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评本指脂评本红楼梦。是概括所有带脂批的《石头记》传抄本的总和。通常所说的脂本,是《脂砚斋评石头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如今行世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现代红学界公认的有三个脂本,即通常说的“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三个脂本名字都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三个脂本,是新红学派研究红学的基础。
《红楼梦》现存的版本系,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仅流传前八十回的,保留脂砚斋评语的脂评系统,另一个是经过程伟元、高鄂整理补缀的、删去所有脂砚斋评语的、并续写完成一百二十回的程高本系统。
什么是红楼梦程高本和脂评本
程高本是程伟元和高鹗两个增删后的红楼梦版本,程伟元和高鹗于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苏州萃文书屋用木活字排印《绣像红楼梦》,世称程甲本。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冬底印完。此本前八十回删去了所有的标题诗和尾联以及批语。而脂评本是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版本,可惜目前存于世上的仅有16章回,现在市场上有甲戌本的脂砚斋评红楼梦的卖,是只有16回的,很不错,如果喜欢红楼梦的话,建议买回家看看
你知道什么是脂评本和庚辰本吗?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庚辰本简介庚辰本存八十回,内缺第六十四、六十七两回,实存七十八回。全书分装八册,每册十回(第七册存八回)。每册册首抄写款式同己卯本:左上方题《石头记》,下为双行小字“第×回至第×回”“脂砚斋凡四阅评过”中右方为该册回目,其中第二、七册仅存八个回目。不同的是:第四册左下方没有“己卯冬月定本”的题记,而在第五、六、七、八册左下方题友“庚辰秋月定本”。这个本子由于第五至第八这四个分册的书名下,各有“庚辰秋月定本”或“庚辰秋定本”字样。故《红楼梦》版本研究者一般称它为庚辰本。又因这个本子今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亦称脂京本。在早期钞本中,这是一个最为完整的本子。也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版本,庚辰本系用乾隆竹纸抄成,原为徐祯祥所拥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燕京大学图书馆购得,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一九五五年,北京文学古籍刊印社将此本影印,影印时所缺两回据已卯本影印补配。一九七四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时,因己卯本这两回实系后人据程甲本抄配的,故又改以蒙古王府本影印配入。庚辰本是乾隆二十五年,其时曹雪芹尚在。现存庚辰本是一个过录本,过录时间至早也应在丁亥夏以后方始整理过录,回目、正文和批语保留着作者与整理评注者自存本的痕迹。如十七、十八回尚未分开,十九回无回目,二十二回末惜春谜后缺文,并记曰:“此后破失,俟再补。”另页写明“暂记宝钗制谜云:朝罢谁携两袖烟……”“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叟”等文字。第七十五回前单页记曰:“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曹雪芹。”且批语存原来面目的,如署年月名号者也远比其他本为多。现已发现的脂本,有的残缺过甚,有的年代较晚,文字未必全出作者。现存庚辰本过录时间虽在曹雪芹去世后,但其祖本是曹雪芹生前最后、最完整的定本;但抄录款式基本忠于庚辰原本面貌;在抄成之后也没有遭后人涂改,亦未散佚拼配,仍然保持着乾隆中叶抄本的本来面目。 庚辰本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有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北京);文渊出版社影印本(台北)、联亚出版社影印本(台北)、广文书局影印本(台北)、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香港)、宏业书局影印本(台北)。庚辰本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有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北京);文渊出版社影印本(台北)、联亚出版社影印本(台北)、广文书局影印本(台北)、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香港)、宏业书局影印本(台北)。 至於脂评本的話資料太長了發不上來 http://baike.baidu.com/view/540503.htm 到百度參考一下吧
记得采纳啊
脂砚斋是什么啊(就是评论红楼梦的) 具体指什么?
。《红楼梦》现存的版本系,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仅流传前八十回的,保留脂砚斋评语的脂评系统,另一个是经过程伟元、高鄂整理补缀的、删去所有脂砚斋评语的、并续写完成一百二十回的程高本系统。所谓脂评本,是概括所有带脂批的《石头记》传抄本的总和,这些传抄过印本上都保留了大量的朱红色批语,其中有些重要的传抄版本上,题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字样,人们一般便称这些早期的《石头记》抄本为脂评本或脂批本。曾经有人专门写过文章对脂砚斋进行过批判,认为脂砚斋是稍晚于曹雪芹的文人,获得了曹的信任,得以获得部分手稿,假借作者之名评书扬名于世,如果照这样的观点来看,脂本简直就是聚满毒瘤的大毒草,留之百害而无一利。持这种观点的多是从程本一百二十回小说的内容出发,来反驳脂砚斋的评语,认为评语中荒诞不经、自相矛盾、充满自我标榜、严重夸大其辞。但从已考证的脂本系统资料来看,脂本在前、程本在后是不可否认的,而且仅从前八十回程本修改后的文字与脂本相对照来看,也可以比较出高下,读者如果手头有两种版本的话,不妨就小说前部分内容对比一下。另外,在明清小说发展到鼎盛时期,书评已经不仅仅作为一种评书人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文字的欣赏,而逐渐演变成对小说整体结构的补充和再创作,这一点从一代奇人金圣叹评点《水浒》和《西厢》假托古本之名腰斩小说并融入自己创作开始,又有毛宗岗父子假托圣叹外书之名修篡《三国演义》、张竹坡笔削《金瓶梅》,《红楼梦》的评点也同样具有小说再创作的特点,在脂评中也曾有感叹金圣叹不复生的语句
读者只注意其表面的情节内容,而无法去留心发现隐写在文字后面的内容,这对于作者的创作本意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以下是出现在脂批本中的脂砚斋和畸笏叟的批语系年表:干支 年 事件 批注者 版本记载 甲戌之前 乾隆十九(1754)年以前 初评 脂砚斋 甲戌本 甲戌 乾隆十九(1754)年 再评 脂砚斋 甲戌本 丙子 乾隆二十一(1756)年 脂砚斋 庚辰本 丁丑 乾隆二十二(1757)年 畸笏叟 靖藏本 己卯 乾隆二十四(1759)年 脂砚斋 庚辰本,己卯本 庚辰 乾隆二十五(1760)年 四评 脂砚斋 庚辰本 壬午 乾隆二十七(1762)年 畸笏叟 庚辰本 癸未 乾隆二十八(1763)年 曹雪芹卒于癸未除夕(1764年2月1日) 乙酉 乾隆三十(1765)年 畸笏叟 庚辰本 丁亥 乾隆三十二(1767)年 畸笏叟 庚辰本,靖藏本 戊子 乾隆三十三(1768)年 畸笏叟 靖藏本 辛卯 乾隆三十六(1771)年 畸笏叟 靖藏本 甲午 乾隆三十九(1774)年 脂砚斋 甲戌本 脂砚斋并不是唯一给《红楼梦》作评的人,脂批本中除脂砚斋外,还有畸笏叟、杏斋等人,后来在世的流行版本也有梦觉主人等人作评,但其中脂砚斋是最早作评,而且连续数次加评,往往一语中的、入木三分。通过仔细研究脂批的内容可以发现--脂砚斋和作者关系密切,深知作者著书底里,与作者有共通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并且熟知作者著书过程中采用的多种奇法妙法,经常不厌其烦地引导读者步步深入地发现线索,甚至还参与了《红楼梦》成书的创作过程,了解红楼后事,可谓是最早的红学家。可这个神秘人物却从来没有被世人知晓,甚至连是男是女也没有争论清楚,不可不谓是红学界一大怪现象。 庚辰本二十一回有回前批语: 有客题《红楼梦》一律,失其姓氏,唯见其诗意骇警,故录于斯: 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 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 是幻是真空历过,闲风闲月枉吟哦, 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 凡是书题者不少,此为绝调,诗句警拔,且深知拟书底里,惜乎失名矣。 这段话明显是故作遮掩,试想,假如曹公和脂砚斋遇到了这样一个懂得书中三味的知己,欢喜感叹还来不及呢,岂有把诗记得一清二楚,却忘记对方姓名的道理?所以这个客恐怕只能是作者或批者自己,因为怕太过显露引起祸患,故托名于此。从诗的含义上可以看出(如果脂批说此诗句警拔深知拟书底里不错的话): 红楼梦本是自我攻守,自导自演的一出戏,戏里的两个角色一个是做为小说,情义绵绵的贾宝玉,另一个是含满腔仇恨做批的脂砚先生,这两个角色互相打得很热闹,但都是属于整个红楼大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脂批对于《红楼梦》是不可少的,缺少了他,读者就只能看到茜纱公子的情无限,而不可能体会到此书的另一面--脂砚先生的恨几多。那么到底全书应该是谁的恨呢?标题诗里写得很清楚: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当然应该表达的是作者曹雪芹的恨,那么这里所说的脂砚先生岂不是作者在《红楼梦》里的一个分身--脂砚斋么,作者另一部分情感分身的寄托当然主要是贾宝玉。这样看来,全书的结构是极为复杂有趣的,我们知道全书的主要情节是刻在石头上的故事--《石头记》,《石头记》包括《金陵十二钗》和《风月宝鉴》两个相辅相成的部分,《石头记》被包括在整个《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中,而《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加上脂批才构成完整的作者经历过的凡世一梦,作者在其中,不仅扮演了情节主人公--贾宝玉的角色,而且成为书中石头的角色,幻形入世,更重要的,又通过评语扮演了冷眼旁观者的角色,把自己的爱憎感情,完完整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巧妙的结构,是古今任何小说所不曾有过的。第四十八回评香菱梦中说梦话有批云: 一部大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贾瑞淫又是梦,秦之家计长策又是梦,今作诗也是梦,一并风月鉴亦从梦中所有,故曰《红楼梦》也。余今批评亦在梦中,特为梦中之人特作此一大梦也。脂批中有不少牵涉到全书结构和寓意的特点,除作者外别人是不可能批出的。例如:开篇讲到青埂峰下顽石时,就有一系列脂批,表明"青埂"实为"情根","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高十二丈应十二钗,方经二十四丈照应副十二钗,三万六千五百块照应周天之数",这种类似的比喻是只有作者才有可能加上去的。 但通观全书脂批的口气,除有部分男性化口气的脂砚先生所题以外,还有相当多的部分表现的是女性化的口气,并且经常与小说中人物口气和身份相合。例如书中多处评宝钗袭人和平儿处,评者经常把自己身份与小说人物挂沟,代小说人物说一些本未显露出来的话,例如平儿收起贾琏头发,只装做看不见凤姐的讥讽处,有评语:"余自有三分主意",显然是将自己与平儿挂上了沟。前文谈袭人时没有讲到平儿的问题,实际上袭人和平儿也有联系,是属于同一温贤类型的,而且平儿和宝玉之间的关系是通过那一枝并蒂秋蕙来表达的,用香菱的话来说就是夫妻蕙。 文中有不少批语,粗看似乎不通,实际上是两个人在笔战,比如宝玉续庄子南华经后掷笔就寝,醒来翻身看时,只见袭人和衣睡在衾上。有夹批曰: 神极之笔!试思袭人不来同卧,亦不成文字,来同卧更不成文字,却云"和衣衾上",正是来同卧不来同卧之间,何神奇,文妙绝矣。 好袭人。 真好石头,记得真真好,述者述得不错。 真好,批者批得出。(原文此处连为一批,为叙述方便,断句如此) 可以看出这是脂砚女士与作者之间关于"袭人和衣睡在衾上"这句话产生的对话,从中也可约略看出脂砚和袭人的对应关系身份。 从脂砚斋的字面上解释也可以看出些端倪,"脂"对应女子,而"砚" 为石见,我们知道作者一向都是以石头自称的,而这个斋也就自然对应的是夫妻斋了。从袭人辨析中我们可以知道袭人背后的丫鬟原型和曹雪芹有夫妻关系,这在小说中是通过平儿扶正和黛死钗嫁等相关内容进行透露的,而由袭人名字的由来也可以看出她在作者的成书过程中是出力最多的,很有可能负责了誊写校对和很大成分的评改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把"脂"字放在前面也就不奇怪了。 另一个值得考证的地方是袭人原型--柳蕙兰先于曹雪芹去世了,脂批中也有一部分对小说结构理解错误的地方,被作者回批订正,这些批语似不会出于柳氏之手
脂汇本是什么意思?
脂汇本说的是<红楼梦>,该书采用现存最早的脂评抄本甲戌本、已卯本、庚辰本做底本,其中第六十四回和第六十七回以列藏本做底本,校以其他十个抄本,综合汇勘而成。汇校以去伪存真为原则,以存真:从同、择善为改字标准,用陈垣先生的对校、本校、它校、理校四法校理。特别是校订了一些前人没有改定的疑难文字。所改重要文字,皆有校牢记,附于每回之后。后四十回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程甲本做底本,校以蒙府本、三家评本、程乙本、杨藏本。因系高鹗所续,故做附录。另附有关曹雪芹佚稿后三十回内容的脂批辑录,以供读者比较。
该书积郑庆山先生十余年之功,校理操作规范,精审完备,应是接近曹雪芹原著的佳本。
"脂"批红楼梦是什么
脂砚斋批语的意思
台湾某出版社之一百二十回版本《红楼梦》的版本可以分为“脂本”和“程本”两大系统。
《红楼梦》最初以手抄本形式流传。1792年程伟元和高鹗在“程乙本”《红楼梦引言》中说:“是书前80回藏书家抄录传阅几30年矣”。可见,《红楼梦》在社会上流传当开始于1763年或1764年,也就是曹雪芹去世后不久。其书名或为《石头记》,或为《红楼梦》,因部分版本中有脂砚斋等人的大量批语而被统称为“脂评本”或 “脂批本”,简称为“脂本”。绝大部分“脂本”只有前80回,被认为更接近曹雪芹的原作。现存的早期“脂本”已知有十数种,大部分已影印出版。1911年出版的石印戚序本是第一部印刷版“脂本”。198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以庚辰本为主要底本校订出版《红楼梦》。此后中国大陆出版的《红楼梦》中,前80回大部分都是以一种或几种“脂本”为底本汇校而成。
程伟元和高鹗于乾隆帝五十六年(1791年)整理出版120回木活字本《红楼梦》,被称为 “程甲本”。“程甲本”前80回的底本也是一个“脂本”,但删去了几乎全部批语。其后40回一般认为是程伟元和高鹗所续,但也有人认为续书者另有其人,程高只是整理者。自此时起至清末,“程甲本”被大量翻印出版,成为当时流传最广的版本。程伟元和高鹗于次年(1792年)又出版了“程乙本”。“程乙本”是在“程甲本”的基础上修订的,对前80回作了大量的篡改。此本在清代影响不大,至民国方由胡适提倡而成其后数十年主流,至今台湾出版的《红楼梦》仍以此本为主。
甲戌本第一回第一页《红楼梦》流传至今的抄本有:
甲戌本: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1—8,13—16,25—28,共16回,分装为4册,4回一册。第一回有其它各本没有的一句话: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故得名。甲戌,1754年。此本有一千多条批语,被称为“脂批”。
己卯本: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1回—20回,31回—40回,55回(后半),56,57,58,59回(前半),61—63,65,66,68回—70回。在31回—40回这一册的目录页上,有“己卯冬月定本”六个字,故称己卯本。己卯,1759年。
庚辰本: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78回,1—80,缺64,67回。装成8册。10回一册。后四册目录页有“庚辰秋月定本”字样,故名。庚辰,1760年。
王府本:名石头记,发现于清代一蒙古王府,故名。120回。
戚序本(石印本,上海本,南京本):名石头记,有戚蓼生序,故名。80回。
杨本:又称“梦稿本”,120回。曾为杨继振收藏,故名。
舒序本:名《红楼梦》。存1-40回。有舒元炜1789年(己酉)序,故名。
俄藏本:现存俄罗斯彼得堡东方研究所。存78回,缺5,6回。没有总书名。除少数几回名红楼梦外,各回皆名石头记。不只一处,它本文字皆误,而此本正确。最好一例是黛玉眉目的第二句,此本为: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与第一句“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可谓绝佳之对。它本皆逊色多了。此句当为雪芹原笔。已有影印本。
梦觉主人序本(甲辰本):名《红楼梦》,有梦觉主人序。80回。
郑藏本:存23,24回。曾为郑振铎收藏,故名。
以上个本又称脂本,以有脂砚斋评语故. 这些抄本现在都出版了影印本(上海本南京本除外)。后来,有了活字印刷本:
程甲本(1791):程伟元、高鹗于1791年出版的活字印刷本,120回。
程乙本(1792):程伟元、高鹗于1792年出版的活字印刷本,120回。对程甲本作了不少修改。
红楼梦的脂砚斋评本系统和程高刻印本系统分别是什么意思啊?最好有详细点的解释 谢谢
程本,或者叫程高本,在《红楼梦》的各种版本中,是有着特殊价值的本子。所谓程本,主要是指程甲、程乙两个本子。 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冬天,在程伟元主持下,由高鹗参与修订整理,出了一个一百二十回本。由苏州萃文书屋用木活字排印,全称是《乾隆辛亥萃文书屋木活字摆印本》。 次年,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春天,程高又出了"乾隆壬子萃文书屋木活字摆印本"。前后相隔仅两个多月。二十年代,胡适把这两个本子分别定名为"程甲本""程乙本"。后来,大多数的《红楼梦》版本研究,也就一直沿用"程甲""程乙"这两个名字。 之所以说程本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红楼梦》本子 ,这是因为: 一、从这两个本开始,《红楼梦》流传,由手写本进入到刻印本的阶段。这以前虽然此书曾出现于庙市,读者的范围有 所扩大,但一直还只是以写本形式流传。完成一部写本,当然要很化时日,数量毕竟有限。而且,一部书价值"数十金",相当于几十石大米,售价昂贵。这就势必影响了此书的广泛流传。今天所能看到的写本这样少,这也是一个原因。到了印本问世以后,流传面就大大扩大了。制了版,可以大量印刷,相对地说,一部书的工料费就低廉得多。有能力购买此书的读者范围随之更为扩大了,后来此书一刻再刻,广为流传。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此书本身的艺术魅力,但梓板印行对促进此书流传,也不能不是一个因素。所以,程高的这个第一次摆印本,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二、程高的这两个本子都是一百二十回本,卷首都有绣像,当时叫"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那时,人们虽然也有论及《红楼梦》各种版本的差异,但是,"全本"的吸引力无疑要比八十回本大得多。程本有后四十回,也就是说,全书有了结局,这对于此书的流传,也是起了有益的推动作用。此后的各种刻本,绝大多数是以程本(特别是程甲本)为底本,如今天还能看到的藤花榭本,本衙藏板本,东观阁本,双清仙馆本,妙复轩本,卧云山馆本,金玉缘本,等等,等等,形成了所谓"程本系统。从这一点来说,程本在《红楼梦》各种版本中的地位,是不能忽视的。 三、程本的后四十回,迄今还有曹雪芹本人作(或基本上的曹作),高鹗续作,另有作者等几种不同的说法。各家都有一些支持自己说法的理由,究竟谁作,至今还是一桩难以判断的公案。但是,从种种迹象看,这是程伟元经过几年的搜集,由高鹗作了整理修订(高鹗对前八十回也有不少改动),可能性似乎要大些。但是,无论如何,程本后四十回的种种问题,特别是作者究竟是谁,还是很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的。此外,程本的底本,是一个脂砚斋评本,但是现在有的各个脂本中,究竟哪一个本子更接近于程本的底本,也还有些不同意见。从版本的联系看,程本比较接近于梦觉本。这个问题已见于《梦觉本》,这里就中再重复了。 从以上的几个方面来看,在《红楼梦》的各种版本中,程本的确是一个具有特殊价值的本子。尽管,它的文字与脂本相比,改动不少,与原著的差异较大,距离较远,但它的版本价值,仍有不可忽视之处。脂砚斋,《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这一点已少有争议。但作为批者脂砚斋,对书中隐事一一点露,为二百多年来广大读者及研究者们旁示迷津的这样一个重要人物,究竟是何人,他与曹雪芹又是什么关系,至今众说纷纭,莫辩孰真。《红楼梦》现存的版本系,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仅流传前八十回的,保留脂砚斋评语的脂评系统,另一个是经过程伟元、高鄂整理补缀的、删去所有脂砚斋评语的、并续写完成一百二十回的程高本系统。所谓脂评本,是概括所有带脂批的《石头记》传抄本的总和,这些传抄过印本上都保留了大量的朱红色批语,其中有些重要的传抄版本上,题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字样,人们一般便称这些早期的《石头记》抄本为脂评本或脂批本。曾经有人专门写过文章对脂砚斋进行过批判,认为脂砚斋是稍晚于曹雪芹的文人,获得了曹的信任,得以获得部分手稿,假借作者之名评书扬名于世,如果照这样的观点来看,脂本简直就是聚满毒瘤的大毒草,留之百害而无一利。持这种观点的多是从程本一百二十回小说的内容出发,来反驳脂砚斋的评语,认为评语中荒诞不经、自相矛盾、充满自我标榜、严重夸大其辞。但从已考证的脂本系统资料来看,脂本在前、程本在后是不可否认的,而且仅从前八十回程本修改后的文字与脂本相对照来看,也可以比较出高下,读者如果手头有两种版本的话,不妨就小说前部分内容对比一下。另外,在明清小说发展到鼎盛时期,书评已经不仅仅作为一种评书人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文字的欣赏,而逐渐演变成对小说整体结构的补充和再创作,这一点从一代奇人金圣叹评点《水浒》和《西厢》假托古本之名腰斩小说并融入自己创作开始,又有毛宗岗父子假托圣叹外书之名修篡《三国演义》、张竹坡笔削《金瓶梅》,《红楼梦》的评点也同样具有小说再创作的特点,在脂评中也曾有感叹金圣叹不复生的语句。作为一部小说,尤其是明清时代的很多小说具有野史传闻的特性,涉及朝野、抨击时政的话题是不可少的,为了免遭文字狱的迫害,达到小说传世的目的,在小说中有意借喻说事的现象是极其普遍的,比如《金瓶梅》就明显具有讽刺明代严嵩家事的内容,但有时往往因为把史实埋藏得过深,读者只注意其表面的情节内容,而无法去留心发现隐写在文字后面的内容,这对于作者的创作本意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