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成本法,是一种计算发生在生命周期内的全部成本的方法,通常被理解为产品生产周期成本法,以此来量化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所有成本。值得一提的是,企业生产体系设计的中心环节是系统地衡量产品、资产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并组合成一体化的功能单元。对于资产和劳动力,可以采用生命周期成本法来分析其成本构成。

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是为了估价获得或运行一个项目、资产或产品的在其生命周期内所有相关的成本的一系列技术。

从项目的生命周期看,项目成本应包括什么

在项目管理中,有效预测和管理项目成本对项目经理来说是件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很多企业,尤其是研发型企业会将项目开发成本视为项目成本设定基线(项目开发成本是指为开发出目标产品所需要实际付出费用的总和,即项目开发成本是为了实现产品从0到1过程所发生的全部成本,这个过程中的成本包含了开发团队的人工费用、材料费用、设备费用、外协合作费用等等)。项目管理者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对这部分成本进行预算、监管和控制,以确保项目的预算始终在轨道上的,并将按照计划的范围完成。在过去的几十年的时间里,降低项目开发成本的目标一直是大多数企业在项目成本管理上努力的方向。

但随着科技发展和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对于项目成本的理解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项目成本管理的意识正在从过去的项目开发成本向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概念进行转移。

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包含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上述谈到的项目开发成本,即产品从0到1过程所发生的的成本;第二部分则是指项目产品从1到N的过程所发生的成本。N是指产品在生命周期内的制造数量,我们这里简称第二部分项目成本为运营成本,很显然运营成本包含了产品BOM成本、生产运输费用、售后服务费用等等,对于传统的硬件产品而言,项目的运营成本远远大于项目的开发成本,即使是软件项目,公司后续对软件的运营维护、问题修复、升级改造的成本费用也是远远大于项目的开发成本。

所以现代项目成本管理已经不能仅仅聚焦在项目开发成本上,而是要扩展到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范围。

生命周期成本的意思是不是这么理解


生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LCC): 是指在产品经济有效使用期间所发生的与该产品有关的所有成本,包括开发(计划、设计和测试)、生产(加工作业)以及后勤支持(广告、销售和保证等)。具体而言包括产品设计成本、制造成本、使用成本、废弃处置成本、环境保护成本等。

如何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一、成本控制的方法(一)目标成本管理目标成本法是一种以市场为主、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在产品规划、设计阶段就着手努力,运用价值工程,进行功能成本分析,达到不断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目标成本是在产品生产准备前下达给技术、生产等职能部门的产品成本控制目标,即产品在市场上可能接受的销售价格减去合理利润和税金后所能允许发生成本的最大限额。目标成本计算法的思路是建立一种通过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价格的估算而得出的目标成本,以便使人们从期望的竞争状态回到能保证目标利润实现的经营成本和生产效率上来。目标成本计算法通常以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为基础确定产品或劳务的成本计算方法。目标成本计算应以顾客为导向,它以顾客认可的价格、功能、需求量等因素作为出发点。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目标成本计算又称为“价格驱动成本计算”,它与传统的“成本加成计算价格”相对应。目标成本计算始于对产品价格的计算。产品价格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产品的功能、性质及市场竞争力。目标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确定目标成本,成本预测可以采取以下方法:①扣除法。首先确定企业的目标利润,然后再从产品销售价格中扣除应缴纳的产品销售税金和本单位目标利润,其余额就是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成本。②经验估算法,也叫调查研究法。它是对同样产品,采取同行业先进企业以及本企业的历史先进水平或上年度的实际成本,结合在计划期内各种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根据预测成本降低的可能性及其保证程度,估算出产品目标成本。③高低点法。根据成本习性将企业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用一定时期历史资料的最高业务量与最低业务量的总成本之差与两者业务量之差进行对比,先求出单位变动成本,然后再求得固定成本总额的方法。④回归分析法。根据过去若干期的成本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回归直线,确定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然后再讲行成本预测.目标成本法的执行,与产品生命周期密切相关,特别是在产品规划、设计、生产阶段,目标成本法的作用更加明显。具体包括下面几步:第一,产品规划阶段。由企业产品开发委员会对市场的产品需求状况和消费倾向等问题进行调研。第二,产品设计阶段。在此阶段,目标成本法强调价值工程法的运用。根据产品规划书,设计出产品原型。结合原型,把成本降低的目标分解到各个产品构件上。第三,试生产阶段。在试生产阶段一旦发现产品成本超过目标成本要求,就得重新返回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进行再次改进。只有在目标成本达到的前提下,才能进入最后的生产。最后,生产阶段。进人生产阶段后,目标成本法转向成本维持,保证正常的生产条件,维持既定的水平成本。(二)作业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三)责任成本控制责任成本是指特定的责任中心(如某一部门、单位或个人)在其所承担的责任范围内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从实质上来说,责任成本制度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管理制度。具体说,就是要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组织系统,建立责任成本中心,按成本责任的归属进行成本信息的归集、控制和考核,从而将经济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和具体执行人。责任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建立责任中心。实行责任成本制度,要求企业根据其组织结构特点按照分工明确、权责分明、业绩易辨的原则,合理划分责任中心。责任中心可从不同角度划分,西方责任会计中划分的责任单位主要是利润中心、成本中心和投资中心。我国责任会计理论对责任单位也有不同的划分形式,从责任会计核算与控制内容划分,可将责任单位分为成本费用责任单位、利润责任单位、成本资金责任单位和收入资金占用单位。(2)建立内部结算制度。内部结算是指在企业内部模拟银行结算方式,对各责任单位的经济事项运用货币形式进行交换的管理方式。建立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为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转移产品或劳务确定合理的内部价格,为各责任中心考核提供依据。建立内部结算制度的关键是制定内部结算价格和选择内部结算方式。(3)编制责任预算。责任预算是企业总预算在各个责任中心进行合理划分而编制的预算。作为责任会计的重要环节,责任预算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控制企业及各责任单位活动的标准,是考评各责任单位业绩的依据,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手段。(4)进行责任控制。责任控制是责任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各责任单位的责任指标为基础,以责任预算为依据,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收入、成本、利润、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各责任中心应实行自上而下的控制,各责任中心也应加强自我控制。(5)建立健全责任成本核算制度。为了及时报告责任中心责任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实际与预算的差异,企业应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责任成本核算制度。(6)进行责任考核。可以根据责任中心的业绩报告,分析与其责任预算的差异,并查明原因,实行奖惩。通过评价和考核,可以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存在的缺陷,为下一期预算编制提供参考资料。责任成本考核应公平合理,不但能激励各责任中心的积极性,也能通过适当的惩罚约束和控制不当行为,以实现责任中心权责利的统一。(四)标准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法亦称标准成本系统、标准成本会计,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150]。标准成本系统最初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随着其内容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被西方国家广为采用,目前已成为企业Et常成本管理中应用最为普遍和有效的一种控制手段。标准成本具有以下特点:以产品成本为对象,融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为一体,突出成本控制在系统中的核心地位;成本差异揭示及时,按管理区域分类计算、分析和控制各种差异,责任分明;不强调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反映成本差异旨在改进管理,降低消耗。一个完整的标准成本系统,主要有标准成本的制订、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和成本差异的处理三部分组成。实施标准成本系统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生产特点制定成本中心;②正确制定单位产品标准成本(成本标准);③揭示实际消耗与成本标准的差异;④根据实际产量和成本标准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⑤积累实际成本资料并认真汇总计算实际成本;⑥通过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较,算出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⑦进行标准成本及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纳入会计簿记体系的单位才有);⑧向成本负责人提供成本控制报告,评价考核各责任部门、人员的业绩。二、成本控制的步骤虽然控制对象各有不同,控制工作的要求也各不一样,但控制工作的过程基本是一致的,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1)确定控制标准,即确定评定工作绩效的尺度。管理者应以计划为基础,制定出控制工作所需要的标准。(2)衡量工作成效,即通过管理信息系统采集实际工作的数据(与已制定的控制标准中所对应的要素),了解和掌握工作的实际情况。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获取信息的质量问题,做到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可靠性、适用性。(3)分析衡量的结果,即将实际工作结果与标准进行对照,找出偏差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为进一步采取管理行动作好准备。这是控制中最需理智分析的环节,是否要进一步采取管理行动就取决于此。若分析结果表明没有偏差或只存在“健康”的正偏差,那么控制人员就不必再进行下一步,控制也就到此为止了。(4)采取管理行动,纠正偏差。纠正偏差的方法不外乎两种:要么改进工作绩效,要么修订标准。三、成本控制的原则(一)经济原则经济原则是指因推行成本控制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控制而丧失的收益。1.实用性:成本控制要能起到降低成本、纠正偏差的作用,具有实用性;——成本控制系统应能揭示何处发生了失误,谁应对失误负责,并能确保采取纠正措施。2.例外管理:对正常成本费用支出可以从简控制,而格外关注各种例外情况;3.重要性:对成本细微尾数、数额很小的费用项目和无关大局的事项可以从略;4.灵活性:成本控制系统应具有灵活性。面对出现的预见不到的情况,控制系统仍能发挥作用。(二)因地制宜原则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个别设计,要适合特定企业的特点、适合特定部门的要求、适合职务与岗位责任要求、适合成本项目的特点。(三)全员参加原则有效控制成本的关键,是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四)领导推动原则成本控制涉及全体员工,并且不是一件令人欢迎的事情,必须由最高当局来推动。

产品全寿命周期成本是指()。

它是指产品在有效使用期间所发生的与该产品有关的所有成本,它包括产品设计成本、制造成本、采购成本、使用成本、维修保养成本、废弃处置成本等。 中文名:全生命周期成本。外文名: Life Cycle Cost.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是指企业内部及相关联方发生的由生产者负担的成本,包括成本策划、开发、设计、制造、营销、物流等过程中的成本。广义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不仅包括上述生产者及其相关联方发生的成本,而且还包括消费者购入后所发生的使用成本、废弃成本和处置等成本。如果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还包括社会责任成本。社会责任成本并不是一种单一成本,它是贯穿在产品生产、使用、处理和回收等过程中的成本,主要是环境卫生、污染处理等所发生的成本支出。
理论基础
1.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建立是将成本的范围由生产领域向企业整体价值链的一种拓展。企业的价值链贯穿于企业内部自身价值的创造作业和企业外部价值的转移作业,即要贯彻系统成本管理的思想,不仅要注重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成本,还要注意价值链其他环节的成本,探求成本动因,挖掘潜力,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总成本的最低。
2.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将企业的竞争战略分为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聚集战略。企业的战咯不同,成本管理目标也就不同。在讨论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时,不能一味地强调追求低成本,对于实行低成本战略的企业,追求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最小化是和企业实行的低成本战略在目标上是一致的。但是在实行差异化战略或者目标聚集战略的企业,就不能片面只追求成本的最低化。应该是追求收益减成本这个差额的最大化。这时追求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最小化就和企业战咯的目标不一致了。
3.此时企业应该充分考虑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使得二者之间的差额实现最大化。而不仅仅是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最小化。其次,在讨论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时候,企业在追求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的时候,应该重视产品的质量管理。只有在保证产品一定质量的前提下,才能够讲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最小化。因此,应该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和质量成本结合起来,寻求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同时在进行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管理时,产品的质量管理应该贯穿于其中。

成本分析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成本分析是按照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利用成本计划、成本核算和其他有关资料,控制实际成本的支出,揭示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查明成本升降的原因,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以达到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在核算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提高企业和职工讲求经济效益的积极性。
第二,揭示成本升降的原因,正确地查明影响成本高低的各种因素及其原因,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第三,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成本分析还可以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的变化,正确选定适应新情况的最合适的成本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