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了更好的烘托影视作品,美国的电影表达情感一般都很深刻,会引发人们关于现实社会的思考,关于人性的思考或者批判。所以美国电影本身的氛围一般是很恐怖的,当人们真正去看美国电影所表达的情感,被氛围所感染,那么电影中奇怪的尖叫声就会是画龙点睛之笔,他会更好的烘托电影,更好的衬托情感的表达。所以美国影视作品中有时会听到奇怪的尖叫声便是如此。

为什么听见金属勺子刮碗的声音,我就全身发抖,异常难受?

为什么许多人听到指甲划玻璃黑板的声音后浑身不自在?

这种声音与某类猴子在察觉到危险情况时发出的声音相仿,所以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残留下来的一种回避险情的条件反射之一。用指甲在玻璃黑板上乱划的声音的确令人产生一种说不出的讨厌。在美国,人们把这种声音叫做“blackboard screech”(黑板的金属切割声)。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人们听到后浑身感觉不自在呢?美国西北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对这种凄厉的声音的研究工作始于1988年。声音就是空气振动,通过振动在1秒钟内形成的波的次数称之为“周波数”,单位用赫兹(Hz)表示。比如大座钟的声音低沉,周波数很低,而喷气式飞机起飞前发出的尖叫声周波数就很高。人耳可以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

对划黑板声的研究是从分析它的周波数结构开始的。自然界的声音是有许多周波数集中形成的,能够引起人们听觉不愉快的原因首先怀疑的是周波数高。于是,从黑板的声音中先去除了周波数高的声音,但是,那种刺耳的感觉仍然存在。

接着,把注意力集中在周波数稍低的声音上,将周波数在1000HZ~2000Hz范围内的声音(1000Hz的声音大概接近于女高音美声中的最高音域)摘除掉,结果令人浑身不自在的声音没有了。对声音的大小也进行了实验,其中没有因果关系。因此,造成听觉不快的原因并非黑板声音中最高的周波数。

把这种声音与自然界的声音进行了比较,结果意外地发现,一种猴子在察觉情况危急时发出的尖叫声(警戒声)与这种玻璃黑板的划声极为相似。接受了这个实验结果以后推测,我们在听到这种声音以后出现的毛骨悚然的不自在感觉,也许是我们人类刚刚学会用两条腿走路时的“远古记忆”,即唤醒了我们沉睡已久的“附近有险情存在”的远古记忆。也就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依然残留着这么一种条件反射。

再者,分析人们看到电影中恐怖镜头的时候发出的尖叫声,据说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其尖叫声的周波数都极为相近。看来这种不快的感觉是相通的,这里也许潜在着一个与我们人类的起源交织在一起的重大课题。

为什么睡得正香的时候下肢会突然抽动一下?

入睡时,连接大脑和下肢的运动指令十分微弱。这种现象是往来于脊髓和下肢之间的条件反射指令引起一种误操作的结果,是成人女性每5人中就有1人体验过的普遍现象。

睡得正香的时候,下肢突然像痉挛一样抽动,人从睡梦中惊醒,你有过这种经历吗?你也许会认为这种现象是与做梦有关的身体反应。那么这种下肢突然抽动的现象究竟该如何解释呢?

人的动作可以分为两种:自己的意志=大脑操纵的“随意运动”;与意志无关,无意中出现的“非随意运动”=条件反射。睡眠中的这种抽动现象属于条件反射的一种。同样的条件反射还有手指触摸到发烫的物体时一下子缩回来等,遇到紧急情况时身体的自我保护条件反射。

最容易让人理解这种现象的实验方法是,神经科医生为了检查身体的神经系统有无异常时所做的人工条件反射检查,使用木槌敲打膝盖下部小腿自动弹起的做法。做这项检查的时候下肢要处于无意识的放松状态。因为要使肌肉活动起来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大脑的操纵(随意运动),另一个是脊髓的操纵(条件反射)。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时,来自大脑的指令很弱,取而代之的是连接脊髓与下肢的反射网络在认真地工作。

人在入睡的时候正好与这种现象类似。随着睡眠的加深,四肢极度放松,大脑通往下肢的运动指令系统非常微弱。与此同时,大脑操纵能力很低,抑制下肢条件反射的力量微乎其微,使下肢处于容易出现条件反射的状态。这时如果稍有原因,就容易产生下肢前踢的条件反射。

我们把这种现象解释为一种误操作。尽管它对身体没有任何意义,但是,下肢的动作传递到大脑以后,由于产生了吃惊的感觉而从睡梦中醒来。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条件反射,现在还不清楚,也许是由于这里距离大脑比较遥远指令难以传递的缘故。

实际上,成年女性每5人中就有1人有过这种经历。多发于贫血、肾脏有问题或孕妇的身上。据说与某种物质的存在有关。情况严重的时候,睡梦中数次因下肢抽动而惊醒,难以安睡,导致名为肌肉阵挛综合征的影响睡眠的疾病,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找医生寻求抑制反射的药物治疗。

顺便说一下,工作中或在电车里坐着打盹儿的时候,脑袋“咕咚”一下,这与条件反射没有关系。这是因为睡眠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颈部肌肉下垂,没有将脑袋支撑住的结果。

为什么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俯冲时会有声音?

一些历史学家和士兵认为,哨声的目的是警告平民即将到来的危险,这样他们就有时间躲避或逃跑,但当你研究这种声音的物理特性时,这个理论就站不住脚了。

仅凭“尖叫声”几乎无法判断炸弹的方向,所以它可能直接朝你飞来,也可能在120码以外的地方着陆。

此外,这些炸弹飞行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即使你听到了炸弹落下时的哀号声,你也没有多少时间做出反应或逃跑。

哨声可能已经发出足够的警告,让你可以采取掩护,或者你可能会摔倒在地,遮住你的头,但仅此而已。

德国还有一种特殊的战机,叫做斯图卡(Stuka),它的设计目的是在俯冲时发出刺耳的哨声。

这与落下的炸弹有相同的效果,但可以持续更长时间,从飞机的这种设计也可以看出,这个哨声就是故意设计出来吓人的。

哨声的物理学

对于那些注重细节的人来说,好莱坞电影中对炸弹坠落的描述通常是不正确的。

当炸弹被投下,哨声响起时,飞行员会听到音高开始很高,然后当他离开信号源时音高会降低这是经典的“呼….爆!”你可能在电影或卡通中听到过音效。

然而,这“经典”的炸弹坠落声音是飞行员在飞机上听到的,而不是地面上的人听到的。

事实上,由于多普勒效应,当呼啸的炸弹快速接近地球时,呼啸声的音调会升高,就像警笛在接近你时的哀鸣一样。

换句话说,哨声会在落地前达到最高音高,但在影视剧中却很少有这样的音效!或许这种音效的气氛并不好。

为什么有些声音会让人惊悚?

为什么有些声音会让人惊悚?比如恐怖音乐会让人瞬间感到恐惧,那么惊悚音乐到底是什么呢?如果你不是音乐学家,那么在听到惊悚音乐时,并不能以专家的方面来分析这段音乐,但是第一反应就是感到害怕。尖叫声、令人感到不舒服的和弦、突然的高音调声音——它们都会让我们感到突然紧张或者临近崩溃。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些驱使本能的恐惧意识的声音是本身就固有恐怖成分吗,还是这只是人的一种社会条件?我们是否本身曾以某种方式被告知或训练认为这种类型的音乐就是恐怖的?

答案有可能就是以上所述的。很久以前就有音乐理论家证明确切的音符组合是最令人不安的,虽然他们从没有真正找出这些声音这么刺耳的原因。三全音,两个音程(音程增四度减五度)包含三个全音(就比如F和B),在中世纪是众所周知的魔鬼的颤音(音乐中的恶魔)。音符的特定组合,比如三全音,纵观历史,都会被小心翼翼地避开,以便不会产生任何消极情绪。

当然恐惧的因素也可能是和不和谐的音符或音乐结构没有任何关系。有些音乐作品在今日仍然会让人感到惊悚,原因是作这首歌的原始目的。“Dies Irae(末日经)”是一种仅有八个音符的、令人感到可怕的、采用《启示录》作歌词的格列高利圣咏(教皇格列高利一世采用,常无伴奏)。在今日,人们不懂拉丁文,听到这段音乐也不知道这一开始是天主教徒用来做安魂弥撒,也会感到恐惧。接下来就是巴赫(Bach)的”Toccata and Fugue in D-minor(托卡塔和斌格曲的d小调)”,有些人认为这并不能说是特别恐怖的音乐,直到这段音乐被用到像“化身博士(Dr. Jekyll and Mr. Hyde)”和“慑魄惊魂(Tales from the Crypt)”的电影中。

但是在之后,一位来自美国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化生物学家Daniel Blumstein 推出了两项研究(分别在2010年和2012年),研究显示我们对于“恐怖的”声音的反应是非常具有生物因素的——并且当所有的作曲家和电影配乐师在创作令人毛骨悚然的音乐时,都会集中着力于本能的情绪反应。Blumstein和他的研究队伍注意到,由那些痛苦的动物幼崽发出的非线性混沌声音——为了引起它们父母的注意的刺耳的、尖叫的、猝不及防发出的声音——都会引起人类一种情绪的压力。非线性声对于人类的耳朵来说是刺耳的、吵杂的以及不和谐的。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研究队伍之后调查了超过100部电影的原声(主要是四个类型:恐怖类、戏剧、冒险类以及战争类),并且发现了非线性声在感知内,并不是为了引起恐惧以及消极情绪的一个重要部分。想一想”Psycho(惊魂记),” “Jaws(大白鲨),” “The Shining(闪灵),” “The Exorcist(驱魔人)”,甚至是1933年的”King Kong(金刚),”这些电影的配乐师都用了真实的动物哭喊声和尖叫声来引起观众的恐惧感。

所以,如果下次在看最新的恐怖电影时,在关键时刻快被吓到崩溃时,就训练下你耳朵对于配乐的非线性声音产生抗体吧。如果你能意识到你情感的本能是在被人任意操控着,会不会有那么一瞬间不害怕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