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一点,不少科学家写的科学读物都有讨论,自己的印象里阐述得比较清楚的是霍金的《大设计》。霍金相信,不同的智能生物所观察得出的结论,大概只相差一个额外效应”,但应该都可以且能够相互对应起来。类似于金鱼在鱼缸里观察世界得出的结论一样,应该至少比人类多一个光折射参数”,但这两类理论很可能是等价的。
世界万物为什么都有规律,可以总结为数理化的各种公式?
如果你拿这个问题问老子,老子会说 因为“道”
道生一,一生万物。
道就是万物存在的规律。
还没有我们的时候,它就存在了,将来我们不在了,它还是会在。
从第一个猴子决定树上下来的时候,人类就开始了认识世界的旅程。
他们研究狩猎纺织,研究枪火弹药,走过山川,历经岁月。有些人善于发现,并总结出了存在着的一些规律。
数理化,政史地,生物科技与法律,这些二十一世纪已经形成系统理论性的知识,就是前面走过的人想要告诉我们的一点经验,一点东西。
这些已经被发现的规律,虽然比我们的存在要长远的多,但这鸿荒宇宙之中定然还有更多奇幻迷离的景象和值得痴迷的存在等待着我们这些后辈去看见,去感知,去发现,去总结。
我们看见的,只是一部分。人类未知的,才是大多数。
求世间的规律。(越多越好,请勿重复)
越多越好么 -。-
世界本源规律(世界的本源及规律)
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物质因其性质不同而存在着隐性物质和显性物质,二者构成复性物质,因此,物质世界是多维层面的。
与物质相对应的存在是隐性存在,显性存在,复性存在,存在也是多维层面的。 数学中的正数、负数概念,实数、虚数概念和复数概念,就是对显性存在、隐性存在、复性存在的客观反映和数学层面的描述。
隐性物质特性:无形,存在于空间,但不占有空间,不可见,不可触摸,可感知,以波状而存在,具有穿透性,运行起速可超光速。其显著特性是灵性。
显性物质特性:有形,存在于空间,占有空间,可见,可触摸,以粒子状而存在,不具穿透性,运行起速不可超光速。其显著特性是无灵性。
物质共有的总特性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的物质,有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是客观存在,属隐性物质,属隐性存在,它既是事物内部间及事物间的关系;又是事物演化、生发、调控的程序;更是事物演化、生成的精神。规律是事物演化、生成、发展、消亡的必然性和根本性之所在。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道的本体即宇宙规律生化物质(道生一),物质分生隐性物质和显性物质(一生二),隐、显物质合生复性物质(二生三),隐、显、复性物质演化生成万事万物(三生万物)。
庄子曰:“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天地》)其意相仿,但重点论述了生命的诞生发展规律。万事万物(昭昭)产生发展于规律(冥冥)。生命体(有伦)也是这样,有他诞生发展的规律(无形),精神源于规律(道),为规律所固有,形体的生成发展决定于规律所固有的关系、程序和精神,是生命规律的必然性所演化而生成。
隐、显物质在一定条件或特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任何事物由演化、生成、发展到消亡,是规律使然。物质不灭,所谓消亡不过是物质的形态转换或转化而已,其实质是隐、显、复性物质新的演化、生成,新的有机结合或无机组合。
复杂世界的规律
看了科学松鼠会关于今年诺贝尔生物学奖的一篇科普文章:端粒,好好看住别丢了,我感叹了一把,仿佛找到了小时候在路边观察蚂蚁和小草根须的感觉来。无论是细胞端粒、蚂蚁或是小草的根须,都是精密的系统和机械,你可以认为是上帝设计的,也可以认为是神奇的大自然上亿年造化的结果,它们比现今任何人造的系统都更为复杂和完美。生物学家和蹲在路边的我,为它们精致的设计和隐隐透露出的某种深邃所折服;很多人努力猜测上帝的心思,揣摸大自然深不可测的意图。
某种程度上,物理学的审美与生物学的审美是类似的,也是揣摸造物主创造的神奇规律的过程;而且从现今看来,前者比后者更为美妙,物理学被作为科学的典范,因为它居然将一个原本认为不可知的世界,与一个数学系统对应起来,可以用计算进行模拟,从而可以准确地预测,即在某个物理过程实际发生前,在数学系统中完成其对应的计算过程。而物理过程与计算过程,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过程(如果以后发现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物理过程事实上是由计算驱动的,那将是对宇宙规律更为深刻的揭示:即表明我们生活在Matrix中)。
虽然利用还原论,物理学的规律可以完全解释生物学,但要将它们联系起来,需要的计算量太大。因此实际上这两门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有各自的体系。生物学研究的系统相对于物理学研究的系统不知复杂多少倍,但是奇妙的是,生物学同样存在很多简单美妙的规则,一个既可以提供证据、又可以解释其简单性的事实是: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了整个生物体的所有信息。Vapnik将科学研究的对象分为简单世界和复杂世界,简单世界是指可以只用几个变量描述的世界;而复杂世界需要很多变量来描述,在这样的世界中很可能不存在普遍的规律。如果从变量数和规律的复杂度两个维度来划分,有这4种世界:
1,变量少、规律简单的世界。如物理学研究的世界。
2,变量少、规律复杂的世界。三体运动、围棋算吧。
3,变量多,规律简单的世界。生物学可能算、蚂蚁社会。
4,变量多,规律复杂的世界。如人类社会、天气系统。
规律越简单的世界,就越稳定,由简单的物理法则支配的宇宙已稳定运行了上百亿年,而生物世界也稳定运行了上亿年;或者说正因为其稳定性,才看起来像是由一个全知全能者所设计,才有简单美妙的规则可以发现和研究。
相反,规律越复杂的世界就难以呈现稳定性,如三体运动是不稳定的;人类社会出现的时间还不长,还未稳定,目前还未呈现简单的规律,如果很久很久以后人类社会还存在并且由简单的规律所支配,那可能是类似于蚂蚁社会那样发展停滞的社会了。
另外,从审美角度来看,存在简单规律的世界是科学的魅力彰显之处;规律复杂的世界,科学的魅力大打折扣,而成为了艺术、文化、哲学滋生繁荣的温床。
浅谈世间规律性(一)
九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太阳系又围绕银河系中心运动,银河系与众多河外星系又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运动。运动是永恒不变的。由于星球的运动,地球有了白天黑夜春夏秋冬。昼夜交替四季轮回,潮汐涨落周而复始永恒不变。人往高处努力水向低谷流动永恒不变。自然界生生死死永恒不变。
产生这些永恒不变的原因便是自然规律。所谓规律就是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连系。固有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类不能创造和消灭,只能认识和利用。例如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本质即事物内部矛盾的双方根本性质的连系。例如地球与太阳地球与月亮的联系,地球太阳运动与昼夜四季变化的联系。钻木与火焰的联系。必然即必定如此不可更改的趋势,具有非如此不可的强制性。例地球必然要围太阳转,月亮必然要围地球转,转木必然生火,生必然死。
之所以一切事物或现象之间有联系,是因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或现象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因此它们在本质上必然是相互联系的,而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在十八世纪就已经被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细胞学说><物种起源><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所充分证明了的。因此一切事物或现象只有相互联系才能存在,我们分析事物或现象也只有在联系中才能认识和理解。比如下雨在雨季是坏事在旱季则是好事。地震是与地壳有规律的运动相联系的。提到眼睛我们都想到是看东西的器官否则谁知那是什么?如果不与帝国主义本质联系就不能理解美国为何打一系列战争及产生经济危机。不从经济状况分析,就弄不明白政治企图与行为。例如日本、印度的军事扩张。遍布世界各地的恐怖事件只有与剥削和压迫联系起来才能找到理解和解决的钥匙。中国的生存与发展只有与第三世界及发达国家劳动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有希望。多印纸币物价必然上涨。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属本质联系,其实质是人主动按客观规律办事,当然也有计划不周的时候。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属本质联系,其实质是人被动地由客观规律摆布。面对目前铺天盖地地假货、毒货、坑、蒙、拐、骗我们只有与私有制联系起来才能理解。GDP指标只有与社会生产的和谐,生产关系的和谐,资源利用的和谐联系起来才有意义。腐败与自私属本质联系是私有制的产物。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认识,因此只有通过公有制过渡到共产主义才能根本解决。否则就不能理解为何我们60—70年代社会风气好的原因。联系有本质和非本质直接和间接联系,只有本质的直接的联系才能成为规律。开车与撞人、游泳与溺水、吸烟与肺癌、网络与毒害则非直接联系,不能成为规律。
随着那些永恒不变的物质或现象时刻反应到人们的头脑里来的时候,人们对规律便由开始的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并主动按规律办事让规律为人类造福。规律陆续被发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又逼迫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进一步探寻。
在古代,先辈在发展中认识了日月星辰和气候现象,认识了农作物的生长,认识了动物的行为踪迹,认识了水的习性,认识了地球磁场等。先辈便利用这些永恒不变的现象白天活动黑夜休息,春天播种秋季收获,人类建起房屋养了牛马羊猪狗鸡,造了船和指南针看好了天气扬帆远航。
十五世纪以来,人们对规律的探索发现获得巨大成就,一五四三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证明了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规律,引起了宇宙观的革命,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十七世纪最伟大的英国科学家牛顿确立力学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证明了自然界是一个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在光学方面发现色散揭示了白光线是由七种色光联系起来。十九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现了生物进化规律,写了<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基因逐渐增多而不适应环境的基因逐渐淘汰,这才有了色彩癍蓝型态各异行为古怪的生物世界。说明了没有与外界没有联系的生命,给宗教所谓的上帝造万物以沉重打击。十九世纪德国科学家施莱登与施旺写了<细胞学说>,揭示的联系是动物与植物有共同的祖先,至今还有这类生物存在。例如各地陆续发现的“太岁”,部分支体象动物部分肢体象植物。十九世纪俄罗斯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特性与它的原子量之间有连系,创立了<元素周期表>。二十世纪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揭示了物体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联系,物体质量与能量的联系。他的发现引起了物理学理论基础的巨大变革。
宏伟的建筑,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飞机,火箭,卫星,计算机等,一切发明创造都是运用规律改造世界的结果。
科学家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一切领域所发现的一切定律、定理都属支配自然界运动的规律。
自然界发展变化有规律,人类社会发展变化同样有规律,因为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自然规律的不断被发现和利用决定了社会规律的相继发现和利用,并为社会规律的科学性做了例证。
我国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内容充满朴素的唯物辩证法。他提出取得战争胜利的规律是对政治、天时、地利、将士、法规之间的联系做具体分析,避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他主张联系主客观条件全面分析众寡、强弱、分合、攻守、进退、虚实等矛盾找出相互转化的条件,才能取得胜利。至今仍是美国等一些国家军队院校的教材。公元前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形式逻辑的三个思维规律。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和同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伏尔泰都提出宇宙是物质的,象部机器按其故有的规律运动。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卢俊,发现人间不平等的原因与所有制有必然联系。他提出应用革命暴力是合理的。十八世纪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发现历史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资本主义必然导致充满灾难是非颠倒的社会。十八世纪德国辩证法家黑格尔,将辩证法提升为客观真理和普遍规律,提出内部矛盾是发展源泉的规律,量变与质变转化的规律,否定之否定发展规律。他还把辩证法引入历史领域,提出历史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十九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提出,社会上存在的一切不平等及阶级差别的总根源是私有制,推翻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有计划的组织社会经济活动,社会才能进步。在思维与存在的联系上,他提出认识是存在的反应,知识是后天学来的。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研究了人与自然界的联系,提出自然界是人类必须依赖的物质基础,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的感官是在与自然的联系中产生发展起来的,人的意识是外物的反应。十九世纪德国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理论,创立了马克思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1 世界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的规律。2 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规律。3 事物发展的过程是量变质变的规律。4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否定之否定规律。5 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各社会普遍的基本矛盾。并将辩证唯物主义用于经济领域,形成了人类历史不同阶段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提出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因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必然被公有制代替。还将辩证唯物主义用于公有制建立后的社会发展中,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组成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有史以来首次科学的解释了自然界内部相互联系及发展变化,人类社会内部相互联系及发展变化,以及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及发展变化的科学。
规律是物质活动思维活动的动力。人们在实践规律的过程中不但能改造世界还能预见未来。科学的预见是利用规律的主观认识,是人们的认识规律的必然内容。
门捷列夫分析了元素特性与原子量之间的联系,得出了规律预见了当时还没有发现的元素,后来若干年都陆续被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都是首先根据万有引力规律计算出来的,后经观测确实存在。爱因斯坦根据相对论规律预见光线在引力场中会发生弯曲,十年后经观测属实。李四光发现地质构造与力学联系的规律,由此他预见黑龙江、渤海湾、华中地区应该有油,经钻探大庆、胜利、大港、江汉油田被发现。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会议,指出世界大流感既将来临,其联系就是对人类自1173年以来的大流感次数的分析得出的规律。还有专家指出,既将来临的大流感病毒很可能是猪流感与禽流感病毒的结合,其联系是,1918年大流感病毒是猪流感病毒,同年香港发生禽流感传染给人但人之间还未互相传染,根据过去大流感前病毒活动规律与近几年猪,禽流感活动情况分析既将来临的大流感病毒很可能是猪流感与禽流感病毒的结合。世界卫生组织与专家的预见都应验了,今年初始的大流感病毒含有人流感基因、猪流感基因、禽流感基因。澳大利亚病毒学家阿德里安。吉布斯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目前的甲型流感病毒,可能来自人用鸡蛋作培养基研制成功的而非自然生成,因为这种新病毒与已知病毒的联系不密切。
平时无论哪一行业的人在工作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作预见、分析、估计、作计划,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其实质都是在运用规律分析解决问题。人们的一切科学想象、预见、都是以所掌握的规律进行分析的结果。因此凡科学的主观预见都反应了客观规律,有些预见不能实现并非不科学而是缺乏条件或预见在不掌握或不完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的原因。
自然科学方面硕果累累必然引起社会科学方面成就辉煌。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状况,预见到“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可以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列宁选集2卷709页)
以此科学预见为指导,列宁领导前苏联共产党带领前苏联人民推翻了沙皇统治,实行了无产阶级专政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预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首先要有一个马列主义的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开辟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革命处于低潮一些人怀疑革命的时候,毛泽东同志预见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历程是至今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史中最复杂、最深刻、最艰难、最曲折、时间最长、最伟大、最有意义的历程。经过近三十年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终于夺取了政权赢得初步胜利。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理论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被压迫人民和民族纷纷起来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社会主义阵营,与帝国主义阵营分庭抗礼。实践证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是科学的,正确的反应了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预见的共产主义未来一定能实现。
Ⅰ.民族和家庭;白日的法律和黑夜的法律
精神的单纯实体,作为意识,是在自行分化。或者具体地说,正如关于抽象存在、感性存在的意识之转化为知觉那样,关于实际的伦理存在的直接确定性也转化为知觉;而且正如对感性知觉而言简单的存在是一个具有多种属性的事物那样,对伦理的知觉而言简单的行为也是一个具有多种关系的现实。
不过,对于前种知觉,多种不必要的属性归结为个别性与普遍性的本质对立,而对于后种知觉,情况更进一步,伦理知觉既然是纯化了的实体性的意识,多种的伦理环节就归结为由一种个别性的规律和一种普遍性的规律构成的二重奏。但〔伦理〕实体的这两个方面的任何一个都仍然是整个的精神;
如果说在感性知觉中事物所具有的实体不是别的只不过是个别性和普遍性这两种规定,那么在这里,在伦理知觉中,相反,这两种规定仅只表示着双方之间的表面对立而已。
1.人的规律
个别性,在我们此处所要论述的本质中,有着一般的自我意识的含义,不是随便一个什么个别的意识。因此,伦理实体,在这种规定下,是现实的实体,是在实际存在着的意识的复多性中实现了的绝对精神;这个规定下的绝对精神,即是公共本质〔或共体〕①,它,在我们考察一般理性的实际形成时,对我们来说,本是绝对的本质,而现在,在它的真理性中,对它自己来说,则已成为有意识的伦理的本质,而且对于我们现在所论述的这种意识来说,已出现而为〔这种意识的〕本质。这个共体或公共本质是这样一种精神,它是自为的,因为它保持其自身于作为其成员的那些个体的反思之中,它又是自在的,或者说它又是实体,因为它在本身内包含着这些个体。作为现实的实体,这种精神是一个民族,作为现实的意识,它是民族的公民。这种意识,其本质是在单纯的精神中,其自我确定性是在这种精神的现实中亦即在整个民族中;而且其真理性也直接就在这里,所以它的真理性不在某种没有现实性的东西里,而在一种实际存在着的和有效准的精神中。
①Gemeinwesen,"共体",也有译为"共同体"的。在本书里黑格尔用以泛指与个体相对立的各种范围、各种性质的"社团",以至整个社会。——译者
这种精神可以称之为人的规律,因为它本质上是对其自身有所意识的现实。在普遍性的形式下,它是众所熟知的规律和现成存在的伦常习俗,在个别性的形式下,它是一般的个体对其自身所具有的现实确定性,而就它之为一个单一的个体性对其自身的确定性而言,它乃是政府;它的真理性在于它的公开明显的有目共睹的有效准性〔或权威性〕;它是这样一种实际存在(Existenz):对于直接确定性来说,它是以一种不受约束的独立自由的特定存在(Dasein)的形式出现的。
2.神的规律
但这种伦理力量和这种公开性却有另一种力量、神的规律与之对立。因为国家这一伦理力量,作为有自觉的行动的运动,发现伦理的简单的和直接的本质是它的对立面;作为现实的普遍性,它这国家权力是一种与个别的自为存在相敌对的势力;而作为一般的现实,它发现在内在的本质中还有另一种异己的东西。
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伦理实体借以实际存在的两种对立方式中的每一方式,本身都包含着整个伦理实体及其内容的全部环节。因此,如果伦理实体是共体或公共本质,而这是以有自我意识的现实行动为其存在形式,则它的对方,就是以直接的或存在着的实体为其存在形式。这后一形式下的实体,一方面,是一般伦理的内在概念和普遍可能性,另一方面,又在它那里同样含有自我意识的环节。这个环节,它既然在这种直接性元素或直接存在中表现着伦理,换句话说,它既是一个在对方之中对于自己的直接的意识(意识到自己既是本质又是这个自我),也就是说,它既是一个天然的伦理的共体或社会,那么显然,这个环节即是家庭①。家庭,作为无意识的、尚属内在的概念,与概念的有意识的现实相对立,作为民族的现实的元素,与民族本身相对立,作为直接的伦理的存在,与通过争取普遍目的的劳动以建立和保持其自身的那种伦理相对立,——家庭的守护神与普遍精神相对立。虽然我们把家庭这一伦理存在规定为直接的存在,但它之所以在其本身之内是一伦理的本质,并非由于它是它的成员们的自然的关联,换言之,并非由于它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个别的现实之间的直接关系。因为,伦理本性上是普遍的东西,这种出之于自然的关联本质上也同样是一种精神,而且它只有作为精神本质才是伦理的。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它这种伦理的独特处究竟在哪里。——首先,因为伦理是一种本性上普遍的东西,所以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不是情感关系或爱的关系。在这里,我们似乎必须把伦理设定为个别的家庭成员对其作为实体的家庭整体之间的关系,这样,个别家庭成员的行动和现实才能以家庭为其目的和内容。但是,这个〔家庭〕整体的行动所具有的有意识的目的,就其只关涉这个整体自身而言,它本身仍然是个别的东西。权力和财富的追求和保持,从一方面说,仅在于满足需要,仅只是欲望范围以内的事情,从另一方面说,在它们的较高的规定中它们就成了某种仅属过渡的仅有中介意义的东西。这种较高的规定,并不在于家庭自身之内,而是关涉着真正的普遍物亦即共体的;这种规定勿宁对家庭是一否定作用,它要排除个体于家庭之外,压迫他的天然性和个别性,并导致他实践道德、赖普遍物和为普遍物而生活。家庭所固有的、肯定的目的是个体本身。所以,为了要使这种关系成为伦理的,个体,无论他是行为者或是行为所关涉的对方,都不能以一种偶然性而出现于这种关系中,例如在随便帮助别人一下或替别人办点事情时那样。伦理行为的内容必须是实体性的,换句话说,必须是整个的和普遍的;因而伦理行为所关涉的只能是整个的个体,或者说,只能是其本身是普遍物的那种个体。而关于这一点,我们又不能这样理解,以为伦理行为好象是替别人办事那样一种劳务,其促进这个人的整个的幸福只是想象中的事情,而事实上这种劳务既然是一种直接的或现实的行为,它就仅只涉及到他的某些个别方面而已;——我们也不能以为伦理行为也象教育那样现实,以为它也把某一个整个的个体当作对象,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把他创造培养出来,成为一件作品,因为在教育里,除去那对家庭有否定作用的目的外,现实的行为就只还有一点有限的内容了;——最后,我们同样也不能将伦理行为理解为在紧急时机事实上拯救了整个个体的一种援助,因为援助本身是一种完全偶然的行为,需要援助的时机是一种日常的普通的现实,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因此,一种行为,如果它只涉及血缘亲属的整个存在,而不涉及公民,因为公民不属于家庭,也不涉及那种应该成为公民从而应该不再是这种个体〔家庭成员〕的人,如果它专以这种属于家庭的个别的人,专以扬弃了感性现实亦即个别现实的普遍的本质为其关涉的对象和内容,那么这种行为,就不再涉及活着的人,而只涉及死了的人,死了的人已经摆脱了他一长串的纷纭杂乱的存在而归结为完满的单一的形态,已经摆脱了偶然生活的喧嚣扰攘而上升于简单的普遍性的宁静。——因为一个人只作为公民才是现实的和有实体的,所以如果他不是一个公民而是属于家庭的,他就仅只是一个非现实的无实体的阴影②。
为什么物理和数学联系那么紧密?如果没有数学的话,还会存在物理吗?为什么数学可以表示物理?
物理是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而数学是物理学的基础。物理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数学方面的困难,并由此引出了许多著名的数学结论和公式,如微积分、导数等。至于说大自然设计好的规律,我认为更好理解。科学本就是一种研究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的一门学问,至于数学、化学、物理等分别,我认为只是入手点不同,但本质都是在研究整个宇宙。所以当所有科学都达到极致后,所发现的规律应该都是一样的。现在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就是在进行统一。再记住一句话:“我们会将整个宇宙纳入同一个体系中”。
我有个疑问呀 现代科学 包括数学 物理 化学 还有许多应用科学 都是有规律的科学 但是这只在宏观
所以才有量子力学啊。。
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确实很难统一。可以拿粒子性和波动性做类比。当时科学家也经过大量探讨才得出二者共存的结论,可能多年之后就有科学家能对微观及宏观做出合理解释了呢?爱因斯坦已经走出了一步,就是他的相对论,他只是无法在生命长度的限制中突破到下一步而已。
物质的形成绝不是没有规律的,奇点是无限密集还是非常密集虽然仍有讨论空间,但起码表明物质宇宙是有一个明确开端的。这种物质性也渗透到一切事物中,成为其存在的常态。
之所以你会认为组合是任意的,只是这其中蕴含的组合规律还未被发现而已,并不意味着它是不存在的。宏观也好微观也好本质上是一致的。
其实我只是个快毕业的高三生。。
但推荐你看一些人的著作,相信你会了解一些:海森堡、玻尔、费曼等。还有那本写得比较浅白的《上帝掷骰子吗》也可一读。
数学源自生活,而生活是物理的表现,于是说数学来源于物理对吗?
数学源自生活对!其余的感觉没有因果关系吧!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可以应用于生活,而物理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所以研究物理时可以应用数学,用数学来表达物理是为了定量的研究物理。比如说速度可以表示为物体每秒的位移,而加减乘除是有一定意义的,所以用数学表示即v=s/t进而推导出s=vt。进而就可以定量的研究物理了。
为什么说数学是不变的哲学,而物理量纲却是变化的自然哲学,在变证中为什么说物理世界仅存在又不存在?
整个宇宙分为两大块,一个是物质性的世界,如由分子原子或亚原子等具有质量构成的物质世界,如我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大千世界。
另一个是由非物质性客观实体构成的宇宙信息或宇宙规律世界,如数学和逻辑、世界规律和定律等等。
物质世界的万物(包括我们人类或人体)是一个不断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世界,而非物质世界或形而上学的世界的宇宙信息却是一个永恒不变、不动的世界。数学完全属于非物质或超物质的宇宙信息世界,所以数学属于不变的形而上学哲学的范畴。物理量纲却属于物质世界的范畴,所以会跟随物质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至于物理世界的存在而又不存在正好说明物质世界变化的属性,因为凡物质的,都是会运动的,凡运动的都是会有生有灭的,而生与灭就是存在与不存在的表现。
不过存在与不存在并不是指物质质量的灭亡(根据物质不灭定律),而仅仅是指物质存在的形体或物质存在的形式的改变而已。
如果宇宙所有事件都是遵循规律的,所有规律都是确定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已经确定?
1 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必然的
如果现代科学思想是基本正确的,已知科学结论是基本正确的,那么现代科学的所有证据,都指向一个结论“一切都是必然的!”。相信科学,就意味着相信一切都是必然的。
现代所有科学研究的成果,都最终指向一个结论: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必然的。这种必然,宇宙中没有例外!包括我们人类本身。
宇宙对于人类,是否可知,只有三种可能:
宇宙是不确定的,是不可以准确认识的
如果不认为科学思想和现有科学结论基本正确,那宇宙就是不可确知的,一切思考和研究,都没有了任何意义,一切理论和假设也都无从谈起,所以,就不再需要什么理论了。
宇宙部分可知,部分不可知。
那么,哪部分可知,哪部分不可知,如何确定它们的界限?可知部分与不可知部分是什么关系?和宇宙不可知的情况类似,是没有讨论必要的。
宇宙是确定的,是可以认识的。
而假设现代科学思想和结论基本正确,则宇宙就是完全可知的。这是现代科学思想与结论,得出的基本结论。本文以此为假设(也是唯一假设),进行论述。
本文只有一个假设前提:现代科学思想和已知科学结论,是基本正确的。
为什么说是假设?因为人类永远也不可能彻底知道,这个前提是否绝对正确。而我们又无法抛开这个前提去看待世界和自己,也无法找到这个前提之前的假设或定律,所以,我就只能把它作为最基础的假设前提。
1.1 生物之外的自然界是必然的
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要工具;广义上,科学和其它哲学及宗教是并列的,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宗教”。宗教,曾经统治人类几千年或更长时间,但近几百年,科学几乎在社会上和人们的思想中占有压倒性优势。现代科学还有许多无法解释的问题,科学的普及不够充分,所以其它宗教现在还有一定的市场。
科学不但在改变着人类对宇宙的看法,也正在创造着我们的文明和生活。每一个具有正常思维的人,都无法反驳科学的整体正确性,无法反驳现代物理、化学、生物,及数学等学科中的一系列理论和定律,无法否定科学给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带来的具体的产品和服务的客观事实。
科学认为宇宙是有严整的规律的,一切都是按照自然规律运行的,没有例外。人类只可能对宇宙的某种规律认识不足或一无所知,但不可能有任何事情不按规律运行。
我们直接观察到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部分,都是有限时空范围内的有限物质。从某个时间算起,到另一个时间截至,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物质,在没有外部因素介入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证明其是完全按照必然规律运行的,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将要发生的,都是必然的事。因为,再多的物质,在数量上,都是可以认为从1个基本单位开始;我们可以证明一个基本单位的物质,完全按照自然规律运动和演化,也可以证明2个、3个基本单位的物质相互作用中,完全按照自然规律演化;进而,我们可以证明任意有限数字的基本单位的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其所有过程和结果都是必然的。把这种证明推而广之,时空范围大到整个宇宙,结论也是同样成立的。当然,宇宙的维度,可能不只是时间和空间,按照,但按上述推理,都可以同样得到上述结论。
上文所说的物质基本单位,是一个与科学研究的进步一起更新的抽象概念。这种基本单位,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可以是现在科学研究中的某种粒子或量子,也可以是目前尚未研究到的更小的物质基本单位。这种基本单位的内部,可以不必去考虑。
因为一切都是严格按规律运行的,丝丝相扣,因果相生,宇宙的一切都是必然的。也就是说,只要你完全接受科学,就无法否认“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必然的”这个结论!
1.2 包括人在内的生物,思维和行动是必然的
也许很多人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必然的,这个结论不难理解,它们是物质的,是要完全遵循自然规律的;但是,人及其它一切有思维有自我意识的生物,特别是高级动物,尤其是人,是其自己,则是例外的――人的肉体完全或不分遵守自然规律,具有必然性,而思想和意识,及思想意识下的行为及行为结果,则是主观的东西,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主观的自由,不受自然规律完全支配。
是的,作为物理、化学意义上的人,按照上一节的论述,很容易说明是严格按必然规律运行的,不再赘述。
作为自我意识意义上的人,是否也是必然的哪?自我意识,其实就是人的大脑(也许还有身体的其它部位参与)中物质的状态和运动,不可能存在脱离了人体物质的意识存在和运动。既然意识也完全基于物质状态和运动,而这些物质是完全按照必然规律运行的,那么,意识其实也是按照必然规律运行。
意识只是大脑物质状态和运动的虚拟反应,是大脑物质的一种抽象存在形式。我们现在想什么,其实和大脑的上一个物质状态及运行变化趋势完全有关。我们以后想什么,则和现在大脑的状态完全相关,并受人体以外环境信息的影响。人的大脑,就像一个计算机一样,是完全按照指令系统和程序来运行的。计算机中,指令和程序的基础,是计算机的物质状态和运动情况;计算机程序是人设计的,程序运行是完全符合必然规律的。
如果认为人的意识不是物质,或者不是物质的现象,则是经不起推敲的。如果人的意识,全部或部分独立于物质之外,那么,在我们出生前,意识我们每个人的意识在哪里存在?如果出生前,我们的意识不存在,那么它就是和物质形态的我们的肉体一起产生的,就是物质的一种现象,一种表示。如果我们出生前,我们的意识就存在,则就是独立于肉体的灵魂,就是科学不可解释,不可认识的非物质存在形态――这是与本文前提不相符的,所以,是不可能的。
人类对计算机的发明,能使人更深地认识到,智能物体,是可以创造的,是可以没有灵魂的,纯物质的。更进一步,能认识到,生物本质上是没有灵魂的,是一种纯物质现象,就如同计算机一样。
所以,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及生物的意识活动,都是必然世界的一部分,严格按照必然的轨道运行。
1.3 因为绝对的必然性,人类才能认识世界
苹果从树枝上脱落,一定会往地上落,因为有万有引力;两块磁铁相互吸引,因为有磁力。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因为相互的万有引力和地球的运动惯性,使地球即不会掉到太阳上,又不会飞离太阳。这些都是必然的。
根据规律,我们制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从水车到轮船,从电子到航天,从算盘到计算机,这些都是在必然的规律前提下制造的工具。如果一切不是必然的,那我们将无从下手制造;即使制造出来,也不敢确定其功能一定是我们设想的。
因为一切都是有规律的必然的,所以美国制造的“勇气”号飞船可以登陆亿万公里之外的火星,“深度撞击”号可以准确撞击亿万公里之外高速飞行的彗星;因为一切都是完全有规律的,所以能发明制造越来越复杂的计算机系统和运算控制系统。
因为一切都是必然的,我们可以对一切进行预报。比如天气预报,海啸预报,地震预报,彗星预报,环境预测,以及人的健康预报,社会经济发展预测,人类文明发展预测等等。
因为一切都是必然的,我们才可以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做计划,我们才能思考和安排自己的一切。
所有的事情,都有原因。之所以有时感觉“偶然”,因为你还不知道原因。而原因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你不知道而不存在。宇宙中的一切,找不出没有原因的事情来。一切都有因有果,一切都是确定的必然的。
有人说,掷硬币,正反两面的概率基本一样,而每次正面还是发面是偶然的。其实,硬币掷出去后,根据你掷之前硬币的状态、掷的力道和方向,以及硬币在空中运动时空气的流动情况,就完全确定了硬币落下后是正面还是反面。
这种确定和必然,从宇宙诞生,就已经是了。跨越遥远的亿年的时光,跨越亿光年的空间,原来一切早就注定!完全注定!
因为一切都是必然的,环环相扣,那宇宙中的一切,从宇宙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完全确定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固定的不变的,都已经存在。
因为一切都是必然的,那我们人类社会以及个体的我们本身,也都是必然的,没有能动性。因为社会和人的思维及意识,也完全必然,我们才能认识社会、了解人的想法、行为。
一切都是必然的结论,对于很多人不难理解。很多人,也许都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是,人们从自己的感觉上,总觉得自己有能动性,难以接受自己也是必然的。但科学需要理性,而不是习惯和感觉。
1.4 每个人都会影响整个社会、整个宇宙
上文已经论述,每个事件的发生,都会引起周围其它事件的发生或变化;这些事件,又影响其周围的其它事件。如此传输下去,范围是波及整个宇宙!
也就是说,每个事件,都影响整个宇宙。每个人的行为,都影响整个宇宙。所有人,所有事件,又互相影响。
按照通常的思维,认为每个人对宇宙的影响肯定会有,但微乎其微,因为人相对于宇宙,太渺小了,渺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对宇宙的影响,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其实不然。每个人对宇宙的影响,与整个人类对宇宙的影响,大小是一样的!每个人对宇宙的影响,与整个太阳系,整个银河系,甚至整个宇宙对宇宙的影响是一样的。如果以你的某个动作为起点,开始观察宇宙,则宇宙的所有事件,都是与你这个动作有着必然关系的,都在受着其绝对的完全的影响;如果你不是这一个动作,而是另一个动作,则宇宙中所有的事件,会是另外的而不是现在的事件。
每个人,在宇宙中是绝对影响整个宇宙的,又是被绝对影响的。因为绝对的被影响和决定,所以,是必然的。宇宙是一个整体,一个必然的整体,一个各个部分互相影响的整体。
在一个体系中,我们通常的思维,是按照每个事件的“重要性”,来确定这个“事件”在这个体系中作用大小,甚至是有无左右的。其实,重要性是按照某个标准衡量的结果,是完全人为的东西,换一个标准,重要性就不一样了。
每个事件,作为整个体系的一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个体系如果缺少了这个事件,仍然存在,但是作为另一个体系(没有这个事件的另一个体系)而存在,就不再是现在的体系了。所以,每个事件,对于其所在的体系,都是必须的,不可或缺的。所有必须的条件,无论表面上看来大小差异多么巨大,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所以,宇宙的任意部分,都是相等地重要。如果缺少了你,那整个社会整个宇宙肯定是另一个样子,尽管这种不同可能非常小,但绝对不同。而大小是因为标准的不同得出的,因此,如果按某种标准衡量,你可能对社会对宇宙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我们已经习惯了通常的标准,而以至于很多人对特别的标准难以想象,因此很多人无法理解任意一个人能对社会和宇宙影响巨大。
我们每个人,对于我们所在的宇宙,都是必须的,同样重要。每个人,都和宇宙中任意大小的物体一样,对宇宙一样重要而不可或缺!同理,宇宙的任意部分,对于宇宙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同样重要的。
但是,有人可能会反驳: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明显地不一样的。这是事实。后文中,将对这种即一样,也不一样的作用,做具体论述。
1.5 所有物理、化学定律公式,都与事实结果有偏差
假定宇宙中存在最小物质单元,并假定我们对这种最小物质单元的运动规律有了全部掌握。假设有限数量的这种物质单元,我们都已经完全知道了它的现状,和运动趋势,则我们就可以准确计算出它们总体在以后每个时刻所表现出来的总体现象和特征。这种总体特征,其实可能是多个方面的,如体积,位置,色彩,引力,磁场等等。而因为这些基本物质单元在每个时刻的自我运动和相互作用,则其总体表现出来的特征,肯定是有差异的。但是,由于我们测量手段的相对粗糙,所以,测量的很多结果,都是一样的。而事实结果,肯定是有差异的,极为微小的差异。
宇宙中,微观与宏观,应该是相对的。地球对于地球上的尘土,肯定是宏观的;一个茶杯对于茶杯中的粒子,肯定是宏观的;而茶杯中的每个基本粒子,对于组成这个基本粒子的宇宙基本物质单元,也是宏观的。我们测量的分子、原子、电子、以及电磁波等,相对于宇宙的基本物质单元,也是宏观的。如果不是直接从可知数量的物质单元直接计算而得到的物理或化学规律,都是不完全确切的,都是这些物质单元一起所表现出的一种宏观规律。宏观规律,其实是一种概率结论。
对于概率规律,其事实测验结果,每次是不同的。但所有测验结果,又出现一种总体规律。因为我们测量手段的粗糙,所以,我们的物理公式才似乎完全“正确”。而事实上,所有现代科学的物理规律、化学规律,与具体的客观事实,肯定是有偏差的,只是这种偏差,在我们的测量能力之外。有朝一日,我们的测量手段更加精密,则相应科学定律,都应该被修正,修正为一个结果是有波动范围和概率的公式。现代科学公式中的所有常数,也都不是真的固定常数,而都是波动的概率分布数值――只是其波动,现在的检测仪器粗糙,观测不到。
在宇宙中,只有描述宇宙基本物质单元的规律,才可能给出完全准确的公式(也许,人类永远做不到)。而其它所有公式,都是近似的,是描述概率现象的宏观总体特征的。
宏观和微观,是相对的。一切宏观现象,都是微观现象的总和。我们目前所观察到的所有宇宙中的现象,都可以认为是宏观现象,因为我们目前还不知道组成宇宙的最基本单位,更没有对这种单位的物质进行规律研究。我们所观察到的,都是大量更微观现象的总和现象,即宏观现象。
我们可以假定一定层次的物质是微观的,我们能给出准确公式来进行描述的,那么,给予这种大量微观之物质上的物质总体,就会表现出其相应宏观规律,而这些宏观规律,就是概率规律。也就是说,这些规律与事实测量的准确结果,每次都是有一定偏差的。当然,一般情况下,因为我们测量手段的精确程度不够,测不出这种偏差。而这种偏差,尽管可能非常微小,但一定存在。
概率现象,是大量微观现象的总和,即这些微观现象所表达出来的宏观效果。具体的每个微观现象,是确定的,并且在整体上表现出一种概率的宏观现象。概率现象,样本越大,其事实现象与概率越接近。但是,概率现象的每次事实结果,是有例外的;而且,每次,与概率计算的结果,应该是有一定偏离的,只是几乎所有(但不是所有!)事实结果,与概率结果偏差都非常非常小,所以,在我们测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其实,所有物理定律,因为都是反应的大量微观现象的总和,即宏观的概率现象,所以,其事实数值,与理论计算的数值,肯定是有差异的。每次的事实数值,也是互补相等的!
我们现在掌握的科学规律,如物理、化学中的公式,都应是客观世界的相对的宏观规律。对宏观规律的描述,可以是各个层次的;可以是准确的,可以是大概的,也可以是模糊的、或接近的。所以,关于世界的真理,可以有很多,但它们的描述角度、层次,和准确程度,是可能不同的。
在微观物理学(如对原子核,量子的研究)中,早已经引入统计概念。
薛定谔的猫,所说的情况,就是上述概率现象,只是,其测量手段已经达到了无法给出准确公式的水平!
量子测不准定律,也不会是终极理论,只是个半成品,有关科学家就拿出来给大家看。其实,对宇宙规律的所有检测,因为目前都是相对宏观的,都是更微观的物质的集体所表现出来的宏观现象,所以都应该是测不准的。只因目前我们的检测仪器的不够精密,才误认为是可以准确测量的。在测不准的下面或背后,还有必然的东西存在,那就是更微观的物质现象,只是现在还没有彻底弄清。
关于概率问题,《科学与真理,都是概率统计现象》一文中有详细论述。
1.6 宇宙的必然性,不影响人的“意识能动性”
如果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必然的。那么,我们的思考就失去了意义,一切主动的努力也失去了意义。因为你无论如何努力,如何思考,如何处心积虑,而结果早已经注定,过程也早已经注定!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我们是否思考,思考什么,如何言行等,这些“意识能动性”的本身也都是注定的,不以“自己的意志”(其实,根本不存在自己的意志)为转移。你的一切,古往今来的一切,都是注定的,你无论决定是否努力,无论怎么想怎么做,都是必然的宇宙的必然的一部分。
所以,你应顺其自然,象以前一样生活,一样思考,一样学习和工作,一切都没有改变,一切还是原来的样子。
但是,机器感觉不到自己的不自由,你也感觉不到你自己的局限,你仍然感觉到自己有意识能动性,有思维与行动的主观性和自由。你的“意识能动性”,还象以前一样,在发挥着作用,因为这是早就注定了的。你还可以继续思考,付诸行动,用行动改变世界,改变生活。但是,逆的思考,其实是早已经规定好了的思考,逆的行动和结果,也是早就规定好了的。无论你如何想,如何做,都是完全必然的,没有例外。
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感觉来看,是完全主观能动性的,思维和意识是完全自由的。宇宙中的每个生命,也会有同样的感觉。
每天,太阳依然升起,天空依然蔚蓝,生活依然多彩,一切依然取决于努力…
世界上的科学是怎样来源的?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科学是人类的分门别类的学问。
科学是由人类感知的自然现象,通过观察、抽象、总结形成家教个性论说,再形成有因果系统的宗教共性论说,再通过设置实验环境、证明宗教论说的真假、形成有因果系统的科学个性结论,再形成有因果系统的科学共性结论,进而形成有因果系统的有实验共性结论的可重复验证的学问,这就是科学。
分类
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结和贯穿于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
按与实践的不同联系可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
来源
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香港创业学院院长张世平:即分类的“知识”、“学问”〕。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science的本来含义是系统知识,我想也许这样,科学在十九世纪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了,它已分得非常细了,即分成许多许多专业,而这些专业知识又不象其它知识那样是互不联系的。除了专业概念外,基础概念是一致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样的,“科”的意思是分类或层次条理的意思,所以我自认为science 对应“科学”还是比较合适的。
中国古代的关于科学的起源,比如各类经典的经书都是关于科学规律的探索的信息记录!古代的祖冲之的数学圆周率、张衡的地动仪、汉朝的指南车和指南针等,黄帝内经就是典型的医学大成!是中国上古社会的科学巨著!但是就科学这个字眼来说,也许还是舶来品!
中国的成语“名不见经传”,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说所有的经和传等都是关于中国古代人类社会的科学探索纪录!自司马迁开始,根据历史经传编著史记,记录了汉朝以前的所有的可识别的文字信息历史纪录!这些都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巨著!
科学的基本定义
基本定义——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的,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成果的绝大部分有利于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
科学,应该是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科学就是知识。第二,科学不是一般零散的知识,它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第三,科学是人类和科学家群体、科学共同体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类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活动。第四,在现代社会,科学还是一种建制。第五,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贝尔纳则把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
科学的诞生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700万年,据考古发现,大约距今30万年前,原始人就在制造石器的过程中,开始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在距今一两万年前,原始人发明了新的劳动工具—弓箭。弓箭的发明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利用弓箭有组织地狩猎,提高了生产效率,而剩余的猎物则被饲养起来,使人类由狩猎进入畜牧的时代;另一方面利用弓弦绕钻杆打孔的方法钻木取火,又发明了摩擦生热的制火技术,不仅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生产的手段;用火炼制粘土,发明了制陶技术;用火熔化铜和铁,制造出金属农具,使人类结束了一万多年的迁徙不定的生活,进入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从而开始了人类五千年的文明史。
通俗地说,科学是一种态度、观点、方法!同时,科学的东西本身具有悖论!也就是说,不同的专业学科的东西很容易被混淆和认为是矛盾的!其实,它反映了科学地认识事物的不同的多个复杂方面!
只要是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同志都十分清楚,开始的概念的建立和假说以及假定非常艰难!所以,对于科学本身的原始概念来说,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位顶尖的科学家来说,都是很困难的!所以,给出科学的基本定义需要胆量!需要胆识!还需要深深关注人类命运的高度境界!
实际上,在此以前,由于科学一词从来就没有严格定义过,所以会引起一系列的混乱和无谓的争论。比如: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中医是否是科学?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是什么?科学与宗教的区别是什么?等等。而这些问题又是非常非常吸引人的问题。所以时代要求我们尽早地给出恰当的定义以解决这些争议。
该定义中“逼近真理的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该定语是自己加进去的,原因是为了明确科学的涵义,即明确科学是一个怎样的知识体系(我至今为止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书上为什么不敢明确地加上它)。其中“矛盾”当然是指逻辑矛盾。
“知识体系”是人们对科学的最初认识。作为一种非常实用的知识,最重要的就是有很高的条理性和结构。这一点,任何一本经典著作都多少具有这种特色,古代最著名的要数《几何原本》了。中国的古典著作中最有条理的,也许是我不学无术,自认为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橘中秘》(一本棋书)。不过科学这种知识体系已不象某些知识体系那样规模那么小,讨论范围那么窄了,而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其野心甚至企图包罗万象无所不及。这么大的体系仍要保持很强的条理和结构,这就显得与众不同了。但知识体系并不只有科学一种,所以必需明确科学是怎样的知识体系。定义中前面部分给出了限定,跳过一段再讨论。
很早有人就认识到了科学是一项造福人类的社会事业,但其意义是随时代发展进一步深化的。而这也是缺少教育的人们不易理解的。知识表现在书本里怎么又是一种社会活动呢?不能被别人理解,不能被别人重复验证,这本身就不叫知识,为什么还要强调其社会性呢?这是因为科学对知识的认识要远远比其它对其的认识严格。不管对巫师、宗教徒、平民还是科学家来说,知识都是指正确的陈述,正确的预见,即知识就是人认为的“真理”。但只有科学家才非常严格地审视“真理”。不光要看它的初始语句(常称为公理)是否来源于直觉、实验或有充分理由,而且严密地审查推导过程中的任何细节,并考查其任一导出结论是否与实验或生活经验相冲突。而这一系列工作都不是没有受过科学训练的人能做的,因此需要教育,需要许多的科学家的共同劳动,也需要广大民众的理解和各方面的支持。随着科学的越来越发达,科学的复杂程度越高,其社会性也就越强。
“逼近真理”是强调科学的特质,与其它相比,科学最强调怀疑和创新,因为科学是以不存在先知先觉为前提的。同时科学也非常强调继承和借鉴!认为所有知识都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虽然科学追求的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但毕竟主观世界与客观存在并不是一回事,知识再正确,也只是逼近对世界的描述,而不就是客观世界。比如说:理想气体模型它能非常好的描述在常温常压下的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是因为这些气体分子的线度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而范德瓦尔斯对理想气体模型的修正也只是近似的描述象水蒸气那样的真实气体。科学家们懂得他们的理论一开始就是近似,所以他们从未指望从其理论导出的结论与真实世界无丝毫误差。所有的知识是人造的,是主观世界的产物,即使存在外星人,也只可能是比地球人更进化而已,他们也会有错。自然界的秘密存在于自然界本身,自然界以其自身的多样特点表现自己,但不会以文字形式借上帝之口明白地表达出来。可见用“最逼近真理”这一词项既强调科学的严密性,又强调了科学对世界的认识意义。
“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该定语反映了科学对完美的追求,强调了科学也有个成长过程。普通人犯错误是经常的,伟人也会犯错误,象牛顿、爱因斯坦和马克思这样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也有错误的理论。罗素的著作中,经常描写伟人的自相矛盾,比如,提倡用节育手段控制人口的马尔萨斯四年内添三个孩子;提倡无为的叔本华对晚来的荣誉欣喜若狂;被称为实验科学的始祖的培根则不知道为他治病的哈维发明血液大循环理论。伟人尚且如此,那么集所有伟人智慧的科学内容要想没有一点自相矛盾的暇点则十分困难,而且体系越大越难以没有错误,特别是新学科,需要时间的检验。任何科学都有个成熟的过程。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科学也许是某种情境下的近似,在无限推广时就可能出现矛盾,而科学决不会装作没有看见,必定要去解决这一矛盾,使科学向前迈进。由迈克尔逊实验引起的相对论、由黑体辐射实验引起的量子力学以及理发师悖论引起的数学革命,正是排除了那些自相矛盾后发展起来的。
研究科学的目的
科学来源于社会实践,服务于社会实践。它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在现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发展和作用受社会条件的制约。现代科学正沿着学科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方向蓬勃发展。
科学的数学结构是抽象的, 但科学的理念却是朴素的[注一]。 当 Einstein 为指南针神秘的方向性感到惊讶时, 他只有四岁, 还没有来得及读 Aristotle, 也还看不懂 Kant。 后来人们认为 Einstein 是个天才, 但那时候他还只是一个晚熟的孩子。 他感到了惊讶, 因为他不知道事情为什么会这样; 他后来成为了物理学家, 因为他想知道事情为什么会这样。 只有真正朴素的理念才能够和一个四岁孩童的朦胧理性产生耦合, 而我深信一个真正朴素的理念是不需要用几十万字才能说得清楚的。
这个世界的演化是有逻辑规律的, 这个宇宙间丰繁多姿的现象背后是有原因的, 这是科学存在的前提, 也是任何智慧存在的前提。 至于这个宇宙为什么是有逻辑规律的, 这并不属于科学的范畴。 我们存在于这样一个宇宙中, 这是一个基本的经验事实[注二]。
就象这世上所有其它的存在一样, 科学的存在也是有因果的, 科学存在的具体形式是和它所要达到的目的紧密相联的。 环顾我们周围的世界, 从草木竹石到飞禽走兽, 从戈壁草原到冰川湖泊, 小至蝼蚁尘埃, 大至日月星辰, 世间的现象是如此的千变万化, 无穷无尽, 就象满地的珍珠, 如若没有丝线相串, 何以尽拾? 科学也是这个道理, 万物无穷而人力有限, 理解事物的唯一办法就是简化。 把许多现象归结为一个道理, 窥一隅而知全貌就是一种最有效的简化。 寻求对自然现象的这种简化是人类试图理解、 预言和利用自然现象的最重要途径, 也是科学朴素而优美的目标。
应当看到, “简化” 是一个比较含糊的字眼, 不问内涵地追求简单性会使人误入歧途。 最大而又最荒唐的简单性莫过于把一切归因于上帝, 就象圣经所宣称的, 那比 Newtow 定律, Maxwell 方程式, 或是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简单多了。 但那不是科学, 因为圣经只不过是把它所 “解释” 的东西罗列了一遍, 上帝第一天创造什么, 第二天创造什么, 如此而已。 除了生添一个上帝外, 这种所谓的 “解释” 并不构成任何实质意义上的简化。 更重要的是, 这种 “简单性” 缺乏人们对科学的一个很基本的期盼, 那就是要能够预言未知的或未来的现象。 仅限于对已知现象的归纳整理这更接近于历史而不是科学。
那么对自然现象什么样的理解能够构成实质意义上的简化, 并且具有科学所必须具有的预言性呢? 是逻辑推理。 把科学的理论框架建立在逻辑推理之上是其力量的重要源泉, 也是科学有别于宗教的一个极其本质的特征。 在一个科学理论中从基本原理到对现象的解释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衔接的。 因为逻辑推理的有效性是宇宙间一个近乎于先验的最基本事实, 我相信人类远在意识到 “逻辑” 这个概念之前, 就已经在本能地运用着初等的逻辑推理了。 逻辑推理具有极大的延展性和客观性。 从一个科学理论的基本假定出发, 运用逻辑推理可以衍生出近乎于无限的推论, 而且这些推论是以非常确凿并且独立于个人意志的方式存在着的。 一个科学理论一旦提出就以一种完全严谨和谦虚的方式存在于学术界。 任何人都有权对它的基本假定和逻辑推论进行检验。 任何一个这样的检验如果得出明确的否定结果, 就意味着理论被推翻, 或者其局限性被发现。 科学理论的这一特征被科学哲学家 Popper 提升到了一个核心的地位。 Popper 写过很多大部头的书, 其中一个基本的观点, 就是认为一个理论成为科学理论的必要条件是这个理论具有可证伪性。 也就是说一个理论要成为科学理论, 必须明确地提出在何种情形下它可以被推翻。 这一点初看起来很出人意表, 因为通常人们在思考科学理论时往往是从证明而不是证伪的角度去考虑的。 但细想一下其实却不难理解, 因为一个科学理论的推论是无穷尽的, 再多的实验也只能加强它的可信性而无法证明它的正确性。 相反, 由于科学理论明晰的逻辑推理性, 要推翻它却只要有一个确凿的反例就可以了。
人性有弱点, 科学家是人, 因而也不例外。 疏忽、 偏见, 甚至蓄意的伪造都可能带来谬误。 科学之所以能够在探索自然的漫长征途中去芜存菁, 获得卓越的发展, 正是得益于科学理论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界这种公正、 谦虚和理性的态度, 这是人类智慧的骄傲[注三]。
综上所述, 科学的目的可以大致地叙述为: 科学寻求的是对自然现象逻辑上最简单的描述。
科学作为形容词的解释
合乎科学的。例:①这种方法很科学;②科学共产主义;③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