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隙积术、会圆术;

2、物理:提出磁偏角的概念,对小孔成像、凹面镜成像等原理作了准确而生动的描述,说明了应弦共振现象,提出了“虚能纳声”的空穴效应;

3、化学:利用化学置换反应的方式提炼金属,石油制墨;

4、天文:改进天文观测仪器,改革历法。

沈括发明了什么东西?

发明:

沈括最为著名的成就就是写成了在《梦溪笔谈》,其中第一次提到了石油。

另外,沈括在物理学,天文学,数学上都有所成就。

在数学方面,沈括创立了“隙积术”、“会圆术”。

在物理方面,沈括发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这一发现比欧洲早了400多年;沈括还阐述了凹面镜成像的原理,沈括对于共振也有所研究。

在地学方面,沈括由雁荡山等地形中认识到了水的侵蚀作用;还推论出了冲积平原形成的过程。

主要作品

据《宋史·艺文志》记载,沈括的著述有22种155卷。除《梦溪笔谈》外,还有综合性文集《长兴集》《志怀录》《清夜录》,医药著作《良方》(与苏轼所撰的《苏学士方》并称为《苏沈良方》)。

科学著作《浑仪议》《浮漏议》《景表议》《熙宁奉元历》《圩田五说》《万春圩图记》《天下郡县图》《南郊式》《诸敕格式》《营阵法》,音乐类著作《乐论》《乐律》《乐器图》等,但存世较少。

2011年五月,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杨渭生教授点校、辑佚《沈括全集》,全书八十五卷(含附录一卷),一百一十万字,是迄今为止海内外收集沈括著作最齐全的版本。

沈括发明了什么东西

沈括发明了《十二气历》,推动了古代天文学的研究,并且对指南针有深入研究,还在世界上最早发现了地磁偏角,比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发现磁偏角现象早了400多年。

沈括是北宋官员、科学家,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沈括对天象进行细致的观测,取得了一些新的发现与观测结果。沈括还详细观察了五星运行轨迹和陨石坠落时的情景,并为测量北极星与北天极的真实距离设计了窥管,得出当时极星“离天极三度有余”的粗测结论。

沈括发明什么物理

沈括在物理学方面,是研究而不是发明:力学、声学、光学和磁学等现象。

1、在磁学方面,沈括在《笔谈》中指出,指南针是方家以磁石磨铁针,使铁针磁化而成。他记述了当时指南针的四种装置方式,即水浮法、置指甲上、置碗唇上、悬丝法,并比较了这四种方式的优劣,指出水浮多荡摇,置指甲或碗唇上易坠落,以悬丝最善,表明他对这四种方式进行过观察和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他发现磁针有指南的,也有指北的,指南的磁针并不总是指南,而是常微偏东。这是关于指北针和地球磁偏角的最早明确记载,早于欧洲一个世纪。

2、在光学方面,沈括进行了凹面镜成象的实验。通过实验,他指出凹面镜照物,中间有一称为“碍”的地方,在此之内,照物得正象;在此点之上,照物无所见;在此点之外,照物得倒象,表明他已发现了凹面镜的焦点。对凸面镜和平面镜,他也作过细致和观察和研究,他指出,镜面凸,所照人面缩小,故镜面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3、在声学方面,沈括进行了声音共振实验。他用纸剪一小人,放在琴瑟的基音弦线上,拔动相应的泛音弦,则小人就会跳动;而拨动其他弦,则纸人不动。西方类似的实验,直至17世纪方出现。

此外,沈括对海市蜃楼、虹、雷电、乐律等,也都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八年(1063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以平生见闻,撰《梦溪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