抵住魔的干扰,还能降魔成佛,就能解脱生、老、病、死之苦。这听起来似乎很玄,宗教意味很浓,其实只是较高的一种思想境界层次。一切事理通达了,参透了,自然凡事都看得开,不再贪婪、恐吓、焦虑、痴心、嗔怒,在精神上自然摆脱了苦境,变得轻松愉快。

所以佛教中的莲花,代表一种智慧的境界,即所谓“开悟”。《无量寿经》说:“是菩萨(观音菩萨)作是思维,一切有情身中,具有此觉悟莲花,清净世界不染烦恼。”

《大藏经图像》第六卷载《白宝口抄》云:“论凡夫心如合莲花,圣人心似开莲花……问:‘何故众生心性譬莲花乎?’答:‘《秘藏记》云:莲花部吾自身中,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此理虽经六道四生界死泥中流转,而不染不垢,乃名莲花部。”

《疏十二》云:‘观莲花不观余花耶?’此亦有意,如世莲花处污泥之中,生处虽说恶,而莲花体性清净,妙色无比,不为诸垢所染。凡夫变复如是,虽种种不尽三毒过患无量无边,亦此莲花三昧甚深,果实皆生其中,即是如来平等大慧之光也。”

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即指莲花,也就是莲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