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称,和您”是一个意思,一般用在和地位相对较高的人身上,或者对不是很熟的人会用到nia”。武汉话是流行于湖北武汉及其周边地区的地方方言,属西南官话—湖广片—鄂中小片。根据中国社科院《中国语言地图集》和《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所做的归类,湖北方言分为三区,即西南官话区,江淮官话区和赣语区。武汉话属西南官话湖广片,有武汉老城区方言和新城区方言之分,其中最正宗的是武汉三镇老城区的方言。包括武昌地区北至积玉桥,南到武泰闸,东至宝通寺及关山地区),西临长江以司门口为核心的地区以及汉口铁路内城区和汉阳鹦鹉大道建港以北,汉阳大道七里庙以东片区。在中共建政之前,武汉三镇之间方言也有所不同,有些词汇和语调不完全一致,有细微差别,中共建政之后,三镇往来互通,三镇老城区方言几乎已完全相同。
您nia卡赫闽南语是什么意思
乃,释义:你的|你;有两个口读音:lin|nia;
1,用于家庭关系时,常取nia这音,如:
乃母→nia3 m4(口读音)|nia3 bho4(文读音)
(m的念法与“不”字的口读音m相同,调不同);
乃娘→nia3 nie2(你娘亲;你妈)
2,用于事物时,乃取lin这音,如:乃家→lin cu(义:你的家)
乃学校→lin4 haa3 hao2(义:你的学校);等等。
台湾河洛话的:您nia(乃娘)=nia nie(乃娘)广东海陆丰河洛话。
“卡赫”这音相当于广东河洛话的:ko wa(义:给我)。
广东河洛话有个口头词:
乃母给我→谐音“念挂”。
(乃母→nia m ,揉合音韵后为:niam,与“念”同音同调);
(给我→go wa,揉合音韵后为:gua,与“挂”同音);
乃母给我→“念挂”;
“挂”的原音:go wa,与“卡赫;卡好”本质应可是同样的,形上发音指向“较好”,其实是特别口读音,内涵上指向:给我。
至于“给我”又是指向什么,电知呀!
武汉话的发声特点
比如:家里(无哩)
您(Nia)
没有(冒得)
简单(獠撇)
武汉话的特点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表达地出的,您可以去武汉参观旅行,谢谢
nia怎么读
nia读法:【nje】。
一、含义:
名词妮娅,是一个女子的名字;名词国家会计师协会;名词全国老年研究所。这个英语单词比较特殊,目前是没有现在时态和过去时态的。
二、相关例句:
1、Nia sent me to finish this matter.
大姐派我来了结此事。
2、NIA expects to see many colleges default on their debts in 2011.
NIA预计在2011年将有许多高校发生债务违约。
3、Please tell everybody you know to become members of NIA for free!
请告诉每个你认识的人免费成为NIA的会员。
4、NIA believes the time is appropriate to raise interest rates now.
NIA认为现在是合适的时机来提高利率。
5、This is good news and demonstrates the growing global presence of the NIA.
这显示NIA正面向全球,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武汉人为什么总喜欢说“老子额”
读城记(43)
武的性格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武的名声似乎不好。
这有点像上海人。不过,上海人名声不好,是因为他们自视太高,看不起人;武名声不好,则是因为他们火气太大,喜欢骂人。
说起来,武骂人的“水平一,大概算得上全国第一。本书前面引用过的民谣里,就有“武什么娘都敢骂”这一句。武汉的“骂”很多,最常用和最通用的主要是“”(次为“个板马”),使用频率比咱们的“国骂”(他妈的)还高。武汉并非中国集中的地方,不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真是怪事!
其实,这句话,有时也不一定是、甚至多半不是骂人,只不过表示一种语气,甚或只是一种习惯用语,什么意思也没有。比方说,武称赞一本书或一场球赛好看、一场游戏或一件事情好玩,就会兴高采烈地说:“个,好过瘾呀!”夸奖别人长得漂亮或事情做得漂亮,也会说:“个,好清爽呀!”甚至当妈妈的有时也会对子女说:“你个”;或者说到自己的兄弟姐妹,也会说“他个”。池莉小说《不谈爱情》中吉玲的姐姐们就是这样相互称呼的。每到这时,吉玲妈就会不紧不慢满不在乎地提醒一句:“你妈我没当过。”想想也是,武这样说话,如果认真算来,岂非自己骂自己?不过武既然“什么娘都敢骂”,当然也就敢骂自己的娘。一个连自己的娘都敢骂的人,当然也就所向无敌,没人敢惹。
这就和上海人很有些不一样。上海人是“派头大,胆子小”。平常没事的时候,一副“高等华人”的派头,不把外地人放在眼里,一旦外地人凶起来,“乖乖隆地洞”,立刻就“退兵三舍”,声明“君子动口,不好动手的喏”。武可没有这么“温良恭俭让”。他们不但敢“动口”,而且也敢“动手”。武到上海,看上海人吵架,常常会不耐烦:“个,吵半天了,还不动手!”他们觉得很不过瘾。
的确,武的敢动手,也是全国有名(但仍逊于辽宁人)。“”中,他们可是连的特使都打因此,正如全国都有点讨厌上海人(但不害怕),全国也都有点害怕武(但不讨厌)。讨厌而不害怕,所以讽刺上海人的笑话小品不少;害怕而不讨厌,所以讽刺武的笑话小品不多,尽管背地里也不少嘀咕。
其实,武不但火气大,而且“礼性”也大。武说话,一般都会尊称对方为“您家”(吵架时例外),相当于人的“您”,实际上也是 “您”字的音变,读作nia,和nin非常接近(武汉话之属于北方语系,此即证明)。不同的是,武汉话的“您家”还可以用于第三人称,比如“他您家”,相当于“他老人家”。同样,一句话说完,也总要带一个“您家”,作为结尾的语气并表示尊敬,也相当于人的“您哪”。人讲究礼数,开口闭口,每句话后面都得跟个“您哪”:“多谢您哪!回见您哪!多穿点衣裳别着了凉您哪!”武也一样:“劳为(有劳、偏劳、多谢)您家!好走您家!明儿再来您家!”你说礼性大不大。
不过,在人那里,“您”是“您”,“您哪”是“您哪”,一用于称呼,一用于后缀,不会混乱。而武则不论是“您”还是“您哪”,通通都是”您家”。结果就闹出这样的笑话来。一个武问:“您家屋里的猪养得好肥呀,么时候杀您家?”对方答:“明儿杀您家。”两个人都很客气、讲礼,但结果却好像两个人都挨了骂。
只要使用“您家”,不管是用于称呼,还是用于后缀,都是“敬语体”。这一点和话大体上一样。但如果长辈对晚辈说话也用起“您家”来了,则可能会有挖苦讽刺之意。当然,人在“损人”时也会使用“您”这个字。比如东西嫌贵,主白眼一翻:“您哪,自个儿留着慢慢花吧!”这种用法武汉也有:“不就算了响!您家们味儿几大响!”但不难听出,人的话里透着股子蔑视,武的话里则是气哼哼的
所以,武虽然也会“损人”(准确地说是“挖苦”),却更喜欢痛痛快快地骂人。骂人多过瘾呀!不用“您家”长“您家”短的,一句“娘子养的”,就什么意思都清楚
武虽然十分讲礼(只限于熟人),却并不虚伪。相反,他们还极为憎恶虚情假意、装模作样的做派,称之为“鬼做”,有时也叫“(口者)”(音 ze)。“(口者)”这个字,字典上没有,是武汉独有的方言。它和上海话中的“嗲”有相近之处又大不相同。上海话中的“嗲”,至少并不都是贬义,比方说 “老嗲咯”就是“非常好”的意思。武之所谓“(口者)”却绝无“好”意,最多只有“娇嗲”的意思。比如一个有资格撒娇的儿童(一般限于女孩)十分娇嗲可爱,武也会赞赏地说:“这伢好(口者)呀!”而极尽撒娇之能事,则叫“(口者)得滂醒”。但更多的用法,却是对“撒娇”、“发嗲”的一种轻蔑、讽刺和批判,尤其是指那些根本没有资格撒娇、发嗲或摆谱,却又要装模作样、忸怩作态者之让人“恶心”、“犯酸”处。遇到这样的情况,武就会十分鄙夷地说: “你(口者)个么事?”或“闯到鬼了,屁大一点的办事处,他个还(口者)不过!”看来,武之所谓“(口者)”,大概略似于人所谓“作秀”。所以武也把“(口者)”和很“(口者)”的人叫做“庄秀梅”,也是有“作秀”的意思。不过,“作秀”作的都是“秀”,“(口者)”作的却不一定是“秀”,甚至根本“不是东西”;“作秀”虽然假,却或者有观赏性,或者能糊弄人,“(口者)”却既无观赏性,也不能糊弄人,只能让人恶心。所以,说一个人“(口者)里(口者)气”,绝非好评。
武汉还有一句骂人的话,叫“差火”。所谓“差火”,也就是不上路、不道德、不像话、不够意思、不懂规矩、不好说话、爱挑毛病、做事不到位等意思的一种总体表示。因为做饭如果差一把火,就会煮成夹生饭,所以差火又叫“夹生一,也叫“半调子”。在武汉话里,“他个‘板马’蛮夹生”、“他个 ‘板马’ 蛮差火”,或“莫差火”、“你个夹生么事”等等,意思都差不多。夹生饭不能吃,半调子不好听。一个人,如果不好说话,不好相处,不够意思,就会被认为是差火、夹生,他在武中间也就很难做人。
那么,什么人或者说要怎样做才不“夹生”或不“差火”
第一要“仗义”,第二要 “大方”,第三要“到位”。武很看重朋友之间的友谊,真能为朋友两肋插刀。一个人,一旦有难,找武汉的朋友帮忙,多半能够得到有力的帮助。如果你是他们的“梗朋友”,则能得到他们的拚死相助。武所谓“梗朋友”,相当于人的“铁哥们”。“梗”这个字,有人认为应该写作“耿”,即忠心耿耿的意思。我却认为应该写作“梗”。因为武汉话中的“geng”,首先有“完整”之意。比方说一个东西要保持完整,不能掰开、折断、切碎,武就会说:“莫掰,要 geng的”。查遍同音字,也只有表示植物之根、枝、茎的“梗”字约略近之。植物的根、枝、茎在被折断掰断之前,当然是“梗的”。所以,梗,在武汉话中,又有“地道”之意。比如某个人不折不扣地是个糊涂虫,武就会说:“这个老几‘活梗地’是个‘糊溏’(关于“糊溏”,以后再解释)。”所谓“活梗地”,也就是地地道道地、不折不扣地。“铁哥们”当然是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朋友,也是没有半点含糊、一点也不夹生的朋友,同时还是可以把自己完整地、全身心地交付出去的朋友,因此是“梗朋友”。
和武交“梗朋友”,说易不易,说难不难。说不难,是因为武对朋友的要求并不高。他们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只图对脾气、够意思。说不易,则因为人家是“梗的”,你也得是“便的”。在武看来,交朋友就得“一根灯草点灯——没(读如“冒”)得二心”,不能“码倒搞”(做假)、“诈倒裹”(吹牛),更不能“抽跳板”。“抽跳板”也叫“抽跳”。它有“过河拆桥”的意思,但比“过河拆桥”内容更丰富。“抽跳”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朋友搭好了跳板,因为讲义气,让你先上,然而你上去后却把跳板抽走了,害得朋友上不来;二是你答应给朋友搭跳板,甚至已经搭了,但临到朋友准备上时,你却把跳板抽走,害得朋友希望落空,而且想补救也来不及。显然,无论哪一种,都是差火、夹生、半调子,简直不是东西。严格说来,巴抽跳”已是背叛。如果竟然朋友,则叫“反水”,那就会成为一切朋友的公敌,最为武所不耻,连“”都不如
照理说,武这个要求并不高。
不错,不吹牛、不扯谎、不抽跳、不反水,这些要求是不高,只能算作是交朋友的起码道德要求。而且,不但武会这样要求,其他地方人也会这样要求。所以,能做到这些,还不能算是“梗”。所谓“梗”,就是完整地、全部地、无保留地把自己交给朋友,包括隐私。这就不容易但武汉所谓“梗朋友”是有这个要求的。至少,当你的“梗朋友”有事来找你帮忙时,你必须毫不犹豫和毫无保留地全力以赴,连“哽”都不打一个。
打不打“哽”,是看一个朋友“梗不梗”的试金石。所谓“打哽”,原本指说话卡壳。一个人,如果有所犹豫,说话就不会流畅。所以,打不打 “硬一,也就是犹豫不犹豫。不犹豫就不打硬,也就不(口者)。反之,则是(口者)。一个小女孩(口者)一下没有什么关系,如果一个大男人也(口者),就会遭人耻笑,因为那往往也就是“不够意思”的意思。如果朋友来找你帮忙,你居然还“(口者)不过”,那就不但是“不够意思”,而且是“差火”到了极点,简直就是 “”。
不“打哽”,也就是“爽朗”,武汉话叫“唰喇”。对于一个武来说,“唰喇”与否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但意味着一个人够不够意思和有没有意思,而且甚至决定着一个人会不会被人看得起。比如你对一个武介绍另一个人说“那个人一点都不‘唰喇’”,这个武的眼里马上就会露出鄙夷蔑视的目光。
“唰喇”的本义是“快”。比如要求动作快一点,武就会说“搞‘唰喇’点”。要求决定快一点,也会说“搞‘唰喇’ 点”。如果如此催促还不 “唰喇”,那就是“(口者)” 显然,这里说的“快”,还不是或不完全是“快捷”,而是不要拖泥带水、犹犹豫豫,是心理上的快而非物理上的快。所以“唰喇”就是“爽朗”、“爽快”。武读作“唰喇”,不知是爽朗、爽快一词的音变,还是一个象声词,——书翻得很快,唰喇;箭射得很快,唰喇;衣襟带风,出手很快,也唰喇。不过,从武 “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性格看,我怀疑那是拔刀子的声音。
快则爽,叫“爽快”;爽则朗,叫“爽朗”。爽朗是武性格的核心。也就是说,如果要用一两个字概括武的性格,那就是“爽朗”。爽朗之于武,犹如精明之于上海人。精明是上海人的族徽,爽朗则是武的旗帜。上海人崇拜精明,因此有一系列鄙夷不精明者的词汇,如戆大、洋盘、阿木林、猪头三、脱藤落攀、搞七廿三等。武崇尚爽朗,也有一系列批判不爽朗者的词汇,如夹生、差火、半调子、(口者)不过等都是。此外还有“扳俏”。所谓“扳俏”,也就是北方人说的“拿把”,亦即没来头和没道理地摆谱拿架子。别人给他四两颜色,他就当真开个染。朋友有事来找他,也要打官腔,或者扭捏拿把不肯痛痛快快答应。这时,武就会既愤怒又轻蔑地说:“老子把他当个人,他倒跟老子扳起悄来 ”
扳俏不可取,嘀哆也要不得。所谓“嘀哆”,也就是唠叨、啰咦、粘乎、婆婆妈妈、拉拉扯扯,有时也包括瞻前顾后、想法太多等等,总之是不爽快。比如你做一件事情半天拿不定主意,武就会说:“莫‘嘀哆’,搞‘唰喇’点。”又比如到有关部门去办事,办事人员又看材料又看证明还要盘问半天,武也会评论说:“这个人蛮‘嘀哆’。”显然,这里的“嘀哆”,已不是“唠叨” 不过,就批判谴责的程度而言,“嘀哆”要较“差火”为轻。嘀哆是性格问题,差火是道德问题;嘀哆让人不耐烦,差火则简直不是人。
属于不爽朗的还有尖、沤气、憔气等。沤气和偿气都是生气,但不是一般的生气,而是憋在心里生闷气。因此会沤出病来,使人憔悴;而“憔气古怪”则指心胸狭窄、想不开、小心眼儿、爱耍小脾气等毛病。这也都是不够爽朗的意思。“尖”则是小气。武要嘲笑一个人小气,就会说:“这个人尖死!”外地人往往弄不清武汉话里的这个 “尖”宇,以为是“奸”,其实不然。武把“奸滑”叫做“拐”,“尖”则是小气、吝啬。因为爽朗者都大方,不爽朗则小气。小而至于“尖”,可见小气到什么程度。
除为人“唰喇”外,做事到位也很重要。因为差火的本义就是“不到位”;而做事“不到位”,也很容易把事情弄“夹生”。这样一来,弄不好就会把人得罪到家,后果也就可想而知的严重。要知道,武可是连骂人都十分到位的。不信你去听武汉的泼妇骂街,那可真是淋漓尽致,狗血喷头,什么话都骂得出来。所以,你如果做人做事不到位,夹生半调子,那就一定会挨骂,而且会被骂得十分“到旷。
于是武做事就会“铆起搞”。比如“铆起写”、“铆起讲”、“铆起吃”等等。有人把“铆起”写成“卯起”,是不确的。方方说“铆起”的意思是“使劲”、“不停”、“没完”《有趣的武汉话》),也没说全。“铆起”最重要的意思,是死死咬住、不依不饶,就像被铆钉铆住一样,因此是“铆起”而不是“卯起”。如果仅仅只是“不停”,则叫“紧”。比如,“你紧搞么事 (口沙)!”“紧搞”只是不停地搞,“铆起搞”则还有一股韧劲,其程度较“紧搞”为重。
武的“铆起”也不同于成都人的“雄起”。“雄起”即勃起、坚挺,“铆起”则有坚持不懈、坚韧不拔之意。“雄起”乃勃然奋起,“铆起”乃力求到位。这也是两地人性格不同所致:成都人(火巴),故须“雄起”;武燥,故须“铆起”。比方说:“醒倒媒。”
从某种意义上讲,“醒倒媒”也是“铆起搞”之一种,是一种特殊的“铆起搞”。醒,也许应该写作“擤”。方方说,“醒”有“痞”的意思。其实, “醒”这个字在武汉话中意思非常复杂微妙。比如“滂醒”是“厉害”(如“(口者)得滂醒”就是“(口者)得厉害”),“醒黄”则是“扯淡”(如“闹醒黄” 就是“胡日鬼”)。“醒里醒气”虽然就是“痞里痞气”,却不是一般的“痞”,而是那种涎着脸、赖着皮、纠缠不休又嬉皮笑脸的“痞”,有点擤鼻涕的味道。
倒,在武汉话中是一个常用的助词。说的时候,要读轻声。它的意思,相当于“什么什么样地”,如“诈倒裹”、“码倒搞”等等。码,有做假、装门面等意思。比如一个人其实货色不多,便只好把全部货色都码起来充大。所以,“码倒搞”就是假模假式、虚张声势地搞。“诈倒裹”,则是自吹自擂、狐假虎威地“裹”。裹,在武汉话里有纠缠、理论、撕掳、掺和等多种意思。比如纠缠不清就叫“裹不清白”。诈倒裹,也就是冒充什么什么的来掺和。由此可知,“醒倒媒”就是厚着脸皮没完没了地来纠缠。媒,应写作“迷”。武读“迷”如“媒”。比如舞迷就叫“舞媒子”,戏迷就叫“戏媒子”。迷,可以是迷恋,也可以是迷惑。“醒倒迷”中的“迷”,当然是迷惑。因其最终是要达到某种目的,也可以谐其音写作“媒”。方方写作“醒倒霉”,似可商榷。因为“媚”非目的而是手段,其意已含在 “醒”字之中;目的是拉扯、纠缠,故应写作“迷”或“媒”。
崇尚“唰喇”的武最受不了“醒倒媒”。不理他吧,纠缠不休;发脾气吧,拳头又不打笑脸。最后只好依了他拉倒。当然也有先打招呼的:“莫在这里‘醒倒媒’,(东西)不得把(给)你的。”但如果坚持“醒倒媒”下去洲仍有可能达到目的。所以方方说“醒倒媒”是武的一种方式,这是不错的。武脾气硬,不怕狠,却对牛皮糖似的“醒倒媒”无可奈何。其实,“醒倒媒”恰恰是武性格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武的性格不但包括为人爽朗,仗义、大方,还包括做事到位。要到位,就得“铆起搞”,包括“铆起醒倒媒”。所以,武还不能不吃这一套。
总之,武的性格中有韧性、有蛮劲,也有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图四十七)这种精神和爽朗相结合,就形成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武的这种性格甚至表现于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是在三伏天也要吃油炸食品的。在酷热的夏天,武依然排队去油饼油条。厨师们汗流浃背地站在油锅前炸,食客们则汗流侠背地站在油锅前等,大家都不在乎。有个笑话说,一个人下了地狱,阎王把他扔进油锅里炸,谁知他却泰然自若。阎王问其所以,则答曰“我是武”。武连下油锅都不怕,还怕什么?
武汉三镇的综述
武汉是市。 武汉有三镇。 武汉三镇很难评说。这当然并非说武汉是一个“最说不清的城市”。没有什么城市是“说不清”的, 在全国各类“排行榜”上,武汉似乎都难列榜首(不过近几年来武汉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已大为改观,尤其市内交通的改善已今非昔比,市民的文明程度也有所提高)。这就使得武汉在中国城市序列中总是处于一种十分委屈的地位。
武汉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武汉的地理特征可以概括为这样几句话:一线贯通,两江交汇,三镇雄峙,四海呼应,五方杂处,六路齐观,七星高照,八面玲珑,九省通衢,十指连心。其中,“一线”即京广线,“两江”即长江、汉水,“三镇”即汉口、汉阳、武昌,“五方杂处”则指“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汉口竹枝词》)的武汉市民构成。其余几句,大体上是说武汉地处国中,交通便捷,人文荟萃,具有文化上的特殊优势云云。
何况武汉还有那么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决非那些干巴巴光秃秃的工商业城 市可比。东湖秀色,珞珈青峦,琴台遗韵,红楼倩影,既有历史遗产,又有革命传统。登黄鹤楼远眺,江城景色一览无遗。晴川阁下,新枝历历;鹦鹉洲上,芳草萋萋。一桥飞架南北,三镇通达东西。大江东不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紫气南来,云集了四海英雄豪杰。登此楼,观此景,你会感叹:江流浩荡,大地葱宠,湖山俊秀,人文斐然,天下之美,尽在于此矣!
的确,武汉文化东西结合、南北杂糅的特征十分明显。即以饮食为例。武汉人嗜辣似川湘,嗜甜似江浙,清淡似闽粤,厚重似徽鲁,其代表作“豆皮”即有“包容”、“兼济”的文化特点。武汉人在体格、性格上也兼东西南北之长。他们比南方人高大,比北方人小巧,比成都人剽悍,比上海人朴直,比广东人会做官,比山东人会经商,比河北人会作文,比江浙人会打架。总之是能文能武,能官能商。武汉三镇的城市格局,也是官商并存,文武兼备。三镇中市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汉口,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而且也和上海一样,曾经有过租界。它是我国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接受外来文化的主要门户。作为一度独立的城市,它也是以上海为代表的一类新型城市中重要的一员,在中国城市的近代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得风气之先。相对逊色的汉阳,则有着中国最早的军事工业,汉阳兵工厂生产的“汉阳造”,也曾名驰一时。至于“文昌武不昌”的武昌,历来就是湖北甚至中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湖广总督府曾设立于此,湖北省政府也至今设立于此。在武昌,还集中了众多的高等学府,无论数量还是水平都居于全国前列,而且名牌大学就有好几所。珞珈山上的武汉大学,是中国最早的几所国立大学之一,其朴素学风,素为学术界所看重。其他几所理工科大学,在各自的领域内,也都卓有盛名。武汉的学术事业,尤其是人文学科,曾号称与北京、上海成“鼎足之势”。一个老资格的开放口岸,一个高水平的文化重镇,再加上一个前途无量的后起之秀,武汉三镇,难道不是一种最佳的城市组合?这样美妙的组合,国内又有几个? 更何况,武汉的“运气”也并不那么坏。内陆开埠、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国共合作、抗日救国、解放中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许多关键时刻,武汉都扮演过重要角色。1949年后,它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改革开放时期,它又理所当然地成为内陆开放城市。此之谓“得天时”。地处国中,九省通衙,此之谓“得地利”。集三镇优势,合四海人文,此之谓“得人和”。天时地利人和尽占,武汉应该成为文化上的“集大成”者。
武汉人的敢动手,也是全国有名(但仍逊于辽宁人)。“文革”中,他们可是连江青的特使都打了。其实,武汉人不但火气大,而且“礼性”也大。武汉人说话,一般都会尊称对方为“您家”(吵架时例外),相当于北京人的“您”,实际上也是“您”字的音变,读作nia,和nin非常接近(武汉话之属于北方语系,此即证明)。不同的是,武汉话的“您家”还可以用于第三人称,比如“他您家”,相当于“他老人家”。
网络中NIA是什么的缩写??有什么作用???
NIA(澳大利亚国家会计师公会 National Institute of Accountants, Australia),创立于1923年,是澳大利亚第三大的会计师组织之一,专为会计师专业人士提供技能评估以及颁发执业资格,现已拥有超过13,000名会员,会员遍布政府机构 、企事业团体、金融及学术机构。NIA会员遍及世界各地。
NIA会员资格分为ANIA(澳大利亚初级国家会计师)、MNIA(澳大利亚会计师)、PNA(澳大利亚专业会计师)、FPNA(澳大利亚资深专业国家会计师),NIA有着严格的道德规范与专业标准,NIA通过严格的审查和纪律程序确保会员都遵守这些标准。 会计的专业性需要会计人员不断保持并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因此NIA建立了继续专业教育(CPE)体系,提供了许多高质量的CPE讲座及定期的会员讨论活动,帮助会员保持和提高其业务技术水平,同时也能帮助会员适应由法规和技术快速变化引起的职能的变化。
NIA会员遍及中小型企业和团体部门;公共执业会计师为个人和遍布所有行业的企业提供服务;受聘于教育、非盈利机构和各级政府部门的会计师和高级商业顾问。
NIA是澳大利亚政府指定的三大会计师职业评估机构之一,澳洲会计人才急缺,在刚颁布的消息:2005-2006年会计专业仍然是在澳大利亚紧缺职业清单之列,会计人士移民澳大利亚可获得额外的15分紧缺行业加分。
NIA开发了国际会计课程,成功修完该课程可获得澳大利亚高级会计文凭并可继续升读澳大利亚大学学位课程。
NIA于2004年11月正式加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ocountants-IFAC),成为其全会员成员。联合会于1977年10月14日在德国慕尼黑成立,其前身是于1972年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召开的第10届国际会计师大会上成立的国际会计职业协调委员会。其代表大会由其成员--各国会计师职业团体各出一人组成,代表大会与5年一次的会计师大会同时召开。理事会由来自15个不同国家的职业会计师团体的代表组成。联合会的宗旨是以统一的标准发展和提高世界范围的会计专业,促进国际范围内的会计协调。其任务是决定国际会计师大会的主办国;保持与参加国际会计师大会的各国的联系;促进国际的地区机构的发展和信息的交流;参考和吸收各国提出的意见,扩大国际会计职业协调委员会的业务,并为改进业务提供咨询。联合会在全球119个国家拥有163个职业团体成员。
粘怎么读
粘是多音字,读音为zhān和niaacute;n。粘读作niaacute;n时,可当作形容词,指物体的附着性非常高,有粘性;也可当作姓氏,粘氏原本是女真族;读作zhān时,词性是动词,指黏的东西互相连接或附着在别的东西上;用胶水或糨糊等把一种东西胶合在另一种东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