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炼字: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2、炼意:推敲文句,揣摩布局,以求恰当表达情意。出自清朝王士禛的《师友诗传续录》:“问:‘又云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意何以炼?’答:‘炼意或谓安顿章法、惨淡经营处耳。’”

炼字炼句什么意思

炼字炼句的意思如下:

炼字是让自己的文字雕琢的更精美;炼句是让语法更 合理,措词更精练,语言表达效果好;炼意要求能够准确的把自己的 创作愿望形成文字,有感染力,别人能理解,也爱看。

一、炼字

炼字,即锤炼词语,选择最能确切表达某种特定情境的词语。古人特别注重炼字,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说法。把这个“字”炼好了,句子就变得生动传神了,形容词等的锤炼。

二、炼句

古人吟诗作文,也很注重炼句。炼句,包括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以及各种不同结构、不同语气的句式的选用和配合。短句与长句、整句与散句的选用,短句与长句、整句与散句的配合。鲁迅《无题》诗中有两句诗“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后改成“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三、炼字炼句的写作手法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对用字造句进行反复推敲,使之能更加明晰、准确、生动地反映客观实际的过程。许多作家常从这样两个方面进行炼字和炼句。一方面,力求用词准确、简练,努力用最恰当的词、句来反映客观实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炼字是什么意思?

说白了就是对文字进行推敲,斟酌其意思。

看看下面的文章,加强对炼字的理解

古诗词“炼字”艺术的鉴赏

[内容提要]诗歌鉴赏从要从语言入手,鉴赏诗歌的炼字犹为重要。炼字的本质在于炼意。可以抓住“字与意”这个纲,从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体会诗人炼字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的,体会诗人赋予所描绘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诗意,体会诗人主观情感的外化,体会炼字创造的意境的和谐美和注意虚词的运用对情感的强化等角度进行鉴赏。

[关键词]炼字 炼意 鉴赏

诗歌是凝练的语言,不仅要求形象生动,还要讲究韵味。古人作诗是非常讲究炼字的,字炼得好,不仅能准确地传达事物的特征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从而引发读者的联想并体会其弦外之音,味外之旨。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是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执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对锤炼语言的一份感动……

唐代诗人齐已曾写过一首《早梅》,其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诗人郑谷看后说,此诗好是好,不过宜将“数”字改成“一”字。齐已连连叫绝,故拜郑谷为“一字师”。为什么这个“一”字就锤炼得好呢?其实,如果遵循生活真实的法则,诗人早晨起来看到的也许就是凌寒开放的几朵梅花;然而,艺术毕竟不同于生活,它得具有感染力,一个“一”字,给人的新奇夺目的气氛比“数”字要浓得多,而且又有引发读者想象的韵味,更给人以无限的希望。

我们鉴赏诗歌一般都应该遵循这样一个思路:语言——意象——意境——情感。简言之,就是“因文识象,由象悟道”。语言是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的基础。而鉴赏语言,其中炼字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鉴赏诗歌炼字所富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语言的韵味和魅力。

一、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古诗句中的一些词语的用法较为特殊,了解其用法,对于我们理解句意乃至体会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白在一首表现音乐的诗中写道“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要理解这个“洗”字的妙处,首先就要弄清其用法。在用法上它有被动意义,亦即“流水洗客心”之意。“洗”字与“客心”搭配就充分表现出了音乐涤荡胸中世俗杂念的巨大感染力量,与“流水”搭配又暗取“高山流水”的典故,恰倒好处地表现了诗人与蜀僧的深情厚谊。

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先用“过”、“到”、“满”等,这些词语都是以极普通的用法表现极普通的意思,而改用一个带有使动用法的“绿”字,用来支配“江南岸”,不仅写出了江南大地由枯变绿的过程,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将江南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呈现出来了。

二、体会诗人炼字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的

清代戏剧家李渔说:“琢句炼字,虽贵新奇,亦须新而妥,奇而确。妥与确总不越一‘理’字。”炼得极好的字,往往能抓住特征表现景物。杜甫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一句中,“燃”字用得极妙,由“燃”字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火,把花与火相比,就抓住了花明丽、鲜艳的特征,在青绿背景的反衬下,花朵就显得格外红艳。不仅如此,还利用火苗燃烧的跳动感,赋予花儿以动感,化静为动,就把花朵竞相开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生机盎然的特征准确地传达出来了。

又比如杜甫在《旅夜抒怀》中这样描写所看到的景象:“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诗人为何要用“垂”、“涌”二字来描述星和月呢?原来诗人抓住了“平野阔”这个特点。在此前提下,用此二字才符合视觉规律:仰望天空,因原野空阔,星星近者高,远者低,就像往下掉的样子,故用一“垂”字;平视前方,因原野空阔,月亮从江边升起,给人的感觉就像从江中升出一般,故用一“涌”字;而“涌”又带有一种强烈的动感,不是从江水中浮起,而是“涌”起,又因诗人抓住了江水澎湃、激荡的特点。也许这样,我们就能理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等诗句中为什么说日月星辰出没于江海之中了。

三、体会诗人赋予所描绘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诗意

好的诗词往往能赋予景物以情趣、情感。只要我们驰骋想象,就能领悟到其中的诗意。这个想象的空间,就是诗意的空间。

诗词有趣则有味。辛弃疾有一首《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这首词以一个醉汉身份来写,既有生活的真实,又有一种情趣,巧妙地把自己的人生品格和追求表现出来了。

孟浩然有一首《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其中后两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一个“低”字,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而一个“近”字则赋予了景物以感情。诗人为何不说江清“人近月”而说江清“月近人”呢?当然,除了要符合音韵、格律上的要求之外,更重要的因为“日暮客愁新”,所以月亮成了一个能理解诗人痛苦和愁情的伴侣,它要主动靠拢来陪伴、安慰漂泊流浪之人。

张先的《天仙子》中有“沙上并禽池上冥,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王国维在评价这首词时说,“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因为这个“弄”字,能引发人的联想,“花弄影”,那又是什么弄花呢?这个“弄”字,把“影”这种死景写活了,这就是化静为动。这个“弄”字,含有“嬉戏”、“挑逗”之意,又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情趣。

宋祁人称红杏尚书,因为他有一首《玉楼春?春景》,其中有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认为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读者恍似觉得红杏盛开,枝头蜂蝶云集,熙熙攘攘,齐来闹春,使一幅红杏图春意盎然,但句中并没有说起蜂蝶来,这就是“闹”的作用。我们设想,如果把这“闹”字换成其他字眼,(撇开韵的因素)如“好”、“满”、“浓”、“足”等等,都没有“闹”字来得生动有活力。

四、体会诗人主观情感的外化

庄子与惠子同游于濠上,只见一群鲦鱼来回游动。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固然不是鱼,如果他没有像鱼一样的悠闲、从容,如果他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然中并实现物我合一,他能想象到鱼的快乐吗?这应该就是王国维所谓的“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李白有一首《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诗人李白正是以物观物,所以才不知何者为己,何者为山,才会这样忘我与投入。而这种闲适、安闲的心境诗人把它外化到“云”上了,用了一个“闲”字。李白何以知道云“闲”,因为李白是云,因为李白拥有一份安闲与闲适,只不过他把这种感情移到了外物上。在美学上,这叫做“移情”。

一切客观外物只有经过诗人感情的内化与浸润,才能获得灵气与生命。月亮不是意象,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的“明月”是意象,因为此时的明月已经是能理解思念之痛苦并能传递祝福的人性化了的使者;菊花不是意象,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菊花是意象,因为它是诗人宁静、澹泊的人生诗意追求的象征;杜牧眼里的“枫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和莺莺眼中的“枫叶”(《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不同;同是杜甫笔下的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花”饱含了诗人的血泪,而“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花”则透出诗人获得暂时宁静与幸福后的喜悦。诗歌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是独特的,都是其主观感情的外化,在鉴赏诗歌的炼字时要注意体会其中渗透的情感。比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好去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等诗句中的“空”、“横”、“拥”、“系”字都渗透了诗人的感情。

五、体会炼字创造的意境的和谐美

“和”是“美”。和谐是美学追求的一种境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基本精神。提倡和平的国家,形象美好;上下和睦的大家庭美满幸福;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美不胜收;琴瑟弦索不和音不美,彩墨色调不和画不美……

中国诗歌所追求的就是一种意境,而和谐则是意境的重要法则。诗歌讲究音韵的和谐和气韵的饱满。范文正公所作《严先生祠堂记》中收尾四句是“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他的朋友李太伯看见就告诉他说:“公此文一出名世,只一字未妥。”他问何字,李太伯说:“先生之德,不如改成先生之风。”“风”字在意义上有“风范”之意,比“德”更深广,但更重要的是,全诗押“Bng(江阳)”韵,较为浑厚、响亮,而“德”字仄声音哑,只有“风”字沉重响亮才能在全诗中形成和谐的音韵和饱满的气韵。

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以“直”状烟,看似无理,然而只有“直”字方能使烟具有挺拔、刚劲、坚毅的阳刚之美,方能与塞北的“大漠”、“孤烟”这种阔大、雄浑和苍凉的境界形成一种和谐之美。

相传,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试想,如果是“八月秋高风怒号”,细柳梅花则不堪一击,只能是败柳残花。其实这个“扶”和“失”字,好在不仅抓住了景物特征,从根本上说,它创造了一种和谐朦胧的美妙的意境。

六、注意虚词的运用对情感的强化

炼字,不仅炼实词,也炼虚词。虚词用得恰到好处往往对情感的表达起着强化作用。杜甫《登高》中的名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常”字写时间之长,频率之高,由此强化了诗人因遭遇坎坷、长期漂泊而产生的孤苦与悲凉的心境;“独”字,根据对仗的原则,可以理解为“偏偏”之意,诗人却偏偏要在多病之秋登高感怀,这不正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那种忧国忧民、虽九死犹未悔的执着精神的体现吗?

张籍有一首《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中一个“复”和“又”字把游子那种复杂而细腻的心理活动充分表现出来了。

清代诗人沈德潜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由此我们便知“炼字”的本质在于“炼意”。从前文所引用的成功的炼字来看,他们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我们如何揣摩所炼之字的丰富的表现力?最终还得遵循前文所说的“因文识象,由象悟道”的鉴赏思路,联系意象、深入意境、体会感情。

炼字的组词

炼字本义是冶炼金石,使之纯净或坚韧,如炼钢、炼焦。后来引申为一般的`锤炼,如锻炼、磨炼。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炼字的组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炼字的拼音和解释:

1、炼字的拼音是liàn;

2、炼字的解释:

(1)(动)用加热等办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丹|~钢|~铁|~油|~制。

(2)(动)烧:真金不怕火~。

(3)(动)用心琢磨使词句精美简洁:~话|~字|~句。

用炼字组词的所有词语大全:

【所有组词列表】:

椎炼、炼药、融炼、凝炼、磨炼、内炼、砻炼、炼火、陶炼、洗炼、研炼、销炼、养炼、整炼、百炼、

熬炼、揉炼、精炼、简炼、洁炼、祭炼、飞炼、煅炼、砥炼、锤炼、升炼、塑炼、炼术、炼话、炼精、

炼气、炼液、炼焦、炼性、炼砂、炼盐、炼乳、炼达、炼山、炼印、炼师、炼饰、炼厉、炼锻、炼汞、

炼珍、炼丹、炼形、炼意、炼油、服炼、矜炼、炼铜、炼魄、炼度、炼冶、炼骨、炼句、炼翁、炼格、

炼钢、炼真、炼力、试炼、刷炼、锁炼、提炼、铜炼、消炼、修炼、雅炼、训炼、冶炼、运炼、琢炼、

铸炼、煮炼、转炼、钻炼、烧炼、涩炼、煽炼、炼铁、炼顶、炼蜜、炼炭、炼石、炼颜、炼指、炼习、

炼字、炼狱、炼质、炼思、炼贫、炼养、刻炼、警炼、化炼、炼风、炼金、炼行、炼魔、炼臂、遒炼、

烹炼、炮炼、锻炼、调炼、熔炼

炼铁炉、炼焦炉、炼金术、炼丹子、炼油厂、百炼铅、百炼镜、百炼金、百炼鉴、百炼钢、百炼刚、百炼刀、炼金客

千锤百炼、老成炼达、久炼成钢、烧丹炼汞、肘手炼足、百炼成钢、百炼成刚、补天炼石、百炼之钢、

百炼千锤、太阴炼形、锻炼之吏、锻炼周纳、锻炼周内、炼石补天、精金百炼、日锻月炼、百锻千炼、

磨形炼性、炼之未定、锻炼罗织、身体锻炼、石油炼制、自然力锻炼、真金不怕火炼

炼狱、炼字、炼丹、炼达、炼句、炼珍、炼形、炼乳、炼饰、炼钢、炼蜜、炼魔、炼炁、炼厉、炼石

炼意、炼真、炼气、炼魄、炼金、炼养、炼锻、炼师、炼思、炼骨、炼精、炼冶、炼度、炼颜、炼格

炼行、炼山、炼顶、炼汞、炼质、炼性、炼油、炼习、炼铁、炼药、炼砂、炼力、炼焦、炼火、炼贫

炼术、炼液、炼盐、炼风、炼话、炼指、炼翁、炼铜、炼臂、炼炭、锻炼、锤炼、磨炼、凝炼、精炼

修炼、提炼、冶炼、洗炼、简炼、煅炼、试炼、熔炼、熬炼、融炼、铸炼、百炼、塑炼、炮炼、内炼

砥炼、琢炼、砻炼、调炼、陶炼、雅炼、遒炼、煮炼、祭炼、训炼、消炼、研炼、运炼、烧炼、养炼

涩炼、洁炼、揉炼、飞炼、升炼、镕炼、化炼、铜炼、警炼、转炼、矜炼、烹炼、钻炼、销炼、整炼

椎炼、刻炼、煽炼、服炼、刷炼

百炼成钢、千锤百炼、百炼成刚、炼石补天、精金百炼、日锻月炼、老成炼达、磨形炼性

踏莎行中的炼字或炼意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诗圣杜甫著名的两句诗,一千多年来的中国诗坛尽管新旧代嬗,但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却是不同时代的诗人都望凤来仪的一面艺术旗帜。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含意是丰富的,"炼字"与"炼意"即其中之一。我国的六典诗歌,在汉魏以前讲究完整的全篇,虽然也有佳句可摘,有如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的"见"字,但"炼字"、"炼句"毕竟是诗歌创作到了高度繁荣的唐代的自觉的产物。我国古代诗论中所说的"诗眼","句眼"、"一字眼"等等,就是对诗歌创作中的炼字所作的理论概括,而"吟安一个字,燃断数茎须"(卢延让)、"诗赋以一字见工拙"(苏东坡)等等,则是诗人们自道创作辛苦之辞,而熟悉"推敲"这一炼字的经典式佳话的读者,也不妨去读读元代刘秉忠《藏春集》中的《读遗山诗四首》,其中之一写道:"青云高兴入冥收,一字非工未肯休。直到雪消冰泮后,百川春水自东流。"作者以形象的诗句描绘诗创作中炼字的过程,以及诗人炼得至当至隽的字以后的美好心情。吟诵之余,我们固然可以对炼字之妙得到感性的认识,不也可以分享到诗人的艺术的喜悦吗?

炼字也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具有美的价值。因此,有字无句或无篇,是不足取的。只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正精光四射。沈德潜的意见还是可供参考的: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从前引诸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一面严肃的艺术旗帜,而在炼意的前提下炼字,是使这面旗帜飞扬起来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