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娱乐很少主要有以下的三方面原因。第一就是这个榜单本身就是很多外国组织创设的,我们如果不用英文就不好进入。第二点就是,别人的电影明星很多的都是展示身材,而我们的娱乐体系还不够完善,要不是打小日本就是大练钢铁。第三个原因就是,在90年代后期,一些高水准的制作团队的发展壮大,但是我们国产电影的发展滞后,娱乐产业发展不够成熟,基本都是照搬过来没有自己的创新思维。在目前我们中国的这些产业真正快速发展,我们的娱乐产业在这几年也渐渐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了。如果现在还在说我们中国的娱乐IMDB TOP250没有优秀的作品被认可,那也是不可能的了。

imdb为什么没有中国电影

应为西方电影已经有百年历史了,已经发展出高水准的坐标了,而中国的电影之路一直还走上正轨,主要还是中国的观众对电影的消费还不占主流,而且imdb是针对西方的网友投票的,所以中国的电影进不去,也没必要太计较,就像诺贝尔奖一样,天时地利人和都到了,自然就有了

IMDB 250 TOP中为什么没有《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目前排名进入IMDB Top 250的中国电影有3部:

178 卧虎藏龙

232 无间道

243 英雄

此前,《喋血双雄》曾经入榜TOP 250。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评分高达8.8,但是投票数只有527票,估计是因为投票数少而没能进入TOP 250,目前在TOP 250中最低的票数是4600余票。假以时日,相信《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能成为华语影片中,在IMDB TOP 250名次最好的影片。

IMDB是怎么评分的,都是中国人评的吗?

不是,中国人很少,先注册用户,但你为一部电影打得分数不一定会最终成为参评票。多数为美国人,目前公开的规则是每个用户可以为任何一部影,视,剧打分,只能用1到10的十个整数表示,最后世界上所有用户的分算平均分,之后排名,但每部电影总票数有一定的要求,部分规则保密,包括专家团的意见,今天有两部华语电影在250里,但都十分居后,卧虎藏龙和无间道,这主要原因是中国人的投票数少,一般来说,总票数越高,其排名越高。最近的一部土耳其战争片得到过9.3分的高分,甚至高于第一9.1的分数,现在大概在210多名。

IMDb的b要小写,请注意。

但总的来说,还是美国人在主导,总有不客观的地方。

为什么IMDB上的中国电影的用户评分都非常两极化。 有很多满分也有很多最低分。

一部分是因为时代的不同的造成的价值观不同

比如说我们的<活着>跟<霸王别姬>这样的电影

其实他是非常好的电影

特别受那些老一点的人群欢迎

因为他们经历过

但是年轻人不喜欢

他们喜欢像变形金刚这样的商业电影

还有暮光之城这样的爱情片

他们比较“阳光点“

还有的就是愤青的偷拍

就是一部像《阳光灿烂的日子》这样的好片

也会有愤青去给他0分的

另外我觉得你可以看一下IMDB的平分方式

以《魔戒1:护戒使者》具体分析。图1为魔戒1的所有评分者的分数的一个条状统计图。  图1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分数段的大致比例,比如这儿就可以发现,超过一半的人是打满分的。

图下面有两个分值,一个是算术平均值(arithmetic mean),一个是中值(median)。算术平均值大概就是平均数,中值是统计学中的中间数值,该值和比它大及比它小的数值是等差的。而最后我们查到的分数却既不是算术平均值,也不是中值。

IMDB的分数的计算方法应该不是就做一下平均就ok了,在它的网页上也提到了它的计算方法是保密的。不过imdb top 250用的是贝叶斯统计的算法得出的加权分(Weighted Rank-WR),公式如下:

weighted rank (WR) = (v ÷ (v+m)) × R + (m ÷ (v+m)) × C

其中:

R = average for the movie (mean) = (Rating) (是用普通的方法计算出的骄?郑?br>v = number of votes for the movie = (votes) (投票人数,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经常投票者才会被计算在内,这个下面详细解释)

m = minimum votes required to be listed in the top 250 (currently 1250) (进入imdb top 250需要的最小票数,只有三两个人投票的电影就算得满分也没用的)

C = the mean vote across the whole report (currently 6.9) (目前所有电影的平均得分)

另外重点来了,根据这个注释:

note: for this top 250, only votes from regular voters are considered.

只有'regular voters'的投票才会被计算在IMDB top 250之内,这就是IMDB防御因为某种电影的fans拉票而影响top 250结果,把top 250尽量限制在资深影迷投票范围内的主要方法。regular voter的标准不详,估计至少是“投票电影超过xxx部以上”这样的水平,搞不好还会加上投票的时间分布,为支持自己的心爱电影一天内给N百部电影投票估计也不行。

因此,细心的人可以注意到,列入IMDB top 250的电影,其主页面上的分数与250列表中的分数是不同的。以魔戒1为例,它在自己的页面 中的分数是8.8,而列表中是8.7。一般250表中的得分都会低于自己页面中的得分,越是娱乐片差距越大。这大概是因为regular voter对于电影的要求通常较高的关系。)

而IMDB的过人之处不仅仅在于这儿,它除了给出分数,还给了一个更详细的投票人的列表(图2)

这个chart根据年龄、性别、国别等不同的情况,列出了不同的分数chart。而且你点击每个选项,上面(就是图一)都会出现一个不同的chart。这个其实是比较有用的。比如你在要选择动画片的时候,就应该点选一下小于18岁,或者30-44岁这个选项看看他们的评分,因为他们才是这部电影的最大观众群,其他人的分数都是仅供参考的。

碟报员或者我们在选择影片的时候,可以不仅仅看个总得分,多花一点时间,看看影片各个年龄段的得分会更有帮助的。有些影片我们觉得不好看,但是分数很高,你也可以参照一下,“us users”和“non-us users”这部分的数据,如果美国投票用户远远大于海外用户,那说明此片的确是有相当重的美国文化底蕴的,不觉得好看也是正常。相反的,如果我们觉得不错,但是IMDB的分数很低,这也许是老美的评分人数多,打的分低,就把总分给拉下来了。

从魔戒1的得分截图可以发现这部影片的确是各个年龄阶段都很喜欢,分数都打的很高的。

250佳片是IMDb很受欢迎的特色,里面列出了注册用户投票选出的有史以来最佳250部电影。只有供影院播出的影片可以参加评选,而短片,纪录片,连续短剧和电视电影不在其列。用户在从"1"(最低)到"10"(最高)的范围内对影片评分。得分经过数学公式(登在列表末尾)的过滤而生成最后的评定。为了保护结果不受恶意投票的影响,数据库使用了数据过滤机制以及最小投票数量限制(目前为1250票),以得到“真实的贝叶斯概率结果”。并且,只有“经常投票的用户”的投票被记入结果,为保护公平性,成为该类用户的条件是保密的。

该榜因其综合广泛性以及不时的令人吃惊而受到瞩目。上榜的电影中有老电影比如大都会(Metropolis,1927年),也有新电影如盗梦空间(Inception,2010年)。有流行影片比如得到超过32万次投票的魔戒首部曲:魔戒现身(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2001年),也有少有人问津的影片如不到1万张投票的小私家侦探(Sherlock Jr. 1924年)。排行榜包括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影如黑色影片双重保险(Double Indemnity,1944年);科幻片银翼杀手(Blade Runner,1983年);音乐片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1952年);西部片黄金三镖客(Il buono, il brutto, il cattivo. 1966年);动画片机器人总动员(WALL·E,2008年)等等。榜上还有一些影片是本身并未大受好评但却在专注的影迷群体中有广泛的追随者的比如死亡幻觉(Donnie Darko,2001年)。迄今为止肖申克的救赎(台湾译名为"刺激1995")、教父、教父2为排名前三的电影,也是榜上仅有的评分超过9.0的影片。

这些条件是否能提供一个公正没有偏见的排行榜是有争议的。比如,新近上映的影片总是容易从一见钟情的影迷那里得到较高的评分,而这与成功影片应该经得起反复观赏的观念是不相符的。因此,有时新上映的影片冲进250最佳影片榜,甚至前100名,但随着更多观众的评分和重复观看后的评分而退出榜外的情景就十分常见了。另外一种对该榜的主要批评则是它反映的只是影片的受欢迎程度,并不体现对影片历史和艺术的客观知识。但实际上,在评论家年度评选和历史影片评选中名列前茅的影片通常在最佳250部影片中通常也都排名很高,让人不禁怀疑影评人与观众的观点是否真有那么不同。

在IMDb上还有最差的100部影片榜,用基本相同的方法投票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