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当时的根据地主要在豫州和扬州北部,大致就是现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刘备以讨伐袁术为借口,脱离曹操的控制,乘机占据徐州。他的行动激怒了曹操,所以曹操又把他击溃。这时刘备走投无路,就去投奔袁绍。

首先,袁绍当时占据河北四州,兵强马壮实力强大。其次,袁绍当时已经和曹操决裂,刘备投奔他无疑是很好的选择。再次,袁绍和刘备是旧识,袁绍也比较欣赏刘备。然后,刘备曾经在青州任职,有一定的基础,而这时青州属于袁绍的势力范围。袁绍的势力范围刚好与徐州接壤,第一时间无疑是选择投靠袁绍。

刘备为什么要投奔袁绍?

刘备拉了一些曹操的人马到徐州,密谋割据,反对曹操。结果事情败露,被徐州曹操手下心腹车胄知道了。刘备一看不好,定计谋杀了车胄,暂时占据了徐州和周边一些城池,并且向河北大军阀袁绍求助。可是刘备没想到曹操来得这么快。袁绍正在谋划是否帮助刘备而犹豫不决的时候,曹操大军就到了徐州,把刘备打得稀里哗啦。刘备连家小都顾不得了,亡命青州去投靠袁绍。青州是袁绍儿子袁谭占据着,他把刘备接进来,并且飞报袁绍。
刘备来了,是否应该收留?袁绍手下大谋士田丰沮授竭力反对。理由是曹操在许都对待刘备那么好,刘备都要逃跑,反对曹操,可见刘备本身就不是池中物。留下他,他也是人在心不在,根本不可能安心辅佐主公(袁绍)。何况刘备世之枭雄,说不定暗中还把他以前的部下偷偷弄来,拉帮结派,另凑班底,早晚必有异谋……可是袁绍这个人,一向喜欢装腔作势扛大旗充门面。他觉得自己的身份是汉朝的大将军,如今把刘皇叔弄来,可以增加和曹操对抗的政治本钱,给自己脸上贴金。田丰沮授觉得袁绍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实在是可笑,都气得直摇头。他们说现在的皇帝哪里还有什么实权?不过是个傀儡和牌位。他封的皇叔可以说是一文不值。可是袁绍很固执,不听劝阻,把刘备接到冀州,好吃好喝供起来。
就这样,刘备逃脱了曹操的刀枪。虽然一时不能自己打天下,不过总算找到了一个安身的地方。刘备慧眼识人,他从袁绍热情欢迎自己就看出袁绍一大堆弱点,今后绝不可能成大事。可以说,从刘备投靠袁绍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在考虑今后如何脱离袁绍的事情了。
谁知,刘备在袁绍这里一呆就是十多年。在这期间,袁绍手下的谋士早就看穿了刘备的嘴脸,说刘备根本不可靠,要袁绍还是除掉为快。可是袁绍一句都不听,相反还责备那些谋士进谗言谋害好人。
后来刘备打听到他的部下在汝南,招兵买马建立了割据势力。于是找了个借口从袁绍那里逃跑了。袁绍得知消息后如梦初醒,破口大骂刘备毫无信义,卖履小儿焉敢如此!立刻要派出人马去汝南收拾这个大耳贼。我把你待如上宾,你却骗了我十几年。袁绍恨不得马上把刘备抓住撕碎了才解恨呢!看看,开始是刘皇叔,现在成了卖履小儿和大耳贼……谋士们劝阻袁绍,汝南太远了,不好打,以后再说吧。现在我们主要的敌人是曹操……

刘备为什么投袁绍

袁术当时的根据地主要在豫州和扬州北部,大致就是现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
刘备以讨伐袁术为借口,脱离曹操的控制,乘机占据徐州。他的行动激怒了曹操,所以曹操又把他击溃。这时刘备走投无路,就去投奔他。
首先,袁绍当时占据河北四州,兵强马壮实力强大。
其次,袁绍当时已经和曹操决裂,刘备投奔他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再次,袁绍和刘备是旧识,袁绍也比较欣赏刘备。
然后,刘备曾经在青州任职,有一定的基础,而这时青州属于袁绍的势力范围。
还有,袁绍的势力范围刚好与徐州接壤,第一时间无疑是选择投靠袁绍。刘备是北方人,人脉都在几乎都在河北。所以几乎不会考虑南下。
最后,袁绍悠游寡断,刘备容易玩弄权术发展自身势力(先不论他能不能玩出来)

刘备投靠袁绍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刘备想到官渡之战袁绍会输么?

刘备前期的弱势实际上帮了刘备很多,如果刘备一早就显露出想当帝王样子可能早就被除掉了。刘备从曹操身边逃走后占领了冀州还投靠袁绍,只是刘备可能也没想到官渡之战尽然是袁绍输了,因为当时刘备已经和曹操宣战当然是要找个大腿抱住。但是曹操统一北方后大腿也是彻底完了,好在刘备还是有野心的,不然后面蜀国就没了。

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年中,刘备终于利用曹操的松懈逃出了许县,并借机杀掉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控制了徐州部分地区,随后又公开打起反曹的旗号。而此时官渡之战刚刚来开序幕,对于曹操而言,刘备在徐州的存在不啻是芒刺在背。

为尽快解除威胁,曹操冒险与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年初闪击徐州。此时的刘备实力非常薄弱,曹操一个突击便将其击溃,自己只身逃亡冀州,家小及部将关羽均被曹操抓获。

刘备来到冀州,受到了热烈欢迎,袁绍甚至亲自来到邺城城外二百里迎接,足见对刘备的支持。究其原因,当年袁绍对刘备的印象不错,对其担任徐州牧表示了大力支持;再者大战在即,刘备虽然在徐州兵败,但却扰乱了曹操的战术部署,也算是对自己的一次支持。因此,袁绍便将刘备留在了邺城自己的身边。

随着被打散的部属逐渐逃到冀州,刘备总算重新拥有了一支军队,袁绍也对刘备的兵员、物资都进行了补充,希望刘备能在官渡之战中为自己效命。虽然这个愿望是美好的,但袁绍却始终都没弄明白刘备为什么要投奔自己。他自以为此时的刘备已经走投无路,除了归顺自己一共打败曹操,再无其他想法。但事实证明,袁绍犯了个巨大的错误。

刘备为什么投靠袁绍?其中一个原因也确如袁绍心中所想的那样,此时的刘备无路可去,只好寄寓袁绍。不过,对于袁绍自认为的在官渡与曹擦决一死战,刘备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

据《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载:“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这段话有两个意思,一是刘备委派赵云秘密招兵买马,二是将此事瞒着自己的新东家袁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此后不久,刘备便给出了答案。

《三国志•先主传》载:“先主还绍军,阴欲离绍,乃说绍南连荆州牧刘表。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从此之后刘备再也没有回到冀州与袁绍并肩作战,而是带着自己招募的人马呆在了汝南。两个字:跑了。

刘备为何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要离开袁绍呢?其实答案并不复杂,在刘备之前的经历中已经数次出现。因为刘备从来就没有替他人卖命的打算,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当年对自己的同窗公孙瓒是如此,现在对帮了大忙的袁绍亦是如此。只可惜袁绍始终都没有察觉到刘备的用心,还一直将其视为自己的小弟细心照料、全力维护。

“衣带诏”事发后,刘备为何投靠袁绍,后来又为何弃他而去呢?

在此基础上,董承等人尽皆伏诛。至于原本寄居在曹操麾下的刘备,也因为被曹操所击败,从而选择投靠了袁绍。袁绍奉衣带诏讨伐曹操。从此,双方的矛盾彻底公开化,再也没有和平相处的回旋余地。值得注意的是,衣带诏事发后,刘备选择投靠袁绍。但是,他并没有在袁绍麾下长期停留,而是找了一个借口离开了袁绍。那么,问题来了,“衣带诏”事发后,刘备为何投靠袁绍,后来又为何弃他而去?

首先,建安四年(199年),车骑将军董承受汉献帝衣带诏,刘备起初未敢加入。后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就是你跟我。”刘备心惊,筷子掉落,知道曹操难容自己,遂与董承等人同谋。不过,即便如此,刘备因为在曹操的掌控之下,也很难获得什么机会。

当然,就在这个时候,曹操派刘备与朱灵一起攻击袁术,袁术于途中病死,其后刘备进军下邳,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行使太守的职责,自己回到小沛。东海昌豨以及诸郡县多从刘备,刘备有了数万兵马,于是北连袁绍抗击曹操。

因此,在衣带诏事发之前,刘备就已经在联合袁绍了。毕竟,在公元199年的时候,虽然官渡之战还没有正式爆发,不过,曹操和袁绍都在调动兵马,准备一场大战了。

在得知刘备背叛自己的消息后,曹操非常愤怒,于是派司空长史沛国刘岱、中郎将扶风王忠往攻,结果都被刘备击退。

建安五年(200年)春季,衣带诏事发。曹操亲自东征刘备,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在此背景下,刘备只能离开徐州,去投靠袁绍。彼时,吕布、袁术、公孙瓒等诸侯都被消灭了。而江东孙氏、荆州刘表都距离较远,所以,对于刘备来说,袁绍成为当时最合适的选择了。

袁绍实力雄厚,对刘备倾心敬重,为何刘备还是要跑呢?

早期的刘备别的本事不多,但有两个本领特别强,不得不让人佩服,这两个本领就是:一、识别危险的能力;二、逃跑的本事。

如果说吕布是三姓家奴,经常投靠他人的话,那刘备不知道是多少姓家奴了,刘备在早期投靠的势力非常多,刘备投靠的势力除了曹操之外,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都败亡了。但刘备每一次投靠,都能保持独立,同时还活着挺好。

刘备自公元184年平定黄巾起义有功,被封为安喜县尉,后来被朝廷免了官,之后又因功被封为下密县丞,后又辞官,之后担任高唐县令,结果高唐县被盗贼攻破,刘备走投无路,就去投靠了他的同窗好友公孙瓒。

刘备投靠公孙瓒之时,正是公孙瓒最辉煌的时刻,当年公孙瓒率领步骑2万人大破30万青州军,斩首六万,俘虏七万,一时名声大震。之后公孙瓒开始走下坡路,与袁绍进行了界桥之战、龙凑之战,但刘备却在194年敏锐的捕捉到公孙瓒将会败亡,于当年趁援建徐州牧陶谦之际,刘备留在徐州不走了。

刘备等于就是投靠陶谦了,陶谦在第二年病重,将自已的儿子和徐州托付给刘备,刘备由于这一次投靠,居然混到了徐州牧,收获不小,不得不佩服刘备的眼光。

可是好景不长,刘备任徐州牧的第三年,因为在前线对抗袁术的军队,结果徐州被吕布占了,刘备又一次走投无路,干脆不顾脸面投靠了吕布,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刘备投靠吕布没多久,就因为招兵买马,与吕布发生冲突,刘备再次走投无路,就投靠了曹操。

刘备投靠曹操没多久,与曹操一起俘虏吕布并杀害,之后刘备与曹操一起到许都,由于刘备意识到曹操可能容不下自已,刘备就在曹操官渡之战期间背叛曹操,占据徐州,之后,刘备被曹操大军打败,连关羽都被曹操俘虏,刘备再一次走投无路,于是就投靠了袁绍。

刘备是在公元200年正月投靠袁绍的,在当年七八月就逃离了袁绍,投靠了刘表,算起来刘备投靠袁绍只有半年时间,很短,刘备为什么要离开袁绍?

很简单。刘备看出来袁绍将会在官渡之战中失败,而且看出会袁绍失败的,在当时三国时期,不超过十个人。

刘备刚刚投降袁绍时,官渡之战还没有开打,还是两军对峙阶段,没过几个月,袁绍在白马之战和延津之战中就损失了颜良、文丑两员大将,被曹操挫了锐气,虽然袁绍损失了两员大将,但是并没有落下风,但是刘备就看出来袁绍将会失败。

刘备怎么看的,这就是眼光问题了,一是在官渡之战中的用兵,刘备看出曹操用兵不知道高于袁绍多少倍,这就是用人的能力;二是刘备投靠了袁绍,亲自接触到袁绍的为人,认为袁绍不堪大用,或者不能成气候,这就是识人的能力。

如果袁绍真败了,刘备如果不逃,那不是跟着一起死嘛,所以刘备在投靠袁绍没多久,发现袁绍将会失败后,就准备想办法离开袁绍,当然刘备不能明说了,于是刘备就想了一个办法,说是准备带一支军队到曹操的后方搞破坏,袁绍特么还同意了。

于是刘备就带着一支军队,联络了豫州汝南黄巾军首领刘僻,一起反对曹操,结果被曹仁击败,战败后刘备带领军队回到袁绍处,又因为想离开,于是向袁绍建立联合刘表,并且自告奋勇愿意再次带兵去袭扰曹操,袁绍还是同意了,刘备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去过。

刘备离开袁绍的根本原因就是:刘备发现了袁绍用人、识人都不堪大用,将会在官渡之战中失败,因此趁早离开了袁绍,再次逃跑,提前挽救了自已的性命。

不得不说,刘备发现危险的能力和逃跑的能力是最强的,在三国早期,刘备那么弱一支军队,居然屡战屡败,而且屡败屡活,从来没有丢过性命,这就是刘备的优点。

袁绍实力雄厚,对刘备倾心敬重,刘备为何还要跑?

01、刘备看出来袁绍并非是真的雄才之主

虽然这个时候的袁绍非常的强大,就连曹操可能都没有绝对的把握赢下元绍,但是刘备却一眼看出,袁绍并非是真正的雄才大略,所以刘备自然也是知晓,如果继续呆在袁绍的阵营当中,那最后的结局说不定就会比较的凄惨,此时离开袁绍才是正确的选择。

当刘备离开袁绍的时候,官渡之战也才刚刚开始,所以说此时的袁绍折损了颜良文丑这两员大将,但是并没有露出明显的败势,而刘备却能够在此时看出袁绍会失败,从这点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刘备并非是池中之物,迟早有一天会一飞冲天。

02、刘备也从来没有真心的想要投靠过袁绍

自始至终刘备都没有想要真正的投靠袁绍,当初刘备之所以会选择投靠袁绍,实际上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当时的刘备被曹操大败,比如丧家之犬,一般自己的兄弟关羽被俘虏,而且自己的妻子家人同样也都是被俘虏。所以这个时候刘备也是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够投靠袁绍。

在历史当中刘备投靠过的人特别的多,但是从来没有哪一次是真心的想要投靠,基本上都是想要借助他人的势力来壮大自己。而这一次投靠袁绍同样也是如此,在投靠袁绍之后,刘备就让赵云去拉拢当初徐州战场上败下来的士兵,等到关羽和张飞和自己会合之后,便想着离去,此时的刘备依旧想要单干。

所以说刘备的起点比较的低,比不上袁绍还有袁术这些大军阀,一直以来刘备的志向是非常远大的,所以刘备根本就不可能永远的待在这些人的手底下干活,一旦有了单飞的机会,刘备肯定会自己单干。

官渡之战当袁绍还处于优势的时候 为什么刘备却要跑掉?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地区的基础,也是袁绍势力衰落的转折,成王败寇,一场看似结局已定的战役,却让两个势力完全不均衡的人走向了两个极端。这虽然是曹操和袁绍的战役,但是刘备也加入了进来,然而在袁绍还处于优势的时候,刘备且丢下他自己跑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他这么做有什么目的呢?

袁绍与曹操交战还处于上风的时候,刘备就溜跑了,一路南下,在荆州刘表处过起了寄人篱下的日子。刘备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假如他不走:

1.袁绍获胜的时候,就是刘备的利用价值被榨干的时候。刘备本来就不是袁绍的人,只是优待他做榜样,以便好吸引曹操的人投降过来。曹操只要一败,刘备就是多余的人。可杀可不杀,总之没有好处的。

2. 万一袁绍失败,曹操获胜,那么,刘备的处境将比上述情况更糟糕。

所以,局势无论怎样变化,走都是优选,不至于被动。刘备作为一个弱势方,他具有最为难能可贵的两大优势:

一是特别会逃跑。刘备只要一见事急,第一反应就是“拨马回走”,“突围而走”,“慌寻走路”,“狼狈而奔”,“匹马落荒而逃”,“两头无路,拨马败走”,“问之不答,加鞭而出”,“飞身上马,不顾从者,匹马夺路而走”。

《演义》是站在他这边写的,他的逃跑次数排第一,其中独自一人单马逃生的次数为最多。只要能逃脱,妻子、儿女、兄弟、亲随,尽可以不顾。作者之所以这样写,不是为了丑化他,而是为了反复说明,这些行为都是正确。

弱势方本身就是先天性的失败者,保命才是第一位的,你打不赢就只有跑,你不跑就打死你。所以逃跑是战败保命的最佳选择,而第一时间跑更能说明逃跑的水平。刘备经常是带队逃跑,然后就剩下少数随从,然后就只剩下他一个人。(刘备好象还没有被敌人擒住过。)

刘备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善于发现机会。闯荡时间长了,嗅觉相当灵敏。最开始白干过几回,后来基本上都是巧干的。他到徐州帮忙,一帮就不走了,白捡一个机会。现在到荆州,一来也不走了,就说明这个地方有机会。

刘备这两大优势,一个可以保命,一个可以发展,所以他具备成功的质素。

荆州的刘表是正宗的汉室宗亲,但是讲职务,刘备是中央的左将军,对刘表是存在巨大威胁的。刘表肯定会拒绝他来,所以刘备就有这个顾虑,但又怕失去这次机会,他就预先设了一计,对刘表说:我准备到江东投奔孙权去的,只是顺道路过你这儿,特来看看你的。

不料,刘表大喜:“玄德,吾弟也。久欲相会而不可得。”刘表是真心的,但蔡瑁说:“不可。刘备先从吕布,后事曹操,近投袁绍,皆不克终,足见其人品有问题。今若纳之,必有后患。”刘表曰:“吾主意已定,汝勿多言。”

刘表为什么不防范刘备,还要认这个素不相识的人为弟弟呢?

刘表和刘备都是“仁人”也,所谓仁人,就是老实人,所谓老实人,就是尚未获得绝对控制权的人。只要一获得绝对控制权,那一定是:残暴的像董卓,儒雅的像袁绍,精明的像曹操。仅仅只是性格不同,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刘表得到荆州,并不像曹操、袁绍那样靠实力打拼出来的江山,而是中央委派下来的一个地方官员,也就是个外地人,要想立足没那么容易。

荆州的本土地方势力最强大的是蒯、蔡两大家族,刘表不取得他们的支持就坐不稳的。娶蔡姑娘当老婆,就可以获得蔡家支持(兼控制)。所以荆州实际上是由他们这三家掌控的。

刘表大概占33--40%的份额,蒯蔡两家大概各占30--33%的份额,刘表主要占荆州总部,蒯蔡两家主要占各个分部郡县。

刘表想搞独裁,一个人受益,其他人亏损,支持的人肯定就少。而搞经济,自己受益,多数人也跟着不同程度的受益,支持的人肯定就多。所以刘表在这种局面下,就成为了一个经济建设能手,把荆州搞的富富的。

曹操想得到荆州,顾虑还是比较大的,你不够富,你就没有持久力,虽然嘴上说刘表只是个坐谈客耳,其实真要去打,还得掂量掂量。曹操打刘表,等于打刘蒯蔡三家;而刘表打曹操,等于只他一家去打。都不划算,故两边无战事。

不要以为刘表没打仗就没本事,他的管理模式还是相当有水准的。

他用蒯、蔡两边为自己的左右手,两边必然为利而互斗,他就可以从中渔利。上级把下级分成左右两派,相互约束,强者制一下,弱者扶一下,一碗水端平,他的位置就是稳稳当当的!你能奈他何?此术语谓之“制衡”。

北方战乱,逃难的人都来荆州,刘备是最大的一个逃难者,但刘表敢用他,敢用,就说明他一是控制得了刘备,二是需要刘备。

他怎么控制刘备呢?还是老一套,“制衡”。蒯蔡两家组织本地人马,刘备组织逃难的外来人马,形成新格局下的左右两派,让本地人和外来人都成为自己的左右手,一碗水端平,他的位置还是稳稳当当的!你能奈他何?

刘备一来,他把刘备手下的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安排到下面分部去抢蒯蔡两家的地盘。刘表的份额没有损失,因为外来的刘备抢的是蒯蔡两家的份额。蒯蔡两家的意见就大了,恨死了这个刘备。

这样,由蒯蔡两家死盯着刘备,由刘备削弱蒯蔡两家,刘表呢,他当然就可以放心的天天去喝酒。两边斗来斗去,刘表无形中坐大。

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其他人的需求。刘备在北方,已经没有人需求他了,他就急速贬值。来到南方,刘表对他产生需求,需要他削弱蒯蔡两家的土势力,他就又急速升值。

所以,刘备来到荆州之后,一面老老实实地为刘表做事,一面耐心十足地等待着机会。而刘表的管理模式是正确的,无大的错漏,他就没有必要天天疑神疑鬼。只有蔡瑁、蔡夫人在疑神疑鬼。这个没有主见的刘表就成功地把大家都给糊住了。

在荆州这一块的博弈竞局,是本地人与外地人之争。他们有着直接的矛盾冲突,纷争就是不可避免的。而刘表与刘备之间是合作关系,他们的矛盾就成为次要的了,所以一直都相处地比较融洽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