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前期,废约问题并未提上议事日程,但作为对中国的一种道义支持和精神声援,美英政府曾数次声明,将在远东战争结束后与中国讨论废约问题。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即正式对德、意、日宣战,同时宣布“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德或中意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这样,中国与日、意之间的不平等条约即随之取消。

列强在中国不平等条约的废除

列强在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在1949年9月通过外交手段全部废除。

不平等条约是指有损国家主权的、在缔约国间权利、义务分配不公的国际条约、协定。根据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

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胁强迫一国缔结的条约绝对无效,条约的缔结与一般国际法强行规则相抵触的无效。不平等条约,权利多倾向于强国,义务偏重于弱国。

实质上违反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在国际上遭广泛谴责。1949年前的中国被迫与外国缔结的诸多不平等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外交交涉陆续予以废止。

扩展资料: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8月4日,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英军从燕子矶登陆,察看地形,扬言进攻南京城。

两江总督求和。1842年8月29日,由清朝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了《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为关税协定,赔款,割地,增设通商口岸等。《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便利了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逐步被卷入世界市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时候废除

1902年《中英商约》和1903年《中美商约》都申明一旦中国的法律制度经调查确认为“皆臻妥善”,两国即放弃在华法律特权,至少在原则上承认领事裁判权存在的有限性。

1926年,西方十国加上日本组成“调查法权委员会”,前往直隶、山西和东三省等地调查,看当时的领事裁判权制度和中国当地的法律制度和司法状况究竟有多大差别。

当时借助高涨的民族主义,中国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镇江、厦门四处英租界,天津比利时租界和威海卫英租借地;和主要西方国家以及日本签订了关税新约,收回了关税自主权并申明原则上要废除领事裁判权。这些都为全面废约创造了条件。

1928年中国与比意丹葡西五国签订了新约,原则上规定废除领事裁判权,但没有来得及付诸实行。此外,1929年,墨西哥革命后的左派政党革命制度党执政后同情中国民族主义革命,宣布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根据国民党官方的说法,“我国一方面诉诸正义,争取与列国交涉,同时埋头建设、培养国力,故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不得不暂时停顿。”但到了“七七”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独自抵抗侵略的勇气和牺牲不断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钦佩和尊重。

1941年美国国务卿赫尔和中国外长郭泰祺换文,声明在中国和平恢复后,将与华商谈废除不平等条约问题。同年英国亦作出同样表示。

在苏德战争爆发后,1941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联合发布《大西洋宪章》,虽然主要针对法西斯的扩张,但它提出尊重各国领土主权完整,为中国的废约运动提供了更有利的国际条件,英美考虑主动并提前废约。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场正式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场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成了西方民主国家的主要盟邦,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过去那种不平等关系已经完全不能反映现实。而且抗战在事实上也使得不平等条约的很多条款成为空文,例如对中国军队在自己国土上的调动作的限制。

从1940年开始,英美领导人都曾经表示要在和平恢复后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1942年元旦,反法西斯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宣言,一致同意《大西洋宪章》的原则。

两天后,蒋介石任盟军中国战区(包括印度支那)最高统帅。列强与华不平等条约在理论和实际上都失去存在的根据。在此情况下,中国外交部加紧了和英美关于废约问题的会商。

1942年夏天开始,美英外交部门就放弃在华特权问题频频交换意见,达成了尽快同时谈判解决的共识。

1942年10月初,蒋介石要在美国的外交部长宋子文正式向美国政府展开废约的交涉,得到美方迅速回应,表示愿意自动放弃不平等条约,和中国签订新的条约,在法律上建立新的国家关系。英国政府与此同时也作出同样表示。废除不平等条约问题在短短几天内迅速取得突破。

10月9日上午,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前往美国国务院,美国副国务卿威尔斯宣读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文稿,并将它交给魏。

第二天,中国陪都重庆夫子池精神堡垒广场举行的双十节庆典上,蒋介石正式宣布英美两国自动放弃它们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得的特权,告诫说“我全国同胞从今天起应格外奋勉,自强自立”。

那天,美国独立史上有重要地位的费城独立厅,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特为这个历史性时刻向中华民国的国庆发表祝词,并叩响了著名的独立钟三十一声,以示庆祝。重庆各报都为此出了号外。蒋介石于次日致电罗斯福和丘吉尔,对两国政府自动放弃在华特权表示感谢。

此后,中美和中英两国外交部门就签订新约展开谈判,并于1942年12月11日同时在华盛顿和重庆签署了新约,宣布从此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建立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当时除了美英两国,日本和意大利因为和中国是交战国,过去的国家条约自动作废;中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维持了和法国傀儡维希政府的外交关系,一个主要考虑是为了照顾维希法国统治下印度支那地区的华侨。

后来东南亚的局势转化后,中国转而与戴高乐流亡政府建交,即进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但正式签订新约是在1946年。

总的来说,当时只要美英废除了不平等条约,这个历史问题就算解决了。其他原先允诺放弃在华特权的西方国家在英美和中国签订新约后,先后和中国政府订立类似的新约。

中国和英美的废约和签订新约的谈判是在中美英最高领导人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中国方面自不必说,英美方面,罗斯福和丘吉尔十分配合,推动谈判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在此期间,英国人似乎在方式和时机的选择上更费心机,显示出老牌殖民国家在处理此类问题上的熟练老到和深谋远虑。

扩展资料:

不平等条约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政治象征和法律依据,主要指外国政治、军事等机构和外国公民单方面在华享有特权,其实质是将自己主权的行使延伸到中国的领土,直接后果就是中国领土主权的全面受损。这种特权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包括当时中外关系中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的各个方面。

一次性的割地赔款不算,长期有效的特权多不胜数:领事裁判权、关税协定权、租界权、租借地、势力范围、最惠国待遇、外国军队驻扎权、外国军舰行驶停泊权、海关税务管理权、内河航行权、外国雇员任用权、电信事业权、设厂制造权、外籍引水员权等20余项。

不平等条约,有些是为了解决中外之间的纠纷、冲突甚至战争而订立,有的是就某一个具体的双边关系问题而订立,还有的则是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时订立,相当于今日的建交和友好条约。总的来说,这些对华不平等条约在原则上规定了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关系就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

咱们与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具体是怎么废除的

1941年开始,中国政府即与美英政府交涉缔结平等新约,5月下旬,中美以换文形式达成协议,美方承诺通过谈判“迅速地做到取消一切有特殊性质的权利”。10月下旬,中国政府接到美英两国的新约草案后,即开始与两国的谈判。中美两国的谈判比较顺利,12月18日,美国政府向中国提交照会,认为谈判已经取得一致认识,建议与1943年元旦在华盛顿正式签署条约和换文,中国立即表示赞同。由于英国仍然坚持保留部分殖民利益,坚决拒绝讨论归还香港和九龙租借地等问题,使谈判出现曲折。中方一再交涉无果,为了维护盟国的团结,速定新约,在保留意见的基础上作出让步。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新约终于在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字,5月20日,换文批准,条约正式生效。继之,其他一些享有在华特权的国家,也相继与中国签订了平等新约。

不平等条约的废除是中国人民挣脱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取得的初步胜利,对团结盟国之间的紧密合作、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伟大历史意义。中国在法理上取得了与美、英等国平等的地位。当然,形式上的平等不代表最后真正的平等,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只是中国追求正义的初步成就,真正的平等还要靠中国人民继续奋斗,只有将中国建设强盛了,真正的平等才能最终实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稿)

帝国主义与我国历届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仍未完全废除,中国与俄罗斯的边界谈判仍以不平等的《瑷珲条约》与《北京条约》为基础。

1989年5月16日,邓小平再次明确宣布:“后来中苏进行边界谈判,我们总是要求苏联承认沙俄同清王朝签订的是不平等条约,承认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害中国的历史事实。尽管如此,鉴于清代被沙俄侵占的150多万平方公里是通过条约规定的,同时考虑到历史的和现实的情况,我们仍然愿意以这些条约为基础,合理解决边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