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 “云林禅寺”。
灵隐寺是谁的道场
灵隐寺最初是印度僧人慧理的道场,后因济公闻名,常说灵隐寺还是济公的道场。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山麓,处于西湖西部的飞来峰旁,离西湖不远。始建于东晋,到现在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是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杭,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灵隐寺鼎盛时期
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云林禅寺”。
济公住灵隐寺吗?
济公(1130年—1209年),原名李修缘,天台县永宁村人,南宋高僧。济公本来是在灵隐寺剃度,但他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行为被主持不喜,后住净慈寺,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颠,举止似痴若狂。但却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
灵隐寺是什么人建立的?什么年代建立的?
灵隐寺是东晋时期南朝梁武帝建立的。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
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
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 云林禅寺。
扩展资料:
2014年1月9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室发布了《国家宗教事务局关于进一步推动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庙工作通知》,其中就提出了规范加大文物保护力度,规范烧香行为。
从2014年开始,杭州市提出了文明敬香的倡导,灵隐寺内不再出售明火类香烛,改为赠送三支清香。
2015年,灵隐寺在进门和出口安装了电子计数器,能够实时监测寺庙游客数量,一旦寺庙里超过5万人,就会减缓门票的出售速度,以保证正常游览秩序。寺庙内大殿外还会设置回字型的入口,以便控制各大殿内游客的人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灵隐寺
灵隐寺是谁的
灵隐寺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山麓,处于西湖西部的飞来峰旁,离西湖不远。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始建于东晋 灵隐寺(公元326年),到现在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是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杭,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后来济公在此出家,由于他游戏人间的故事家喻户晓,灵隐寺因此名闻遐迩。
灵隐寺是中国十大名刹之一,它始建于何时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距今1690年。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 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 “云林禅寺”。
灵隐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构成。现任方丈是光泉法师。
浙江灵隐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东晋
灵隐寺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
南北朝
梁武帝天监三年(504年),萧衍下诏“舍道归佛”,将佛教奉为国教,随即大兴土木,建寺立塔,灵隐寺得到梁武帝的青睐,赐田扩建,规模粗具,香火渐盛。
北周武帝年间(561-578年),一度宣布废佛,并下令僧徒还俗,焚烧法器佛典,将寺庙充作公产,此次法难称为北周武帝灭佛。这次法难对北方寺院打击很大,南方寺院稍好。有些胆小的僧人,风闻法难之声,便悄悄溜走,还俗的还俗,隐居的隐居,致使灵隐寺陷入冷落荒寂之中。
隋
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隋文帝恢复佛教,派僧人慧诞法师来杭弘扬佛法。在灵隐寺前飞来峰与莲花峰间栈道建神尼舍利塔(后倾圮)。
唐
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发生了佛教史上再一次大规模的“会昌法难”事件。武宗力主排佛废佛并禁佛。灵隐寺噩运难逃,寺毁僧散,寺庙内的钟声冷冷清清,烟火熄灭。
五代十国
吴越王钱缪时,该时期的摩崖石刻,佛像塑造、佛经雕刻特别丰富,寺字园林、佛塔经幢随处皆有。学佛习禅之人日渐增多,佛门禅坛的诗词文章层出不穷。
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吴越王钱弘仿曾扩建灵隐寺为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一时间僧众三千之多,常有异邦僧侣前来取经。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吴越王钱弘从奉化请来高僧延寿主持灵隐寺,新建僧舍五百余间,建石幢二座。东建百尺弥勒阁,西有只园,共有殿宇房舍一千三百余间,廊庑曲折萦回,自山门左右连接方丈,称寺为"灵隐新寺"。
北宋
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改灵隐寺为灵隐山景德寺。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赐名"景德灵隐禅寺"。
天圣八年(1030年),因灵隐寺斋僧施粥的需要,将位于杭州、秀州(今嘉兴)两地良田一万三千佘亩,赐与灵隐寺作为庙产。
景佑二年(1035年),住持延珊将凿制于开宝二年(969年)置于吴越王家庙奉先寺(现已废)的经幢两座移至灵隐寺天王殿前。
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赐御绣《观音心经》二卷、《回銮碑》及飞白黄罗扇等御用之物。
庆历年间,丞相韩琦、参政欧阳修等奏赐契嵩所著书《传法正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传法正宗论》三书(合称《嘉佑集》)和《辅教篇》等人藏。末仁宗准奏下旨传法院编人《藏经》,并赐契嵩“明教大师”的称号。自此之后,灵隐寺名闻遐迩,海内外佛教信徒纷纷前来探求佛法。当时的灵隐寺已成天下禅宗圣地。
南宋
绍兴五年(1135年),将灵隐寺改为“灵隐寺崇恩显亲禅寺”。高宗和孝宗时常到灵隐寺进香,闲暇之际,挥洒翰墨。宋理宗把显亲禅寺原有的大雄宝殿改名为“觉皇殿”,另外赐书“妙庄严域”四字。
乾道八年(1172年),宋孝宗亲临灵隐,宣慧远奏对,又赐号“瞎堂禅师”,改法堂名为“直指堂”,又赐瞎堂禅师“直指堂”印。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灵隐寺仿净慈寺建"田字殿",塑五百罗汉。
元
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宋理宗赐号的"觉皂殿"蠹朽倾颓,重修,历时四年,于元仁宗皂庆元年(1312年)竣工落成。
元顺帝至正十九年(1359年),寺毁于兵火,损失惨重,尽管住持辅良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重修,但仅建了方丈室与伽蓝堂,灵隐寺的盛况已不再。
明
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把灵隐寺住持见心来复召京说法,轰动朝野,四众归敬。明太祖亲封他为"十大高僧"之一,授以金褴袈裟,并命他撰"正心"、"崇本"、"观道"、"敬贤"四箴。
明代初创之时,崇尚佛法,不久,就以整顿为名,对各寺庙采取种种限制的措施。灵隐寺僧十白"法难"惨剧再一次降临,便主动把宋时朝廷所赐的杭、秀(今嘉兴)两州庙田一万三千亩交还朝廷,以免灭顶之灾。灵隐寺僧的这种做法,深得明太祖赏识,所以他把其中的部分田地赐还给灵隐寺。洪武三年(1370年),灵隐寺失火,损失较重。
洪武十七年(1384年),住持慧明重建了觉皇殿,改寺名为"灵隐禅寺"。因一时资金不足,佛殿内的佛像直到永乐元年(1403年)才增塑完毕,由僧善才募施装修大佛诸天及诸供具。觉皇殿总是多灾多难,至宣德五年(1430年),觉皇殿再次毁于火。
宣德七年(1432年),由住持昙缵建左右翼门和面壁轩,继由住持良阶重建觉皇殿。
正统十一年(1446年),寺僧弦理建直指堂,堂额为张即之所书。这时,寺内已恢复建有弥勒阁、莲峰阁、千佛殿、延宾水阁,望海阁及白云庵、松源庵等,稍具旧时规模。
隆庆三年(1569年),灵隐寺全寺均毁于雷火,仅剩直指堂。
万历十一年(1583年)冬开始重修灵隐寺,历五年而成。大殿仿唐而建,用平头柱四十八,石柱十六,改觉皇殿为"大雄宝殿"。
万历十八年(1590年),重建理公塔,并在正殿塑五百罗汉涌壁。在弥勒阁旧址建三藏殿,其后为直指堂、方丈室。方丈室左为妙应阁,右为选佛斋,张瀚为之撰记。
崇祯十三年(1640年)灵隐寺遭灾祸,全寺失慎于火,除大殿、直指堂等殿幸免于难外,其余悉付祝融之口。
清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杭州时,驾幸灵隐寺。当时的住持是谛晖,请康熙皇帝题一块匾额。康熙亲书"云林"二字,灵隐寺遂改名为"云林禅寺"。之后,康熙皇帝在三十八年(1699年)、四十二年(1703年)、四十四年(1705年)又三至灵隐,均有记游诗文留下。
乾隆初年,住持巨涛,嗣法谛晖,博涉群书,于佛学造诣颇深,为朝野所重。当时的光禄少卿扬州的汪应庚来游灵隐,与巨涛一见如故,捐资重修大雄宅殿及其他殿、堂、阁、轩、楼、亭等数十处,又补饰五百罗汉,修理合涧桥、龙泓洞、鹫峰径等,总共用去费用二万余两银子。从乾隆六年(1741年)十月至乾隆九年(1744年)十月,历时三年。
乾隆年间,乾隆帝分别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二十二年(1757年)、二十七年(1762年)三十年(1765年)、四十五年(1780年)、四十九年(1784年)六次驾幸灵隐,都有诗留下,刊刻于石。
嘉庆二十一年(816年)秋,灵隐寺毁于火。这次的修复工程,自清道光三年(1823年)七月七日始,至道光八年(1828年)四月十六日止,共用银十三万七千余两,使得灵隐"还灵鹫之壮观,复名山之胜景"。
道光十四年(1834年),阮元为浙江巡抚,对灵隐关照有加。他主持刻朱熹、翁方纲等集成,议藏灵隐,故建了"灵隐书藏"。
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入杭州,大多寺宇被毁,灵隐寺仅存天王殿与罗汉堂。灵隐书藏中的珍贵藏物大量流人民间乃至湮没。
宣统二年(1910年),昔征重建大雄宝殿,高十三丈五尺。建殿木料是清廷从美洲购买而得,原系修理颐和园的,因时局不稳,无法整修,故而南运杭州,修建灵隐。
民国
民国六年(1917年),建大悲阁。
民国廿五年(1936年)冬,罗汉堂失火被毁,前代所遗之物,仅存天王殿中的木刻韦驮像。
民国廿六年(1937年)十一月,日本侵略军进入杭州,灵隐寺内的客堂、伽蓝殿、梵香阁及东山门,因夜半失戒于火而被毁。
建国后
解放之后,由于灵隐寺大殿遭受白蚁蚀蛀,大殿正中部分倒塌,佛像被压毁。1952年夏,由民政厅组成"杭州市灵隐寺大雄宝殿修复委员会"主持修复工作,由政府拨款,经两年多时间,大殿竣工。有关大殿佛像的塑造问题,也得到时任总理周恩来的亲自批示。
1975年,经国务院批准,于当年11月开始进行全面整修,共耗资130余万元。寺内佛像,全部贴金,石塔与经幢等进行保护性整修,并对飞来峰造像进行修补。这项修复工程于1980年结束。
1982年,实行"双轨制",对外有"十方丛林制",内部实行民主管理,成立寺庙管理委员会。经费来源方面,通过实行"门票制"(香花券)。
1987年实施的《灵隐寺总体规划》(即十年规划),在杭州市佛教协会支持下,监院根源、继云、体严率两序大众,并得到海内外众多佛弟子的护持与关心,全面整修了大雄宝殿,将佛像进行了重新贴金工作。
1998年,木鱼法师出任灵隐寺方丈,他引领一些有才识的僧众骨干,充分发挥佛教的优良传统,按"伽蓝规制",纵深布局,完善古刹的庄严氛围,重建了藏经楼。
灵隐寺和金山寺是什么关系
没有任何关系。灵隐寺是济公灵隐寺位于今浙江杭州西湖西北的北高峰下、飞来峰前,别名云林禅寺。金山寺是白娘子。金山寺位于今江苏镇江市区西北的金山上,始建于东晋,高四十四米,周长五百二十米,距市中心三公里。金山寺布局依山就势,使山与寺融为一体。
灵隐寺供奉的谁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
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灵隐寺是著名的杭州旅游景点之一,也是中国佛教著名的“十刹”之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灵隐路法云弄1号。
灵隐寺三大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天王殿正中面朝山门的佛龛供奉弥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团,笑容可掬;背对山门的佛龛灵隐寺供奉的是佛教护法神韦驮雕像,像高二米半,头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
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贵遗物,已有700多年历史,很具观赏价值。
天王殿两侧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个个身披重甲。
其中两个形态威武,两个神色和善,俗称四大金刚。
大雄宝殿原称觉皇殿,单层三叠重檐,气势嵯峨,重檐高33.6米,十分雄伟。
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释迦牟尼莲花坐像,造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颔首俯视,令人景仰,这是中国最高大的木雕坐式佛像之一,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艺术作品。
正殿两边是二十诸天立像,殿后两边为十二圆觉坐 像。
大殿后壁有“慈航渡”、“五十三参”海岛立体群塑,共有佛像150尊,正中为鳌鱼观音立像,手执净水瓶,普渡众生,下塑善财童子及其参拜观音故事,善财童子参拜名师53位,第27参拜见观音得道成佛。
观音两侧为弟子善财与龙女,上有地藏菩萨,再上面是释迦牟尼雪山修道的场景:白猿献果、麋鹿献乳,整座佛山造型生动,很有艺术价值。
灵隐寺的原释迦牟尼佛像,于1949年大雄宝殿正梁因白蚁蛀空倒塌时被毁。
现在这座佛像是在1953年重修寺宇时,由中国浙江美术学院的雕塑家和民间艺人们采用唐代禅宗佛像为蓝本共同精心设计的。
佛像高十九点六米,比原先的释迦造像高一倍多,用近百块香樟木雕成。
佛像造型端庄凝重,气宇轩昂,低眉细目,极具风采。
药师殿为近年重建,殿中供奉药师佛像及日光天子、月光天子。
殿左,有重建的罗汉堂,陈列五百罗汉线刻石像。
巍巍殿宇,森森古木,伴随着一批珍贵文物古迹。
天王殿前左右各有石经幢一座。
两经幢都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建,时大宋开宝二年己巳岁闰五月》题记。
大雄宝殿前月台两侧各有一座八角九层仿木结构石塔,塔高逾七米,塔身每面雕刻精美,经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生前考定,两石塔亦雕造于吴越末年。
据说建于公元969年。
灵隐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贝叶写经、东魏镏金佛像、明董其昌写本《金刚经》、清雍正木刻本龙藏等等,都是弥足珍贵的宝物。
普陀山灵隐寺是两个地方吗
普陀山灵隐寺是两个地方。
灵隐寺,中国佛教古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
灵隐寺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构成。现任方丈是光泉法师。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杭州湾南缘,舟山群岛东部海域,地处北纬29°58′3″—30°02′3″,东经122°21′6″—122°24′9″,相传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
普陀山地形呈菱形状,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12.52平方千米,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南北长8.6千米,东西宽约3.5千米,岸线长30千米。
中部佛顶山天灯台最高,海拔291.2米,向四面延伸,西为茶山,北为伏龙山,东为青鼓垒山,东南为锦屏山、莲台山、白华山,西南为梅岑山,主峰均在100至200米间,连绵起伏。
浙江省杭州市的灵隐寺就是济公和尚的传说地吗?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了。许多人为了缓解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总想找一处静谧的景点洗涤一下心灵。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古代寺庙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眼中。风景如画的江南自古就有许多寺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最好的明证。在这些寺庙中,灵隐寺可谓是家喻户晓,尤其是当年游本昌老师的《济公》热播时,更是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灵隐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是一处风水宝地。它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距今约1700年,历史悠久。它的占地面积为87000平方米,宋朝时被赞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朝时,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康熙亲赐“云林禅寺”。
围绕在灵隐寺身上的传奇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这座纯正的中国寺庙居然发源于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他在咸和初年来到杭州,见此地风光秀丽,于是就在此地建造了灵鹫、灵隐二刹。
在灵隐寺上演的最为传奇的故事则是关于济公和尚的。李修缘家族世代修佛念经,与佛教有着深厚的渊源。所以,他出生以后就在村北赤城山瑞霞洞,跟随高僧瞎堂慧远学佛,最后直接皈依了佛教。
传说,当年重修灵隐寺需要大量的木头。济公主动揽下了任务,可是揽下任务之后却没有见到济公行动,大家都很困惑。等到了截止日期时,济公把大家叫到井边,只见一根根木头都从井中涌了出来。现在的灵隐寺中仍有这口井,它被命名为了"运木古井"。
虽然这些都是神话传说,但是灵隐寺中的悠悠古韵与景色确实值得一赏。深厚的人文底蕴使这里堪比一座文化宝库,天王殿上的“云林禅寺”匾额,是清朝皇帝康熙御笔所题;大雄宝殿前的石塔、天王殿前的石经幢都是五代十国吴、越时的遗物;寺内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贝叶写经、东魏镏金佛像、明董其昌写本《金刚经》、清雍正木刻龙藏等珍贵宝物。
建在山林中的灵隐寺到处弥漫着静谧的气息,漫步其间,清新的空气从四面八方涌来,将心灵洗涤。依山而建的古寺还保留着清代的神韵,气势恢宏的大雄宝殿高达33.6米,只比天安门城楼低0.1米,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十分罕见的。
风光旖旎,柔情似水的景区却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吐槽。因为它的门票收费制度实在是令人不敢苟同,进入飞来峰景区需要花45元的门票,进入灵隐寺还需要再花30元的门票。如果你只想去灵隐寺,也必须买飞来峰的门票。这种售票方式令许多网友吐槽,你觉得合理吗?
灵隐寺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它位于风景幽美的西湖西侧,面对飞来峰,背靠北高峰,是江南有名的古寺之一。
东晋咸和年间(326年),印度僧人慧理和尚来杭时见该处峰奇山秀,溪水淙淙,确认是“仙灵所隐”之地,故建寺,并取名为“灵隐”。这所已有1600余年的古刹,在五代吴越(10世纪)时为全盛时代,相传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拥有房屋一千三百余间,僧人三千余。
现有的灵隐寺是19世纪以来多次修整重建的,其主要建筑物有天王殿,及单层三垂檐、高达33.6米的大雄宝殿,大殿内有一高达19.6米,用24块香樟木雕塑而成的如来佛像,大殿两侧有两座八角九层仿古结构的北宋建隆元年(960年)的石塔,天王殿前也有两座建于宋开宝二年(969年)的石经幢,是重要的古代文物。
灵隐寺名字由来是什么?
浙江杭州的灵隐寺是我国东南一带的有名寺院。此寺一名云林禅寺,位于北高峰与飞来峰之间。寺创建甚早,据《灵隐寺志》记载,此寺“创于咸和元年(326)竺僧慧理,山门始榜曰‘绝胜觉场’,仙翁葛洪所书,正殿曰觉皇殿……宋景德四年改景德灵隐禅寺”,明初重建,改名灵隐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