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育容、育荣、尤勇,乳名春儿。湖北黄冈人,中国现代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 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

林彪的故乡在哪里

林彪 军事家。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毕业后国民革命军叶挺独 立团任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界。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同年4月随部队上井冈山,先后任红军第四军二十八团营长、团长,参加了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1月随军挺进赣南、闽西,3月任红四4军第一纵队司令员。1930年6月任红四军军长。1932年3月任红一军团总指挥(后称军团长),率部参加了长沙、赣州、漳州、南雄水口、乐安宜黄等重要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多次指挥所部担任主攻任务。1934年10月率红一军团开始长征,参加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和强渡乌江等作战。1935年1月参加了遵义会议,会后指挥所部参加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夺占泸定桥等作战。同年9月任陕甘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到达陕北后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1936年6月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改称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后兼政治委员。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率部挺进华北前线,同聂荣臻指挥了平型关战斗。1938年冬赴苏联就医。1942年2月回国。抗战胜利后,先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与罗荣桓等指挥了四平、新开岭、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和辽沈战役等重要战役,解放全东北。1948年底率部入关,与罗荣桓、聂荣臻一起指挥平津战役。1949年3月起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等职,先后指挥了湘赣、衡宝、广东、广西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文革"中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结成反革命集团,同江青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1971年9月8日,下达反革命武装政变手令,妄图谋害毛泽东。阴谋败露后,于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地区机毁身亡。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1981年1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http://baike.baidu.com/view/1658774.htm

十大元帅的家乡是在那里

1、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四川省仪陇县人。

2、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原名得华,号石穿,湖南省湘潭县石潭镇乌石寨彭家围子人。

3、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湖北省黄冈县回龙镇林家大湾村人。

4、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刘明昭,字伯承,四川省开县赵家场人。

5、贺龙(1896年3月22日——1969年6月9日), 原名贺文常, 字云卿。 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人。

6、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名世俊,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复兴场张安井村人。

7、罗荣桓(1902年11月26日——1963年12月16日),湖南省衡山县(今衡东县)人。

8、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1990年9月21日),字子敬,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人。

9、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05月14日),字福骈,四川省江津县(现重庆市江津区)人。

10、叶剑英(1897年0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

扩展资料

十大元帅是指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十位军事家。他们分别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元帅授勋仪式时,林彪因为生病,刘伯承和叶剑英因为工作繁忙而未能到场。林彪叛逃后,十大元帅排序出现问题。大部分党史把林彪的排序定为最后一位。即列举其余九帅后再加上一句,还有林彪。后经改正,恢复正常排名。

原本元帅授衔名单上还有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三位同志,因为毛泽东主动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主张转业军人不授军衔,于是他们也不被授予军衔。陈毅元帅当时虽然已脱离军队,但十大元帅应有新四军的代表,而粟裕资历较浅又坚决辞帅不做,因此圈定陈毅为十大元帅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大元帅

来自林彪故乡回龙山的枪声:赤手空拳拉起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六军

撰文 | 夏西

回龙山,位于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与马曹庙镇交界处,算不上什么大山,海拔只有500米左右,呈南北走向。

回龙山本不出名,只因林彪元帅出生于山下的林家大湾而闻名于世。

回龙山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背靠大别山,前临长江;西望武汉,连接举水,南临黄州,东交巴河。山前南北又各有一个天然大湖。林家大湾便夹在湖与山之间,依山伴水而建,山为龙头,两湖是龙眼,整个犹如一条巨龙,一气呵成,往长江奔腾而去。

这当然是迷信的说法。不过,当年在这里发生的回龙山、杨鹰岭暴动,却为中国革命诞生了一支英雄的部队,这就是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六军 【第六军】。

1927年8月,“八七会议”在武汉召开,全国开始掀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暴动的序幕。随着黄麻起义的发生,鄂豫皖地区成了革命的摇篮,回龙山暴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

1927年10月,中共浠水县委委员张翼南秘密来到十三庙【今浠水县团陂镇十三庙村】,委托王畿、史耀华、何政等人去黄冈寻找中共鄂东特委并接上关系。

王畿等人与中共鄂东特委接上关系后,在黄冈烽火山听取了“八七会议”的精神传达。同时,中共鄂东特委指示,中共浠水县委工作由中共黄冈县委统一领导,就这样,“八七会议”精神也开始迅速在浠水一带得以贯彻落实下来。

1927年12月30日晚上,在中共湖北省委的指示下,中共黄冈县委统一领导了回龙山和杨鹰岭的起义暴动,暴动人员达到了近万人。

这次起义,不仅灭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威风,大大鼓舞了鄂豫皖地区革命群众的志气,也一扫黄麻起义失败后的低迷士气,宣告了鄂东革命已初步完成了由大革命失败的低潮向土地革命的高潮转变的 历史 过程。

1928年1月初,为了巩固在黄冈回龙山、杨鹰岭等地暴动胜利的果实,中共湖北省委指示,以黄冈、浠水、麻城三县的30名骨干人员为基础,在黄冈烽火山正式组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六军【第六军】, 由王定周任军长,罗四维任党代表,许士林任副军长,下辖三个中队 。全军一共有40余人,却只有一些普通的农具、大刀等武器,没有枪支。

1928年1月中旬,在军长王定周的领导下,刚组建的第六军开始转战于浠水一带,并在当地发动了农民群众300多人,趁夜袭击了国民党驻浠水保安团,却因没有武器而失败。

1月14日,第六军中浠水籍的战士史耀华、何政、许适存等十六人,打听到麻城县徐古镇【今属武汉新洲区】有个姓鲁的国民党团长回到了浠水老家过年,可能随身携带了一批枪支子弹。史耀华等人当晚就冲进了鲁家,缴获到手枪1支,长枪2支,子弹200余发,大大增强了第六军的武器装备。

当年2月,在第六军的指示下,史耀华等人又奉命再次秘密回到浠水,负责组织关口等地的武装暴动,却因走漏了风声而失败。

5月17日,第六军副军长许士林从黄冈带领包括浠水籍人员史耀华、陈济黎、何栋材等9名骨干在内的队伍共42人,到浠水县十三庙一带活动,当晚秘密在朱汉卿家宿营。

5月18日晚,许士林带队潜入到黄泥畈村,活捉了土豪徐伯平的老婆和管家共3人,还在伯爵塆抓住了反动地主王水儿,当晚便将他们就地枪毙正法,这在当地造成了巨大的反响,大大激发了当地受压迫的贫苦群众的斗争热情。

不久,吴光浩领导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第七军】由木兰山区向黄冈转移,在黄冈、罗田、麻城和新洲四县交界的大崎山与第六军胜利会合,两军实力进一步增强。

国民党反动派闻讯后,开始调集大部队围攻第六军和第七军。在激烈的战斗中,工农革命军第六军和第七军被迫分开作战。同年6月,第六军在国民党军的疯狂围攻下最终失败,大部分人壮烈牺牲。

第六军的资料在记载中很少,除了一些骨干人员外,其他很多人的姓名都淹没在 历史 的长河里。而第六军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第一任党代表罗四维。

罗四维,湖北黄冈人,出生于1898年,曾用名罗思危、邱春生。1915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附中,毕业后赴东北奉天谋士,受中国共产党影响开始走上了革命道路,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2年,罗四维受党组织指派,前往河南荥阳、开封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情拥护,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1925年,罗四维独自一人奔赴豫北,组织开展工人运动,担任中共焦作地委宣传委员、代理书记。同年10月,又返回武汉工作,担任中共农协汉阳委员会委员长。

1927年10月,在中共湖北省委的指示下,罗四维回到家乡黄冈,筹备建立秘密苏维埃政权,并于12月底领导了回龙山、杨鹰岭暴动,与王定周、许士林等人一起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六军,任党代表。同时,成立了中共黄安、蕲春、罗田地区特别委员会,由罗四维任特委书记兼政治委员。

1928年,第六军在国民党优势军队的围攻下最终失败。罗四维奉命前往武汉,进一步寻求党组织的关系,却不幸在汉阳被捕,惨遭杀害,年仅30岁。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六军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它点燃了黄冈、罗田、浠水三县人民的斗争热情。特别是第六军的诞生地浠水县十三庙村,在中共黄冈县委的领导下,成立了中共十三庙特别支部,继续组织领导当地的斗争活动,一直坚持到革命的胜利。

林家大湾的人物介绍

林彪(1907~1971),1907年12月5日生于湖北黄冈回龙山区林家大湾。 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改名林彪,入黄埔军校,在校转为共产党员。林彪是中国著名军事家,他参加了南昌起义。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在我们经历的文革中,他是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的接班人,位居国家领导人第二位,可谓官贵至极,权倾一时。但后来却落得个沉沙折戟,葬身荒漠,身败名裂,不得善终的可悲下场。其大起大落,大成大败,起伏跌宕,曲折人生。民间有种种传说,多种猜测。

中国近现代18大军事家究竟都有谁

中国近现代十八位军事家排行

一、曾国藩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湘军缔造者、最高统帅。以进士从戎而成一代军事统帅和晚清军事近代化奠基者之一。
其人学问深厚,见识高远,文武兼擅,并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均曾得其提携。其军事理论及其战略能力,对后人影响甚大。

二、孙立人
孙立人,国军名将,安徽舒城(今肥西)人,生于安徽庐江。早年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第一次缅战时任38师师长,仁安羌之战以一团兵力击败日军4000余人,以少胜多为其赢得国际声誉。
胡康河谷战役击毙日军3200余人。孟拱河谷战役击毙日军6800余人。第二次缅战时任新一军军长,歼灭日军3万3千余人,是国民党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寇最多的将领。
国共内战时曾于四平、公主岭等地击败林彪。有“中国军神”(日军称)、“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之誉。

三、毛泽东
毛泽东的军事天才是缘自何处?是缘自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国五千年的陆战文化,温藏着世界独一无二的军事学说。《孙子兵法》、《资治通鉴》、各种史书、《三国演义》等等,无不给毛泽东以启示,而毛泽东是一个喜欢读书,热爱读史以及研究哲学的人,毛泽东的哲学思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毛在中央苏区时期亲自指挥的战役有前三次反围剿,尤其是长征途中力挽狂澜,指挥的四渡赤水战役堪称神来之笔,成为他军事生涯的颠峰;在国民党军几十万重兵之间,避实就虚,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大范围的迂回往来,如入“无人之境”,导演了一出威武雄壮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活剧,展现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成为其独具匠心的杰作。

四、袁世凯
袁世凯,河南项城人,北洋军创始者、最高统帅。其军事业绩主要不在作战,而在建军与运筹能力。
北洋军系由步兵、骑兵、炮兵、工程兵、辎重兵组成的中国最早的近代化诸兵种合成军队,战斗力超越湘、淮两军。后来的国民革命军军制模式,多由北洋军沿袭而来。

五、林彪
林彪湖北黄冈人,毕业于黄埔四期,后在毛泽东麾下逐级晋升至娃娃军长、军团长、野战军总司令员,其杰出的军事能力,成为国共两党共同的佳话。与彭德怀同为毛泽东最器重之高级将领。

六、蔡锷
蔡锷 湖南邵阳人,护国军统帅、军事教育家,追赠陆军上将。曾与蒋百里一起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成绩优异。
在军队与国防建设方面有卓越主张。袁世凯称帝后,毅然起兵反袁,以近战和迂回包围战术屡胜北洋军。病逝时年仅34岁,为时人所惜。

七、蒋介石
蒋介石,浙江奉化人,国民革命军最高统帅、军事教育家,特级上将。
曾任黄埔军校校长。军队建设上,眼光开阔,强调精神建军,重视军官培养,注意吸收外国先进军事制度和军事技术,发展空、海军和机械化部队。
观其一生,政治能力较军事能力为强,军队建设较战争指导为强,战略指导较战役指挥为强。

八、刘志丹
在战役战斗指挥上,刘志丹灵活机动,战法独特。他认为,处于防御地位的弱小红军,要打破强大之敌题词的“围剿”,必须抓住关节点,不能蛮干浪打;必须周密部署,有取胜的把握。在第三次反“围剿”之初,他周密地分析了敌情,决定首先集中兵力,打击西渡黄河不久、态势孤立、立足未稳的阎锡山晋绥军。他认为,打退晋绥军的进攻,对于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围剿”具有关键意义。

九、吴佩孚
山东蓬莱人,北洋军直系统帅,追赠陆军一级上将。个性刚强,重气节操守,一生奉行“三不主义”:不入租界、不占地盘、不攒钱。抗战爆发后,严拒日本诱降,克保晚节。

十、粟裕
粟裕 湖南会同人,侗族,人民解放军大将。早年就读师范学校。用兵深思熟虑,视野开阔,极善集中兵力和调动敌人,屡战屡胜,战果巨大。
代表之作为抗日战争之韦岗战斗,解放战争之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所着《粟裕战争回忆录》为同类作品中上乘之作。

十一、左宗棠
左宗棠,湖南湘阴人,湘军统帅。早年曾为私塾先生,后入湘军而成为统帅之一。主张“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之”
力主海防、塞防并重。主张“宁肯缓进,断不轻退”。一生战功卓着,收复新疆一战堪称经典之役、代表之作。

十二、薛岳
广东乐昌人,国民革命军战区司令官,陆军一级上将。肄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抗日战争中,曾亲历淞沪、武汉、长沙、豫湘桂等重大会战,功勋卓着。
代表作为武汉会战之万家岭大捷、第三次长沙会战,后者一战歼灭日军15万人,为中国抗日战争少有之大捷。

十三、白崇禧
白崇禧,广西桂林人,回族,桂军统帅,陆军一级上将。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用兵重运筹,讲韬略,素有“小诸葛”之称。
抗战期间,颇为重视游击战之作用。代表之作为北伐之龙潭大捷和抗战之昆仑关大捷,后者为抗日战争首次攻坚作战的胜利。

十四、叶挺
叶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新四军领导人,杰出的军事家。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参加援闽粤军。
1925年9月参与组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第4军独立团,任团长。从此所部成为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武装部队。
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部长驱直进,连战皆捷,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部被称为“叶挺独立团”,为4军赢得“铁军”称号。
南昌起义时,他担任前敌总指挥。广州起义时,担任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

十五、刘伯承
刘伯承 四川开县人,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早年留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后任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乃人民解放军一流儒将,苏联军事理论在中国的主要传播者。
作战重谋略,讲技巧,善用伏击战术和运动战术,七亘村、神头岭、长乐村等伏击战和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为其代表之作。

十六、彭德怀
彭德怀,湖南湘潭人,人民解放军主要缔造者之一,元帅。毕业于湖南陆军讲武堂。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诸将帅中,战功居首,无出其右者。
斯大林赞曰:“彭德怀是当代天才军事家。”毛主席所赋“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一诗,实为对彭德怀形神兼备的写照。

十七、李秀成
李秀成,广西藤县人,太平军统帅。出身雇农,文化不高而才智出众。为太平天国后期主帅,受封为忠王。在与湘军的交战中,互有胜负。然短于攻坚,不善硬仗。天京陷落后,李被俘,终被处死。

十八、蒋百里
蒋百里, 浙江海宁人,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追赠陆军上将。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同窗蔡锷分别以第一、第二名毕业。在国防建设、国防教育、国防战略方面,均有卓越见识。

毛家湾一号院多大

北京毛家湾一号院是林彪旧居的代名词。占地面积27000多平方米。位于北京西城区平安里东南,中南海西北,皇城根附近的两条小巷,南巷称前毛家湾,北巷称后毛家湾。这里是明代大学士毛纪的故居,胡同也因此得名“毛家湾”[1]。

母亲死前比划两个手指头,林彪含泪写下悼母诗,朱德看后哀声长叹

林彪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他早年参加革命,与父母分别多年。

林彪的父亲林明卿和母亲林陈氏,勤俭持家,以织布为生,直到国共合作抗日时期,才收到了林彪的讯息。

为了躲避日寇,林家一家人变卖家产,准备投奔延安的林彪,但在兵荒马乱之中,林家一家人辗转逃难数年,有五口人死在了路途之中。

其中,林彪的母亲林陈氏,临死前比划着两个手指,意思是想念二儿子林彪。

林家祖籍福建,唐宋时期从福建迁至安徽,再迁湖北麻城,晚宋时期定居黄冈县林家大湾。

林彪的父亲林明卿在1877年出生,因为排行第四,后来又被当地人称为林四爹。

林家时代居住的湖北省黄冈县林家大湾,是个丘陵地带,土地十分贫瘠,种小麦和稻子都没有多少收成,因此为了生存,这里世世代代都有织布的传统,以此来补贴家用,这也成为林明卿家后来的主业。

林明卿从祖上分得的田产也十分微薄,据当地的村人们回忆,他成人后分家时只继承了三分菜地和半间房。

因为家中没有多少田产可以耕种,林明卿只能出外闯荡,这个出生山区农村的汉子干过许多活计,却唯独一辈子没用种过田,他进城当过店员,还在货轮上当过账房先生,尝尽了世间百态,却只能勉强谋生。

林彪的母亲林陈氏,也是湖北黄冈人,她比林明卿大一岁,嫁到林家后,贤惠的她起早贪黑,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

林明卿和林陈氏一共养育了四男两女,老大林庆佛,老二林育荣即林彪,老三林育菊,老四林向荣,长女林宝珠,次女林小妹因为家中无力养活在很小的时候就送到别人家当童养媳了。

家中子女众多,又没有多少家产,林明卿家一直过得很拮据,还好林陈氏精于算计,量入为出,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当时林陈氏在家中养了很多鸡鸭,鸡蛋拿去换钱补贴家用,鸭蛋留几个则腌起来给孩子们吃,精打细算的林陈氏,吃的时候还把一个鸭蛋分成四半给孩子们分着吃。

虽然家中并不宽裕,但林明卿和林陈氏还是节衣缩食,供孩子们读书,林明卿虽然从小没读过什么书,但他头脑灵活,走南闯北自己能够看报纸,还学会了打算盘,在外打拼的他深感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坚决要让孩子们受教育。

林家的兄弟姐妹中,除了早早送人的小妹,其他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读过书,这在贫穷的农村并不多见,林家的堂屋中一直挂着一幅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二件事读书耕田,这也是林家的祖训,林明卿虽然没有田地可供耕种,但读书这件事他是一直十分看重的。

林彪在1907年出生时,家中依然贫寒,他不到八岁就要帮家里干活,打草跳水什么的,他一样不落,空闲时他还会帮母亲纺纱。

林家的兄弟姐妹中,林彪和弟弟林向荣长得最像母亲,林陈氏也最喜欢这两个儿子,这两人之中,林彪从小就沉默寡言,林向荣则活泼好动。

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林家的女儿林宝珠因为丈夫去世,只能带着两个岁数还小的孩子回了娘家,林家一下子又多添了三口人,还要林宝珠带回来一点钱财,林家商量以后,用这笔钱买了两台织布机,从此全家就以织布谋生。

林明卿此时也从辞去在外的工作,回家专心织布,一家人勤勤恳恳,总算也能谋个温饱。

林家家境的转机是在上世纪三十年初,当时湖北发大水,水灾过后反而让林家的布十分畅销,林家借此也有了一点积蓄。

此后林明卿和林陈氏辛苦经营、勤俭持家,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宽裕,林家盖了新房,织布机也添置得越来越多,成为了林家大湾有名的大户。

但此时的林彪,并不知道家中已变得富裕,他早已离家参加了革命。

在林彪上初中时,林明卿就跟儿子聊过未来的打算,他说家中既不富裕也没有什么人脉,帮不了林彪什么,他觉得林彪初中毕业后当个教书先生就不错了,可以养活自己。

但林彪却说现在国家不太平,他想要去当兵,将来报效国家,这可把林明卿吓了一跳,林彪一直文静瘦弱,他怎么也没想过让儿子吃当兵这碗饭。

林明卿当时还以为林彪年纪小,以后再慢慢劝说好了,没想到林彪居然真的走上了从军这条路。

林彪的两个堂兄林育南和林育英均是早期的共产党人,林彪深受他们的影响,在青年时代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在1925年南下报考黄埔军校,真的如他跟父亲所说的一样,成为了一名军人。

当时交通不便,林彪去报考军校后,就跟家中断了联系。

留在家中的林明卿,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也参加了一段时间的革命工作,因为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共产党领导的当地农村组织邀请他去汉口,在党领导下的贫民工厂中担任代表。

但没过多久,大革命就因为反动势力的反扑而失败了,林明卿就回到了家中,继续专心他的织布生意。

到了1934年,虽然一直没有林彪的音讯,让林明卿和林陈氏十分牵挂,但家中的织布生意倒经营的风生水起,家中足足有37台织布机,俨然是个小工厂了。

1936年底,林明卿和林陈氏终于等到了林彪的消息,此时已经是国共合作抗日时期,林彪才终于能安全和家中联系, 他写信给家里人,告诉他们自己已经在延安当了红军大学的校长,这一年正好的林彪父母花甲大寿,林彪在信中也送上了祝贺。

这封久违的信,让林明卿和林陈氏十分兴奋,尤其是林彪的母亲林陈氏, 她自小就最疼爱这个二儿子,林彪一去十余年没有音讯,让她在夜里常常暗自流泪,如今二儿子不但平安无恙,还有了出息,这让年迈的林陈氏欣喜不已。

虽然收到了林彪的信,但林明卿还是放心不下,他就派四儿子林育菊去延安找林彪,林育菊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1937年初来到延安,见到了分别十余年的哥哥林彪。

林彪向林育菊详细询问了家里的情况,尤其是父母的身体 健康 状况,他还托林育菊回家后动员家乡的青年们报考延安的红军大学。

林育菊回到家乡后,向乡亲们介绍了延安热火朝天的革命景象,他还带回了几张红军大学的招生简章,这一下子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林彪老家的青年们纷纷对延安和红军大学起了向往之心,尤其是林彪的弟弟林向荣,更是带头要奔赴延安。

最终,林向荣和林彪的侄子林欣然、林彪外甥陈得之(林彪姐姐林宝珠之子)等一行九人,结伴前往延安参加革命工作,林向荣到延安成为了一名抗大学员,在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成长为一名团长,可惜牺牲在解放太原的战役中。

1937年,林彪率领八路军打出了 平型关大捷 ,消息传到林家大湾后,大家更是纷纷竖起大拇指,都说林家的这个儿子了不起,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

但林明卿听到这个消息后,却有喜有忧,喜的自然是儿子打出了抗日战争中举足轻重的一场胜仗,忧的是消息传出去后,日本人知道这里是林彪的老家,很有可能会来报复。

此时,战乱已经影响到了湖北地区,原本家中还算小康的林家,也支撑不下去了,林明卿更怕日本人打过来会报复林家,就准备举家逃难。

林家全体商议后,准备留下林明卿的长子林庆佛看守祖宅,其他人无论男女老幼,都一起出发,去延安投奔林彪。

林明卿变卖了所有值钱的东西,一家老少总共有13口人,租了两条木船前往武汉,出发前林明卿还特意带上了织布机,他早就考虑周祥了,织布机是全家吃饭的家伙,在路上就算有什么波折,有织布机在大家辛苦纺布,总还有口饭吃。

林家本来打算从武汉坐铁路直奔延安,但没想到的日军一路进攻过来,国民党一退再退,去往延安的铁路已经中断了。

此时,日寇的脚步已经向武汉进逼过来,林家一家更不敢呆在武汉,只能逃往湖南。

一路辗转流离,林家不知吃了多少苦头,总算暂时躲到了湖南衡阳的乡下。

这是就显出林明卿带着织布机的先见之明了,在衡阳乡下,林家上下十几口人,就靠织布机谋生,他们接了抗日军队的订单,把布加工成军用绑带,全家人起早贪黑的干,虽然辛苦,但日子总算还过得去。

此时到处都是兵荒马乱的,林家一家人也不敢轻易启程,就暂时先在衡阳安顿下来,他们在衡阳一住就是三年多,到了1944年,形势又变糟了。

因为国民党政府的无能,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一败再败,日本人眼看又要打到衡阳来了,林家又不得不踏上了逃难之路。

这次,林明卿打算一家人逃往广西,再经过云贵川前往延安,他们一家人辛辛苦苦,总算到了广西桂林。

桂林还有火车,但这是运货用的,不能坐人也不卖票,林家还说歹说,总算货车司机心善,让他们一家人分别坐在火车棚子上。

全家老老小小,都分别趴在不同车厢的棚子上,只有一个精劳力林育菊爬上爬下,为大家买来生活必需的食物,但林育菊在车上一个不小心,还摔断了腿。

林育菊的妻子这几年一直过着精神高度紧张的生活,一下子接受不了丈夫摔断了腿的打击,就此去世了,这更让林家雪上加霜。

火车到了广西柳州之后就不走了,全家人只能滞留在柳州,此时他们手头已经没有余钱,在柳州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这时善良的林陈氏,眼看路边有一个生病的妇女十分可怜,就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稀饭分给她吃,这名妇女挣扎在生死边缘,连稀饭也咽不下去,林陈氏的就嘴对嘴的把稀饭喂给她吃。

但没想到林陈氏的同情心却给她带来了杀生之祸,这位妇女得的是霍乱,林陈氏不幸被传染上了,这时候大家连饭都吃不上,又从哪里给她找药呢?

林陈氏已经是快七十岁的人了,经过这么一番折腾,终于油尽灯枯,就死在了柳州,临死前,她已经没有力气说话,颤巍巍地伸出了两根手指,身边的家人一看就知道她的意思,她最后想见上一面的,是二儿子林彪。

埋葬林陈氏后,林家一家又辗转逃难,终于跑到了贵州的独山, 此时林家一家子,已经死了五口人了,分别是林彪的母亲林陈氏,林家四儿子林育菊的妻子和女儿,还有林家长子林庆佛的妻子和女儿。

在独山继续呆下去,没有生活来源的林家人只能等死,还好独山当时并没有被日军占领,林明卿就让林育菊赶紧去给延安拍个电报,争取能联系上林彪。

这时已经是1944年的冬天,林彪从苏联养病后回到了延安,一直在打听家人的消息,但始终没有结果,正在这时,他接到了贵州拍来的电报。

电报上说:“敌伪侵袭,故土沦陷,家人逃难在黔,母病逝,亟盼援救,父。”林彪看了电报才知道母亲去世,不禁泪流满面。

他很早就参加革命,多年未跟母亲见面,但母亲的养育之恩他一直铭记在心,如今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怎能不让他悲痛万分呢?

林彪悲从中来,随身拿起身边延安自制的草纸,就写下一首诗来悼念母亲:“严父来电急,呼救难途中,慈母死荒郊,他人无消息。”朱德看过这首诗也哀声长叹,连声说这太让人感伤了。

之后,中共托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全帮忙打听林彪家人的消息,李德全当时负责国民党救济总署的红十字会,专门安置难民,她派人在独山找了好多天,总算找到了林明卿一行。

林明卿等人之后被接往延安,1944年,分别多年的两父子终于在延安见面了,林明卿一家也结束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

《抗战时期林彪一家人的悲欢离合》,《党史博览》,2001年10月

《林彪的两次请客》,《同舟共进》,2014年10月

毛家湾在什么地方

“毛家湾”是林彪住处的代名词。位于北京西城区平安里东南、中南海西北、皇城根附近的三条小巷,东临西黄城根北街。南巷称前毛家湾,中巷称为中毛家湾,北巷称后毛家湾。两条小巷中间夹着几个大院落,院中有院,院院相连,从外面看只是一堵毫不起眼的普通灰色高墙。东邻解放军总政治部,北邻解放军出版社(平安里3号),环境幽静。这里1953年以前曾经是高岗的住所。经扩建,1966年前迁走了东侧院的医院和60多户居民,建筑面积达到1.13万平方米。1980年代以后改为中共中央档案馆所在地。现在中央档案出版社设在这里。周围教育资源丰富,著名的北京四中,黄城根小学在其周围,还有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学、西四中学、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和厂桥小学等。 今天的毛家湾位于北京西城区平安里东南、中南海西北、皇城根附近的两条小巷,南巷称前毛家湾,北巷称后毛家湾。两条小巷中间夹着几个大院落,院中有院,院院相连,从外面看只是一堵毫不起眼的普通灰色高墙。

从黄冈怎么去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林家大湾

你好,我来回答你,回龙我比较熟悉。
不知道你在黄冈哪个地方,黄冈有730万人,黄州区有30万人,以黄州区开始出发。
首先,在东华车站(东方广场侧)黄州到淋山河(团风县<黄冈市的某县>某镇)或者到马庙(团风县某镇),跟售票员说到回龙林家大湾下车,大概8元左右,就可以到回龙林家大湾,提醒:如果你要看林彪故居(指的是他本人出生的房子、床铺),一定要多找一会儿,记住,帅门不是林彪出生地方,你如果问他们林彪出生在哪里,她们大概会告诉你在百步远(帅门不是林彪出生地方,只能算是他以前走过的地方)。
当然,你如果回来的话,方法就是在下车的地方等到黄州的车,只要是到黄州就行。
注意:林彪家后面有个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