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精,是最古老的甜味剂。糖精于1878年被美国科学家发现,很快就被食品工业界和消费者接受。糖精的甜度为蔗糖的300倍到500倍,它不被人体代谢吸收,在各种食品生产过程中都很稳定。缺点是风味差,有后苦,这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糖精对人的坏处主要有以下:

1、食用大量糖精,容易引起血小板减少而造成急性大出血;

2、还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

3、食用大量糖精,极易吸水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对人体非常有害;

4

什么是糖晶?对人体有何危害?

糖精,也称糖精钠,是最古老的甜味剂,无毒但具有不安全性。

糖精于 1878年被美国科学家发现,很快就被食品工业界和消费者接受。糖精的甜度为蔗糖的300倍到500倍,它不被人体代谢吸收,在各种食品生产过程中都很稳定。缺点是风味差,有后苦,这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糖精

很多年来都是世界上惟一大量生产与使用的合成甜味剂,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糖精在世界各国的使用明显增加。

糖精的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

1958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开始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管理,当时糖精已经能够在美国广泛使用了,因此它被列入最早的 675种“公认安全”( GRAS)的食品原料名单之中。

1972年,美国 FDA根据一项长期大鼠喂养实验的结果决定取消糖精的“公认安全”资格。

1977年,加拿大的一项多代大鼠喂养实验发现,大量的糖精可导致雄性大鼠膀胱癌。为此,美国 FDA提议禁止使用糖精,但这项决定遭到国会反对,并通过一项议案延缓禁用。

1991年,美国 FDA根据一些研究结果撤回了禁止糖精使用的提议。但由于上述原因,在美国使用糖精仍需在标签上注明“使用本产品可能对健康有害,本产品含有可以导致实验动物癌症的糖精”。

在国际上,糖精的使用也因为这些关于大鼠致癌的研究发表后受到一定影响,欧美国家糖精的使用量不断减少。但仍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糖精是安全的。

我国政府也采取压减糖精政策,并规定不允许在婴儿食品中使用。目前 JECFA规定糖精的 ADI值为每日 0~5m g/ k g体重。

什么是糖晶?有何危害?

糖精化学名称为邻苯甲酰磺酰亚胺,制造糖精的原料主要有甲苯、氯磺酸、邻甲苯胺等,均为石化产品。

市场销售的商品糖精实际上是易溶性的邻苯甲酰磺酰亚胺的纳盐,为无色结晶或稍带白色的结晶粉末,无臭或微有香气,简称糖精钠。1997年加拿大进行的一项实验发现,摄入大量的糖精钠可以导致雄性大鼠膀胱癌。一些国家出台相似的法律法规,规定食物商品中如果使用了糖精,必须在标签上注明“使用本产品可能对健康有害,本产品含有可以导致实验动物癌症的糖精”的警示。现在,糖精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基本被禁用

糖精危害大吗?

糖精于1878年被美国科学家发现,很快就被食品工业界和消费者接受。它不被人体代谢吸收,在各种食品生产过程中都很稳定。缺点是风味差,有后苦,这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长期吃糖精有什么危害?

               

长期吃糖精有什么危害?

1

第一:促使肌肤老化的直接因素包括生物氧化、光照等。另外,不良作息、饮食习惯、抽烟、酗酒、环境空气污染(烟尘、沙尘暴等)都有可能影响皮肤,加速老化。

                         

2

第二:如果长期吃糖超量的话,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疾病的,引发肥胖、糖尿病,甚至是痛风。经常吃糖又不及时漱口, 极易患龋齿(蛀牙)及多种口腔疾病。牙齿和口腔疾病会给我们进食带来很多的困扰。

                         

3

第三:儿童经常食糖,特别是空腹食糖, 可损害机体对蛋白质等重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影响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英国生理学家哈丁博士通过实验发现,糖与蛋白质结合可改变蛋白质原来的分子结构, 变成一种凝聚的物质, 不仅营养价值下降, 而且难于吸收。

                         

                   

注意事项

对于一些喜欢吃甜点、饼干、零食、饮料的孩子和年轻女性来说,每天摄入100克以上的白糖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但营养学家们推荐的每日摄入白糖总量大约为30~40克,即不要超过每日摄入总碳水化合物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