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早的古希腊悲剧盛行时代,亚里士多德就在《诗学》中曾专门探讨悲剧的含义,他认为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回到《冬天的故事》,故事结局被流放他乡的公主找到了,以为逼死的王后也死而复生了,国王和他朋友的感情更加深厚了,公主也找到了自己的爱情,除了自杀的王子以外好像一切都没发生,一切都是圆满的,所有的幸运让这个故事有了个好的结局,但是如果没这个幸运,国王依然是国王,王后永远都是死了,公主命运多舛,王子死了就死了,所以很难看出这是个喜剧,而悲剧的源头就在于王权的不受限制。

《莎士比亚》到底是悲剧还是喜剧?

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和《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

四大悲剧的是:《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是莎士比亚中期创作的。

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当时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且表演次数远超过其他所有戏剧家的作品。

人物评价

英国诗人德莱登:莎士比亚有一颗通天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莎士比亚这种天才的降临,使得艺术、科学、哲学或者整个社会焕然一新。他的光辉照耀着全人类,从时代的这一个尽头到那一个尽头。

俄国诗人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莎士比亚具有一种与人民接近的伟大品质。

俄国评论家维萨里昂·格里戈里耶维奇·别林斯基:通过了他(威廉·莎士比亚)的灵感的天眼,看到了宇宙脉搏的跃动。

莎士比亚的作品为什么大多都是悲剧,有什么时代背景吗?

  按照莎士比亚创作主要是分三个阶段,三个阶段英国社会背景不尽相同,导致莎士比亚在各阶段的创作上差异.

  早期(1590~1600年):这时期的伊丽莎白中央主权尚属巩固,王室跟工商业者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尚在发展,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国势大振。这使作者对生活充满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主义思想可以实现。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历史剧如《查理三世》(1592)、《亨利三世》(1599)等,谴责封建暴君,歌颂开明君主,表现了人文主义的反封建暴政和封建割据的开明政治理想。喜剧如《仲夏夜之梦》(1596),《第十二夜》(1600)、《皆大欢喜》(16O0)等,描写温柔美丽、坚毅勇敢的妇女,冲破重重封建阻拦,终于获得爱情胜利,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歌颂自由爱情和反封建禁欲束缚的社会人生主张。就连这时期写成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也同样具有不少明朗乐观的因素。

    中期(1601~1607年):这时英国农村的“圈地运动”正在加速进行,王权和资产阶级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正在瓦解,社会矛盾深化重结,政治经济形势日益恶化,詹姆士一世继位后的挥霍无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剧,反抗迭起。在这种情况下,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越来越加剧,创作风格也从明快乐观变为阴郁悲愤,其所写的悲剧也不是重在歌颂人文主义理想,而是重在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代表作《哈姆雷特》(16O1)展现了一场进步势力与专治黑暗势力寡不敌众的惊心动魄斗争。《奥赛罗》(1604)描写了一幕冲破封建束缚又陷入资本主义利己主义阴谋的青年男女的感人爱情悲剧。《李尔王》(1606)描写刚愎自用的封建君王在真诚和伪善的事实教育下变为一个现实而具同情心的“人”的过程。《麦克白》(1606)则揭露权势野心对人的毁灭性腐蚀毒害作用。这时期所写的喜剧《终成眷属》、《一报还一报》等也同样具有悲剧色彩。

    晚期(1608~1612年):这时詹姆士一世王朝更加腐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乃退居故乡写浪漫主义传奇剧。其创作风格也随之表现为浪漫空幻。《辛白林》(1609)和《冬天的故事》(1610)写失散后的团聚或遭诬陷后的昭雪、和解。《暴风雨》(1611)写米兰公爵用魔法把谋权篡位的弟弟安东尼奥等所乘的船摄到荒岛,并宽恕了他,其弟也交还了王位。一场类似《哈姆雷特》的政治风暴,在宽恕感化中变得风平浪静。

莎士比亚在《冬天的故事》一剧中如何寄予了深刻的寓意?

莎士比亚在《冬天的故事》一剧中寄予了深刻的寓意。当时,英国的社会矛盾更趋尖锐,王室的统治越来越专横暴虐,莎士比亚深感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与冰冷世界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但他仍未放弃对人类美好未来的信念,寄希望于年轻一代的思想在这部戏剧中表现得特别明显。从题目上看,“冬天”这个地冻天寒、万物肃杀的季节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不过莎士比亚写的虽是冬天的悲哀的故事,但他内心是多么希望描绘人类幸福美好的春天啊,正如英国诗人雪莱吟咏道的;“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莎士比亚写的悲剧和喜剧,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四大悲剧与喜剧都看过了,在这里一起说吧。都说莎士比亚是诗翁,可惜因为语言的因素,从翻译上看不出来,感觉看剧本还是蛮难的,因为这不是一个人的对话,这是一群人在说话,有的时候要想到不同的人不同的因素,不知道剧作家在写这些的时候也会不会人格分裂,想到很多人不同的性格与行为表现,如果按照图像化的想法,倒还好一点,可惜人有时候太多。所以先写小说,后改编成对话,还好一些。

悲剧,自然是污蔑,误解,无法左右自己的人生,以及他人的不信任,生活的贫困潦倒,因为不沟通,因为有谗言因为利益的关系污蔑,因为有的人爱而不得,所以导致一些不认可,无法解决这个事情,所以必须看重沟通,鄙视小人,做到真善美是很重要的事情。喜剧,大多是爱情,两情相悦,这里是协调,理解,沟通,正义,以及皆大欢喜,合理掌握自己的各种以及不给别人添麻烦,皆大欢喜是一个最好的状态,古人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是这个道理。所谓喜剧悲剧都是有些相似的因素,喜剧所含有的那些特质,人的特点,就是人们应该掌握的特质。加油吧。

以前中学学过威尼斯商人节选,这个喜剧的确是令人拍手称快。仔细读,的确悲剧的文字比像《仲夏夜之梦》这样的喜剧更有深度。不过有些部分,仍然跟不上他的逻辑,没读出作者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没读出哈姆莱特经久不衰的奥秘所在。朱生豪翻译的诗作是真的精美!

初中第一次读莎士比亚的几个故事觉得好好看,现在再读,有很多都是我不能理解的一些点,特别是威尼斯商人,居然看得我有点气?确实经典,但毕竟年代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