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予欲求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从我这里取求,现用来表示任意求取,取索无厌。也指随心所欲。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七年》。用法:欲予欲求,联合式,作谓语,不能用作贬义。

举例:“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欲予与求欲取之 先予之欲予欲求什么意思

【成语】:予取予求

【拼音】:yú qǔ yú qiú

【解释】:予:我。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财物)。后指任意索取。

【出自】:《左传·僖公七年》:“唯我知女(汝),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欲予取求是什么意思

有予取予求,没有欲予取求予取予求指从我这里取求,现用来表示任意求取,取索无厌。也指随心所欲。

出 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七年》:“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近义词 随心所欲

欲望是什么意思?

1.希望﹐盼望。

2.想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对欲望不理解,人就永远不能从桎梏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如果你摧毁了你的欲望,可能你也摧毁了你的生活。如果你扭曲它,压制它,你摧毁的可能是非凡之美。”

——印度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心灵导师 克里希那穆提

欲望是人类产生、发展、活动的一切动力。世间一切人类的活动,无论是政治、战争、商业,还是文化、宗教、艺术、教育……都是人类欲望驱动的结果。

人被欲望控制着,人是欲望的奴隶。中国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中,把这种欲望叫做“道”,称它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是主宰一切人类活动的本源。

欲望可以使人成功,也可以使人失败。

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

营销定为大师特劳特说:“消费者的心是营销的终极战场”。

这里的“心”是什么?就是被老子称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的人类欲望。欲望,它就如一只无形的大手,主宰和操控着人类的一切。

如果你是把控人类欲望的高手,你将拥有驾驭一切的威力,并将无往而不胜,成为不凡的人。

那么,如何驾驭人类的欲望,从而创造奇迹与辉煌呢?

老子的方法是:“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老子的思想可谓囊括宇宙,博大精深。在驾驭人类欲望的过程中,有着莫大的指导作用。你如果要说服别人,引导人类的行动,切不可强力而为,否则就是暴力了,你必须深刻洞察对方内心之欲求,顺势而为,即所谓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这样方能百战百胜,制胜于无形。

老子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都是驾驭人类欲望的实战经典。

“慈”,就是慈悲、慈爱,这能使人产生好感;

“俭”,就是节俭、勤俭,这不仅能自律,又能给人以一些物质的帮助,别人当然会尊重、感激;

“不敢为天下先”,反过来就是以别人为先,这能让人获得被尊重的感觉。

如此一来,别人对你又是好感,又是尊重、感激,又能从你这里获得被尊重的感觉,你自然可以获得人心,以至于“可驭天下”。

圣人孔子,也在他的儒学圣经《论语》中,提出了诸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类欲望驾驭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是别人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给人家。这样一来,别人就会觉得你有同理心。反过来就是,别人很渴望的,就帮人家得到。做到这个地步,你就能取信于民,并使天下“归心”。

不管是道家、儒家、兵家,还是法家、纵横家,都注重研究“人欲”。 因为“人欲”是一切人类活动的起始,把握这个主宰一切的本源,将会获得无穷无尽的能量。人是欲望的产物,生命是欲望的延续。欲望是一切人类活社会产生、发展的根本力量,只有深刻认识这个问题,才能在操控人类欲望的说服中,从心所欲,道法自然,巧施法术,百战不殆。

但正如弗洛伊德指出的:"本能是历史地被决定的。" 作为一种本能结构的欲望,无论是生理性或心理性的,不可能超出历史的结构,它的功能作用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欲望的有效性与必要性是有限度的,满足不是绝对的,总有新的欲望会无休止地产生出来。" 由于欲望这种不知厌足的特性,欲望的过度释放会造成破坏的力量。

叔本华说过,欲望过于剧烈和强烈,就不再仅仅是对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会进而否定或取消别人的生存。 用"上帝的命定"或"天理"来取消或压制别人的欲望是不合理的,但过度推崇与放纵欲望也是愚蠢的。欲望不是纯粹的、绝对的东西,它需要理智的调控与节制,它也绝不可能像有人声称的是文明发展的唯一动力。

不想,不要,不是没有欲望,而是有“不”的欲望。所谓“清心寡欲”、“无欲”,其实又是另一种欲望。正是“生死根本,欲为第一”,区别在于欲望的本身。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经历了先是穷得不行,后来是累得不行,现在是烦得不行。改革开放治了我们的穷病,当下中医保健的流行是治疗我们30年来拼命工作累出的身病,而文化复兴是治疗我们不管挣多少钱都越来越烦躁不安、患得患失的心病。人类有一个最大的敌人,就是人们的欲望。为什么这么多人生活得那么痛苦,缺乏幸福感?不是因为缺钱,而是被各种无休止的欲望所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