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前一天的气温与当天气温,湿度有关,通常8点左右能开。

铃兰,又名君影草、山谷百合、风铃草,是铃兰属中唯一的种。原产北半球温带,欧、亚及北美洲和中国的东北、华北地区海拔850到2500处均有野生分布,多生于深山幽谷及林缘草丛中。也有以铃兰为名的日剧,一些动漫、游戏、轻小说中也有以铃兰为名的角色。

铃兰为百合科多年生球根花卉。植株矮小,高20厘米左右具有,多分枝的根茎。叶2到3枚,基生,卵圆形,具光泽;花钟状,下垂,总状花序,着花6到10朵,乳白色;浆果暗红色,有毒。铃兰株形小

铃兰花一般几点开放?

铃兰花,一般在初夏5至6月份开花,上午开花。

铃兰,是百合科、铃兰属植物。

铃兰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全部无毛,高18至30厘米,常成片生长。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至20厘米,宽3至8.5厘米,先端近急尖,基部楔形;叶柄长8至20厘米。

花葶高15至30厘米,稍外弯;苞片披针形,短于花梗;花梗长6至15毫米,近顶端有关节,果熟时从关节处脱落;花白色,长宽各5至7毫米;裂片卵状三角形,先端锐尖,有1脉;花丝稍短于花药,向基部扩大,花药近矩圆形;花柱柱状,长2.5至3毫米。浆果直径6至12毫米,熟后红色,稍下垂。

种子扁圆形或双凸状,表面有细网纹,直径3毫米。花期5至6月,果期7至9月。

铃兰花性喜半阴、湿润环境,好凉爽,忌炎热乾燥,耐严寒,要求富含腐殖质壤土及沙质壤土。生阴坡林下潮湿处或沟边,海拔850至2500米。

铃兰和丁香不能放在一起,否则丁香花会迅速萎蔫,即使相距20厘米,如把铃兰移开,丁香就会恢复原状;

铃兰也不能与水仙花放在一起,否则会两败俱伤。

铃兰植株矮小,幽雅清丽,芳香宜人,是一种优良的盆栽观赏植物,通常用于花坛花境,亦可作地被植物,其叶常被利用做插花材料。有乳白、粉红和斑叶等品种。入秋时红果娇艳,十分诱人。

由于所有花朵都向下绽开,当切花使用时,应以细铁丝和透明胶带特别处理,让花朵看起来比较明显。

铃兰功效温阳利水、活血祛风。

铃兰是什么时候开花

每年的5月6月,果期7-9月。

铃兰原产北半球温带,中国的东北等处均有野生生长,花是钟状下垂,呈白色,清新动人。铃兰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铃兰花是一串串的悬挂在花茎上,花开有淡淡的清香。

铃兰是一种名贵的香料植物,它的花可以提取高级芳香精油,它的全草可入药,花朵莹洁高贵,精雅绝伦,香韵浓郁,是很好的观赏植物,铃兰落花在风中飞舞的样子就像下雪一样,因此铃兰的草原也被人们称为银白色的天堂。

扩展资料:

铃兰的生活习性

铃兰性喜凉爽湿润和半阴的环境,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阳光直射也可繁育开花。极耐寒,忌炎热干燥,气温30℃以上时植株叶片会过早枯黄,在南方需栽植在较高海拔、无酷暑的地方。

喜富含腐殖质、湿润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忌干旱。喜微酸性土壤,在中性和微碱性土壤中也能正常生长。夏季休眠。

铃兰的作用价值

观赏价值:铃兰是落叶林下、林缘和林间空地及建筑物背面最好的喜半阴的地被植物。也可与其它花卉配置于花坛和花境;铃兰植株矮小,幽雅清丽,芳香宜人,是一种优良的地被和盆栽植物。有乳白、粉红和斑叶品种。入秋时红果娇艳,十分诱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铃兰

铃兰花一天中什么时候开放?

铃兰也称山谷百合、风铃草、君影草,是铃兰属中的唯一种。植株全部无毛,常成片生长。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花白色,浆果,熟后红色,稍下垂。种子扁圆形或双凸状。常生于阴坡林下,耐寒,喜阴凉、湿润的环境,忌炎热。

栽培技术

技术方法

繁殖一般都用分株法,宜在秋天连根茎用利刀切割便可。

以分割根状茎及根茎末端的小鳞茎繁殖,春秋季均可,以11月最好。其根茎上有大小不等的幼芽,秋季地上部枯萎后掘起根状茎,将每个顶芽带一段根茎剪切下来栽植,就能成一新株。肥大的芽分株后翌年春可开花,小的需隔1年后开花。秋季从红熟的浆果中洗出种子,可直接播在露地的苗床上,第二年春天发芽。只要有适当的阴凉条件,就会以散布根茎的方式迅速繁殖。遮荫以及潮湿肥沃的土壤是栽好的重要条件,以含腐殖质及砂质土壤为理想。常在春、秋两季切分根状茎或萌芽切成段另行栽培,即分株繁殖。种植地以深耕肥沃为好。3~4年后换地再栽,或与其他花卉轮作。栽植株行距25~30厘米,每丛2~3个芽,覆土深5~6厘米。生长期应经常保持土壤疏松湿润,早春和秋末各施一次充分发酵的追肥。

开花前有适当阳光,花后较耐荫蔽,秋末落叶后,供促成栽培时,割取根冠,置2~3摄氏度室内,经2~3周低温处理,取出上盆置背风向荫处,于所需花期前5周移入12~14摄氏度温室中,适当浇水并置暗处,经10~15天后逐渐向光处,室温升至20摄氏度,底温22摄氏度,并增加浇水和追肥,经3周便可开花。促成栽培如不给低温和黑暗,常不萌发或虽萌发而花葶与叶生长不整齐,有碍观赏。栽植覆土5厘米以上,栽后浇透水。春季萌发后,每15天追肥1次,天旱时注意浇水,花茎抽出后停止施肥;花凋谢后及时剪去花梗,再追翠姆肥1~2次。晚秋地上部枯萎后,覆盖腐叶、牛粪,保护根茎及其休眠芽露地越冬。地栽需每隔3~4年分栽一次。盆栽多选择肥装而硕大的根茎芽,每盆栽4~5个芽,需每年换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