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二十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并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设想。

“四化建设”是什么意思?

“四化建设”指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四化建设,读音:[sì huà jiàn shè]

造句:

1、我们应精神焕发地行进在四化建设的大道上。

2、我们要替国家设想,每年多出油,出好油,支援四化建设。

“四化建设”一词出自1965年1月4日,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闭幕。周恩来总理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四个现代化。周恩来在报告中号召全国人民“在不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四化建设是哪四化

四化指的是:信息规范化、项目模板化、管理数据化、行为职业化。

四流改造与四化建设,简称“四流四化”。这是由资深企业管理顾问,富二代教育训练专家,曾经服务过境内外200多家企业的梁芷媚总结多年顾问经验,整理出来的一套企业系统建设一体化解决方案。

建设“四化”是哪“四化”?

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二十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并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设想。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党的伟大事业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新征程,对党员干部意味着更多新使命、新要求、新作为。党员干部必须通过理论学习打牢理论知识的深厚基础。

用学习担负起历史使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切实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改革创新、推动发展的能力,当好新时代矢志奋斗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逐梦人。

因此学习要有收获,必须强化理论学习,坚持认真学、扎实学、反复学,逐字逐句读、逐行逐段悟,做到常读常新、深学深悟,打牢理论基础、筑牢思想根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党建评:理论学习要坚持“四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