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叙事时间”,也叫文本时间,只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即叙述故事的过程。

2、探索通过一系列学术活动逐渐酝酿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方法,这种新理论就被称作“叙事学”。

叙事时间的概念和内容

叙事时间 一、何谓叙事时间 叙事时间也许是与小说叙事相关的许多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一方面小说的叙事,本身就是在一个时间过程中完成的,这使小说存在一个"叙述时间"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小说所叙述的故事也毫无疑问地是一个时间过程中的存在,这里又有了一个"故事时间".对于小说家来说,"故事时间"决不是那个现实中无终无始流逝着的、不可人为改变的的物理时间.为了实现某种美学的目的,它可以被伸长或者缩短,也可以被打断再重新连接,甚至还可以被休止.那么叙事时间就包含了对"叙述时间"和"故事时间"的处理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 叙事时间的问题是现实时间与小说时间的问题,它关涉到讲述时间与被讲述时间.现实时间与小说时间不同,二者之间不一定存在同步对应关系.同时,小说时间又不再仅仅是指被讲述时间,它包括讲述时间与被讲述时间.讲述时间与被讲述时间,把被描述世界的时间与描述这个世界的话语时间区别开来.这就突破了讲述时间的单向性和一维性,改变了都是由头说起、从头到尾的老格局,讲述时间可以打乱故事时间,与现实时间不同步进行,运用顺、逆、倒、插多种方法,重新排列组合;改变了历时性线状叙事的单一格局,开创了共时性立体性叙事的新方法,使从空间角度组织材料成为可能,开拓了小说表现的新的空间. 一般来说,小说可以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即按照"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次序一致的原则来讲述故事;也可以打乱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将事件安排在一个新的、人为的时间次序中来讲述.这是小说处理时间次序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前者或许是最简单方便的讲故事的方式.但是,多数小说家,特别是现代小说家,往往更倾向于采用后一种方式.究其原因,也许一部分要归之于保持"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的一致的困难.事实上,要使小说的"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完全吻合,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同时,也是更重要的,小说家为了凸现故事的某种特殊的含义,或者为了取得某种特殊的叙事效果,往往要打断生活的"自然"接续,将事件重新组合.这一过程,也总是通过重新安排叙事时间来完成的

如何理解叙事时间?

如何理解叙事时间

我们通常将各种复杂的时序关系,分成两种状态:逆时序和非时序。

逆时序是一种包含多种变形的线型时间运动。也就是说,尽管故事线索错综复杂,时间顺序前后颠倒,但仍然可能重建一种完整的故事时间。

(一)逆时序

逆时序主要研究三种时间运动轨迹:闪回、闪前、交错。

闪回又称倒叙。闪回又分为外部闪回,内部闪回,混合闪回。外部闪回叙述的是开端时间之前的故事,内部闪回叙述开端时间之后的故事,混合闪回则是外部闪回与内部闪回的结合,幅度从开端时间之前一直延续到开端时间之后。这三种闪回在时间上的区别显而易见。《红高梁》中爷爷和奶奶那传奇般的爱情故事属于外部闪回,因为它显然在“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之前。外部闪回是对往事的回溯,这种追叙不仅扩展了故事的时空,而且省掉了一些不必要的叙述,使结构更加紧凑。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中对爱玛儿时在修道院度过的那段岁月的回顾属于内部闪回,因为那段经历是在小说开端时间一查理进入新学校的第一天之后,修道院里度过的那些日子,并且这段岁月对爱玛的一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内部闪回中叙述的多是现时叙述-时难以顾及和遗漏的事件,但又是应该

和必须交待的。梁晓声的《雪城》中返城知青们的一段段回忆可称为混合闪回,他们从返城后的遭遇一直追想到北大荒的生活,而小说开端时间则是1979年12月26日,这一天一列满载北大荒返城知青的火车驶进A市。这种混合闪回已接近交错的边缘。这种以开端时间为基点对闪回的区分其价值在于把握叙事文的情节运动,是直线发展,还是来回往复,由此揭示出情节发展的曲线轨迹。

闪前又称“预叙”,指叙述者提前叙述以后将要发生的事件。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就是一一种闪前,故事的结局在篇名中就预告了。

闪前不同于暗示。闪前一般有明确的提示,是对后来事件的预先叙述,它通过时间上的指向性以引起读者的期待。而暗示大都含糊其辞,可视为后来事件的某种心理准备,读者只能在回味中领悟其中的含意。话本小说《闹樊楼多情局胜仙》中当范二郎跟踪周胜仙回家时,说书人指出:“因这一去,引起了一场没头脑的官司”,明确预示了此事将引发的后果,读者因此而关注下文。这是一种闪前。《水浒》五十一回吴用对李逵的一番关照则与此不同。李逵奉宋江之命杀死了沧洲知府的小衙内,引起朱仝性发,李逵不得不暂留在柴进庄上,此时吴用吩咐道:“你且小心, 只在大官人庄上住几时,切不可胡乱惹事累人。”当读者读到李逵打死殷天锡,惹得柴进下牢,引来梁山好汉攻打高唐州一大段事来时,再回想“切不可胡乱惹事累人”一句就感到饶有意味。正如金圣叹所批,“每于事前先逗一线,如游丝惹花,将迎复脱,妙不可言”0。这种“游丝惹花”的闪烁之词就是一种暗示, 它缺乏明显的时间标志和对 事件的预告,只是有意无意中露出下文的波澜。

交错 即闪回闪前的混合运用。在叙事作品中,叙述时间的事轨迹有时并不是清晰 可见的,过去、现在、未来常常错综复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