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与人类的身体机能结构息息相关。因为人类本是恒温动物,需要从外界获得热量来维持自身恒定的温度,所以自古以来的人们就将光明付给美好和正义,将隐晦付给负面。而从气象角度而言,温度对人们的情绪影响最大。研究表明:使人心情舒畅、感觉舒适的温度一般是20~22℃。当环境温度超过34℃时,人们就感到酷热难受,而且心情焦躁不安,易产生过激行为。环境温度低会令人萎靡不振。当室温降到10℃以下时,人们会感到沉闷,情绪低落。低于4℃时,人们的思维效率受到严重影响,工作质量下降,易出差错。

雨天、阴天人的心情会比较沉重,尤其是连续阴雨天,人会觉得烦恼消沉,情绪低落。特别是在湿气重的日子里,有较多的人会感到心情忧郁;而在暴雨前人们会异常活跃和兴奋,这是因为雷电可以增加大气中的负离子,负离子使人欢快。

晴天出现阳光的时候人的心情会比较愉悦,阳光对情绪确有益处。尤其是在春天或者初冬,相对温暖、温润的气候有利于人们精神放松,使人心境安静平和,头脑冷静,不易冲动。但夏季的暑热晴天,由于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差,极易造成情绪中暑”,即容易急躁,动作粗犷,出现一些反常的举动。

由此看来,气候与人的性格情绪息息相关,人们应根据天气、气候变化,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为自己的工作、生产和生活创造理想舒适的环境。

阴雨天为什么会让人感到心情低落?

阴雨天让人感到心情低落的原因主要是:

阴雨天缺乏阳光,导致体内的一些激素分泌不足,特别是多巴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大脑的兴奋度不够,表现在情绪上则是心情低落;

阴雨天空气湿度过大,呼吸系统的压力会增大,容易造成心理或者生理上的不适;

阴雨天光线偏暗,视觉感受不到明亮的光线,通过视觉给心理带来烦闷的感觉;

阴雨天人的活动范围有限,在有限的空间里让人产生烦躁的感觉,容易造成心情低落。

阴雨天心情低落的解决办法如下:

阴雨天的时候,将家里灯光的打开,制造一个明亮的环境;

在一个热闹的环境中做一些小游戏小活动,保证自己处于活跃状态;

阴雨天的时候,关好家里的窗户,减少室内空气湿度。

为什么阴雨天人的心情会不好呢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与他所生活地区的气候有直接关系———长期生活在热带的人,性格暴躁比较易怒。纬度高的寒带,气候寒冷、阳光变得稀有,是抑郁症的高发区。气候湿润、万物生机盎然的水乡,人会多情、反应机敏。而草原上的牧民为人豪爽、山区的人性格率直。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资料表明,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现象使全球大约10万人患上了抑郁症,精神病的发病率上升38%,交通事故也至少增加了5000次以上,究其原因,是全球气候异常和天气灾难超过了一部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精神治疗专家发现,人的情绪或多或少地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对天气变化,特别是坏天气的刺激反应强烈,表现出种种不适症状:疲倦、身体虚弱、健忘、眼冒金星、神经过敏、情绪低落、工作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降低、睡眠不好、偏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恐惧、冒汗、寒战、没有食欲、尿频、感觉器官障碍、肠胃功能紊乱、神经质、易激动、心跳加快、晕倒、痉挛、骨头疼痛、脊柱错位以及手术刀疤疼痛等等。那么他就可能得了“气象病”。

其实,在经济困难或战争期间,人们对天气感觉性的抱怨普遍比较少,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却呈增加趋势。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天气不很稳定,另一方面也可能归因于我们的现代生活方式——各种各样的身体和精神负担、紧张状态、睡眠和饮食习惯、烟酒消费、没有休养价值的度假、快速的工作节奏。这些因素使得环境压力增加,并使我们对自然影响的适应能力降低。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现代社会的文明病:气象病。有资料显示,这种病在发达国家约占总人口的50%-70%。

决定对天气敏感度的5个因素

一、性别———女性更敏感

女性对气象的变化更明显,她们比男性更常抱怨由于天气而引起的身体不适。调查发现,男女对天气感觉的差别在几乎所有年龄组都存在。这种差别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到妇女进入更年期时达到极大。60岁以后男女的反应差别又相应地变小了。

对于女性来说,最大的差别在于疲倦、神经质、睡眠、血液循环和植物神经紊乱、头痛、情绪压抑以及恐惧。总的来说,女性比男性对天气的变化更敏感,反应强度更大。

二、年龄———中年人的反应最强烈

年龄是决定天气变化强度的最重要的因素。即使婴儿和小孩也受到天气的影响。他们对气象因子的反应主要表现为情绪不佳、躁动不安、啼哭不已、爱吵架、疲倦、没兴趣玩耍、睡眠不好、拉肚子、呕吐和没有食欲等症状。

有资料显示,人对天气敏感度在一生中的前20年呈增加趋势。中年人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对天气变化有明显感觉,女性到了更年期,大约有一半的人会抱怨天气的影响。但到了60岁以后,对天气变化敏感的频率又开始下降到30%-50%之间。三、体质———一个尚在深入研究的方向

面对天气变化反应的强弱,应该与人的气质及体液有关。虽然至今人们仍然认为体质类型和天气的关系尚不确定,但过去几十年人们不断尝试发展一门主要建立在体质类型基础上并可应用于精神病学的生物气象类型学。

四、个性———怯懦的人要特别注意

假如你发觉自己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悲观厌世、自我否定、易怒、易激动、害羞、有人际交往困难、怯场、容易沮丧,你对天气变化的感觉往往比他人更强烈。

五、社会层次———处于“两头”的阶层惧怕天气变化

社会精英们和穷困潦倒一族都要小心了,因为这一高一低、处于社会两头的阶层,最容易受到天气影响,而中间阶层人士受到的影响最小。在出现不利天气的情况下,上层人士往往会有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疾病、疼痛感加强以及常见的不想工作等症状。底层人士常感觉到疲倦、精疲力竭、心脏和循环系统紊乱以及风湿病和断骨痛等症状。而中间阶层人士更容易抱怨疲倦和工作中出错。

天气能影响你到几度

专家认为,当寒潮袭击,或台风过境,或气温忽降忽升,或出现大风、大雾、阴雨天气等,如在健康人身上出现情绪抑郁,乏力身困、失眠易醒、头痛、易激动、焦虑、食欲不振等症状,却查不出其他原因,而且每当天气变化时,都出现类似的症状,那么“气象病”基本可以确诊。

但不同的人对天气变化的本能反应是大不一样的,根据不同的反应,专家将人分成三种人。

一、轻度———轻微波动型

这种人在天气有变化时,没有感觉到痛苦,但他们的情绪和健康状况却会有波动。

二、中度———不稳定型

这种人的植物神经系统不够稳定,他们比第一种类型的人对坏天气的刺激反应更强烈,也更早。在天气骤变时他们会感觉到头痛和睡不好,还会感到疲倦、情绪不好并变得易于激动;可能还无法集中注意力;只喝少量的酒也会在酒后有反应;开车时也会表现出反应比平时迟钝。据调查,大约有60%的人觉得自己属于这种类型。即使按十分严格的生物气候学标准衡量,每三个人中也有一个人是属于此种类型的。

三、重度———敏感型

这种类型的人通常是一些病人,他们可能患心血管疾病、风湿性关节炎或者曾经受过伤如骨折等等。当天气突然变冷或变热时,他们可能会感到伤口疼痛或者慢性病加重。

相关链接:

天气对人的影响

1.湿热天气会影响人反应的准确性。人的反应性在6月份最好,12月份最差。所以,冬季交通事故率一般较高。

2.气温在18℃时,人脑思维最为敏捷;35℃以上人脑会感到疲劳;温度低虽使人脑清醒,但用脑效率并不理想。

3.气压、气温、湿度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均不大的平稳气候有利于人的长寿。因为年龄越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度就越高。

4.空气最新鲜的时间不是早晨。而且恰恰相反,早晨、傍晚和晚上空气污染最为严重,其中晚七点和早七点为最高峰。一年之中,夏秋季空气最新鲜,春冬的头一两个月空气污染最重;在一天当中,中午下午空气较新鲜清洁。

下雨天为什么很多人会感觉情绪低落?

从古至今,不管是诗人、小说家还是歌曲作词人,都喜欢用下雨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压抑和低落的情绪,我们也知道,雨是一个天气,那么为什么它就代表压抑的情绪呢,其实也是有道理的。

下雨天,虽然外边空气很新鲜,但是必定会给大家的出行带来麻烦,所以很多人选择窝在家里的床上,看看剧、打打牌,因为天气,我们开始变得烦恼,所以,你的情绪会很压抑。

在亮光下,大脑松果体会分泌五羟色胺的神经递质,使人产生欣快感;而在阴暗环境下五羟色胺分泌较少,转分泌褪黑激素以帮助人睡眠。临床研究褪黑激素可能与抑郁有关,而抑郁症患者也往往把自己关在阴暗中。因此,阴雨天容易让人情绪低落、没精打采,晴天容易使人心情愉悦、充满活力。这就是下雨天导致人们压抑的原因。

其实,下雨天特别容易让人呢感觉很孤独,所以也总会有这样一句话“下雨天,我很想你”,用这句话来表达对恋人的思念,下雨天不能见到对方的压抑心情。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相信,气候对人的心情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波辛格说,人体有随时对变化做出反应的功能,而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一一就像我们的心情一样。

所以,人的心情不断变化,天气也一样,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必定会是让你心情也特别开朗,而下雨的天气也只会使人变得特别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