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蟾宫折桂:蟾宫:月宫。折桂:折断桂花。中国神话传说中月宫有一只三条腿的蟾蜍,而后人也把蟾宫指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2、出 处:《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3、用法:主谓式;作谓语;比喻考试得中。

4、示例: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镇朝经暮史,寐晚兴夙,拟蟾宫折桂之梯步。

蟾宫折桂是什么意思?意义是什么?

蟾宫折桂:意思是指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读音:chán gōng zhé guì

出处: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郄诜当左丞相。后来郄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蟾宫即月宫。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比喻考试得中。

“蟾宫折桂”的近义词介绍:金榜题名

读音:jīn bǎng tí míng

表达意思:意思是指科举得中。

出处:明代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金榜题名,已登三甲进士。”(翻译:科举得中,已经取得了科举考试中的三甲。)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指科举得中。

蟾宫折桂,考试必胜是什么意思

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夺得第一名。

成语:蟾宫折桂

读音:chán gōng zhé guì

意思:蟾宫:月宫,古代传说月亮上有蟾蜍,故称蟾宫。在月宫里攀折桂枝。比喻科举时代考中进士。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只要吴刚老爹修桂树的玉斧砍下一枝半枝,肯赐给我们老爷,我们老爷就可以中举,名叫蟾宫折桂。

近义词

金榜题名

读音:jīn bǎng tí míng

意思:金榜:也叫黄榜,科举时代殿试揭晓录取名单的榜。指科举得中。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第三卷:“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什么折桂什么成语

蟾宫折桂

chán gōng zhé guì

【解释】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出处】《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结构】偏正式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比喻考试得中

【近义词】金榜题名

【反义词】名落孙山

【例句】只要吴刚老爹修桂树的玉斧砍下一枝半枝,肯赐给我们老爷,我们老爷就可以中举,名叫~。(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

【英译】succeed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成语故事】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郤诜当左丞相。后来郤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

蟾宫折桂是什么意思?

蟾宫折桂,成语,蟾宫指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围绕蟾宫折桂,不少地方还有这样的习俗:每当考试之年,应试者及其家属亲友都用桂花、米粉蒸成糕,称为广寒糕,相互赠送,取广寒高中之意。

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折桂;折断桂花

引申为获得很大的成就或很高的荣誉,多指金榜题名;还指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获得冠军,社会生活中人们参加各种考试,取得较好的名次。

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郤诜当左丞相。后来郤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蟾宫即月宫。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

围绕蟾宫折桂,不少地方还有这样的习俗:每当考试之年,应试者及其家属亲友都用桂花、米粉蒸成糕,称为广寒糕,相互赠送,取广寒高中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