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
1914年6月28日即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国。
2、秦王嬴政侍医夏无且:
十个改变历史走向小人物:他救了嬴政,他成就大明帝国。历史的推进,似乎都是大人物的功劳。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很多时候有些小人物对历史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推进作用。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推进甚至是改变了历史的小人物。
1、他一个动作救了嬴政
公元前227年,秦先后灭亡韩国和赵国,燕国成了秦军下一个目标。于是,太子丹孤注一掷,派遣荆轲刺秦。
大殿之上,图穷匕见,毫无防备的秦国君臣被吓呆了,因为秦国规定不得带兵器见君王,大臣们只能干着急。因宝剑太长一时拔不出,嬴政只能绕柱而逃,形势危急。就在此时,秦王侍医夏无且将药囊当做武器投向荆轲。片刻喘息,秦王拔出长剑反击荆轲,从而逃过了这场著名的刺杀。
此后,嬴政扫灭六国,,束了中国500多年诸侯纷争的局面,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开辟了2000多年的帝制时代。
2、他错指路,致霸王乌江自刎
垓下之战,项羽兵败,率八百骑兵趁夜突围。渡过淮河后,项羽随从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他在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陷入了一片沼泽,故而被汉军追上了。项羽一路突围至乌江,最后被逼无奈乌江自刎。
试想,如果不是老农错指了路,或许就没有了乌江自刎,那么项羽会不会绝处逢生?历史会不会因此改写?
3、尉史降敌,灭匈大计终化泡影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想要一雪汉初以来对匈奴屈辱求和之耻,起兵三十万埋伏在边境马邑,让人诱骗匈奴单于亲率大军前来。
单于来到了马邑,但过于平静的边境形势让他起了疑心,于是就进攻要塞抓住武州尉史。尉史贪生怕死,将汉军的计划和盘托出,单于急忙撤回大漠,马邑之谋自此落空。
从此汉匈几十年的相对和平局面结束,几乎整个东亚地区都陷入到战争的泥潭中。汉朝经过了40余年的战争才击溃匈奴,但也元气大伤,将“文景之治”几十年积累的财富消耗殆尽,还出现了“海内凋弊,户口减半”的惨境。
4、没有他们,也许就没有三国
公元200年,孙策平定江东,图谋中原。四月的一天,孙策像往常一样去打猎,他的马快如闪电甩开了随从,突然草丛中跃出三人,弯弓搭箭射来,孙策不及躲避,面颊中箭,此后不治死亡。
原来,这三人是孙策曾杀死的太守许贡的门客,他们潜藏很久,今日为旧主报仇雪恨。
然后,由于孙策之死,江东由战略进攻变为战略防御,曹操政权从两面受敌变成单独对付袁绍势力,从而统一北方,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
5、小看守偷放贾逵,西晋王朝覆灭由此埋下伏笔
公元202年,曹操进军官渡,袁尚下属郭援攻打河东,一路攻无不克,唯绛邑贾逵坚守,久攻不下。郭援与匈奴南单于并军急攻,破城擒贾逵。郭援早闻贾逵盛名,慕其才而想收用他,可贾逵见到郭援不仅不叩头,反而斥责说:“哪有国家长吏为贼叩头之理!”
郭援本欲处死贾逵,因绛邑吏民民情激愤,改囚其于壶关。然后,有个叫祝公道的看守,因见其义气可敬,就趁夜晚悄悄放走了他。
后来,贾逵生子贾充,贾充生女贾南凤,贾南凤成为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她一度专权,毒杀太子司马遹,致“八王之乱”,最终导致了西晋王朝覆灭。
6、他一念之善,使大唐盛世终结
公元702年,营州柳城突厥部女巫阿使德生下一个婴儿,相传是阿使德到轧荦山去祈祷后怀孕的,所以就给孩子取名为轧荦山。
轧荦山出生那天晚上,天上亮起道道红光,一颗大流星坠落,漫山遍野的鸟兽一起鸣叫。于是,人们猜测轧荦山以后肯定是个大灾星。时任营州刺史听议论,就派人去打探,如果属实就杀掉轧荦山。
然而,营州刺史身边有一个胡人因为和阿使德同族,就抢先告诉阿使德使其急忙带上婴儿逃亡,轧荦山由此逃过一劫。
后来,阿使德嫁给突厥将军安波注,便将轧荦山改名为安禄山。此后多年,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结束了盛唐神话,百年帝国从此走上下坡路。不仅如此,唐朝灭亡后,中原民族因永久失去燕云十六州这个天然的产马地和险要之所,从此暴露在北方游牧王朝铁蹄之下。
7、几个工匠被俘,造纸术迅速传播世界
公元751年,唐朝将军高仙芝率军与阿拉伯将军沙利战于中亚。激战中,唐军中的几个造纸工匠被阿拉伯俘虏,沙利让他们传授造纸技术,并建立了阿拉伯第一个生产麻纸的造纸场。
由此,中国造纸术随着阿拉伯大军由经叙利亚、埃及、摩洛哥西班牙迅速传播到欧洲各地,为印刷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而印刷术的发展则直接导致了文艺复兴,结束了黑暗的中世纪,开启了工业革命,使世界步入现代文明。
8、因为他贪财,韩世忠功亏一篑
公元1130年,金兀术统帅大军
进攻江南,在镇江被名将韩世忠所阻挡,逼入死水港黄天荡中。金兀术使出了浑身解数都无法突围,就在金军要被困死时,当地一个贪财败类给金兀术指出,沿着老颧河故道开挖可直接到秦淮河。金兀术连夜让军队挖通老颧河,逃出了黄天荡。至于那个贪财的败类汉奸,被金兀术一刀杀死。
此后,金兀术镇压了金国内部的将主和派,并通过政治手段消灭了岳飞、韩世忠等劲敌的威胁,金国占领中原地区,将女真人的事业推向了第一个历史高峰。
9、他一箭射出,成就了大明帝国
1363年,陈友谅与朱元璋决战鄱阳湖。那一战,算得上是元朝末年群雄中最重要的一场战争,实力上陈友谅强过朱元璋,但因为李文忠守住城池、朱元璋谋划更高一筹等原因,陈友谅大军最终战败。
不过,陈友谅纵然失败,势力依然强大,以后未必不能东山再起。只可惜,在突围之时,陈友谅因为从战舰中露头观看战况,被一枝流矢击中,自此身亡。
陈友谅战死,朱元璋愈发强大,最后灭元朝、统一天下,建立大明帝国!
10、他纵身一跳,使大清留存
公元1854年,太平军在翼王石达开率领下大举西征,湘军在曾国藩的率领下与太平军大战于湘江之上。这一战,湘军的主力部队几乎全部被歼,绝望的曾国藩跳入湘江自杀。他的幕僚章寿麟跳入江中把曾国藩救上了船,万念俱灰的曾国藩还要二次自杀,章寿麟死死抱住、苦苦相劝,最终使曾国藩打消了死的念头。
章寿麟的纵身一跳,救回来了大清最后的屏障、中兴之臣。很难想像,近代中国如果没有曾国藩,风雨飘摇的清王朝还能不能在太平天国、小刀会、捻军的联合打击下生存下来,中国最终会成为什么样子?
小人物也有大能量,一样可以改变世界。所以,我们哪怕平平无奇,一样天生我才,一样可以成为英雄。如同那些保家卫国的战士、那些忠于职守的每一位、那些抗战在防疫一线的人员,他们是小人物,他们也是英雄,他们正在改变世界!
历史上有没有小人物改变历史的故事?
我们看到的历史多是“大人物”的历史,鲜有人关注“小人物”的历史。其实呢,历史的发展有很多是这些小人物推动的呢。那这里来说一些这样的例子:
一、毕升与活字印刷术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有着大书特书的功绩,甚至对人类整个文明的继承与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发明者就是一位北宋年间的平民,他的名字叫毕升。也许他当初发明时,只是为图一时方便、或为了盈利、再或者是无意制造,但它对整个人类的影响是深远的。从文化的继承、发展以及阅读方式等方面来看,真的可以说毕升及其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改变了人类的历史。
二、几位航海者与新大陆的发现
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这三位,可以说是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由于他们新航路的开辟,世界五大洲首次联系在了一起,新旧大陆第一次有了交流,随着带来的影响也是深刻的。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甚至是生态环境等。这里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以中国目前的经济作物来说,红薯、马铃薯、花生、玉米等都是外来货,都是原产美洲大陆的,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带来地。至于世界格局以及政治形势的影响,学过历史的都知道,当今的国家以及各种冲突都是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扩张中形成的。
综上所述,对于历史来说,他们都是“小人物”,但无疑对整个人类的历史发展,都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影响深远,不亚于甚至远超于一些英雄、精英人物。
关于“小人物改变历史”的例子还有哪些呢?欢迎补充!
欢迎关注、转发、点赞及评论,谢谢您!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哪些改变了历史走向的小人物?
小人物这个词语是一个统称,因为他们的身份不高,甚至在历史中没有留下姓名。但是这些小人物也在不知不觉中担任改变历史的任务。而且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比较著名的人物在没有出名之前,也是茫茫众生中的一位小人物。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有哪些改变历史走向的人物?
一、夏无且
夏无且这个名字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过,他只是秦国一位普通的太医。秦国想要建立统一王朝首先就要征战其他五国,随着秦国的国力日益强盛,燕国太子丹安排荆轲刺杀秦王,祈求能寻求一丝生机。但是没想到荆轲失败了,这其中是夏无且及时反映,在荆轲匕首快刺中秦王时用手里的药箱砸了过去,秦王反映过来并起身反击,而荆轲也失去刺杀的最佳时机。正是夏无且无意中的举动救了秦王,加入秦国统一六国,建立封建王朝的局面。
二、乌江亭长项羽乌江自刎是一段历史佳话,但是每次我读历史的时候都感觉项羽是想渡江,并不想死的。不然何苦跑到乌江边上呢?这里就要提到一个人物——乌江亭长。他对项羽说,乌江虽然不大,但是也可以成为一方霸主,大王你赶紧随我上船,我载你渡江。正是这段话伤了项羽的自尊心。项羽是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一朝从呼风唤雨到当个草头王,难道这就是项羽就只有这点本事吗?而且项羽当初离开江东时就说过打出一片天才回去,结果现在光杆司令有何颜面。
三、历史的走向虚虚实实这世上能成为大人物流传百世的很少,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小人物。但是小人物也有他的作用,也许他们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就影响历史的进程。
历史上有哪些小人物曾经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有一句话说的好,“蜉蝣撼大树”,意思就是说很小的东西都能撼动一颗参天大树。而历史上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出现。看似很小第一个人,结果却能推动历史的发展。其中,昭君就是这样一个人。
昭君出塞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事迹,而女主角王昭君,在出塞前,仅仅是个不被人所熟悉的汉宫宫女,由于当时想嫁去匈奴的人很少,因此昭君主动请缨,自愿嫁去匈奴。
昭君虽然是宫女,但是却年轻美貌,端庄美丽,甚是可爱,而匈奴见到汉朝竟然肯愿意派遣这样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子给自己,自然是特别的高兴。临行回到匈奴前,昭君拜别汉元帝。
汉元帝一看,昭君竟然这样美,悔不当初,在自己的皇宫里面,竟然有这样一位美人,自己却不知道。懊悔不已,但是说什么都已经晚了,昭君出塞已成定局,无奈的汉元帝只好将怒气撒到了画师身上。
当然了,也正是因为这位画师,没有将昭君的美貌画出来,否则昭君肯定是要被献给汉元帝的。而反之,因为自己的私心,将昭君的画像画丑了之后,让昭君有出使了匈奴的机会。从而促进了匈奴的发展,为匈奴和汉朝贡献了所有,缔结了情谊,奉献出了一生。
而昭君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自我牺牲的精神,为一个别人都不愿意去的机会,奋勇的站了出来,然后从一个小小的宫女,变成了历史千年万人传颂的大人物。
影响历史进程的10个“小人物”,你知道几个?
所以,千万不要小瞧任何一个人,更不要看低自己!因为我们每个平凡人,都可能在无意之中,改写着大历史!
1、荆轲刺秦,而他救了秦王
荆轲图穷匕首见,刺杀秦王嬴政,当时毫无防备的秦国君臣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呆了。秦国规定不得带兵器见君王,所以大臣们只能看着干着急。
嬴政急忙绕着柱子跑,腰中宝剑因太长,一时拔不出。就在荆轲快要追上时,秦王侍医夏无且将药囊当做武器丢向荆轲,使刺秦暂停了片刻时间。就是因为这片刻时间,秦王得以把长剑拔出,击杀了荆轲。
这个小小侍医救下的大王,在此后的数年间平灭六国,结束了中国500多年诸侯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开辟了中国2000多年的帝制时代!
2、他的一指,导致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
据《资治通鉴》记载:西楚霸王在遭遇四面楚歌的败退途中,向路遇的一个老农问路。而老农告诉他的却是一条不归路——乌江之畔。
如果不是农夫错指方向而耽误了逃跑的时间,或许项羽就不会被汉军追及;不被汉军追及,可能就不会败走乌江,也就没有了乌江自刎。
如果改走其他方向,项羽会不会绝处逢生?历史会不会因此改写?都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3、没有这三个人,三国可能永远不会出现
公元200年四月的一天,孙权长兄孙策像往常一样去打猎。突然草丛中跃出三人,弯弓搭箭向他射来,孙策不及躲避面颊中箭,最终因重伤而过世,年仅二十六岁。
历史学家低估了这次刺杀事件,事实上,正是由于孙策之死,整个江东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曹操政权从两面受敌变成单独对付袁绍势力。如孙策不死,曹操就不可能统一北方,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或许就永远不会出现。
4、这个小县官,差点干掉曹操
公元189年,曹操拒绝大军阀董卓的入伙邀请,董卓下令斩曹操全家。曹操一路逃亡,躲过很多次追捕。这一日,他逃到了河南的中牟县。县长助理看到通缉令,认出是前几天在县城门口,因为行色可疑被巡捕抓进大牢的那个要饭的。提审后一问之下,果然是曹操。
曹操对着县长助理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分析局势,揭穿董卓不臣之心,提出唯有起义军揭竿而起,群起而P之,才有可能改变现在的局面。县长助理听得热血沸腾,被曹操的大义深深感染。于是乎,他把曹操给放了。没有这一放,曹操可能当时就被宰了。
5、一个小看守,覆灭晋王朝
公元202年,郭援攻打河东,贾逵抵挡不住投降。郭援将贾逵囚于壶关土窖中,派人看守,准备适当时候再杀。当时有一个看守,敬佩贾逵处于危厄之中仍能坚守节操,于是偷偷把贾逵放走。
*** 在后面:贾逵后来生了个儿子叫贾充,贾充后来生了个著名的女儿—— *** 皇帝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她因惠帝懦弱而一度专权,并毒杀了天才太子司马遹,可以说是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最终导致了东晋王朝的彻底覆灭,使华夏迎来了残酷的南北朝时代。
6、没有他,就没有唐太宗
公元626年,突厥侵犯唐边境,太子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
在太子的东宫中做计时官的王晊,已被秦王李世民收买为眼线。他告诉李世民:“李建成想借此控制秦王兵马,并准备在昆明池设伏兵杀秦王。”
于是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这才有了玄武门兵变。
7、他的一念,终结大唐王朝
公元702年,突厥部落的女巫阿使德生下一个婴儿。婴儿出生的那天晚上出现异常天象,很多人猜测其以后肯定是祸国殃民的大灾星。
当时的营州刺史派人去打探,如果属实就杀掉婴儿。可营州刺史身边有一个胡人和阿使德同族,于是抢先告诉了阿使德,阿使德急忙带上婴儿逃亡。
这个婴儿,就是后来的安禄山。没有这个默默无名的胡人,就没有后来导致唐王朝由盛转衰、最终覆灭的“安史之乱”,这恐怕是当时心存善念的他绝没想到的。
8、这个小兵的一发土炮,改变了全世界
125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汗即位后,立即进行第三次大规模西征。
1259年2月,蒙哥派兵与宋军近距离砍杀,但50多天过去钓鱼城还没有攻下。蒙哥急派助手单枪匹马去城下劝降,结果被飞石砸死。蒙哥愤怒冲到阵前,也被宋的土炮击中,不治而亡。
蒙哥之死带来了连锁反应:已打过长江的忽必烈闻讯后立刻回北方去争夺汗位,南宋因此又延续20年。为进攻埃及做好充分准备的旭烈兀听说蒙哥的死讯,为争夺大汗位置也停止向非洲和欧洲进军,率领主力东归,蒙古第三次西征结束。
如果蒙哥没事,欧洲、非洲不知道还会发生多少次战争,后来整个世界历史,尤其是欧洲的历史肯定都要被大大改变——宗教改革、英法百年战争、大航海时代等等可能完全不会发生,今天的世界文明很可能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源于700多年前,一位驻守在钓鱼城偏僻小山头上的不知名的宋军士兵。他不会知道,他点燃的一发土炮改变了全世界……
9、一个书童,导致明王朝覆灭
明朝末年,崇祯帝派大臣陈新甲跟清军议和。谈判很顺利,陈新甲派去的使者将清军的要求寄回京城。可陈新甲离开得急,将写着清军条件的密函扔在了桌子上。就在陈新甲离开家后,他的书童走进了书房。
这个书童,陈有什么想法和安排,只要一个眼神他就能领会。他看到桌上的密函,心想肯定是要抄写下来送到各个驻京办的报告,于是立即将报告交给家丁,通知全国。毫无悬念,这造成了举国的震动,遭到了全国的唾骂。于是崇祯杀陈新甲,昭告天下,宣告打死也不议和!然后清军就把明朝灭了……
10、他的一跳,最终灭了太平天国
1854年,太平军在翼王石达开率领下大举西征,湘军在领袖曾国藩的率领下与太平军大战于湘江之上。
这一战,湘军的主力部队几乎全部被歼,眼见大势已去,绝望的曾国藩跳入湘江自杀。他身边的幕僚章寿麟立刻跳入江中,把曾国藩救上了船。万念俱灰的曾国藩还要二次自杀,章寿麟死死地抱住他,苦苦相劝,最终使曾国藩打消了死的念头。
章寿麟的纵身一跃,救回来的是大清王朝半个多世纪的江山——很难想像近代中国如果没有曾国藩,历史会怎样改写,风雨飘摇的清王朝还能不能在太平天国、小刀会、捻军的联合打击下,得以生存。甚至一直传承到蒋介石的近代军阀衣钵是否还会有,也会成为问题。
列举一些历史上改变世界的小人物
1.翻开了历史《资治通鉴》,我发现了一点,项羽垓下被围,到最后自尽,这原因有很多,但是有一个细节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他突围之后,一个农夫指错了路,耽误了很多时间,以至后面被汉军追上了。《资治通鉴》里面记载“项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乘其骏马名雅,魔下壮士骑从者才八百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至阴陵(安徽定远县西北)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给(欺骗)‘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军追及之。”
根据史书所说,项羽被围后之后,在夜里就已经突围,汉军到了第二天天亮才发觉到项羽逃跑了。项羽最后被汉军追到了,是因为一个农夫指错了方向。如果农夫没有指错路,汉军未必能追上他。历史说不定又得重写了。也就没有以后的乌江自划,项羽的死,源于“农夫的一指”。
2.
唐朝叛将史思明的死,又是源于士兵的一个眼色。据史料记载,史思明此人生性残忍好杀,群下稍不如意,动则族诛,人不自保。而这个时候,他的儿子史朝义联合骆悦,蔡文景搜到史思明的住所,这个时候史思明正入厕大解,本来什么也没有搜到,一个士兵用眼神示意一下,众军士冲向厕所,史思明知道事情有变,正想逃走,被军士用箭射中右臂,最后被勒死。
我们相信,英雄任务对改变历史进程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绝对不能忽略小人物的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他们也能够改变历史。
希望有帮助。望采纳。
补充:3.用药囊丢荆轲的太医,4.乌江边上给项羽指错路的向导,5.给王昭君画画像的画师;6.指点金兀术逃出黄天荡的“汉奸”,7.给朱元璋做珍珠翡翠白玉汤的乞丐;8.把跳江自杀的曾国藩救上岸船的章寿麟,9.暗杀宋教仁的刽子手
希望采纳为满意答案。
中国历史上改变了历史的小人物有哪些,人物虽小,却可兴国、亡国?
在三国建立初期,孙策的死亡造成了极大影响,而他的死亡是由几个无名小兵造成。孙策是江东吴国的创始人之一,十九岁出兵,短短几年时间就统一江东,在军事上所向披靡,在大局管理上足智多谋。当时和周瑜的计划是二分天下,先是坐稳江东,夺取荆州,挺近西川,然后再图中原。计划成功估计就没刘备什么事情了。结果在一次打猎中遭到几个无名小兵的暗算,受到重伤离世。这几个小兵打乱了整个江东集团的计划,甚至是影响了整个三国的格局进程。
在历史上还有那么一件事,因为一碗羊肉而引发的血案,进而导致惨败灭国。故事发生在遥远的公元前607年,宋国跟郑国交战在即,华元为宋国主帅,大将军。都说临死前吃顿好的,何况是战争呢,前一天晚上大将军杀羊犒劳三军将士,鼓舞士气。
因为人多就忘记给自己的马夫羊斟分一份,这马夫看到这种情况以为是故意这样做,看着别人吃肉喝汤,自己却什么都没有,就怀恨在心。第二天打仗的时候羊斟就对华元说:“分发羊肉的时候你说算,如今驾驭战车打仗,是我说了算。”于是就驾着车直奔郑国军营。结果就是宋国大将军被抓,当成战俘,宋国大败。
以上这两个故事讲述的都是改变了历史的小人物。我觉得正是因为有这些小人物的存在,所以这样才使得我们的历史事件变得非常的神秘有趣。虽然因为这些小人物的缘故,导致了亡国又或者是兴国,但是或许就是命中注定。所以说有时候我们强求的东西是得不到的。很有可能因为一些不可预知的事件会使我们的计划被全盘打乱甚至失败。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用良好的心态去看待这些事情,因为我们永远都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故。
历史上有哪些小人物的举动影响了世界
历史上有哪些小人物的举动影响了世界
这是汉武帝十七岁时,偷偷带一票玩伴跑出去打猎,最后微服跑到柏谷(灵宝市)投宿的一件事。这次事件,可以说严重危机年轻汉武帝的生命。当时随从都非常恐惧,汉武帝自己也说如果逃走发生火拼,可能会凶多吉少。短短一段记录,有三个不知名的小人物影响了事件的走向:
柏谷的亭长。作为官方的居委会接待人员,不给安排招待所,让汉武帝无奈,只好大半夜去投宿小旅馆。
店主老头儿。老头儿一看半夜三更,一伙儿拿着刀剑武器的年轻人来敲门投宿,觉得肯定不是好人,应该是犯罪集团什么的,于是也聚集了一批当地人拿着刀剑,准备对汉武帝这群人偷袭火拼。
店主老婆儿。老太婆比较谨慎,觉得不知道客人来历和来意不应该擅自动武。但劝不动倔强的老头儿,就把老头这边给哄著灌醉了,然后绑了自家老汉,给汉武帝等人赔罪。
说一个很出名的吧! 在我国吴越争霸的时候 有一个小人物叫做伯痞,,本来吴王夫差已经是打败了越王勾践,,这个时候越王就派人给伯痞送礼,伯痞手下礼金之后全力营救越王,,正是因为他,,才有了最后的卧薪尝胆! 吴王夫差被打败之后被迫自杀! 所以他算是改变历史走向的一个小人物了
一:其一: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史记.项羽本纪》
其二:刘秀进至下博城西,惶惑不知所之。有白衣老父在道旁,指曰:“努力!信都郡为长安城守,去此八十里。”秀即驰赴之。——《资治通鉴.汉纪》
项羽问路被坑了,刘秀问路被救了。随手一指路,影响了两位帝王的命运,也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二:其一:韩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史记.淮阴侯列传》
其二:自成略食山中,为村民所困、不能脱,遂缢死⋯⋯剥其衣,得龙衣金印,眇一目,村民乃大惊,谓为自成也。——《明史.流寇传》
韩信饿了,出门碰见漂母来补血。李自成饿了,出门被农民反杀。死后衣服被扒,看到龙印才知道是李自成,看来这次事故纯属误杀。碰见要饭的能给就给点,说不定就改变历史了。
历史上有哪些值得尊敬的小人物
隗顺,生卒年不详,南宋首都临安的狱卒,因掩藏民族英雄岳飞的遗骨而闻名于世。
高宗年间,岳飞被冤杀于风波亭。英雄含冤而死,奸雄甚嚣尘上。
岳飞的尸首卧在临安的监狱里,畏于秦桧的 *** ,亲人流放千里,门生故吏不敢叩门。
岳飞的遗体只能躺在冰冷的地面上腐朽,最终化为白骨?
有一个人说,好吧,没有人收尸是吗?那我来收。
此人,临安狱卒隗顺,一个微不足道的人,一个生年不详的人,一个在当时都不会有人提起,未来更不会有人知道的人。
历史上的小人物很多,如: 隗顺,生卒年不详,南宋首都临安的狱卒,因掩藏民族英雄岳飞的遗骨而闻名于世。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影响历史走向的小人物有哪些 小人物不同于小人,他们或许不像小人那样奸同鬼蜮、行若狐鼠,只是看起来人微言轻,无足轻重,但是手握乾坤的大人物们一旦忽视了他们的利益或作用,那后果就可能难以预料、不堪设想了。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互相攻伐,军事行动比演习都多。有一年,宋国大夫华元率军攻打郑国,夜宿某地。由于第二天就要和郑军交战了,为了振奋士气,华元吩咐炊事员给大伙加餐,每人分一大块羊排骨。当晚,士兵们兴高采烈地捧著骨头大啃特啃,只有华元的马车夫羊斟在一边喝凉水。原来华元军务繁忙,忘了交代分给羊斟一份。羊斟见其他人吃得满面红光,不禁气不打一处来: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跟着领导好处多,怎么我就那么背呢!这不是诚心作践我吗?有仇不报非君子,羊斟暗暗打定了主意,决定以牙还牙,第二天要华元的好看。
次日宋郑两军相遇,双方摆开阵势,互相厮杀起来。就在两军激战正酣的时候,羊斟忽然一甩鞭子,驾着马车风驰电掣般向郑军的营地驶去。车上的华元大惊,对羊斟喊道:“你晕头了吗?那边是敌营啊!”羊斟回过脸答道:“我的地盘我做主,昨晚你有权不给我吃羊肉,今天我有权让你当俘虏。”就这样,羊斟驾着指挥车径直到了郑军大本营。可怜华元研究了一晚上的兵法计谋还未施展,就稀里糊涂地成了战俘。
不给人吃饱饭带来的后果使几百年后的中山国的国君也重蹈了华元的覆辙。中山国国君某次设宴款待群臣的时候,上了一大锅羊汤,为了方便,国君让仆人把汤分到客人们各自的碗里。不过人多汤少,当轮到一个叫司马子期的大夫时,羊汤已经没了。司马子期当时没表示什么,但回到家后,越想越不对劲,认为这是国君在大庭广众之下有意出他的洋相。司马子期一怒之下叛逃到了楚国,并怂恿楚王攻打中山。楚王听了司马子期的一面之词,便把中山君当成了虐待臣下的暴君,派出军队打着吊民伐罪的旗号“解放”了中山。中山君因一碗羊汤丢了王位,只能出逃外国、四海为家了。
小人物也能够毁家灭国,他们的厉害之处还在于能够深刻地影响历史的走向。公元199年,袁绍和曹操之间爆发了争夺北方老大地位的官渡之战。在战争过程中,曹操处于不利的地位,不但部队人数远少于袁绍,而且更要命的是军粮奇缺。眼看就要弹尽粮绝了,曹操屡次向留守许都(今河南许昌)的荀彧写信告急,荀彧是巧臣难为无米之炊,拿不出粮食,只能回信给曹操以丰富的精神食粮,告诉他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曹操只好每天拿着荀彧的书信画饼充饥。功夫不负饿肚人,不久以后,曹军还真的等来了战争的转机。
原来袁绍手下有个叫许攸的谋士,他经常喋喋不休地给袁绍出谋划策。不过袁绍是个刚愎自用、唯我独尊的主儿,许攸的主意又恰好不合他的口味,于是袁绍就对许攸表现出一副爱搭不理、有你不多没你不少的态度。许攸得不到重用,伤了自尊,便投降了曹操,向曹操提供了袁军乌巢粮仓的详细虚实。曹操听了后喜出望外,急忙派军夜袭乌巢,把袁绍辛辛苦苦积攒的粮食连烧带拿,折腾了个精光,从而一举扭转了战略上的被动局面。
袁绍在官渡输了老底,气得吐血而亡。没几年,曹操就击败了袁家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袁氏集团,在雄踞北方十几年后,被许攸的一张嘴吹得烟消云散了。
历史总是喜欢让相似的情景重演,一百余年后,前秦皇帝苻坚也尝到了小人物给他带来的苦果。公元383年,已经一统北方的苻坚把矛头指向了偏居江南的东晋,他打算消灭这个苟延残喘的政权,以成就自己并吞八荒的伟业。苻坚为了让统一中国的最后一战上演得华丽一些,一口气征调了90万大军南下。他骑在马上看着这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队伍,豪气冲天地对大臣们说道:“长江天堑算什么,我军将士把马鞭投到水里,长江恐怕就得断流了吧。”
苻坚跟随着前秦军的先锋部队到达了寿阳(今安徽寿县),和晋军隔淝水相望。他派出东晋的降将朱序去现身说法,劝说晋军统帅谢石和谢玄放弃无谓的抵抗。没想到朱序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一到晋营,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二谢建议,应该趁前秦军还没集结完毕,速战速决,歼灭其先头部队。
晋军采纳了朱序的建议,主动向前秦军挑战。谢玄派人对苻坚说,前秦军应该后撤,以便晋军过河后能腾出一块决战的场地。苻坚答应了谢玄的请求,命令前秦军后撤。前秦军人多,在战前突然接到了后撤的命令,立即阵势大乱,这时朱序又在后方煽风点火,高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这样一来,前秦军将士们顿时心慌意乱,六神无主,后撤变成了逃命,全军大溃。晋军趁势抢渡淝水,追赶溃不成军的前秦军,前秦军人马相踏,引发了连锁反应,不可遏制地一溃千里。苻坚本人也受伤挂彩,狼狈不堪地逃回了洛阳。
志在必得的苻坚败在了朱序的手中,他建立的强盛的前秦帝国也因遭受重创而迅速土崩瓦解,北方又重新回到了四分五裂的局面之中,中国统一的良机,被朱序的一声叫喊大大地推迟了。也许羊斟、司马子期、许攸、朱序等人在各自的主子眼里,都是无关痛痒之辈,然而他们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存在的价值,给了大人物们以当头棒喝。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我觉得应该再加一句,那就是“建功立事,必靠于人”。在历史上,不可一世的帝王将相们固然能够深刻地影响历史的走向,但是小人物在某些时刻也能起到关键作用。
他可真是个小人物啊。
他生于1913年,家境贫寒,从13岁便给人打短工,家里更没有钱让他念书。
1944年因为生活实在维系不下只得跑到天津做了个三轮车夫,跟祥子差不多的车夫。
1974年退休,此前并无光辉事迹,似乎再过几年,这个已经六十岁的老人就要了此余生。
1987年74岁的他决定做这辈子他一直想做的一件事——让贫困孩子能上学。
他这么一做就坚持了十八载,不论春夏秋冬,你若在天津看到一个已经七八十岁老人骑着三轮车,热了就用毛巾擦把脸,那个人就是他。
他就是白方礼,这个名字是他户口本上的正确写法。
其实就算他最后坚持了十八载,也不过是区区三十五万元,对如今这个社会来说,一顿饭都能吃几万元,三十五似乎并不值得拿出来说。
值得拿出来说的是年近九十岁的他没有力气再骑三轮车,就替人看车,把一毛两毛钱放到饭盒,存够五百元后捐给学校。
当捐完钱他说: *** 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
比如,战国时曾在江边救了伍子胥的渔父,假如没有他,伍子胥不可能逃脱楚兵的追杀,倘如此,吴国的历史要改写,楚国的历史也要改写;还比如南宋隗顺,杭州一个再也普通不过的狱卒,在岳飞就义后,他冒着生命危险将岳飞遗骸偷偷抱出掩埋,使得“青山有幸埋忠骨”,让善良的人们记住了他,让历史也记住了他。
今天还说一个,他就是秦朝末、洛阳新城的三老董公,因为他的一条妙计,使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得以抢占高峰,先发制人,让人印象十分深刻。
前205年,刘邦招降魏王魏豹、逼降殷王司马卬,在修武稍作停顿并收得陈平后,便南渡平阴津,抵达洛阳,准备向东攻打楚国首都彭城。在路上,董公拦下刘邦座驾,说有事禀报。刘邦驻马停下,问董公有何见教。董公说:“古人说‘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项羽素来无道,如今又杀主弑君,可谓罪大恶极。大王如果真的打算讨伐项羽,不如为义帝发丧,全军缟素,传檄诸侯,使人人知义帝被弑,通告项羽罪责,然后师出有名,天下共仰。”
无名氏
徐鼐《小腆纪传·阎应元传》记载
顺治二年乙酉(1645)清军下江南,江苏江阴县前后典史阎应元、陈明遇共同率领军民联合抵抗,坚守城池八十一日,杀清兵七万五千余人。后城破,清兵屠城,尸满街巷池井。有女子不详姓氏,提诗城墙云:
雪胔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
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