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简称沈,原名盛京、奉天,是辽宁省省会及最大城市,中国东北地区区域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沈阳位于东北平原南缘,南连辽东半岛,位处环渤海经济圈之内,是环渤海地区与东北地区的重要结合。在历史的发展中,沈阳曾几次更名,依此为侯城,沈州,沈阳路,沈阳中卫,盛京,奉天,沈阳,因为张学良和日本统治下改过两次名。

沈阳在历史上叫过几个名字?

沈州、沈阳中卫、盛京、奉天。

公元前300年,燕国将领秦开率军驱逐东胡,在此地筑候城 (候,是斥候的候,为瞭望 之意)。顾名思义,“候城”即为瞭望之城,隶燕辽东郡襄平县。此为沈阳建城史之初,距今已2300余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沈阳隶属辽东郡(辽阳)。

西汉时期,已有史书称之为“候城” ,隶属汉辽东郡(辽阳),为辽东郡中部都尉的治所,说明“候城”在西汉时期已经规模颇大。唐代改称“沈州”。五代时期,辽太祖移民到此,修筑土城,生产随之发展。金代时期,金太祖攻占沈州,沿用“沈州”之名。

元朝元贞三年(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沈州为“沈阳路”,归辽阳行省管辖。这里的“沈阳”是取沈州和辽阳各一字而成,与“沈水之阳”关系不大。 从此,“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在史料上,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

明朝洪武十九年(1386年),明朝改称“沈阳路”为“沈阳中卫”。天聪八年(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尊沈阳为“天眷盛京”,故称“盛京”。

顺治十四年(1657年),以“奉天承运”之意在盛京城(今沈阳)设奉天府,沈阳又名“奉天”。中国清朝时期,全国只有在北京城设顺天府,盛京城奉天府跟其并称,可见规格之高。

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5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改奉天省省名为辽宁省;4月2日,改“奉天市”为“沈阳市”。

民国二十年(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并侵占沈阳后,又将“沈阳市”改为“奉天市”。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东北光复,“奉天市”恢复“沈阳市”名称。

扩展资料

盛京是清朝(后金)在1625至1644年的首都,1644年-1912年的陪都。即今辽宁省沈阳市。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中卫,并在沈阳着手修建皇宫。沈阳迎来了历史性转折,从一个军事卫所,一跃成为盛京皇城,逐步发展为东北中心城市。

天聪八年(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尊沈阳为“盛京”。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后,盛京为留都。顺治十三年(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盛京城设奉天府,故沈阳又名“奉天”。

奉天,是沈阳市旧称。1625年,后金迁都盛京(今沈阳)。清兵大举入关之后,建都北京,称为京师(今北京)。1657年,以“奉天承运”之意在今沈阳设奉天府,自此奉天之名方开始正式出现,并一直沿用至民国的北洋政府时期。

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于南京国民政府;并改奉天省为辽宁省,改奉天市为沈阳市。自1929年起,奉天重新改称沈阳。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932年3月,在日本的扶植下伪满洲国成立,沈阳再次被更名为奉天,直至1945年抗战全面胜利,重新使用沈阳作为市名,沿用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沈阳

城市文化:沈阳古代叫什么名字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难免会出现战乱动荡等的一些历史沿革。沈阳是有着建城7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在 沈阳文化 历史这个名字并不是唯一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沈阳隶属辽东郡。

西汉时期沈阳已具有城市轮廓,称为“侯城”。

唐代改称“沈洲”。

公元921年辽太祖移民到此,修筑土城,生产随之发展。

元代金太祖攻占沈洲,沿用“沈洲”之名。

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沈洲为“沈阳路”,归辽阳管辖。由于沈阳地处沈水(浑河)之北,以中国传统方位论,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故改沈洲为沈阳。从此,“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在史料上,距今已有702年的历史。

1386年明朝改称“沈阳路”为“沈阳中卫”。

1625年清太祖清太祖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并在沈阳城内着手修建皇宫(今沈阳故宫)。

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改称沈阳为“盛京”。

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后,沈阳为陪都。

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设奉天府,沈阳又名“奉天”。

1911年辛亥革命后,沈阳成为奉系军阀统治的首府。

1923年正式设立奉天市政公所,沈阳首次出现市的建制。

1929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后,改“奉天市”为“沈阳市”。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并侵占沈阳后,又将“沈阳市”改为“奉天市”。

1945年抗战胜利,“奉天市”恢复“沈阳市”名称。

也就是说沈阳按照历史的顺序,先后被称为:

侯城、沈洲、沈阳路、沈阳中卫、盛京、奉天、沈阳。

沈阳市历史上曾用过什么名

沈阳市,简称沈,原名盛京(满语:)、奉天,是辽宁省省会及最大城市,中国东北地区区域中心城市[6][7],副省级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8]。沈阳位于东北平原南缘,南连辽东半岛,位处环渤海经济圈之内,是环渤海地区与东北地区的重要结合部[1]。

辽宁沈阳以前叫什么

沈阳,简称“沈”,别称盛京、奉天,是辽宁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清朝时期称沈阳为盛京,民国时期称为奉天。

沈阳建城史之初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是燕国的重镇方城。西汉时期,始称“侯城”,隶属汉辽东郡(辽阳)。是为沈阳正式建城之始。唐代改称“沈州”。

元朝元贞三年(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沈州为“沈阳路”,归辽阳行省管辖。由于沈阳地处沈水(浑河)之北,以中国传统方位论,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故改沈州为沈阳。从此,“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在史料上,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

天聪八年(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尊沈阳为“天眷盛京”,故称“盛京”。

民国十二年(1923年),正式设立奉天市政公所,沈阳首次出现市的建制,称之为奉天。

民国十八年(1929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后,改“奉天市”为“沈阳市”。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东北光复,“奉天市”恢复“沈阳市”名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扩展资料:

作为东北中心城市,沈城真正辉煌的城市史,是从后金定都沈阳开始的,后金天命六年(1621),努尔哈赤率兵攻占沈阳,1625年迁都于此,此后沈阳一度称为“沈京”。

天聪八年(1634),后金汗皇太极钦定,改沈阳满语称呼为“穆克敦”(满语发音“Mukden”,是“兴起、盛、腾”之意),汉译“天眷盛京”,“盛京”为其简称。从清朝到民国年间,英语等西方语言里一直称沈阳为“Mukden”。相应的,抚顺的赫图阿拉老城(永陵所在地)则为“兴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