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题书斋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上联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多许。比如画兰竹易流于枝蔓,应删繁就简,使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

下联主张要“自出手眼,自树脊骨”,意为不可赶浪头、趋风气,必须自辟新路,似二月花,一花引来百花开,生机勃勃,也就是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是什么意思?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意思是去掉删除繁杂部分使之趋于简明如同三秋之树,不赶潮流自辟新路一如二月红花。

出处:清代郑板桥题书斋联《赠君谋父子》:“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百过眼寸阴求日益;关心万姓祝年丰。阶下青松留玉节;夜来风雨作秋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译文:多读诗书开拓自己的眼界,不要去管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修养神性。时间转眼即逝要把握时间争取每日进步,关心百姓的安乐祝愿年年丰收。

台阶下的青色松柏留下类似于玉制的符节度般的纹路,夜晚的风雨声提示秋天的来临。去掉删除繁杂部分使之趋于简明如同三秋之树,不赶潮流自辟新路一如二月红花。

扩展资料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赏析: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是郑板桥艺术创作的一种心得。在里郑板桥总结出“删繁就简”、“领异标新”两个创作规律,而前者又成为后人常用的成语。

上联“删繁就简三秋树”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多许,比如画兰竹易流于枝蔓,应删繁就简,使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

下联“领异标新二月花”主张要自出手眼,自树脊骨,不可赶浪头、趋风气,必须自辟新路,似二月花,一花引来百花开,生机勃勃,也就是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

标新立异二月花全诗

“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是郑板桥为自己书斋所题的对联。 它的意思是不赶潮流、不媚世风,自辟新路,一如二月红花,冰清玉洁,独领 风骚。郑公诗品俱佳,我心仰慕之至。
上联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胜多。比如画兰、竹易 流于枝蔓,应删繁就简,使之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下联主 张要 “自出手眼,自树脊骨”,不可赶浪头、趋风气,必须自辟新路,似二月 花,一花引来百花开,生机勃勃。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1]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出自那?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出自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的《赠君谋父子》。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意思:不赶潮流、媚世风,自辟新路,如二月红花,一花引来百花开,冰清玉洁,独领风骚。

郑板桥先生作为一代书画大家和文坛领袖,是会生活、会工作的典型,将诗融入生活,将生活过成诗,淡泊名利;在水墨丹青的世界里寻找灵魂的寄托;严谨治学,在书山文海的世界里找寻灵魂的栖息。

扩展资料:

《赠君谋父子》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赠君谋父子      清代 郑板桥

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过眼寸阴求日益;关心万姓祝年丰。阶下青松留玉节;夜来风雨作秋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翻译:多读诗书开拓自己的眼界,不要去管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修养神性。时间转眼即逝要把握时间争取每日进步,关心百姓的安乐祝愿年年丰收。

台阶下的青色松柏留下类似于玉制的符节般的纹路,夜晚的风雨声提示秋天的来临。不赶潮流、媚世风,自辟新路,如二月红花,一花引来百花开,冰清玉洁,独领风骚。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是什么意思

意思:做事应该去掉繁复,留取简单,如同秋天的树木一样,只有主干,没有细枝密叶;如同二月的花朵一般,有着无限的生机。

道理: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多许。比如画兰竹易流于枝蔓,应删繁就简,使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下联主张要“自出手眼,自树脊骨”,不可赶浪头、趋风气,必须自辟新路,似二月花,一花引来百花开,生机勃勃,也就是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

三秋树:秋天的树木。

二月花:二月开放的花朵。

扩展资料

典故: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书斋里挂着的一副对联,同时也是他艺术创作的一种心得。在这副对联中,郑板桥总结出“删繁就简”、“领异标新”两个创作规律,而前者又成为后人常用的成语。

相传这是郑板桥写给学生韩镐的,韩镐非常好学,有一次向郑板桥请教为文之道,郑板桥就说:

‘韩镐啊,你的文章虽有文采,却比较冗长,好文章总是删繁就简,言简意赅。你的文章另一个不足是过于泥古,不能标新立异。作文以识见为主,见题立意,非识见高超不能切中要害。才、学、识三者,识尤为重要,有识才能不落俗套。你只要克服了这两个小毛病,就可以大有进步了。

郑板桥一边说着就一边展纸研墨,在书斋内提笔写下了上面这副对联。由于郑板桥是兴化人,祖籍苏州,同时在山东潍县做过官,而在做官前后,均居住在扬州,所以在以上各地都曾有过书斋,因此,郑板桥到底在哪个书斋内写了这副对联难以界定。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意思

这是郑板桥题书斋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上联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多许。比如画兰竹易流于枝蔓,应删繁就简,使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下联主张要“自出手眼,自树脊骨”,不可赶浪头、趋风气,必须自辟新路,似二月花,一花引来百花开,生机勃勃。也就是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