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角度出发,刘备过于依赖诸葛亮,而诸葛亮的隆中对原本就是个错误,五虎上将最终也只能大浪淘尽英雄。相对于他人,刘备最大问题在于能崛起却不能保持。所以曹操他们稳健发展时,刘备却还在神奇崛起并神速败逃。兖州之乱,曹操一度沦陷到仅剩三城,同时期刘备却近乎神奇获得徐州大部的馈赠。但是接下来,曹操荡平张邈之乱,逐步构筑起称雄中原的强大底蕴。刘备却兵败如山倒,困顿广陵,军吏互相杀戮为食。更甚至于反过来乞命于曹操。等曹操一统中原、河北后,刘备即便再百折不挠,无限的重新崛起,又能如何,刘备不珍惜人才用人不当,导致

三国演义刘备为什么没有一统天下。

原因: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战败最后死在了白帝城,所以没有统一天下。

在东吴将领吕蒙杀死了关羽之后,公元221年七月,刘备以给自己的兄弟关羽报仇为理由,举兵进攻东吴,对东吴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史称夷陵之战。

在夷陵之战当中,刘备被陆逊以以逸待劳的战略阻挡了自己军队的进攻,导致夷陵之战刘备大败。刘备败了以后随即拔营准备回到四川,但是在路过白帝城的时候病情严重,最终死在了白帝城。

扩展资料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也多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之纪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备

为什么刘备没有统一三国?

论出身,朱元璋是个无家可归的乞丐,却能在明末的天下大乱中统一天下,刘备这个以织席贩履为生的皇族之后,却不能统一三国,着实让人觉得可惜。论能力,刘邦这个无所事事的小混混,却能在秦末天下大乱中统一天下建立大汉王朝,刘备这个有识人之明,有仁义之心,又有关羽、张飞这等三国时期唯二的万人敌相助,却不能统一三国,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论意志,刘秀这个能够强忍亲兄弟被杀的文弱书生,却能在新莽末年天下大乱中统一天下延续大汉王朝,刘备这个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稍有安宁还有髀生之叹,如此居安思危的刘备,却不能统一三国,真的让人想不明白。刘备身上有如此之多的优秀品质,能够聚拢英雄人才,比如关羽、张飞、诸葛亮、法正等,与刘备稍一接触,便跟随终身,这是刘备的魅力,刘备以白手起家,以弱小的势力,辗转于天下诸侯,最终三分天下有其一,这是刘备的能力。

失败是成功之母,发生在刘备身上的失败,已经多到无法计算,刘备既有当年刘邦的厚黑,即使被吕布夺了徐州,照样脸不红心不跳的投靠吕布,只是为了在狭缝中生存,即使经历再多的失败,投靠再多的势力,刘备都没有放弃自已的努力,仍然与天斗、与势力最强的曹操斗,即使被曹操追得满世界逃,刘备从来也没有放弃自己最初的理想,这是刘备的毅力。一个有魅力,有能力,有毅力的刘备,始终不能成功,始终不能统一三国,这是为什么?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失败。刘备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但他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天下大势,简称时势。要问东汉末年,谁的势力发展最快?不用说,那一定是袁绍,袁绍从京城洛阳逃出来时,被当时是敌人的董卓封了个渤海太守,只不过就是一个太守而已,当时整个天下的太守少说也有一百多人,但是袁绍仅仅用了十年时间,就成为天下最大的势力,这是为什么?

这里不讨论袁绍是怎么失败的?只讨论袁绍是怎么成功的?袁绍成功的理由就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获得了士族的支持。东汉末年的天下,已经是世家大族在地方上横行的时代,世家大族也被为豪强、门阀,是从东汉初年的地主豪强及新兴贵族发展而来,到了东汉末年,掌控着地方上的官员推荐权,舆论控制权,经济权,再加上隐匿人口和家族势力的强大,这股势力成为左右天下局势的力量。袁绍正是得到了世族门阀的支持,才在仅仅有名声的情况下,迅速获得大量支持,迅速夺取了冀州牧之职,再以十年不到的时间,就统一了河北四州,发展速度之快,整个东汉末年没有人比得上。

当曹操击败袁绍成为天下最强大的势力时,以曹操为代表的军阀、士族、寒族的混合集团成为当时雄据八州的政权,而正是曹操以“唯才是举”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才导致了地方上占主导地位世族门阀的抵制,这也是曹操不能统一天下的原因所在。唯才是举是以才能作为衡量出士当官的标准,这可与士族们推崇的以出身作为当官标准差远了,所以曹操不受支持,也就造成了曹操逆潮流而行,不能统一三国。在这股强大的力量面前,连曹操这样强大的势力,都不能摆平士族统一天下,那么刘备能吗?当然不能了。

刘备起家的资本就是靠个人感情维系的一个军事集团,也可以称为军阀,包括曹操、孙权在本质上也都是军阀,军阀只有在乱世中凭借武力和军事力量能称霸一时,一旦到了和平年代,需要文官治国时,军阀如果不顺应潮流,要么是被取代,要么就孤立了。刘备也是如此,作为一个外来的军事集团,一不能顺应潮流,取得天下士族的支持,二不能在军事上击败另外两个强大的政权曹操与孙权,三不能在内部得到统治区的真正支持,想要统一天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

统一天下,需要的不仅仅是军事力量强大,同样需要的是政治力量强大,在军事上可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在政治上,永远需要得到大多数的支持,才能政治统一,东汉末年的大多数,就是得到士族的支持,可刘备没有,不仅刘备没有,曹操和孙权也没有,所以三国就只能是三国,而不是一国。任何人力在潮流和时势面前,都显得非常弱小,不要相信人定胜天的鬼话,刘邦、刘秀、朱元璋们能统一天下,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是迎合了当时社会的绝大多数政治力量,是接受了时势的选择,所以他们能统一天下。

可到了刘备这里,潮流、时势都不在自己手中,纵有再多的万人敌,再多的诸葛亮,也难以统一天下,这不是刘备的错,但是刘备不能统一天下的原因。

刘备有五虎上将、卧龙凤雏为何没有统一三国?

我们先来看看刘备的顶级谋臣给他规划的战略路线:

选自隆中对,诸葛亮: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已经讲明了当时的情况: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刘备只能夺取刘璋张鲁刘表之地,也就是益州汉中荆州三地,这就是三足鼎立的局。

那么刘备为什么不能一统三国呢?

第一,地理劣势的限制。

刘备取得了益州之地,虽说是天府之国,易守难攻,但是也很难从川中出击。蜀地和中原的隔离程度,就连黄巾起义都没闹到蜀地,可见这是一个什么地方,真正的世外桃源啊!刘备后来又取得汉中,汉中作为益州门户,也只能保护益州安全,要出兵北伐也还是有难度的。

荆州倒是用武之国,但是从蜀地到荆州还是比较遥远,蜀地的后勤很难支援到荆州军,因此荆州和大本营不能成为一个整体,从荆州出击也不容易。

相对来说,北方的曹操,东南的孙权,其地盘都能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输出武力就比较容易。

上图:入川难,出川也难啊!请配合现代中国地形图来解读。

第二,外来政权,执政根基不稳。

刘备集团的核心人物都是来自中原的士族,刘备入主益州之后,必然面临益州本土势力的反抗。这样的困境也一直困扰着东吴的孙权。所以刘备和孙权的大后方其实都不是很安稳,几乎没有倾巢而出的条件。一旦大军出征,朝中空虚,就可能发生内部叛乱。刘备为了安抚益州本土人士,提拔重用益州士人李严,但是李严和诸葛亮之间也不是太融洽。李严曾经在诸葛亮出征北伐时故意断粮,造成此次北伐失败。

第三,人才劣势难以改变。

大家看三国演义,肯定会不禁感叹:三国的牛人都在刘备手下啊!什么五虎上将,什么卧龙凤雏。其实如果看三国志,就会明显看到,人才最多的是曹魏,而不是蜀汉。三国志是纪传体史书,按人物传记的方式记述史实。我大概统计了一下,三国志魏书27卷,蜀书15卷,记载魏国人才的篇目20卷,记载蜀国人才的11卷,而且诸葛亮单独成一卷。这说明实际上蜀国的人才是远远比不上魏国的。

大家比较熟悉的张辽徐晃张郃等人,在魏书中列在第十七,曹家将(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列第九。荀彧荀攸贾诩列在第十。而蜀国的一杆主要人物,只一卷蜀书六就写完了,诸葛亮单独写在蜀书五中。仅仅从三国志人物传记的数量差就可以看到,魏国一流人才数量比蜀国多,二流人才更是远远多于蜀国。治国不能仅靠几个大才包打天下,而是需要靠大量的基层人才的。

到了三国后期,蜀国人才严重青黄不接,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样的说法,反应的正是蜀国后备人才不足的窘境。

相比之下,曹操曾三次颁布求贤令,唯才是举,求才不求德,可见对人才的渴求程度。而刘备是重德不重才的。大家有没有发现,刘备重用的人,在品德上都比较突出,那些有才能却品德不佳的人,都没有太好的发展。刘备就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诸葛亮追求的是完人,可是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完人呢?

刘备为什么没有统一天下

刘备没有统一天下的原因如下:

一、地理位置不佳

想要成就一番大事,必须同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虽然刘备占据了人和,但是地理位置不佳。蜀国地势险要,凭借着蜀山天险,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但是正是由于地势险要,导致交通不便,人口稀少。

与魏国相比,蜀国的人口非常的稀少,大约只有一百万人,而同时期的魏国却是蜀国人口的好几倍,人口稀少导致军队人数是三国当中最少的。与吴国肥沃的土地相比,蜀国土地贫瘠,能够养活的人口有限,后勤保障严重不足。综合国力的不足,导致蜀国在三国鼎立的局面当中,最先被灭亡。

二、刘备意气用事

想要成就一番大事,就必须不能太过于意气用事,而刘备显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太容易被情绪左右,也正因为这个缺陷,导致他在战场上频频错失良机。

曹操前来攻打他时,他为了军队后面追随他的老百姓,故意放慢行军速度,导致好几次差点被曹操追上,在得知关羽被东吴杀害后,不顾诸葛亮的反对,立即举全国兵力去讨伐东吴,最终落了个惨败的下场。

三、主次矛盾不分

夷陵之战时,关羽被东吴所杀,于是刘备带领蜀军前往攻打东吴,起初连战连胜,但是由于准备不充分,战线太长,所以不得不停下脚步,陆逊抓住机会,利用风向,火攻刘备,被终被击败。刘备选择攻打东吴,只是一时之气,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因此导致失败。

三国历史中刘备拥有卧龙凤雏,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

一、对手太强大;二、蜀国太弱小;三、汉朝已经失去人民支持;四、仁者得人心未必得天下;五、连孙抗曹的政策没有执行彻底,灭吴抗魏的决定没有成功;六.刘备死的太早、后人不争气

最近对三国非常感兴趣,前两天刚写了孙权为什么无法统一三国,今天再来说说刘备。

其实刘备起势的过程和刘邦有非常相似之处,甚至刘备的种种行为表明,他是想复制刘邦的成功。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业未成,就病死在了白帝城,最终还是没有重现刘邦的开国壮举。

都说卧龙和凤雏得一便得天下,可惜刘备两个均得,况且手下名将如云,到底哪里出了错,未能一统天下呢?

凡事必有原因,如果没有,那就是没找到,我们必须跳出前面的设定,探讨更深层次的原因:

一、对手太强大

刘备是个人才,也是个君才,但是生不逢时,偏偏隔壁有一个资源条件比他还好的曹操。楚汉之争,刘邦最后的对手是项羽,项羽此人刚愎自用,身边的人才几乎都让刘邦吸收了,一己之力如何能打下天下?

反观刘备的对手曹操、孙权二人,均是善于用人的君才,集谋略与野心于一身,所以刘备想要一统天下,那就必须得征服曹操和孙权二人,难度太大。

二、蜀国太弱小

所谓的对手太强大,相对应,也就是自己太弱小。刘备起势太晚了,人家都一统北方开始南伐了,刘备还没有一个站脚的地方呢,当然,他最开始的大本营是荆州,不过还是借的。

还有一点就是刘备拿下益州后,看似雄踞一方,其实穷山恶水,人少粮缺。无论是人口还是资源都是三国最末,举国军队不超过10万人,在硬实力上就比曹操孙权二人弱。

三、汉朝已经失去人民支持

外戚专权、宦官专权,东汉末年内政混乱,老百姓民不聊生,但凡日子还能过得下去,谁会舍得出命?

不管唐朝的安史之乱也好,清朝的太平军起义也好,一个政权出现叛乱,那就说明其内部已经严重溃烂了。

刘备起家的大背景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尽管起义很快被镇压了,但明显汉朝廷跟人民成了对立的两个阶层。虽然刘备仁义比较体恤民心(但凡开国皇帝,没有一个不体恤民心的),但受限于当时的信息传导和舆论控制,孙权和曹操地盘的人民会知道刘备仁义,从而投奔他吗?

刘备打着兴汉的口号,但很多人跟着刘备不是喜欢汉而是喜欢他,别忘了正儿八经的汉朝皇帝汉献帝在曹操手里捏着呢。就算有些人民还热爱着汉朝,但那也是曹操劫持的汉献帝领土下的汉朝,并不是自封刘皇叔的刘备的汉朝。等到刘备死后,即使诸葛亮一直宣传蜀汉继承正统的汉朝,实际上已经缺乏吸引力了,他之所以要多次北伐,也是因为此

四、仁者得人心未必得天下

刘备得民心不假,因为刘备懂得仁义,但凡仁义必定少杀伐,少杀伐政权就不稳。

统治天下第一大关键因素就是让人敬畏,让人恐惧。没有人能保证所有人都支持你,对于不支持你的人不清理就会生乱。仁义久了别人就会得寸进尺,骑你脖子拉屎还问你要纸。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不过是得天下者的粉饰。枪杆子里出政权,天下是打出来的,秦王嬴政灭六国、元军铁骑踏平中原、清军入关要求剃发易服,对百姓大规模屠杀,敢问他们得民心吗?民心是维持统治的必然要素,但不是一统天下的必然要素。

所以得人心未必得天下,刘备和刘邦一样会演戏,但他没有刘邦狠。

五、连孙抗曹的政策没有执行彻底,灭吴抗魏的决定没有成功

天下曹操一家独大,诸葛亮、鲁肃、周瑜合力撮合蜀国吴国合作,联手对抗曹操,而后二分天下。然而前有关羽“虎女安能嫁犬子”,后有刘备夷陵大战举兵东伐,自己强大了,就不把东吴放在眼里,只想着吞并人家东吴,而不是联合,结果被陆逊烧了回来。

联合和对抗,两条路都堵死了,不但荆州丢了,还把国力打没了,直接导致刘备一蹶不振。

六.刘备死的太早、后人不争气

夷陵一战把蜀国打疲了,刘备恼死白帝城,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刘禅不堪大用,国内人才青黄不接。平辈的孙权、曹丕都是人中翘楚,别说一统天下,刘禅连自己的家业都守不住。

司马昭曾说:

“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刘禅在位期间千错万错归于四个字“不敢尝试”,但凡社稷之事均是别人决策。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定三秦,决项楚,反观刘禅让诸葛亮和姜维拖着北伐,没有宏图壮志和开拓精神,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迟迟不肯还政的原因吧。

公元263刘禅举国而降,受封安乐公,奇耻大辱,却换刘禅一句“乐不思蜀”,其父一朝功业转眼成灰。刘备得如此无志之子,如何能够一统天下完成他的夙愿?

当然华夏自古帝王者百百千千,我等一介布衣,蚍蜉仰视鲲鹏,只能窥其一二。无论是刘备、孙权还是曹操,皆是天之骄子,能够留名史册,建立自己的功业为后人铭记,本已经不易,能够一统天下更是难上加难。三人争斗一生,却无一人胜出让人唏嘘不已,但是并不影响我们肯定他们的能力。

其实我们并不用拘泥于谁谁谁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这种问题。在我看来他们一生运筹帷幄、金戈铁马,活的精彩。

刘备手下有那么多武将还有诸葛亮,为什么不能统一三国?

首先,刘备缺少一些雄才大略,和曹操相比要逊色许多,毕竟曹操被后世评为枭雄;其次,东汉末年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后,刘备的实力和领土是最弱小的;最后,刘备过于意气用事,没有长远规划,当关羽被杀后,刘备不听劝阻一心讨伐东吴,结果大败而归,损耗国力。大多数人所了解的三国其实是演义中的三国,其带有作者的刻意神化和虚构,让世人误以为刘备集团的实力很强大,然而事实却是大相径庭。

一、刘备实力最为弱小。

中平元年,刘备参与到平定黄巾军起义当中,开始了他复兴汉室的艰辛之路。刘备入徐州,得到徐州牧陶谦的看重,并且其死后将徐州让给了刘备。后来刘备和孙权联合,在赤壁打败了曹操军队,随后从孙权手中借得江陵,加上之前的荆州四郡,刘备已经有了立足之地,刘备以荆州为大本营又攻下益州。

虽然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文有诸葛亮辅佐,武有关羽、赵云等猛将开阵,割据一方不成问题,但想一统天下还不够格。因为益州多荒芜,人口稀少,相比于曹操的九州之地,可谓是小巫见大巫。曹操的领土自商周始就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是为中原之地,物产丰饶,人口充足。所以从客观情况看,刘备根本不是曹操的对手,只能和东吴一分高下。

二、刘备重人才却缺少远见。

刘备求贤若渴,确实一宽厚仁爱之名赢得许多豪杰之士归附于,但曹操、孙权也不差,而且曹魏的人才储备更多。此外,刘备手下重要将领虽重义气,但对于士大夫等士族人士轻慢自负,例如关羽,轻慢部下,处理不好军中关系,最终导致兵败被杀。关羽被杀后,刘备出兵东吴,结果败于夷陵,不久病逝。所以,刘备不能统一三国既是自身实力不足,也是缺少远见所致。

历史上,究竟为什么刘备没有统一三国呢?

三国刘备占尽卧龙凤雏却反而没有一统天下,手下将领又是五虎上将。那么史上,究宽为什么刘备没有统一三国呢?刘备优柔寡断,意气用事,鼎定荆州、益州时,都反反复复,妇人之仁无法成大业。接着关羽战败身亡丢失荆州。刘备不顾及北伐中原的战略却偏偏要向东吴开战,最后在夷陵之战火烧连营战败而逃。折军几十万,汉军大将损失不少,的确是个大原因。 最重要的是蜀中无大将,蜀汉有名的大将几乎都是刘备带入蜀中的,本地人才稀少 天时、地利、人和,诸葛亮称,魏占天时,吴占地利,汉应占人和。诸葛亮苦苦等待的“中原有变”,在他死的时候都没有出现。中原无乱,蜀汉就无机可乘。 五虎上将关羽身亡、张飞被杀,黄忠阵亡。其余二人皆垂垂老矣。魏延也不如当年。与魏国相比相差甚远。蜀汉在三国时期占有的地盘是非常小的。也就是如今的四川、重庆、西南部、云贵地区。放在三国时期,和曹魏、东吴对比,蜀汉是最弱的。地盘小、粮食少、人口少。有人会说蜀汉并不弱啊,当初诸葛亮还主动多次北伐,我想说的是,蜀汉之所以能够主动进攻曹魏,底气就是有诸葛亮在。诸葛亮将蜀汉内部治理得当,实力有所提升;其次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是以主动为策略,这样可以遏制曹魏的发展。所以相比较而言,刘备实力在三国中属于最弱的。曹魏占领中原之地,无论地盘、人口、经济皆属于三国中最强,而东吴有长江天险,江南多富庶之地,虽不及曹魏却尤胜蜀汉。所以刘备虽有卧龙凤雏,也有五虎上将,但是自身性格和势力范围的局限性限制了他的发展因此,没有能一统三国。

刘备有卧龙凤雏和五虎上将,怎么没能统一三国?

刘备文有卧龙凤雏,武有关张黄赵马,为什么不能统一三国?

众所周知刘备是三国蜀汉创建者,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手下人才济济,文有诸葛亮庞统法正,武有五虎上将等人,纸面实力应该说还是可以的,割据一方应该问题不是很大。至于问题中刘备为什么难以统一三国呢?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其一,刘备成功相比曹操和孙权来说较晚

刘备在赤壁之战之后才逐渐站稳了脚跟,占据荆州四郡后开始扩张版图的,但是那个时候孙权和曹操都已经羽翼丰满了,尤其是曹操他独霸中原地区占领了袁绍原来的四洲加上自己原先的土地,天下大概二分之一都是曹操的势力范围。

除了曹操外,孙权也不甘弱后,雄踞江东已经三代了,绝对可以称得上在江东根基很深了。刘备在赤壁之战前还是 如同丧家流浪狗一样逃离曹操,在赤壁之战后逐渐站稳脚跟扩张了地盘。所以在先天因素方面刘备不如曹操和孙权了,这是他未能统一三国的主要条件之一。

其二,刘备手下又谋士武将,难道曹操和孙权手下就没有了吗?

刘备手下有卧龙凤雏,还有关张赵等武将,看似实力很强,原因是《三国演义》中把这些人的智慧和武艺进行了夸大宣传的成分在里面,其实也就是比普通人在某方面突出了一点,仅此而已了。

再来看看孙权和曹操的部下有多少能人。就拿孙权来说在他在位的几十年里,有四位文武兼备的大都督,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这四个人个个都是挥超群,在打仗方面绝对不比诸葛亮差。同时孙权手下文人谋士也很多,像张昭等人只是比较出名而已,还有许多谋士张纮、顾雍、孙韶、骆统等人都是名士。

曹操那边更是不用比较了,不仅地盘多同时北方人才也是最多的,因为当时汉朝虽然微弱但是依旧存在,汉室作为正统的时候人才大多数都会为曹操效力的。例如荀彧,荀攸等忠于汉室的文人都是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再者如贾诩司马懿郭嘉等人,更是当时天下少有的大才。武将方面曹操除了自己的宗祖子弟夏侯姓和曹姓将领之外,还招揽了诸多当世名将如张辽徐晃文聘等人,能力并不在关张赵之下。

第三,在地理位置方面蜀汉处于劣势

前面说到曹操势力范围在北方,孙权势力范围在南方,一方面占据了天时,另一方面占据了地理。难道刘备占据了人和了吗?其实并没有,首先刘备的蜀汉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差了,受到了两面夹击的可能性很大。

就以荆州为例,大片地区都已经深入东吴腹地了,少部分地区接连这曹操的势力范围,孙权对这个眼中钉非常头疼,不拔掉荆州肯定是难以安稳睡觉的,曹操也一样不拔掉刘备和他势力范围接近地方,宛城洛阳会不安全,到时候许昌也会有危险。

荆州对魏蜀吴三国来说都很重要,地理位置非常容易遭受到外来势力攻击。从历史来看关羽丢荆州是必然的,并不是大意而为,相反关羽能守住荆州几年已经非常不容易了。除了荆州之外,刘备在益州甚至是汉中地区夺取也是颇为不易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的,且存在这荆州派和益州派之间的竞争,占据人和对刘备来讲更是无从谈起了。

综上所述刘备的整体实力相比孙权和曹操来说还是差了一截的,在人才地盘还有地理位置等几个方面都不如东吴和曹魏。正是由于这些先天性的因素所致,倒是蜀汉后期频频伐魏一直未能有所建树,这并非是人力所能改变的事实客观条件而已。

在三国时期,刘备为什么没能统一全国?仅仅是因为实力吗?

在三国时期,刘备为什么没能统一全国?仅仅是实力吗?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历史已经给了答案,显然刘备没能统一全国并不仅仅是实力问题。还有其他的很多问题。因为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单纯的就可以发生的。其中也许会是一些列原因的综合在一起才造成的结果。

那么刘备未能统一全国的原因是什么?原因一:刘备的个人性格问题。刘备虽然很忠肝义胆,也十分的重视兄弟义气,还特别的体恤下属,礼贤下士。做人也没有任何架子。这么正经的人,为何无法统一全国,还要说是性格问题呢?因为刘备缺乏那种凌冽的大气和杀伐果断的行事风格,他做事由于很谨慎且容易感情用事,在蜀汉后期更是做出了非常多的缺乏理智的决策。他由于关羽的被杀的事而不惜破坏了“孙刘联盟”。最后冒进造成了最后的失败。说明刘备缺乏大局观和感情用事,经常会将兄弟义气凌驾在很多决策之上。

原因二:刘备所在蜀汉,地理位置不好,很难将势力发展壮大。刘备占据了当时的益州和荆州等地。这些地方位于群山环绕的蜀地,自古以来“蜀道难于上青天”。蜀地虽然富庶却受限于其盆地的地形和不利的地理位置,兵员也十分有限。所以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和“北伐”失利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蜀国不利的地形和尴尬的位置。这些都限制了刘备的扩张和发展势力。所以很难做到辐射全国,一统天下。

原因三:刘备的根基不稳,缺乏很大的门阀势力的支撑。刘备虽然贵为皇室宗亲,却在事实上是“白手起家”。刘备背后无权无势,这就造成了他的基础薄弱,很难将事情做大。缺乏少一些背后势力的支持,缺乏必要的群众基础。刘备在这些方面都是不如曹操家和孙权家的。刘备的家族势力可谓基础最差,根基最薄。很难将势力扩展到更大。所以一统全国的力量也可谓是捉襟见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