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宝泉寺:宝泉寺,始建于南北朝之际,由著名大德高僧善慧法师创建,盛于唐宋,迄于元明清。北方佛教文化的重要修行道场。位于临沂市罗庄区,系沂州四大古寺之一,经考古鉴定属古代文化遗产,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级旅游区。

2、卧佛寺:卧佛寺公园位于山东莒南县城东北,因园内有千年古刹—卧佛寺而得名,系沂州四大古寺之一。公园规划面积3400亩,是全国县级最大公园。

3、普照寺:普照寺位于山东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王羲之故居内,沂州四大古寺之一。后魏时,名律寺。唐

山东哪儿有好的寺庙

1.修复正法道场 利益无边众生

山东省博山正觉寺,始建于东晋,宋金年间重修。南北朝时宝志公禅师(观世音菩萨化身)于此出家,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皆曾在此住锡修行。文革浩劫中,千年名刹毁于一旦。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逐步落实、国运日渐昌盛,为弘扬传统文化,净化人心,利乐有情,原祖庭所在地博山区安上村无偿提供荒山126亩给出家人,修复建设正觉寺(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号为“宗场证字(01)号”)。

2.济南市千佛山兴国禅寺 是为以北魏、隋代石刻佛像所在地、著名的千佛山首刹。

3.四门朴风——历城神通寺

神通寺位于山东省历城县柳埠青龙山麓,为古代名刹,早处倾毁,仅有数座古塔与墓塔林立于该寺遗址之处。神通寺约建于东晋初,开山祖师为僧朗公禅师。古时系临济道场。该寺曾于元代由道兴禅师主持重建;著名方丈有法瓒禅师;现存建筑有四门塔、龙虎塔、唐基台与墓塔林,大部为隋唐所建,1985年曾由政府主持重修。该寺最重要的文物是铜舍利函,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寺内另有千年九顶松一株,系东晋僧朗公所值。各种碑刻八块。四门塔位于寺址东侧,建于隋大业七年(661年),是我国现存最古之单层佛塔。

4.竹林寺

在烟台市区,福临夼岱王山南麓,有一座闻名遐迩的佛教古刹。据史书记载:竹林寺始建于金大定二年间,由一名僧在此创建,明清两度重修,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并有龙纹石碑、千年古碾记载,曾是历代高僧讲经弘法之地。但在十年浩劫中毁于一旦。九五年由烟台市政府机关牵头、哈尔滨北晨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张志栋投巨资重建竹林寺,并请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祁亲笔题写“竹林寺”三个大字,竹林寺如今更具规模。占地面积:28000多平方,总建筑面积为:3771.35平方米,可称为胶东第一大古寺。

竹林寺不但响誉全国,更以其神奇的灵气驰名中外。

相传,古时候有一条蛟龙出没于此,兴风作浪祸及百姓。后被上天镇于此地,化作涓涓细流,顺服安详地流着。由此而得名的一处景观--“蛟龙泉”又名曰“锁龙井”。

5.甘露寺

山东省临沂市朱保镇甘露寺始建于南北朝占地四周方圆四十余亩,其中寺庙占地二十余亩.乾隆下江南途经沂州适逢干旱,路到甘露寺膜拜时,见次寺周围露雨蒙蒙,云雾缭绕,故赐名“甘露寺”。该寺院凭籍蒙山天然河水环绕,承巨龙盘踞雄壮,北拥蒙山大青来定林,西靠岐山峻岭,南对艾山花果,东临沂水之滨。列中枢之位,成通达之势,是自然生态胜区。寺庙座于临沂城西龙盘圣地,左有青龙沂沭河似巨龙腾跃,右有白虎岐山雄踞,前有艾山朱雀展翅,后有蒙山大顶天池玄武水泽,是继泰山圣地又一奇特的地域,且有艾山仰卧龙女千丈法身,昭示于世,实乃浩荡仙苑福地。中华之佛门净土。

临沂三官庙是正一吗

临沂三官庙是一座传统的皇家临沂宫,位于临沂市中心,是正一派的中心地标。它是以正一学说为基础的正一教派的主要宗教场所,也是一座著名的古迹。它是现存的正一教派最大的宗教场所,也是中国正一教派唯一能够保存完整的宗教建筑。它拥有许多古老的宗教活动,如每年的“六一”宗教节日,也是临沂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沂三区九县香火最旺的寺庙

罗庄区宝泉寺 宝泉寺,坐落在罗庄区罗庄街道办事处朱陈村西100米处。是以名泉、古寺、涑河、化石有机组合为特色的佛教文化游览区。寺内数十眼甘泉星罗棋布,且其味甘美,终年不竭,故名宝泉,寺因泉而得名。传说宝泉寺建于唐代,但抗日战争前尚有的唐代残碑,惜已不存,亦无可考。另《续修临沂县志》虽有“建于宋代”的说法,但也旁无佐证。现唯一有据可考的是寺内元代延五年(1318年)所立之碑(俗称龟驮碑)文记有:朱陈有旧禅院院内宝泉,因泉而得名也。兵革之际,毁于劫火,碑谱沦没,其详不可考,惟故基地存焉……”等语。碑文还谓:该寺经过丁巳(1257年),戊寅(1278年)、戊午(1318年即元延五年)60余年的三次重修,“殿宇檐楹,丹青赭垩,焕然一新,望之巍然”,“又有清流映带左右,凡耳目之所接及者,但树林阴翳,山禽野鸟竹风及月而已。幽人至北,整觉尘消物外,终日徜徉,辄忘返也。”所以推断,宝泉寺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由此也不难想象当年的宝泉寺游人如织、香客云集的盛况。直至明末清初,已有600亩的规模,成为沂州府(临沂古称)四大名寺之一。

宝泉寺的最大特点是以泉取胜。据《临沂市地名志》中阐述:“寺前涑水之阳,宝泉棋布,其味甘美,其质清澈,故名宝泉。泉最著名者有五,均以泉水喷射之形命名:珍珠泉、葡萄泉、竹叶泉、冒沙泉、滚波泉……。”这些名泉,由于近年当地地下水开采严重和保护管理措施不善,现在能涌现于游客面前的也只有珍珠泉了。“珍珠泉”又名“龙头宝泉”,是原“朱陈八景”之一。其水量极大,且终年不枯,水味甘美,周边乡邻于此汲水、洗衣,祖祖辈辈,代代相传,哺育了朱陈村一代又一代的百姓。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母亲泉”。近几年来,当地政府,从保护文物、观光旅游的角度出发,计划对该泉实行封闭管理,但当地百姓由于对该泉有传统的依恋性,对封闭管理意见不一致,因此,政府体谅老百姓的感情,暂时还是开放管理。

宝泉寺的另一特点是奇石景观。该寺的地界,据地理专家考证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在亿万年前曾为海洋,后经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和数亿年的自然风化,形成现在奇妙的鱼群化石,至今石中的三叶鱼化石仍清晰可见。此外,寺内的天然怪石,起伏连绵,原“朱陈八景”中的“卧虎石岩”、“蟠龙山区”、“叮�响石”均以奇石为托,加之人们美好的想象而命名,连同“玉带涑水”、“龟探河源”、“三松合壁”、“一楼风寒”、“珍珠宝泉”这八大景构成宝泉寺的外围景观,与古寺相映成趣,集合成一个完美的、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佛教圣区。然而,历经岁月的沧桑,和当地居民文物保护意识淡薄,像“蟠龙山区”、“叮�响石”、“卧虎石岩”等处景点都是因当地百姓的炮击取石所毁坏。据说“三松合壁”是因一农妇把玉米秸堆放于此,不慎失火所毁。还有“玉带涑水”更是因近些年排污治理力度不够,“玉带”颜容渐失。更令人痛惜的是,1938年4月5日(古历三月初五清明节),日本侵略军侵占朱陈,抗日军民与之展开搏斗,血战几昼夜,使宝泉古寺及“八大景”遭到严重的破坏,昔日的美景一夜之间,荡然无存。后又经“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摧残,已无人无遐顾及昔日的“八景”。直至解放后,“八大景”也只剩个断壁残垣了,但作为史话,也仍为宝泉寺的美景捧场增辉。

改革开放以来,重修宝泉寺,最早是在八十年代,原罗庄镇党委委派朱陈管理区根据史料和当地百姓的传说,重建起庙宇和庙前戏台,开展了大量的修缮“八大景”工作,使宝泉寺的旧景又依稀可循。

1998年,宝泉寺由美华集团接管,美华集团为完善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又投近千万元重修了庙宇,请专家设计,完善了大雄宝殿,新建起了庙门、天王殿、三圣殿、钟楼、鼓楼、客堂、藏经楼等,使宝泉寺庙更加焕然一新。原有的“八景”中的“卧虎石岩”、“龟探河源”、“叮�响石”等又恢复原貌。每逢初一、十五,前来烧香拜佛的香客络绎不绝,又现当年“此宝泉之胜概,梵宫之福地”的盛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