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如下:

1、燕 、秦 、汉 时期,为郡县时期。在燕、秦、西汉时期,辽宁地区设置有辽东郡、辽西郡,到东汉时期又增设玄菟郡和辽东属国,郡国下设置县级机构;

2、魏晋南北朝 时期,为州郡县时代。辽宁地区设置有平州,州下设有辽东郡、昌黎郡、玄菟郡、辽西郡等,郡下置县;

3、隋、唐、辽、金时期,为道、路时代。在该时期内,辽宁地区行政建置的一级机构基本上是道和路。隋代前期为州县二级制,隋代后期为郡县二级制。在辽宁地区设有柳城郡、辽西郡、辽东郡,郡下设县。唐代始行道、州、县

辽宁古代的时候叫什么?

不同时期属于不同国家,按照时间依次为:夏、孤竹国、燕国、秦、隋、唐、辽、金、明朝、清朝。

夏,禹分九州时,辽宁属于幽州。

商代时,属于北方大国--孤竹国。

商亡后,箕子东迁,建立箕子朝鲜。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纣,周武王封召公奭于燕,对孤竹、朝鲜和东胡、山戎进行统治。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成为七雄之一;辽宁属辽东群、辽西郡。

秦并天下,分天下为36郡,其中在辽宁地区设置有辽东郡、辽西郡。

秦末汉初,项羽分封诸将为王,辽宁地区大部属辽东王,小部属燕王。

汉武帝元封五年(106年),划分天下为十三州,其中辽宁地区属幽州。

东汉时期又增设玄菟郡和辽东属国,郡国下设24个县。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州郡县时代。辽宁地区设置有平州,州下设有辽东郡、昌黎郡、玄菟郡、辽西郡等,郡下置县。南北朝时期,地方政权更替频繁,辽宁的行政建置变迁十分繁杂,但基本上仍为州郡县三级制,州郡县数目越来越多,区划越来越小。至北齐时期,辽宁地区除高句丽设置的30个城外,北齐在此共设置了1州、2郡、7县。

隋、唐、辽、金时期,为道、路时代。在该时期,辽宁地区行政建置的一级机构基本绥中九门口长城上是道和路。

明朝,在辽宁地区设置了辽东都司,都司下设25卫和2州。这种都司卫所体制虽为军事机构,但兼理民政,其职能类似行省,是元代行省制的继续。

清朝,在辽宁地区实行旗民分治制度,以盛京(奉天)将军系统辖治旗人,以府州县管理民人。清末改为奉天行省,省下辖有道、县。

辽宁在古代曾被称为什么、、、、、、、

辽宁省的名字之前叫奉天省。

奉天省,清末和中华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之一,简称“奉”,省会奉天府。

行省公署内分设二厅:一为承宣厅,禀承督抚掌一切机要总汇,考核用人各事;一为咨议厅,主管议定法令章制之事。原有局署酌量归并,分设交涉、旗务、民政、提学、度支、劝业、蒙务等七司。另设督练处以扩军政,设提法使以理刑法。共领八府、五直隶厅、三厅、六州、三十三县。

1929年张学良将奉天省改称为“辽宁省”。

1662年,改统辖今辽宁地区的“昂邦章京”为“镇守辽东等处将军”。1665年,又改称“镇守奉天等处将军”,即“奉天将军”。而后“奉天”逐渐由原来奉天府名称扩大为其所辖的整个行政区称谓。

1747年,定称“镇守盛京等处将军”,即“盛京将军”,但其所辖行政区仍称“奉天”。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改东北地区的军府制为行省制,遂裁撤盛京将军,设奉天省,省会为奉天府(今沈阳市),辖境为今辽宁省以及内蒙古兴安盟、哲里木盟一部分、吉林省西南一部分。

1912年中华民国建国,国父孙中山亲自担任中国临时大总统。

1929年张学良将奉天省改称为“辽宁省”,意为“辽河两岸永远安宁”,惟民间仍习称“奉天省”。

1932年伪满成立后,复改“奉天省”。

1945年日本投降,民国政府调整东北地区的行政区划,将伪满时的"奉天省"改回"辽宁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辽宁省分辽东省和辽西省,后合并恢复辽宁省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