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税前列支。

税前列支中的“税”指的是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就是可以是所得税前利润中抵扣的费用。由于会计法和税法存在了某些方面的差异,会计账务处理和税务处理对企业的收入与费用的认定口径不相同。比如:企业违反行政规定而受到的行政罚款,会计账务处理上做了“营业外支出”,税前利润中已扣除了这部分罚款,但税法规定,企业的受政府行政部分的行政罚款在计算所得税时不可以抵扣,所以这部分的罚款要调增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求解:税前支付

企业所得税=(息前利润-利息)*所得税税率,因为利息可以在所得税前抵扣,说少了交了利息*所得税税率。而股本融资所支付的股利不能再税前扣除,所以没有节省税收作用。这两个在一起比较的时候才有给银行实际利息=利息*(1-所得税税率),要不然没意义

税前工资什么意思

税前工资是指扣除五险一金后,缴纳个人所得税之前的应发工资,即可以直接拿来套用国家税法进行计税的部分。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即可以直接拿来套用国家税法进行计税的部分。税前工资是扣除五险一金后的。其计算公式为:税前工资=所有收入总和(社保+公积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第十二条纳税人取得经营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由纳税人在月度或者季度终了后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并预缴税款;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三十一日前办理汇算清缴。纳税人取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按月或者按次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

什么是税前列支和税后列支,分别包括哪些费用?

1、税前列支与税后列支的区别

税前列支指的是可以在所得税之前列支,即利润总额中是扣除了该费用以后再计算缴纳所得税;税后列支是指在所得税之后列支,即利润总额中不得扣除该费用计算应交所得税。后者计算的所得税高于前者。

2、税前扣除项目范围

(1)借款利息支出。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不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纳税人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2)工资、薪金支出。

(3)职工工会经费2%,职工福利费14%,职工教育经费2.5%。

(4)公益、救济性的捐赠。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会计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5)业务招待费。

将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且扣除总额全年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0.5%。

(6)各类保险基金和统筹基金。按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上缴的各类保险基金和统筹基金,包括基本或补充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保险,可在规定比例内据实扣除。

(7)固定资产租赁费。以经营租赁方式从出租方取得固定资产,其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租金可根据受益时间,均匀扣除;纳税人以融资租赁方式取得固定资产,其租金支出不得扣除,但可按规定提取折旧费用。

(8)坏账损失及坏账准备金。

企业坏账准的提取比例为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千分之五。

(9)财产保险和运输保险费用。

(10)资产损失。

(11)汇兑损益。

(12)支付给总机构的管理费。

(13)住房公积金。

(14)广告和业务宣传费。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实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15)研究开发费用。纳税人发生的研究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据实扣除,不论可否形成无形资产,不需要资本化。盈利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比上一年度增长超过10%的,可加计扣除实际发生额的50%。

(16)其他扣除项目。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扣除。

3、税前不得扣除项目(只允许税后列支)

(1)资本性支出;纳税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支出。

(2)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

(3)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4)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

(5)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

(6)超过国家规定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的捐赠,以及非公益、救济性的捐赠;

(7)各种赞助支出;

(8)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各项支出。

(9)销售货物给购货方的回扣,其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10)纳税人的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风险准备基金,以及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可进取的准备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不得扣除。

(11)纳税人为其他独立纳税人提供与本身应纳税收入无关的贷款担保等

以上情况,在会计计算利润时可以扣除,但是在税法中的所得税税额的计算是不得扣除的。

4、〈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补充

(1)贿赂等非法支出;

(2)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交付的罚款、罚金、滞纳金;

(3)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风险准备基金(包括投资风险准备基金),以及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

(4)税收法规有具体扣除范围和标准(比例或金额),实际发生的费用超过或高于法定范围和标准的部分。

租金所得税前付是什么意思?

指租金支付要在个人所得税交纳之前

租金是可以在所得税前抵扣的。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4号)第六条规定,企业当年度实际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取得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企业在预缴季度所得税时,可暂按账面发生金额进行核算;但在汇算清缴时,应补充提供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

同时,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扣除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第六条规定,对企业发现以前年度实际发生的、按照税收规定应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未扣除或者少扣除的支出,企业做出专项申报及说明后,准予追补至该项目发生年度计算扣除,但追补确认期限不得超过5年。

税前是什么意思 税前解释

1、税前是含税的意思。税前工资指交纳个人所得税之前的总工资,即可以直接拿来套用国家税法进行计税的部分。税前工资=所有收入总和-(社保+公积金),是扣除五险一金后的工资。

2、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固定工作关系里的员工所得的具有发放上的时间规则的薪酬,是雇主或者法定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是劳务报酬(劳酬)中的一种主要形式。