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过50多年的建设发展,鞍山奠定了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历经20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鞍山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了青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以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发展,全面建设开放型地区经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步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五十强之列。

2、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实现了良好开局。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286美元,登上一个重要台阶。 鞍山工业形成了以钢铁为主,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2006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家乡鞍山的变化

 “高炉飞霞耀工厂,岫色玲珑引玉巷,湖光荡漾,在我可爱的家乡。秀放千山梨花香,碧波温泳沐汤岗,我的家乡,正是青春的模样;日出深谷鸟倾听,今朝钢都天澄明,风华雨露云步轻,万水千山百湖城……”优美的歌词,流动的音符,勾画出一幅秀美画卷。这就是我的家乡—鞍山。
鞍山坐落在美丽富饶的辽东半岛中部,鞍山属于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世界第一玉佛就坐落在鞍山市区的东山风景区内。
改革开放30年,全国上下都有了巨大的变化,我的家乡—鞍山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听奶奶讲,以前一年下来就等着过年买上几斤肉改善,现在天天吃肉,真是天天过年呀!爸爸小的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上饺子,现在可不一样了,饺子随时可以吃,什么馅都有。奶奶还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三十年前穿带补丁衣服的人多得是,衣服色彩也很单调,一件衣服兄妹几个轮着穿”,现在的衣服五颜六色,款式新颖,世界品牌、国际品牌都有。
听妈妈说,30年前,几乎没有几家有电视机,如今电视机从黑白到彩色,每家都有一、两台,电磁炉、电脑、mp5等现代电器也走进了老百姓的家中。
听爸爸说,以前的学校里设施非常简陋,校舍都是一些小房,教室内光线也不好,学校的操场一下雨就变得非常泥泞。现在我上学的小学校有一座高大的教学楼,教室宽敞明亮,学校的操场也铺上了塑胶跑道,我们可以在上面尽情的玩耍。学校还有电脑教室,音乐教室,图书阅览室……
改革开放前,下雨时,马路上坑坑洼洼,让人寸步难行,经过一次一次的翻新,马路也变宽了,现在是宽阔的柏油路,六车道变成十车道,汽车在上面来来往往顺畅的通行。道路两边盖起了一座座高层建筑。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也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这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掌握真正的本领,长大后把家乡建设成祖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颗明珠!

鞍山这30年! 改革开放 30年 变化 对比

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全市人民的监督支持下,坚持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动力,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7.5%。纵深推进地企合作,签订“双鞍”融合框架协议,31项合作进展顺利,废钢加工处理项目竣工,煤焦油深加工、针状焦等项目达产。

扩展资料:

鞍山改革开放变化的相关内容:

1、建立经济领域“10+N”动态风险监控体系。积极筹措资金,确保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市县两级风险总体可控。

2、深入开展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专项行动,建成农村卫生厕所1.1万座、饮水安全工程76处、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设施15个,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85%。建设改造农村公路760公里。建成42个省级美丽示范村。

参考资料来源:鞍山市人民政府-鞍山市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鞍山有多少年的历史

鞍山这座城市,虽然建置较晚,但他的历史却很久远。

在这里曾产生过绚丽多彩的文化,是远古时代人类发祥地之一。

从考古发现的海城小孤山古人类遗址证明,在距今约2万年前,人类就开始在这里生息繁衍。

此外,在海城境内的析木、牌楼、大屯、岔沟、腾鳌等地都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棚、石器;在鞍山旧堡区发现有战国晚期的青铜戈、铜镞等,进一步证明,在这里同中原一样,很早就脐入了人类文明的行列,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远在战国秦汉之际,今鞍山市境域大部一直受辽东郡首县襄平县等县的管辖。

今海城市境域则为西汉辽东郡新会县、辽队县、台安市县辖地。

今台安县境域则为西汉险渎县辖地。

今岫岩满族自治县境域亦属燕国辽东郡襄平县辖。

此后延续2000多年,或属于郡辖,或属于国辖(如西晋设辽东国),或属于道辖、路辖、卫辖、府辖、州辖,以至于省辖、县辖,其建置依代相续。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鞍山市行政建置几经变化,鞍山市或属于行政区,或属中央、或属省辖。

对下基本定型于目前市管县体制。

战国(公元前475一公元前221年)今鞍山市境域属于燕国辽东郡。

秦代(公元前221一公元前207年)今鞍山市境域隶属于辽东郡。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两汉在今东北地区的县级行政建置增多。

西汉,今鞍山市境域属于幽州辽东郡;

东汉,今鞍山市境域属辽东郡和辽东属国。

三国和西晋(220一316年)今鞍山市境域隶属于幽州辽东郡襄平县、新昌县、辽队县、安市县、昌黎郡昌黎县。

东晋·十六国(317一420年)今鞍山市境域先后隶属于前燕、前秦、后燕辽东郡。

其后一度为高句丽所割据。

今台安县部分境域则为北燕所管辖。

南北朝(420一585年)北朝之际,今鞍山市城区及海城市境域为高句丽所割据。

北魏(386一534年),今鞍山市境域大部分为高句丽割据。

今台安境域隶属北魏营 州建德郡广都县(今锦州市北镇县)。

隋代(581一618年)今鞍山市城区和海城市境域及台安县部分境域为高句丽所割据。

今台安县境域辽河以西部分为隋朝直接管辖,属燕郡怀远镇。

唐代(618一907年)今鞍山市大部境域,唐初为高句丽所割,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收归唐朝统割。

在今东北地区实行道、府、州制。

分属河北道安东都府辽城州都督府、安市州和河北道燕州辽两县,巫闾守捉城。

辽代(907-1125年)今鞍山市境域原有州县数度易名,均隶属东京道辽阳府。

金代(l115一1234年)今鞍山市境域隶属于东京路、北京路、易苏馆路。

元代(1271一1368年)今鞍山市城区及海城市境域隶属于辽阳路辽阳县(今辽阳市)。

今台安县境域隶属于广宁府路望平县。

岫岩满族自治县隶属盖州路。

明代(1368一1644年)今鞍山市境域隶属辽东郡指挥使司辽中卫、海州卫、广宁卫、盖州卫。

清代(1644一1911年)今鞍山市境域分别隶属于奉天府辽阳州、海城县、锦州府镇安县和盖平县、奉天行省东边道。

鞍山的历史

鞍山市,简称鞍,是中国辽宁省第三大城市,下辖铁东,铁西,立山三个城区,以及郊区千山区。

受辽宁省委托,代理管辖海城市(县级)、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

总人口347万,其中市区人口146万 。

东部、北部靠辽阳县,南部与凤城市、庄河市毗邻,东南部与大石桥市接壤,西部与盘山、辽中县连接。

市中心距辽宁省人民 *** 所在地沈阳市89公里,东距煤铁之城本溪市96公里,南距大连市308公里,西南距营口鲅鱼圈新港120公里,西距盘锦市103公里。

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22°10′——123°41′,北纬40°27′——41°34′。

全境南北最长175公里,东西最宽133公里。

总面积为9252.4256平方公里,占辽宁省总面积的8.4%。

其中市区624.294平方公里 (铁东区21.451平方公里,铁西区28.784平方公里,立山区15.9平方公里,千山区558.159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35.67平方公里,海城市2732.083平方公里,台安县1393.9916平方公里,岫岩满族自治县 4502.057平方公里。

长(春)大(连)铁路、沈(阳)大(连)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海(城)沟(帮子)铁路、海(城)岫(岩)铁路联接东西。

大庆至大连的输油管道经过境内。

公路成网,遍布乡镇,交通十分方便。

地势地貌

鞍山市的地势地貌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东南属于千山山脉延伸部分的山区,一般海拔300——600米;最高为岫岩的帽盔山,海拔1141米,海城一棵树岭次之;山区主峰海拔931米,面积约为5271.4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6.97%。

中部为千山山脉向西部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属低山坡岗丘陵区,一般海拔100——200米,面积约为1232.5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3.32%。

长(春)大(连)铁路以西系辽河、浑河、太子河冲积平原,一般海拔5——20米,全市海拔最低的是台安县韭菜台乡杨塘村,海拔仅2米;平原面积约为2748.425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9.71%。

河流水系

鞍山市境内有大小河流40余条。

其中,较大的河流有辽河、浑河、太子河、大洋河、哨子河。

前3条为过境河,后2条流源均在岫岩满族自治县境内。

辽河系全国七大江河之一,也是流经鞍山市境内的最大河流。

该河从台安县西佛镇达连泡入境,由新华农场的沟哨子镇出境,经盘山县入渤海。

在台安境内河段长70公里,平均河宽200米,流域面积898平方公里。

台安县境内还有台安县与黑山县的界河绕阳河、台安县与大洼县的界河外辽河以及小柳河等,均系辽河的支流。

浑河源于辽宁省清原县长白山支脉滚马岭,流经抚顺、辽中、辽阳等市、县,于台安县黄沙坨镇朝阳堡村入境,向西南方向流至海城市西四镇三叉河汇入太子河,经营口入渤海。

该河系海城市与台安县的界河。

在鞍山境内河段长67.6公里,其中海城段31.6公里,台安段36公里,平均河宽140米,流域面积3107平方公里。

太子河经辽阳县唐马寨入海城市高坨子镇境内,由东北向西南流至西四镇与浑河汇合。

该河是海城市西部平原的大型河流,境内河段长34.7公里,平均宽123—150米,流域面积为3009.8平方公里。

源于海城境内的海城河、五道河、三通河以及源于鞍山市区的沙河、南沙河、杨柳河、运粮河均汇入太子河。

大洋河系岫岩满族自治县境内两大内河之一。

发源于岫岩县偏岭乡一棵树岭南侧,由西北流向东南,称偏岭河。

在南流过程中,接纳境内的哈达河、汤池河、雅河、牛河、沟连河等,至哨子河乡哨子河街东与哨子河汇合,经马岭村王家沟东山头出境,至东港市入黄海。

境内流长180.2公里,流域面积1968.4平方公里。

哨子河系岫岩满族自治县境内另一主干河流。

正源在三家子乡华山村北黑背区岔口,侧源在华山村西北胡家岭。

两源在王家东山汇合称哨子河。

河段长171.85公里,流域面积2155.03平方公里。

其支流有牧牛河、石庙子河、青河、古洞河等河流。

气候类型

鞍山市地处中纬度的松辽平原的东南部边缘,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区。

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降水充沛,温度适宜,光照丰富,大风、冰雹、旱涝、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在不同年份和季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春季(3月——5月)大风多,降水少,日照长,回暖快,蒸发大,湿度小;夏季(6月——8月)降水多且集中,暴雨多发生在此季,气温高而少酷热;秋季(9月——11月)天高气爽,雨量骤减,气温急降;冬季(12月——次年2月)雪少北风多,干燥寒冷。

鞍山所辖区域虽属同一个气候带,但因地理环境(地形、地貌、距海远近)不同而有差异。

年降水量为640——880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逐次减少;年平均℃气温平原地区为8.0——9.0℃,而东部和东南部山区为6.3——7.0℃;日照小时数年平均为2350-2700小时,西北部多于东南部。

矿产资源

鞍山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35种。

储量最丰富的有铁、菱镁矿、滑石、玉石、理石、石灰石、花岗岩、硼等。

铁矿,探明储量为100亿吨,居全国之首。

主要分布在鞍山市区周围及辽阳市的弓长岭。

除分布在海城、岫岩的小部分中小型铁矿由乡、镇开采外,东鞍山、大孤山、齐大山、眼前山、弓长岭等大型铁矿均由国家开采。

菱镁矿,主要分布在海城东部山区和岫岩境内。

探明储量为23亿吨,也为全国之首,占世界储量1/4,且质地、品位俱佳。

较大规模的矿厂有辽镁公司、铧子峪镁矿、腰岭子镁矿以及英落、牌楼、八里等乡镇企业。

岫岩主要在偏岭和三家子等地开采。

滑石矿,主要分布在海城和岫岩境内。

探明储量为6000万吨。

除位于海城马风镇范家堡子的海城滑石矿由国家开采外,余者均为乡、镇、村企业开采。

海城和岫岩的滑石,白度纯正,铁钙等杂质少,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玉石矿,大部分分布在岫岩境内。

岫岩素有“玉石之乡”之称。

少量分布在海城孤山镇等地。

岫岩玉石探明储量206万吨,年采2500吨左右,是国内最大的玉石产地。

岫岩玉除县内玉雕厂、点加工精美玉雕外,还供应全国22个省170余家玉器厂加工。

岫岩玉质地细腻、纯净,颜色艳丽多彩,有绿、黄、黑、红、白各色。

岫岩玉雕产品是大连口岸对外出口拳头产品之一。

大理石,主要产于岫岩和海城,储量巨大。

两地的大理石色彩缤纷,有红、黄、黑、白、绿等色,是高级建筑材料的珍品。

石灰石,主要分布在岫岩和海城东部山区,千山区的唐家房和大孤山乡也有些许分布,储量可观。

上述地区的石灰石质地好、品位稳,含钙量达53%,是生产水泥的上好原料。

花岗岩,主要产地是岫岩满族自治县,储量超200亿吨。

其中黑色花岗岩,切割成板材后,古朴典雅,别具一格,被誉为“石材之王”。

其他矿藏,金属矿有铅锌矿、铜矿、镍钴矿、金矿、黄铁矿;非金属矿有硅石矿、磷矿、石棉、萤石、蛭石、白云母、重晶石、硼矿、粘土矿、石墨、煤及石油等。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鞍山这座城市,虽然建置较晚,但他的历史却很久远。

在这里曾产生过绚丽多彩的文化,是远古时代人类发祥地之一。

从考古发现的海城小孤山古人类遗址证明,在距今约2万年前,人类就开始在这里生息繁衍。

此外,在海城境内的析木、牌楼、大屯、岔沟、腾鳌等地都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棚、石器;在鞍山旧堡区发现有战国晚期的青铜戈、铜镞等,进一步证明,在这里同中原一样,很早就脐入了人类文明的行列,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远在战国秦汉之际,今鞍山市境域大部一直受辽东郡首县襄平县等县的管辖。

今海城市境域则为西汉辽东郡新会县、辽队县、台安市县辖地。

今台安县境域则为西汉险渎县辖地。

今岫岩满族自治县境域亦属燕国辽东郡襄平县辖。

此后延续2000多年,或属于郡辖,或属于国辖(如西晋设辽东国),或属于道辖、路辖、卫辖、府辖、州辖,以至于省辖、县辖,其建置依代相续。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鞍山市行政建置几经变化,鞍山市或属于行政区,或属中央、或属省辖。

对下基本定型于目前市管县体制。

战国(公元前475一公元前221年)今鞍山市境域属于燕国辽东郡。

秦代(公元前221一公元前207年)今鞍山市境域隶属于辽东郡。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两汉在今东北地区的县级行政建置增多。

西汉,今鞍山市境域属于幽州辽东郡;

东汉,今鞍山市境域属辽东郡和辽东属国。

三国和西晋(220一316年)今鞍山市境域隶属于幽州辽东郡襄平县、新昌县、辽队县、安市县、昌黎郡昌黎县。

东晋·十六国(317一420年)今鞍山市境域先后隶属于前燕、前秦、后燕辽东郡。

其后一度为高句丽所割据。

今台安县部分境域则为北燕所管辖。

南北朝(420一585年)北朝之际,今鞍山市城区及海城市境域为高句丽所割据。

北魏(386一534年),今鞍山市境域大部分为高句丽割据。

今台安境域隶属北魏营 州建德郡广都县(今锦州市北镇县)。

隋代(581一618年)今鞍山市城区和海城市境域及台安县部分境域为高句丽所割据。

今台安县境域辽河以西部分为隋朝直接管辖,属燕郡怀远镇。

唐代(618一907年)今鞍山市大部境域,唐初为高句丽所割,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收归唐朝统割。

在今东北地区实行道、府、州制。

分属河北道安东都府辽城州都督府、安市州和河北道燕州辽两县,巫闾守捉城。

辽代(907-1125年)今鞍山市境域原有州县数度易名,均隶属东京道辽阳府。

金代(l115一1234年)今鞍山市境域隶属于东京路、北京路、易苏馆路。

元代(1271一1368年)今鞍山市城区及海城市境域隶属于辽阳路辽阳县(今辽阳市)。

今台安县境域隶属于广宁府路望平县。

岫岩满族自治县隶属盖州路。

明代(1368一1644年)今鞍山市境域隶属辽东郡指挥使司辽中卫、海州卫、广宁卫、盖州卫。

清代(1644一1911年)今鞍山市境域分别隶属于奉天府辽阳州、海城县、锦州府镇安县和盖平县、奉天行省东边道。

中华民国(1912一1949年)今鞍山市城区境域隶属辽阳县、海城县;今海城市境域为海城县。

今台安县境域为镇安县,后改为黑山县,后又设置台安县;今岫岩满族自治县为岫岩县。

1937年12月1日,伪满洲国皇帝溥仪颁发403号敕令,鞍山正式建市;1948年2月19日,人民 *** 解放了鞍山。

从此,鞍山人真正当家作了主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鞍山市城区境域隶属东北人民 *** (1952年11月15日改为东北行政委员会), 1953年3月12日为中央直辖市。

海城县、峋岩县隶属辽东省 *** 。

台安县隶属辽西省 *** 。

1954年8月22日,中央人民 *** 决定,鞍山市(城区境域)为省辖市隶属辽宁省。

城县先后隶属辽宁省、辽宁省辽阳专区。

安县先后隶属辽宁省辽阳专区。

沈阳市、辽宁省辽阳专区、铁岭专区和盘锦垦区。

岫岩县先后隶属辽宁省、辽宁省安东专区。

1959年1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鞍山市管辖辽阳市和海城县;同时撤消辽阳县建制,并入辽阳市。

台安县为沈阳市所辖。

岫岩县隶属安东市(1965年改名丹东市)。

1961年4月29日,恢复辽阳县建制,辽阳市、县分置,均隶属鞍山市。

1965年12月16日,辽阳县、海城县划归辽宁省辽南专区管辖。

1968年12月26日,撤销辽南专区,海城县划归营口市管辖。

1973年1月1日,国务院批准鞍山市管辖海城县。

1985年1月17日,国务院决定,撤销海城县建立海城市(县级市)。

1976年1月1日,国务院批准,台安县由盘锦垦区改为鞍山市管辖,1985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岫岩县,成立岫岩满族自治县,1991年12月16日,国务院批准将丹东市管辖的峋岩满族自治县划归为鞍山市管辖。

追问

我只要鞍山的历史,大哥

我给你采纳

求一篇论文:鞍山60年变化

60年激情岁月60年光辉历程60年前2月19日,饱经兵患的鞍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无数先烈的浴血奋战,一举攻克了东北工业重镇鞍山,从此掀开了鞍山历史新的一页。鞍山的解放拉开了辽沈战役序幕,为全东北的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鞍山的解放使这座东北工业重镇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0年的激情岁月、60年的光辉历程、60年的沧桑巨变……勤劳智慧的鞍山人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把一个满目疮痍、贫穷落后的旧鞍山初步建成一座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充满现代化气息的举世闻名的城市。鞍山60年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解放初期,鞍山地区生产总值按当时价位计算不足亿元,到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已实现1350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5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25元。60年来,鞍山的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今天的鞍山已经由解放初期市区人口不足20万人,钢铁产量不足50万吨,发展成为市区人口147万人,钢铁产量双超1600万吨的现代工业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百强城市中名列第34位。60年来,我市的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畅通工程一等模范城市、国家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并涌现出孟泰、王崇伦、赵成顺、白雪洁等一大批全国著名先进人物 作文:11日上午,在二一九公园正门前,纪念鞍山解放6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正式启动。由劳模、机关干部、青少年、妇女和社区居民代表等组成参观团参加了启动仪式。虽然天气寒冷,大家的热情却丝毫未减。
此次活动是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政府办公厅、市民政局、市规划局、市城建局、市公用事业局联合主办的。简短的仪式结束后,参观团成员登上了一辆辆大巴。客车从园林路出发,行进于胜利路、千山路、中华路、建国路等几大主要干道,途经人民公园、孟泰公园等处。一路走来,大家对城市面貌的变化感叹不已。77岁的刘玉兰曾是市劳模,喜欢摄影的她特意带上了心爱的相机。老人告诉记者,她和老伴都是鞍山解放初期从外地来鞍的,那时鞍山是一片废墟,破败不堪。如今的鞍山早已今非昔比,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在参观立山新风社区时,见一幢幢崭新的楼房排列整齐,小区里各种运动器材、健身设施一应俱全,大家赞不绝口:“政府可真为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家住铁东园林街道的王汇老人也感触颇深,她乐呵呵地说:“马路越来越宽了,视野更开阔了,坐在车里,心里别提多敞亮了。”
在城市规划展示厅,人们从一张张图片、一份份史料中感受着鞍山60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市民代表张先生说:“从解放到现在,鞍山的发展变化是巨大的,我觉得举办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抚今追昔,我们为鞍山的发展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也更加热爱鞍山。”
来到鞍钢厂区,一位从鞍钢退休的老干部激动地说,过去的鞍钢到处是烟尘,现在真的变了样儿。生产工艺、技术设备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工作人员坐在控制室里,轻轻一按电钮便可完成操作……
参观者深受教育和鼓舞,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为建设文明和谐鞍山献计出力。
鞍山两处新变化
为实现鞍山经济社会的跳越式发展,新一任的城市领导集团加大了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市承载能力的力度,这个以钢铁为主的工业城市已经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都熟悉的两个地方,现在已经变了模样,以照片为证:
1、卖核桃酥的地方开始建高楼。那个地方过去是商业局医院,动迁后在原来大门的地方弄了个挡口,卖起了核桃酥,天天都有很多人在那站排买,生意是相当的好。现在那个地方扒掉了,开始建楼了,据说要建40几层的民宅,到如今已经建了三分之一了。
2、13中门前的马路拓宽了。过去门前的两侧都是小房,是弱势群体居住的地方,现在全部动迁了,那一片也开始建高层民宅了。13中的透视围墙已经往里缩了很多,与食堂的西墙挨着了,那个马路是相当的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