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须要承认我国的民用航天已经开始发展。随着军民融合逐步推进,民用商业航天相关领域也在逐渐放开,市场需求也将不断增长,国内目前还未看到商业航天公司有清晰的商业模式,未来国家肯定会出台更多鼓励的政策支持商业航天的发展。原来只是中科院、长光、科工集团的公司开始造卫星,目前低轨小卫星已经进入了乱战期。私营公司确实在近些年间迅猛的发展,私人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此类业务的发展。

什么是风马牛一号?

风马牛一号卫星发起者、御风资本董事长冯仑宣布,2018年2月2日,风马牛一号将搭载长征二号丁火箭在酒泉发射。风马牛一号是全世界第一颗全景卫星。

风马牛一号卫星20日在新榜大会举行了启动仪式,卫星发起者、御风资本董事长冯仑宣布,2018年2月2日,风马牛一号将搭载长征二号丁火箭在酒泉发射。也是国内第一颗私人卫星。这颗卫星配备了4K高清全景摄像头,可以360度呈现太空高清照片;同时,它拥有可承载用户原创内容的数字空间,能与大众进行互动。卫星入轨后,将每天过境中国三次,实现与地球的实时传输。

冯仑有很多标签,一个最为人熟知、他也最为认可的身份是地产商人,他和潘石屹、王功权、易小迪、刘军、王启富曾在1991年共同创立海南万通,这六人也被称为“万通六君子”。六人此后散作满天星,各自在地产、投资等领域发展,而冯仑一直守着万通,直到2014年彻底退出。

冯仑的另一个标签则与他开公号、写文章、出书等等有关,他的“冯仑风马牛”也被认为是头部的内容创作者之一。在1月19日新榜主办的内容创作大会上,他压轴出场,花了二十分钟讲他对内容创业的理解。其中一个环节,就是他宣布自己投资的卫星马上就要发射。

怎样确定做卫星的?

冯仑:这事已经一年半了,我刚开始想发卫星的时候,看了很多资料,看别人怎么发,挺高兴的。结果看的越来越多以后,加上你去报批,慢慢现在算是习惯了。但是还是很兴奋。

在中国,我发现在民间是几乎是没有做这个的。做火箭的有,但做火箭完全没法挣钱。我也参与了其中一家小火箭公司,但是大部分都是花钱的。

所以对国内航空航天事业、产业、公司做了解以后,得到印象第一是这完全是国有,民间几乎没有。第二全部都是花钱的,几乎没有人去考虑商业的东西。第三跟国际先进还是有很大差距,这就是我得到的判断。

后来我们确定做卫星,我们作为一个媒体聚焦在卫星上下功夫,跟各种卫星公司来研究在卫星上能创造什么样的功能,在其他手段产生不出来的内容,这样创造一种新的内容,新的传播方式

这个过程中有哪些超出自己预期的?

冯仑:就是审批,我没想到批这么多。

4K高清直播这个功能为什么没有加入进来?

冯仑:主要是和发射的时间没法匹配,因为发射有点像车上一共带八个人,七个人都坐好了,你要不上车就没你事了,等下班车还不知道啥时候,所以我们赶紧上去,先发了再说。

然后我们再去跟有关部门慢慢讨论,比如说要直播,要很多地面站来配合,要批你专门的频道、波段,又是一大堆事。另外直播本身要牌照,至少有三四个地方要批。

围绕这个卫星的运作和商业模式是怎样的?

冯仑:我们第一个卫星现在是还亏一点,但是第二个一定会赚钱。

我们其实还是要创造出独特的内容和体验,然后和手机连起来,这才能成为一个商业模式。

现在我们实际上就是让你去直接体验太空中的一些场景,这个应该是最吸引人的,是我们主要的方向。通过卫星,创造独特的内容,加上独特的传播方式,就建成了护城河,其他人就没法跟我们竞争。

另外,地球上每年400万新去世的人,还有到期后200万需要再寻找新墓地的总共600万,如果再新发一个卫星,把基因放在一个智能的盒子里,拿起手机就可以看到上面亲人的视频,通过智能技术,相当于在打电话一样,我们也委托人在研究。

我们为了激发这种创造性,从今年开始每年开一次风马牛大会,把全世界奇思怪想的怪人邀请来,把大家一些奇怪的、特别超乎常人的想象内容

收集起来,再通过我们的媒体传达出去,这也是我们独特的一个内容。

风马牛作为一个媒体来说,它一定要有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而且有自己独特内容的生产方式。

卫星未来的长期发射计划会是怎么样的?

冯仑:发射计划跟我们的内容和商业模式有关。因为我们毕竟是企业,我不是拿着钱打水漂玩的。如果我们新的内容生产和商业模式,

最后判断在经济上有价值,能收回或者能有一部分盈利,我们马上就可以发(卫星),因为现在我们已经跑通了这条审批道路。

未来整个事情都取决于商业模式。如果商业模式走不通,你发上去就死了、没了,那这玩意就成了消费行为了。

国外有很多小微型公司,微小卫星会形成组网,形成一个特别大的故事,您会这样做吗?

冯仑:我不是说只有靠卫星来创业,我也不融资,因为我们有别的事业,所以我们只是说把它放在媒体这个板块,尽量用卫星创造独特内容和传播的一个壁垒。

你发射卫星的使命是什么?

冯仑:发射一个卫星其实是在拓展媒体的技术,从媒体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我们一直觉得内容的生产取决于技术、体制、商业模式,

在技术上如果能通过卫星来为每一个人提供一种新的内容体验和传播模式,我觉得是很不错的体验。

目前因为审批还有一些限制,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事现在没有做成。原来想做太空直播,比如直播陨石或者某个天文现象。

所以发一颗卫星,实际上就是在探索内容,通过一种技术带给我们新的体验、新的感受以及对世界新的认识。

但目前一些审批的原因,没有做到这么多,但是我们会继续再努力,一号之后我们还会继续再发。

也许第二个卫星,我换一个地方发射,可能就能看直播了,我再开发一个APP给你,比如说一块钱看一分钟,

我们当时就想,要是有一千万人看,我就赚钱了。

私人卫星发射有何意义?

2018年是航天产业的一个风口。随着国内军民融合的提出,航天产业逐步进入政策密集期,火箭和卫星领域开始向民营资本放开,已有多家国内商业航天企业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迅速崛起。“风马牛一号”从应用层端探索卫星应用的商业模式与应用场景,并将卫星应用于教育、媒体、公益等多个方面结成,成为其中的有益探索。

相比在美国已经出现的运载或观测星座的成熟商业航天项目,国内相关领域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每年国内发射的卫星当中有7成左右是政府主导或军用,但随着军民融合逐步推进,民用商业航天相关领域也在逐渐放开,市场需求也将不断增长。

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付志恒:过去卫星称作皇冠上的明珠,现在已经进入平民了,国内来讲目前还未看到商业航天公司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在未来国家肯定会出台更多鼓励的政策来支持商业航天的发展。

全球风投疯狂注资民用商业航天这是要“发”啊?

风马牛卫星一号的背后,是商业航天越来越多受到全球关注,全球以及中国的卫星、火箭公司陆续冒出。一份机构报告显示,去年全球近120家风投为商业航天公司提供了39亿美元的投资,创下了历史记录。在这些投资者中,包括了软银集团孙正义、SpaceX创始人马斯克、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等商业大佬。

风马牛一号卫星将开始发射是真的吗?

风马牛一号卫星20日在新榜大会举行了启动仪式,卫星发起者、御风资本董事长冯仑宣布,2018年2月2日,风马牛一号将搭载长征二号丁火箭在酒泉发射。

风马牛一号是全世界第一颗全景卫星,也是国内第一颗私人卫星。这颗卫星配备了4K高清全景摄像头,可以360度呈现太空高清照片;同时,它拥有可承载用户原创内容的数字空间,能与大众进行互动。卫星入轨后,将每天过境中国三次,实现与地球的实时传输。

风马牛一号卫星的成功离不开中国迅猛发展的民用航天技术,它也致力于公益活动和航天教育,形成良性循环。风马牛团队将独家开发一套用于卫星信号接收的硬件设备,并与国内顶尖的青少年航天教育机构合作,打造一系列基于卫星信号接收的课程与兴趣活动,激活大众、特别是少年儿童对航空航天事业的兴趣,让卫星所产生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