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最佳影片在国内观众评分并不高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中西方的文化存在着不小的差异,电影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自然反映在他们的电影当中。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中西方文明由于建立在各自自成系统的迥然各异的文化背景上,两种孑然不同差异悬殊的文化背景,造成中西双方在价值追求和伦理取向上旨趣迥异,从而使得中西方现实人格特征大异其趣。

奥斯卡得奖电影为什么一部都不好看

今天大家在讨论为什么奥斯卡得奖片都不好看。有的说是评委们故意装,看不懂的都好片。有的说评委们太老,和目前人们口味偏离。
这两点确实有,但我觉得,更大的问题是,懂得欣赏好片的人毕竟是少数。特别是咱们国内,多数人去看电影是为了消遣和为了噱头。这就是为啥喜剧这么好卖,和那些小说改编的青春片这么好卖。因为够消遣,还有足够的噱头。看片图高兴没错,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抱着专业的角度去审视每部电影。但一个好片,看的是导演在幕后的编排,摄影各种机位合理的运用,演员表现出来的角色魅力,和影片给人的氛围感是否浓烈等等。但能踏下心来感受这一切的人毕竟是少数,这才是奥斯卡佳片“不好看”的主要原因。当然也不能排除个别获奖影片有装的嫌疑。
比如最近的荒野猎人,确实一部好片,如果我是导演,我都无法想象在那么艰难的拍摄环境还要用那么多高难机位的长镜头。但如果它没得奖,国内会上映这么“枯燥”的电影吗?会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鹜的去看吗?

有关奥斯卡获奖电影和豆瓣评分的问题

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发是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评定优秀影片时,在“艺术”与“商业”之间何去何从?这也是奥斯卡历年引起的最大争议之一。通常情况下,奥斯卡评委对此采取折中手段,选取的影片一般既“艺术”又“商业”,两者达到最佳结合点,既非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又避免了庸俗卖乖之嫌。但也有绕不开的年份,偏偏出现极端“艺术”却也是极端“票房毒药”的影片,在这种情况下,好莱坞评委往往选择的是放弃。上世纪全美经典影片排名第一的《公民凯恩》就是一例。在第十四届奥斯卡时,学院对评奖规则还未进行改革,采取的是资深影评人评选制,专家们折服于《公民凯恩》高超的电影技巧,给予了9项提名,但影片上映以来一直平庸的票房成绩和在公众中冷清的反应,让评委们在最终评定时感到颇为棘手,斟酌再三,把大奖给予了它的对手《青山翠谷》,《公民凯恩》仅获一项最佳编剧奖。

为什么奥斯卡最佳影片都是一些没什么人看的电影

因为好的影片旨在阐释一些关于人类社会自然深刻的现象或理论,不像那种娱乐性强的电影。有些人因为这种电影理论性太强而不去理解,所以一般不太受欢迎,但也不排除好的喜剧爱情电影或者成功奇幻类的影片,比如《泰坦尼克号》《阿甘正传》《希德勒的名单》,这些都是声名双收的好电影。

奥斯卡奖评奖时受到的非影片质量因素主要有哪些?

获得今年奥斯卡提名的这些电影核心元素就是两个,黑人为代表的少数族裔以及LGBTQ。好莱坞乃至整个美国文艺界都是民主党的大本营,美国的两大政党共和党和民主党对问题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其中在对待种族问题和LGBTQ的差异是最有争议性的,共和党偏向于保守主义,比如他们就会反对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好莱坞的明星们早就义愤填膺了,所以这些斗争就很明显的显示在了奥斯卡的评奖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