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波的特征参数有响度、音调、音色、乐音。

1、响度: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由“振幅”和人离声源的距离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人和声源的距离越小,响度越大。

2、音调: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是每秒经过一给定点的声波数量,它的测量单位为赫兹。

3、音色:又称音品,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色。声音因不同物体材料的特性而具有不同特性,音色本身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波形是把这个抽象直观的表现。音色不同,波形则不同。

4、乐音:有规则的让人

声波的特性包括有哪些?

声波的特性:

1、音调

各种声源发生的频率千差万别,使得声波丰富多彩,如小提琴是300-10000Hz,笛子是300-16000Hz,在声波的频率范围内,发声的频率决定着音调的高低。

2、速度

声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显著不同,现在已经测得空气中常温常压下声波速度是344m/s,淡水中为1430m/s,海水中1500m/s,介质的温度、压力变化,声速也随着改变。

3、音量

声音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强弱有关,声波的连续振动,使空气分子不断交替的压缩和松弛,使大气压迅速产生起伏,这种气压的起伏部分,就称为声压。声压大,声音就强;声压小,声音则弱。

声波生活中的应用:

1、利用超声波可以把已封装的罐头食品消毒,细菌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因经受不起剧烈振动被杀死。

2、通过测定自然或人工产生的次声在大气中传播的特性,可探测某些大规模气象过程的性质和规律。如沙尘暴、龙卷风及大气中电磁波的扰动等。

声波具有什么特性?

声波的特性如下:

1、声源的方向性:主要与声源尺寸和声波波长有关,当波长比声源尺寸大得多时声波比较均匀地向各方向传播。

2、声波的反射和折射: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遇到长和宽都比声波波长大的坚硬障碍物(如平面墙),会产生反射现象。反射声波和垂直于墙面的法线所成的角度与入射声波和法线所成的角度相等。

声波的原理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声音就是机械波,随着声音的传播,空气中的分子被挤压在一起,接着被分开,然后又被挤压,再被分开,如此反复,就产生了声波。我们把正在发出声音的物体,叫作声源。

就像一粒石子投入水里形成的水波向四周扩散一样,声波也可以借助一定的介质,向远处传播。需要记住的是,声音在真空中是无法传播的。

人说话、动物吼叫、机器转动、风吹、雨打、雷鸣等情况下,都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振动传播出去以后,只要人的耳朵接收到了这种振动,人们就会听到相应的声音了。

声波有哪些特点?

超声波的特点(一)超声波在传播时,方向性强,能量易于集中。

(二)超声波能在各种不同媒质中传播,且可传播足够远的距离。

(三)超声波与传声媒质的相互作用适中,易于携带有关传声媒质状态的信息(诊断或对传声媒质产生效应)。(治疗)

超声波是一种波动形式,它可以作为探测与负载信息的载体或媒介(如B超等用作诊断);超声波同时又是一种能量形式,当其强度超过一定值时,它就可以通过与传播超声波的媒质的相互作用,去影响,改变以致破坏后者的状态,性质及结构(用作治疗)。

补充回答: 声波是物体机械振动状态(或能量)的传播形式。所谓振动是指物质的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进行的往返运动。譬如,鼓面经敲击后,它就上下振动,这种振动状态通过空气媒质向四面八方传播,这便是声波。 超声波是指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以上的,其每秒的振动次数(频率)甚高,超出了人耳听觉的上限(20000Hz),人们将这种听不见的声波叫做超声波。超声和可闻声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一种机械振动,通常以纵波的方式在弹性介质内会传播,是一种能量的传播形式,其不同点是超声频率高,波长短,在一定距离内沿直线传播具有良好的束射性和方向性,目前腹部超声成象所用的频率范围在 2∽5兆Hz之间,常用为3∽3.5兆Hz(每秒振动1次为1Hz,1兆Hz=10^6Hz,即每秒振动100万次,可闻波的频率在16-20,000HZ 之间)。超声波是声波大家族中的一员。

频率高于人的听觉上限(约为20000赫)的声波,称为超声波,或称为超声。

超声波在媒质中的反射、折射、衍射、散射等传播规律,与可听声波的规律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超声波的波长很短,只有几厘米,甚至千分之几毫米。与可听声波比较,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传播特性──超声波的波长很短,通常的障碍物的尺寸要比超声波的波长大好多倍,因此超声波的衍射本领很差,它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超声波的波长越短,这一特性就越显著。功率特性──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推动空气中的微粒往复振动而对微粒做功。声波功率就是表示声波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在相同强度下,声波的频率越高,它所具有的功率就越大。由于超声波频率很高,所以超声波与一般声波相比,它的功率是非常大的。空化作用──当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时,由于液体微粒的剧烈振动,会在液体内部产生小空洞。这些小空洞迅速胀大和闭合,会使液体微粒之间发生猛烈的撞击作用,从而产生几千到上万个大气压的压强。微粒间这种剧烈的相互作用,会使液体的温度骤然升高,起到了很好的搅拌作用,从而使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如水和油)发生乳化,并且加速溶质的溶解,加速化学反应。这种由超声波作用在液体中所引起的各种效应称为超声波的空化作用。

频率高于2×104赫的声波。研究超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以及各种超声效应和应用的声学分支叫超声学。产生超声波的装置有机械型超声发生器(例如气哨、汽笛和液哨等)、利用电磁感应和电磁作用原理制成的电动超声发生器、以及利用压电晶体的电致伸缩效应和铁磁物质的磁致伸缩效应制成的电声换能器等。

声音的特性有哪些

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频率、音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介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声音的特性

1、响度: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由“振幅”和人离声源的距离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人和声源的距离越小,响度越大。(单位:分贝dB)

2、音调:声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单位Hz,赫兹[/url,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z。20Hz以下称为次声波,20000Hz以上称为超声波)例如,低音端的声音或更高的声音,如细弦声。

3、频率是每秒经过一给定点的声波数量,它的测量单位为赫兹,是以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的名字命名的。此人设置了一张桌子,演示频率是如何与每秒的周期相关的。

1千赫或1000赫表示每秒经过一给定点的声波有1000个周期,1兆赫就是每秒钟有1,000,000个周期,等等。

4、音色:又称音品,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色。声音因不同物体材料的特性而具有不同特性,音色本身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波形是把这个抽象直观的表现。音色不同,波形则不同。典型的音色波形有方波,锯齿波,正弦波,脉冲波等。不同的音色,通过波形,完全可以分辨的。

5、乐音:有规则的让人愉悦的声音。噪音: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由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干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6、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个主要特征,人们就是根据他们来区分声音。

7、当两个物体碰撞后振动产生声音时,若两者振动频率比为不可化简的复杂比,如:201:388,那么我们分辨出来会觉得这个声音刺耳;相反,若两者振动频率比为可化简的简单比,如:3:7,那么我们分辨出来会觉得很动听。(毕达哥拉斯发现)

声音的原理

声音是一种压力波:当演奏乐器、拍打一扇门或者敲击桌面时,他们的振动会引起介质——空气分子有节奏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变化,形成疏密相间的纵波,这就产生了声波,这种现象会一直延续到振动消失为止。

声音作为波的一种,频率和振幅就成了描述波的重要属性,频率的大小与我们通常所说的音高对应,而振幅影响声音的大小。声音可以被分解为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正弦波的叠加。这种变换(或分解)的过程,称为傅立叶变换。

因此,一般的声音总是包含一定的频率范围。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到2万赫兹之间。高于这个范围的波动称为超声波,而低于这一范围的称为次声波。狗和蝙蝠等动物可以听得到高达16万赫兹的声音。鲸和大象则可以产生频率在15到35赫兹范围内的声音。

声音的传播用量子力学解释便是原子的运动,形成了声波。但这与波粒子等名词没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