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按兵不动 。

解释: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

出处:

1、《荀子·王制》:“偃然按兵不动。”

2、《吕氏春秋·恃君览》:“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3、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回:曹操来见袁绍曰:“今董贼西去,正可乘势追袭;本初按兵不动,何也?”

4、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吕奉先辕门射戟 曹孟德败师淯水》:今当令人送与粮食,已结其心,使其按兵不动,则刘备可擒。

5、明代罗贯中《

有两个人打枪旁边有个按字猜一成语

按兵不动

àn bīng bù dòng

[释义] 按:止住。控制住军队;暂不行动;泛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常用以表示持观望态度而不行动。

[语出] 《吕氏春秋·恃君览·召类》:“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赵简子曰:‘何其久也?’史默曰:‘……其佐多贤也!’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正音] 不;不能读作“bú”。

[辨形] 按;不能写作“安”。

[近义] 以逸待劳 裹足不前

[反义] 雷厉风行 闻风而动

[用法] 现多形容接到任务后不肯做;或暂不开展工作。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兼语式。

[例句]

①全市生产竞赛已经展开;尚有个别单位~。

②反腐败斗争已在各单位普遍展开;只有个别单位迟迟~。

[英译] not to throw the troops into battle

[成语故事]

(赵国国君的先人)准备攻打卫国,派史墨去卫国了解情况。

史墨到卫国后1年才回来,赵简子生气地说:"为什么去这么久才回来?"

史墨说:"我对卫国情况作了详细了解,所以耽搁久了些。现在卫国国君很开明,辅佐他的贤才又很多,国家治理得很好。攻打卫国还不是时候,我劝您不要轻举妄动。"

赵简子听史墨说得有理,便"按兵而不动",等待时机。这个成语原来指掌握力量而暂不行动,以等待时机。现在也比喻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

两个人拿着枪一个人的头上有一个按字打一成语

按兵不动

拼音:àn bīng bù dòng

解释: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现指故意拖延时间而不急于做某事

出处:《荀子·王制》:“偃然按兵不动。”

《吕氏春秋·恃君览》:“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用法: 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多指接到任务后不肯做或暂时不做。

示例:又听得寨前炮响,史文恭~,只要等他入来,塌了陷坑,山后伏兵齐起,接应捉人。(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八回)

词性:中性成语;古代成语

近义词:以逸待劳、裹足不前

反义词:雷厉风行、闻风而动

歇后语:下象棋不走卒

灯谜面:休战;车马炮出去,将士相助战

疯狂猜成语一个按字两个人是什么成语

《水浒》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环境中,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遭遇,成功地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林冲、武松等众多鲜明的英雄形象。而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总是把人物置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以其行动和语言显示其性格特点。如在“劫法场石秀跳楼”一回,通过石秀几个异常敏捷动作的白描,把他当机立断、临危不惧的性格表现得入木三分。在塑造人物时,作者既植根於现实,又把自己的爱憎感情熔铸在人物身上,如吴用的机智过人,李逵的赤胆忠心,以及对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21] 等夸张的描写,结合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写作手法。

两个人拿着枪按字打一成语疯狂

按兵束甲

发音àn bīng shù jiǎ

释义按兵:军队停止行进。甲:铠甲,泛指武器装备。止兵不前,捆起铠甲。指解除武装,停战言降。

出处《赤壁之战》:“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按兵不动

发音àn bīng bù dòng

释义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

出处《吕氏春秋·恃君览》:“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按兵不动的故事

示例又听得寨前炮响,史文恭按兵不动,只要等他入来,塌了陷坑,山后伏兵齐起,接应捉人。(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八回)

近义词以逸待劳 裹足不前

反义词雷厉风行 闻风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