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哪吒》是一部由李霄峰执导,沈暘监制,李嘉琪、李浩菲、陈瑾、辛鹏、李欢、张铮等主演的剧情电影,改编自作家绿妖的同名小说,于2015年7月1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影片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两个少女的成长,是一个充满动荡和不安的故事。十六岁的插班生李小路遇见班上的好学生王晓冰,并成为最好的朋友。在短暂的相处时光中,小路和晓冰一起阅读三毛,共同发现了宝城最美的地方:果园与河堤。

你觉得《少女哪吒》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少女哪吒》是由李霄峰执导,李嘉琪、李浩菲、陈瑾、辛鹏、李欢等主演的青春电影。

影片根据作家绿妖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两个少女的成长,是一个充满动荡和不安的故事。

                                                                            ----------------百度百科

首先我觉得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的人,一定是有故事的人,绿妖本人就是一个叛逆的女子吧,李宵峰这样的导演,名不转经传的感觉,却拍出了真正的那种哪吒的感觉,甚至比哪吒还要哪吒,记得绿妖写过的文字《沉默也会唱歌》中也曾提到过自己的妈妈和姐姐。妈妈入狱,姐姐离婚,这样的家庭里面造就了这样的一个作者,我想她的心里也是有一种逆流而上的倔强吧。

我感觉这个电影想表达的意思是一种思想上面的解放,李小璐和和王晓冰的结合体就是完美的体现吧,但是现实社会怎么可能是完美的呢?残酷的让你都来不及想自己的未来,就已经淹没在未来的路上了,电影刚开始的镜头着实的震撼到我了,因为想要自己的生活却为着这种飞蛾扑火似的真的走向了生命的尽头,原来这是在太平间里面,压抑的开场,注定是一个不那么开心的故事,突然之间脑海里面闪过很多画面。

结语:这是一部很自我意识的影片,很文艺但也很有风骨。值得深思的一部电影

《少女哪吒》观有感

《少女哪吒》的电影,看了个开头就看不下了。我和作者绿妖其实算是同一时代的人,然而同时代的青春期,也一样能有极大的不同。毫无认同感,甚至没有旧时代的亲切感——我分辨不出电影拍的到底是什么年代。看到俩女孩走进河里,河水淹没了晓冰头顶那段我就关掉了电影——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莫名其妙的就跑河里,又不是真要自杀。

小说原作我是看过的。绿妖的文字是很好的,我喜欢她的《阑珊记》,但是不喜欢这个《少女哪吒》。她有个旧文好像叫《我们的时代曲》我也不怎么喜欢——我发现但凡她以少年时代为主题的,我都不喜欢。也许是因为缺乏共鸣和认同——她写现代职场,多多少少是有认同感的;但是写少年时代,写强烈的情感和挣扎,我就没法理解了。

其实看《少女哪吒》小说的那两天我一直在努力回忆我的少女时期,回忆我的中学时代——我发现能想起来的,已经不多了。有一些片段,有不少片段,短短的,就像那些两三几分钟的视频,没头没尾,没前没后,只突然跳出来那么一段,画面挺清晰,有景也有人,大多是默片——似乎画面要比声音更容易在记忆力保存。而情感和情绪,当时曾经浓烈的情感和情绪,我已经记不得了。

我能记得当时在哭还是在笑,但是不记得当时的悲伤和喜悦。被父母训斥的画面还在记忆里,但是当时曾有过的难过——那种难过的感受,已经没有了。如果我说我记得当时是难过的——所能记得的,也仅仅是“难过”这个事实,而非记忆的再现。和同学在校园里共行的画面也还留存,但是,我已经不记得当时是否高兴——连是否高兴这个事实都不记得了。

如果说我现在还有一点残存的感受的`话,那就是惊惧感。我不知道惊惧感是否是所有情感里刻痕最深的,但是我现在还隐约记得犯错后被母亲训斥的那种惊惧。偷看小说被抓到、考试没考好、练字时衣服沾了墨汁、洗碗打破碗……但是这种惊惧感现在其实也已经很淡很淡了,不努力回忆的话,几乎也想不起来那种感受。

我不知道别人是否也像我一样,在记忆里最先失的东西是情感。我记得的画面有很多,记得的感受也不是没有——我记得南方夏日的那种热气蒸腾,火辣辣的大太阳,热烘烘的午后,铺着草席的床上有一本《绝代双骄》——我记得那种热的感觉。我也记得夏日里井水的凉意,记得冬天手指冻僵的那种又冷又麻的感觉——不过感觉和情感好像是俩码事。

我不记得当年的悲伤,也不记得几时快乐过——高兴的时候一定是有的,但是我想不起来了。我能记得的,只是看小说的那种快乐。我不记得因人而起的快乐。

那时候也有小伙伴。记得当时我和一个女同学走得很近,暂且称她为L吧,我对她印象很深,我记得她的模样,我甚至还依稀记得她的字迹——传纸条这种事儿,我当年也干过。我和她互相抄录传递席慕容的诗。我和她一起在校园里走来走,在众人的目光里,被指指点点和议论——很大原因是因为她,她当时是校内知名美少女。有不少男生追捧她,还有高年级的,我记得那个高中部的,在当时看来挺帅的男生——我现在已经完全不记得他的样子了,只记得当时是觉得他长的好的。他让人拔了她的自行车气门芯,然后自己陪她步行回家——现在看来当然是很老土的桥段,不过那时候,我们都没见过世面。

当时,她虽然被男生们认为长的好,但是女生们不喜欢她,都说她不过如此,而老师们也不喜欢她,尤其是我爸爸,很看不上她书念不好又“妖妖娆娆”,于是就说她长的不好。以我现在的审美来看,她算不得很漂亮。五官秀气,眼睛不大脸盘子大,皮肤白个子矮。但是她颇有风韵,这对于少女来说的确很难得,也难怪当时男生们都认为她好看。她站姿很直,走起路来很自然地扭着腰,笑起来牙齿很白,最特别的是她看男生总是斜着一溜——现在我知道那叫眼风,是一种风情,不过当年我是不懂的。当年有女生说她风骚,我以为是嫉妒——现在想想其实也许是她们对那种风情的不恰当表达。

当年我大概隐约也是有点嫉妒她的——那个高年级男生我也觉得帅,但是人家看上她没看上我。这纯粹是虚荣心的缘故,因为我并没有真的看中那个男生。我真正看重的男生必须要成绩好——倒不一定要长的多帅。彼时我对D颇有好感,对成绩最好的W也颇有敬意,这两位都从不搭理L,于是我便觉得L即使比我美貌也不足为惧—我在两性关系上超强的自信心似乎从那时就开始建立了。

可想而知我和L没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虽然我和她也曾一起有过“以后也要在一起”的幻想。但是我们从未真正的敞开心扉。我们也并不真正的了解对方。毕业多年后我们有见过一次,已经分岔得很厉害,毫无共同语言。

我现在怎么想,也想不起我当年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是不是真的高兴。

还是仅仅是为了有个伴?

但是我记得有一年暑假,大夏天的,我走了很长的路看她。

现在所能回忆起的少年时的喜怒哀乐,似乎都是模糊的。如果有人问我,当年过得好不好,我想我真的很难清楚的回答——原来岁月真的会冲淡一切。

甚至还会让你,对当初的自己无法理解——比如,现在的我真的很难理解,当年为什么要走那么长的路看她?

刚看完这电影,虽然完全看不懂,少女哪吒,求解

王晓冰,死了,或离家出走了,应该是离家出走的多一点,他倔强如晨曦之冰,或许名字。。。
李小路,活了,成为了过去的王晓冰家人希望之中的王晓冰。
王晓冰,看见李小路放了白马,而王晓冰的家人,却刚好作为与之相反。
--------------
电影折射出,教育悲哀,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或社会。
电影的灵魂是,三毛作品的灵魂。
电影的舞台是,王晓冰为主角的生活向李小路生活的转变。
电影的追求是,反思教育,如何育人。
我想,只有这样了。
其实从主题来说,王晓冰是死是活,真的不重要了,因为这是国产电影最小人的一笔,用美人的死损来折射一位演员的演艺历程,充满着神秘莫测与有意给观众留下伤感。
希望社会电影事业,多多的成长,多多的反思。其实,真的没必要太过于如此风格。
大不了,不演这种电影,。
当然,我觉得,作者这种人才,这种情节,算是一种情绪吧!这样的人才,是珍品。

哪吒要闹海,结果只翻起涟漪

哪吒要闹海,结果只翻起涟漪……
《少女哪吒》 文白
李霄峰的优点在于很清楚自己的目标,整部电影的诉求异常清晰,从头到尾很少有走偏的时刻,这一点很难得。
李霄峰的缺点在于对自己的目标过于明晰,大量的情节与符号砸过来,重复不断会让人会觉得,这视野未免太狭隘了些。
一部《少女哪吒》,就新导演来说,李霄峰已经表现得足够合格,只是,这样的俗套与传统会让人觉得,李霄峰的这部片,也许早20年拍出来比较好。
李霄峰的诉求是传统的、寻常的,讲的是叛逆之下的寻求自由。这个话题在电影史甚至是中国电影中出现过多次,而李霄峰的拍摄方式亦是传统的、第六代的,那几乎无可辨认的暗光,那必须拉长的戏曲,唯一大约与第六代有些许出入的,是女主回到家后接受审判的片段,但那也是20年前日本电影的惯用方式。
更重要的是,就这个表达过程来说,符号的指向性让人吃惊,从头到尾每一个符号都指向明确。台风环绕,白马解缰,镜框里的破碎,姐妹的天仙配,三毛的撒哈拉,莫扎特的革命组曲,一个个的,把象征写在了脑门上。
甚至很多时候为了这个象征,生生地破坏掉电影的可观性,比如离婚之前父亲在窗前反复叹气,比如女主一声不发地摔碎镜框撕毁照片,这些生硬的表达让人只能摇头叹息。
故作高深地说,每个时代都有某个时代的电影;电影,不能被时代抛到后面,不能跑回过去捡一些残羹冷炙。这是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所有的东西都在追求新、奇、有趣,你看《疯狂麦克斯》的第四部,和前三部简直不是一个系列的片。
以至于结尾,那沉河和人口普查的桥段,我以为李霄峰在无趣了那么久之后终于飞了起来,我以为这是一种臆想的超现实,用来解释女主的死因,然而等一切都过去之后我才发现,并不是。这也只是一些常规的叙述而已,女主之死,电影并未交代。
这就好像你好不容易发现了一个人的优点后忽然被告知那只是你的误解,让人失落异常。
这部电影唯一给我带来有意思的事情是来自于放映后,一个女生对着海报上的台词痛哭不已,一边回忆着自己的男友,一边声称她这辈子只为两部电影哭过,一部是《少女哪吒》,一部是《小时代》……
而李霄峰则说,海报上的这句台词,他早已删去……
我看了看那做成两只眼睛的“哪吒”两字,想象着或许李霄峰也有过闹海的想法。只是,他引起的,仅仅是一阵涟漪……

有什么小众但是评分较高的电影推荐?

少年巴比伦 ,导演: 相国强,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一个保存少年初恋心事的记录。影片以戏谑、调侃的口吻,从路小路邂逅白蓝开始,以小见大,靠着两个小人物的爱情故事,还原那个时代的工人故事。董子健作为旁观讲述,李梦最出彩,她用超出实际年龄的表演演活了白蓝这一初恋情人的角色。如果一代时代百兴俱废,冰天冻地,支离破碎,唯一该庆幸的,唯一可让人暖身的,也许在爱情还不是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